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机制建设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22:13:15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25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意义。本文首先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然后剖析了信息化时代的图书馆管理优势,主要是信息化使图书库存容量大,服务便捷高效,降低了图书管理员的劳动强度,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以落实。同时,笔者指出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认为技术不能代替文献信息、图书借阅等基本要素,信息技术学习和使用难度大以及图书馆发展不平衡。主张图书馆应该在信息技术管理、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服务方式和信息服务管理理念方面进行创新。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现在计算机以容量大、速度高的优势,涵盖CD、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功能,信息技术赋予文献检索新的工作规范,对图书管理的服务方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达到更好、更高的程度。信息技术扩展了人类自身信息器官功能,赋予文献检索新的工作规范,使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

  一、传统的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功能少。传统图书馆以印刷体文献为资源对象,信息服务模式比较被动和固定,“印刷载体化”和“固化”是传统图书馆资源的特点,用户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随着新学科的不断扩展,新学科与原有学科跨度增大,知识以几何级数增加,图书馆要建立新增学科文献资源需要数年的时间,尽管每年图书馆新增馆藏每年增长幅度较大,仍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2.管理水平不高。传统图书馆管理水平低,对新书目录的采集、上传、删除都是手工操作,效率比较低。在质量管理、量化管理和系统运行方面比较滞后。图书馆投入购买信息资源和设备的经费长期不足,图书馆管理工作劳动强度大,程序化又强,前面工序对后面工序会产生较大影响,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管理意思,管理水平不高。

  3.管理以“书”为中心。传统图书馆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以“书”为中心,从采集、编目到流通,都是以“藏”为主,服务理念以“书”为本,缺乏以人为本,图书馆开放时间和服务方式比较单一,使得读者外借、阅览都受到限制。图书馆在开放的时间内,由于读者比较多,而工作人员有限,往往无法实现以读者为中心,读者的需求难以实现,馆藏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

  二、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管理的优势

  1.使图书馆库存容量增大。图书馆信息化的核心问题就是要建立数据库,使图书库存容量增大,方便读者快捷、高效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利用通讯技术的发展来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利用光纤数据存储系统,加强图书馆主页及Web站的维护,建设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校园网、图书馆主页及电子阅览室。通过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改革图书馆组织结构和服务方式,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电子化和信息检索智能化。

  2.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信息化管理与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有效地配合,帮助图书馆有效的利用资源,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增强了读者的满意度。信息化时代的图书管理效率高,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图书馆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了,图书馆工作效率提高了,图书馆的竞争力增强了。信息化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图书管理实现以人为本。信息化图书馆管理对图书馆的传统价值观念必须进行革新,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读者,因此以“人”为本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理念。从查询资料、信息加工到文献借阅,每个环节都要以人为中心,服务于人的理念应该贯穿于图书馆管理的整个服务过程。管理人员的对服务理念和服务态度不断改善,达到高效的服务要求。

  4.信息化使读者获得优质的服务。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读者的不同需求相应得到满足,获得优质的服务,信息化对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馆员要熟悉管理的图书和信息,还要及时分析并掌握图书馆的信息源,便于帮助读者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及数字化资源,图书馆服务是以信息收集与整理、信息的重构与利用以及信息的存储和使用能力为基础,根据读者的需要,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技术系统实施的问题。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的使用价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和实现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后,要录入数据和相关信息,还要对图书馆员工进行培训,以便能够指导读者迅速熟悉新系统的使用功能,实现查阅收集和处理信息功能。另外,新系统在图书馆的实施还需要硬件建设和维护。

  2.技术不能代替文献信息、图书借阅等基本要素。信息技术本身不能改善图书馆的管理状况。建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系统,需要将文献资源和文献信息需要录入系统,读者在使用图书馆信息的输出系统。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但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信息技术必须和有效的管理相结合才能提高图书馆的效率。信息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水平,因为技术不能代替管理,不能代替文献信息、图书借阅等图书馆管理的基本要素。

  3.信息技术超前及其学习和使用难度很大。信息技术必须服务于某项业务才能实现信息技术的价值,但是信息技术的投资可能要高于某项业务的基础投资。信息技术超前及其学习和使用难度很大。信息时代,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例如博客、微信、社区照片共享服务、开发及在互联网上生成、共享和分发信息,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机构和网站的影响,技术难度很大。

  4.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状况很不平衡。目前,与发达国家的图书管理相比,我国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高校图书馆信息发展也很不平衡,依然以藏书为主要职能,以书刊借阅、阅览为特征的管理与服务方式为主,缺乏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如信息加工、信息处理和信息转换水平还比较低。图书馆的资源从以传统图书馆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化为主,存在信息化程度低、服务范围小、功能少等状况,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图书馆对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四、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创新的思考

  1.图书馆信息技术管理观念的创新。图书馆知识服务是新时期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增长点。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海量和信息获取途径的便捷,使得信息技术在深度挖掘文献和信息以及在了解信息内在联系上更加有作为。将读者所需的信息对象动态链接,或将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知识能源,或创建动态的信息空间。总之,信息化给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带来了便利,图书馆知识服务带来的新思维与新方式,提升了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效率。

  2.图书馆管理信息技术的创新。作为知识和信息搜集、存储、传播的重要场所,信息技术成为图书馆提升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的创新为图书馆提供跨时空的信息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实现跨学科、多领域的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虚拟化和检索的智能化。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信息技术进行图像检索、多媒体数据传送和浏览、语音导航等。盲人读者也可以利用语音导航器或盲人专用鼠标来“阅读”文字和地图等。

  3.图书馆信息服务、管理服务意识的创新。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和再造,带动管理服务意识的创新。建立面向需求的动态管理机制,针对读者对信息个性化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服务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利用新技术,图书管理人员要使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多元化的发展服务方式,因为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图书馆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其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也发生了改变,服务要从被动变为主动,从单一到多样,从静态到动态。以人为本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读者。信息技术扩展了人类自身的信息器官功能,赋予文献检索新的工作规范,使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图书馆应该在信息技术管理、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服务方式和信息服务管理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

  作者:吴巧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2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