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问题是(阅读教学设计必须关注的维度是)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09-12 17:51:59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28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关键。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呢?笔者结合名师专家的研究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有效问题设计应当把握好的五个“度”。   一、有限度   有限度,是指要限定阅读课上问题的数量和发问的频率。“少则得,多则惑。”课上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言语实践时间,让学生能集中全部精力,从事最有效的阅读思维活动。所以,要精心选择问题、限制问题数量、控制提问频率。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要从改变提问过细、过滥、过于零碎的现象着手,以主干问题切入,使问题能统领全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紧扣一个点来组织问题,不仅理清了文章的层次结构,而且把重点词语教学、朗读教学、文法学习等贯穿在一条线上,让课堂的言语实践活动简洁而不简单,丰富而不杂乱,较易达成阅读教学目标。   二、有温度   什么样的问题有温度? 即问题设计要充分激起学生的答题兴趣。有温度的问题,从问题内容上说要能关注学生的情感经验,引发学生认识冲突;从语言组织上说,要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愉悦。   1. 贴近学生经验的问题更易带着学生走入文本。学生并不是带着“空白”走进课堂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要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情感领域出发去设计问题,让学生动情;或者设计出能引发认知冲突的问题,让学生动心。   2. 问的巧妙、角度新颖独特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当然也会有很好的效果。比如,学生变换角度复述故事,就比一味地只让学生按课文视角复述故事更有趣。   3. 充满美感的语言表达容易唤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更易激发阅读期待。浙江特级教师王针桂执教《祝福》时,就设计了“为什么说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这一问题,细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祥林嫂大半生悲苦命运的发展轨迹,其每一个临界点都与春天有关:立春之日,丈夫死去;孟春之日,被迫改嫁;暮春之日,痛失爱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这一问题的魅力在于,它形象、优美的语言一下便能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三、有梯度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一切问题的设计都应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阅读课教学中心问题的设计应当是系统的设计,由浅入深,易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获得理解,得到训练。   1. 问题设计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由感性体验到理性思辨的阅读特点。问题的起点应当着眼于学生对文本的现有认识水平,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情感体验,重感性和体悟。后面的问题,随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入而提升问题难度。最后的问题应当引导学生达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2. 问题设计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遵循阅读的一般规律。阅读教学问题设计从整体出发,最后再回到整体的思路,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这里所说的第一个“整体”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是处于体验、经验层面的,不精确甚至是不准确的感悟。这个“部分”是相对于整体相言的,是指文章的关键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是语言文字训练的着力点。“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领会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一方面要研究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再回到“整体”,则是指读后对文章进行回顾和梳理,这一次的回到整体,不是简单地对课始部分的复制,而是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方法等入手,对课文有了更全面和本质的把握,是读者对全文的理性回顾,是“看山还是山的”的明彻和顿悟。   四、有深度   语文教学应该是有深度的, 要到什么程度才算对文本的解读有深度?从内容上讲,是能使读者与作者一道经历一段生命的历程;从作品形式上讲,学生通过阅读能有“亏他想得出”的激赏和妙悟,发现文本语言形式的独具魅力。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和中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意味颇深的叙事抒情又不乏人生哲思的散文。教师可以通过追问,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当学生已经领悟文情后,师反问“这篇散文只是说了亲情吗”,学生很容易感受到老师的言外之意,于是会生发追问、深读的兴趣。在重新的阅读搜索中,教师引导大家关注第三节中的“生命”一词,“文章还有哪儿写了生命,只有这些了吗”等一连串的追问,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不只停留在对一家四口的美丽亲情的讲述上,还讲述了生命的和谐和传承。   五、有生成度   这里的有“生成度”,指的是问题的设计能引领孩子生成新的问题。有生成度的问题,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尊重,多元、开放能激发课堂的活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从问题方法上,教师要指导孩子解剖教师的问题设计,通过“你还可以怎样问”“怎样问,才最明晰”“你还读出了哪些问题”等教会学生问问题。从问题环境上,教师要排除心理障碍,营造和谐氛围;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思维火花;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样的课堂才会更灵动鲜活,才能学有灵气。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