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和文化结合的好处,商业和文化的融入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22:44:18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53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一商业文化与教育融合必要性分析

  胡平先生在他的《商业文化的基本内涵》一文中表述:“商品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商品来传播,商品通过文化而增值'一般认为,商业文化是体现在商业活动中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理想追求、生活情趣、行为习惯、伦理道德及其表现艺术、展现形态的总和,或者说商业文化是人类从事商业活动所积累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称。但这样概括过于笼统,似乎商业活动当中所涉及的一切都可以称之为商业文化,笔者认为,商业文化是人类从事商业活动优化的、富有持续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是一种深化于内心体现于行为的商业精神及理念。人类通过商业的运作服务于人类自身生活。商业活动实现了人类的共贏与协同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活动,商业文化素养巳成为人本身发展的基础性素养。

  世界发达国家关于人的基本素质理念中始终将商业素质作为基本素质来看待,无论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将自食其力的商业精神贯穿其中。即便是富豪子女也以从事自食其力的商业活动为荣。国内教育的一大弊端是轻视对学生商业素养及商业精神的培育,即便是商科类学校的商业教育仍然只停留在书本上,与商业精神的实质相差甚远。从历史的承袭来看,这与中国文化极度贬低排斥商业活动有关,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就很难产生基于商业自由基础上的主体精神、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目前,中国存在很大的就业压力,我国大学培养的学生很多只能去寻找一份职业,而不能创造一份职业。处在商业社会中,却无法为社会培养具有商业素养的人才,这是教育值得反思的地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素质教育能够为人在商业社会中发展自己提供内驱力,没有这种内驱力,要想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将是相当困难的。而商业素质必须在一定的商业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培育。

  从浙江经济的崛起与发轫的整个过程来看,浙江的教育并非居于推动力的核心层面,并且至今仍然游离于商业文化的氛围之外。目前,浙江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而转型的核心在于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如果不实现浙江教育与浙江商业社会的紧密融合,不仅经济转型非常困难,就是教育本身也将陷人困顿。

  二关于浙江高校商业文化与教育融合的调查分析

  对于浙江商业文化与教育的结合情况,笔者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家庭商业文化氛围影响与学校商业文化教育两个方面,总共38个调查题目,对下沙高教园区本专科10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收回问卷854份。

  从调查情况来看,由于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市场经济形成较为健康,从家庭及居住区域来讲,商业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有45.2%的家庭积极鼓励孩子从事商业实践活动,培养商业能力。有33.3%的家庭较为强调培养孩子自立,有25.8%的学生在上大学前较多地从事过商业实践活动,有37.2%的学生较少从事过商业实践活动,没有从事过商业实践活动的占37.3%。有74.8%的学生回答自身受到过所处地域商业文化的影响,其中回答有深刻影响的有25.5%。但在学校教育阶段关于商业文化的教育影响,抽样调査结果并不理想。学生中赞成上学期间从事商业实践活动的比例为50.6%。有44.7%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较少,有63.8%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形式上,讲授多于实践活动。关于在大学期间你是否听过关于浙商文化、浙商精神的讲座或课程的调査中,有40.6%的学生回答自己没有接触过,41.9%的学生有过一两次的接触。关于是否接触过浙商创业方面的书籍方面,有44.4%的学生回答没有读过,读过一两本的有33%。是否读过浙商创业方面的文章,有33.6%的学生回答没有读过,43.5%的学生读过一两篇文章。关于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是否介绍商业的应用背景知识,有67.9%的学生回答有,但不多。大学生觉得他们对于本专业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商业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及职业概况的认识模糊的占到42.25%,只是大致了解的占47.15%,清晰的只占10.5%。关于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是否认为本专业的教学存在与实际脱节的地方,有27%的学生认为脱节严重,有48%的学生回答存在脱节,只有25%的学生回答符合实际。对于商业文化在校园文化中所占的比重与传统文化所占比重相比,有63%的学生认为偏少,有19.7的学生认为极少。认为商业意识及技能培养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影响很重要的占67.3%,模糊的占27.9%,认为不重要的只占3.6%。关于对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是否了解并积极参与的问题,回答了解,并参与较多的只有7.1%。对于目前是否有创业想法的问题,有计划的有7.9%,正在实施的只有0.8%。

  从以上调查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第一,浙江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因此商业文化根植于民间,与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从广泛的民间实践中凝炼了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商业文化精神,与其他非民营经济比较,浙江的商业文化更具有民间性,更具有主体的自觉性和广泛的影响力。因此,浙江的很多学生从小就具有商业实践的经历,深受民间商业文化的熏陶,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

  第二,浙江的商业文化还仅仅停留在民间层面,还没有进人到正规教育的领域。因此,浙江商业文化还存在零散、缺乏归纳、不被正统接受或被正统漠视的境遇等问题,甚至有些在生存竞争中形成的不健康成分也混杂其中。浙江的商业文化如果不与文化教育有效结合,很难得到升华和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传统的教育观念与商业文化存在明显的对立。一般的教育观念认为,学校是一块净土,应该远离商业。这一点也反映在作为受教育学生的矛盾心态上,一方面自己深受所处地域的商业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上又要与商业实践保持距离。尽管认为商业意识及技能培养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会产生影响的学生比例高达96.4%,但仍然有一半的学生不支持在学习期间从事商业实践有关的活动。

  第四,教育与经济社会严重脱节。书本知识的传授远远大于对现实社会的商业实践经验的总结。

  三阻碍教育与商业文化鼬合的因素分析

  (一)文化上的冲突

  中国社会历来就有着重农抑商的传统,封建统治者从有利于统治的角度打压限制商业活动,将商业伦理文化排除在正统知识体系之外,并将“商”划分在社会的末端。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强权因素,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上,认为儒家文化才是正统的传统文化,商业文化遭到排斥。虽然,浙江的商业文化很大程度上从地域传统文化发端,有着悠久的传统,但也进入不了文化的主流。因此,从中国传统的知识体系来讲,根本上是排斥商业伦理文化的。

  (二)体制上的障碍

  目前国内的教育高度依赖官僚体制,教育行政化异常严重。教育完全由行政主导。教育质量、水平不是由学生及家长说了算,也不由市场说了算。本质上,教育机构只要向行政机构负责就可以了。因此,目前的教育是被行政机关牵着鼻子走。只要服从于行政的领导就可以按定额拿到教育经费,拿到项目,而不必向社会负责。因此,导致教育背离社会需要,不能有效服务于区域经济就成为必然的结果,教育与商业文化的融合也就无从谈起。

  (三)机制上的欠缺

  虽然强调知识经济的重要性,但对于教育如何与商业社会实现深层次的融合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教育与社会脱节较为严重。家长对教育的要求也仅仅满足于孩子有书读,将来能够就业。对教育投人与产出的效益、为本地区的发展与改革的贡献、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等方面,还缺乏科学的考量和评价。

  四加强商业文化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思考:汲取浙江商业文化的精髓,重构学校的精神教育

  笔者认为,促成浙江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融合,首先要从文化的角度展开,因为教育不是去迎合企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经济社会经验及知识的积累总结,是升华与提升。因此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层次融合必然是一种文化层面上的融合。浙江具有丰富的商业实践的成功经验,有着历史悠久的商业文化传统。作为浙江的教育界有义务也有责任,对这份丰厚的商业文化遗产进行继承发扬,在总结升华中促进浙江经济实现转型,向世界先进行列迈进。另外,浙江商业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资源也能够为实现受教育者人格完善、成就人的主体性提供鲜活的教材。

  商业文化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商业知识、商业技巧的传授上,也不仅仅是开设几个关于浙江商业文化的课程或讲座。浙江商业文化与教育的融合应体现在精神教育层面的融合。这样的融合才有高度与广度。正如米勒在《教育与灵魂:精神性课程探索》中,从教育哲学角度重提“什么样的人才是受过教育的人”这个传统的教育哲学问题,并给予了新的回答,那就是,“只有在精神世界获得高度发展的人才真正是受过教育的人”。

xuezuocai.com

  从对商业文化的本质揭示可以看出,浙江经济的发展之所以不单单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关键在于这种发展是和人格发展的本质相一致的,浙江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人格发展在经济领域的体现,而且是人的主体性在中国现实条件下的实现方式。这样就能使浙江商业文化脱离单纯的商业技巧,为在文化与精神层面实现与教育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总结浙商文化的本质与核心,实际上就是人的主体性发展在商业领域结出的硕果。其实在这一点上与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帮助人成就其主体性。从主体性出发,可以归纳出浙商文化的关键品质。

  一是求真的品质。这是历史上浙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不迷信权威,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反映了浙江文化与精神领域的卓尔不群的铮铮铁骨和独立精神,这是人成为主体的基础。培养学生求真意识是教给学生一双洞悉世事的眼睛,培育自己内心的良知,建立主体性的判断评价体系。在人生的风雨历程中能够坚守自己的航标,不迷茫不困惑。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只有真实客观地对事物做出判断,才可能采取正确的行动。任何无视事实、回避现实的自欺欺人的虚妄做法,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失败。求真精神也是诚信的基础,求真精神从更深层次来讲,是一种直面挑战与困难追求真理的勇气品质,真正的成就必须以求真精神为基础,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

  二是主体品质。在浙商文化传统中体现为自食其力,不等不靠,为自己的命运做主的精神。而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服从意识、依附观念根深蒂固。缺乏主体独立的基因,在潜意识中,往往将被教育者看成是支配的对象、灌输的对象,而忽视了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的培育,而这才是目前教育落后的实质。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培育自立于社会的人。一个从传授知识型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接收器,无法为自己的命运负责,不能作为社会的独立个体而存在。而未来社会是建立在主体人格基础上的社会,竞争是在主体之间展开的。不能成为主体、无法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就不可能真正地成功,也不可能最终为社会创造福祉。

  三是创业的品质。通过创办经济实体服务社会获得回报与自立,从而成就主体。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浙商创业者的身影,可以说,浙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全民创业这一奇迹。开拓、开创精神和勇担责任的意识孕育于创业品质之中。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创业成功,但开拓的精神却是每个人需要培养的品质,在传统文化中比较缺乏这种创业品质,教育领域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培养的学生更多的不应是仅仅被使用的优良工具,而更多的应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创业者。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中,教育承担着培养创业者的艰巨使命。

  四是合作的品质。建立在主体基础上的合作与分工是浙商文化的突出特征。现代商业运作都必须建立在协作基础之上,建立在建设性的双贏基础上。而现代商业关系的实质是建立在平等主体基础上的契约关系,任何人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商业关系实际上是协作关系,这种协作关系建立在主体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在充分尊重个人价值与存在的基础上,发挥团体的效能。凡是好的企业、好的商业团体,必然具有好的团体效能,关键是平等意识和合作精神。因此没有平等与民主意识,就不能够相互尊重,就无法建立双赢的现代商业关系。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