小组合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09-19 23:07:37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19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5-0052-03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是改变传统教学“插秧式”、“接受式”的新型学习方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所采用。   现代的数学教学观认为教学应该是师生双边乃至多边的活动,它以数学教材为中介,通过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品质。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989年美国学校数学课程和评价标准也曾明确指出:“小组合作为学生们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尝试错误、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以及总结他们的发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就以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个体自主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没有自主学习就不会有高效的合作学习。结合迁安市“单元目标尝试教学”课改实验,数学课的预习主要是进行课前尝试小研究,确保小研究扎实有效,重点是抓住小研究题目的设计和检查两个环节。   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一课,我组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①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进而发展空间观念;②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并将学习目标具体化,通过课前自主学习研究、解决下列问题。   学生只有认真完成了上述自主学习的基本任务,才能具备参与合作学习的底气。   二、合理组建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必须合理组建、运用与评价学习小组,组成成员结构能够优势互补、互帮互学、相互促进的合作学习小组。从理论上讲,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是随着小组人数的增多而减少的。实践表明,四人或六人小组最有利于发挥合作的优势,使每个成员都有发言和参与活动的机会,充分地保证小组讨论的观点展现与争论,促进提出与解决富有挑战的问题。   小组成员的组合虽然没有确定的规范,但研究表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组建方式能够保证不同数学基础、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共同分享数学学习成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需重视小组长的选拔和培养。小组长是合作学习的关键人物,要全面负责小组活动。试想一个教学班里如有近10名得力的小组长协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远比教师单枪匹马教学好得多。要让小组长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意义,以及利与弊。要定期召开小组长经验交流会,评选优秀小组长等。要充分给小组长放权,让他们自主开展工作,进行组员分工、制定组规并督促执行等。   总之,卓有成效的小组建设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基础。   三、学会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合作学习技能指导与训练应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思想与技能。在小学数学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合作规则,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意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与方法,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最基本的合作学习技能。   一是熟练掌握合作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学习要讲规则。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可以这样安排: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成员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   二是学会耐心倾听。讨论时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听后须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这样要求和长期训练,学生就能养成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   三是学会顺畅表达。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不只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想、会说的勇气。   四是敢于质疑、敢于争论。这一点对于数学课堂尤为重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上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流最为可贵。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   下面以“分数乘整数”为例,说明必要的合作技能对于课上交流、研讨的重要性。   1.问题提出。师:“今天的快乐小研究老师特意选取了我们身边的问题。大家请看(出示花样跳绳图片)同学们喜欢花样跳绳吗?大家知道天天甩在手里的绳子有多重吗?老师课前布置唐业轩同学称了一条跳绳的质量,请唐业轩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用商店里的电子秤称了一条花样跳绳重千克,请问大家3条跳绳共重多少千克?”   小组长分发尝试研究卡,学生自主完成。特别要求:想到几种方法就写几种方法。   2.小组交流。结合感受最深的部分阐述自己观点,成员之间相互补充,准备汇报。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3.全班展示,师生质疑评价。指名一个组上台汇报。重点说明:①怎么想到用乘法计算? ②用乘法怎样算?③哪种方法更好?   在全班交流环节,上台汇报的小组汇报了本组两种不同意见。即×3是等于还是?小组内谁也没能说服谁。抓住这一契机,教师促成了本节课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一次全班大讨论,学生分成两方进行质疑、释疑。有的同学通过等于推测×3等于;有的同学则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如果得的话,约分后还是,显然是不正确的。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通过争论同学们对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和算理有了清晰的了解。这一课例,充分说明顺畅地表达、耐心地倾听、勇敢地质疑等交流技能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的重要性。   四、恰当的合作时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在一节数学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贯穿始终的,它常常要和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等结合起来。因此,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教学实践证明,以下几种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更有效率。   一是不吐不快时(需要与人交流)。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一课,共安排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交流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因为有了课前的自主探索人人有话要说,有话可说,让生生之间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正当其时。   二是欲言又止时(需要互相探讨)。还以“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一课为例,第二次合作学习是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这也是本课的难点,学生有困难,需要互相帮助。此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正解其渴。   三是思想交锋时(需要与人争论)。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故意设置矛盾冲突点: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以此引起学生们的争论,自然形成正反两方,从而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机会。此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正中下怀。   四是实验操作时(需要与人合作)。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学生抛掷硬币的实验自然而然需要同桌合作完成,一人抛掷一人记录。再如“圆的周长”一课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时,小组成员必须合作才能完成圆周长数据的测量和圆周率的发现。此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正纾其困。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把握得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本文选自《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4年第5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杂志所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