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国研究生学历教育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21:16:35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22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从1999年开始,伴随着本专科生的扩招,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也急剧扩大,招生人数大规模增加,从1998年的72508人增加到2004年的326286人,年均增长28.49%。相应地,在校研究生规模从1998年的198885人增加到2004年的819804人,年均增幅为26.62%;其中在校博士生数从45246人扩展到165610人,年均增长24.14%,在校硕士生数从153110增长到654194人,年均增长27.38%。这不仅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规定的到2005年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60万人左右的目标,也提前完成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提出的2010年在学博士生15万人的目标,正朝着该报告提出的至2010年我国在学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达120万人的目标迈进。

  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大规模扩张,出现了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条件尤其是师资条件与办学规模不适应的问题,对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师资条件,对于确定今后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研究生导师的数量情况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数量比例(生师比)以多少为合适,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我们可以通过和本科教育的生师比作比较而得出一个粗略的数字。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标准,本科教育的生师比应为14:1左右,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专家潘懋元教授据此认为,如果我们以当量计算,1个研究生相当于2个本科生,那么较合理的研究生与导师的比例应是7:1。毋庸置疑,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应该低于硕士生,若指导1个博士生所花的精力相当于指导1.5个硕士生,那么,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应为4.7:1左右,每名导师指导的博士生应低于5名。从比较的视角看,香港各大学为了保证教育质量,规定每位导师指导的研究生不得超过5人;在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美国,每名导师所带的博士生为2至3名。在我国,根据教育部2001年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绝大多数研究生导师还要担任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一些导师还担任了繁重的行政工作。若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我国每位硕、博导师指导的学生数还应该明显低于这两个数目,然而我 国当前的情况已远非如此。

  1.研究生导师数量增长远未跟上研究生数量的增长

  研究生导师数量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表1可以看出,1999年研究生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导师数量迅速增长,在6年内增长了一倍,但这一增长幅度仍然远远小于研究生数量增长的幅度(312.20%),致使研究生导师平均指导学生数在6年的时间内了翻一番有余,由2.67名增长到5.45名。如果将十六七万在职攻读学位的人员计算在内,则2004年每个研究生导师平均指导研究生大致在6.5人左右,导师总体数量明显不足。导学生数由2.92名提高到了6.7名,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在职攻读学位人员,可见扩招后中央部委所属研究生培养单位导师数量已明显趋于紧张(见表2)。

  高等学校承担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任务,从2004年的统计来看,在238所培养博士生的高等学校中,每名博导指导的在校生平均达5人以上的髙校有150所,占总数的63.03%;其中62所院校每名博导指导的在校生平均在8人以上,占总数的26.05%;39所院校每名博导指导的在校生平均在10人以上,占16.39%;7所院校每名博导指导的在校生平均在15人以上;2所院校每名博导指导的在校生平均在20人以上,最高为平均25.67人。相应地,博士生培养院校每名硕导的平均在校生数量也较大,8人以上的有70所,占总数人以上的有32所,占13.45%,15人以上的有6所。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之后,导师数量明显不足,相当一部分高等学校的导师尤其是博士生导师指导学生数量过多。

  二、当前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结构情况

  毋庸置疑,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结构也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1999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长也带来了研究生导师数量的大幅增加,许多研究生培养单位在这一过程中未来得及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导师队伍在迅速扩充中产生了诸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如反映在专业结构上,由于热门专业研究生数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冷门专业研究生数的增长,致使一些热门专业如电子、法律、财经、管理类等专业的导师数量日趋紧张,导师平均指导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学生所受的指导则迅速减少。相反,一些冷门专业或基础性学科专业的导师数量仍然较为富余。

  在年龄结构上,由于扩招的需要,全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了大量的新增导师,青年导师所占的比例加大(见表4),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平均年龄偏大的问题,但大量新增导师匆匆上岗,一般欠缺指导经验,从整体上看不利于研究生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从长远看则不利于学术的延续性。

  从学缘结构上看,在许多高校的许多学科中,“师生同堂”现象十分普遍,有很大一部分导师就是在本

  

  校获得最后学位的,这种近亲繁殖现象不利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不利于不同思想的碰撞,最终

  将制约学科发展的活力。如近期一项对某校508名博士生导师学缘结构的抽样调查表明,博士生导师最后毕业学校为本校的有323人,所占比例为63.6%,最后毕业学校为国内其他高校的有136人,所占比例为26.8%,最后毕业学校为国外高校的有49人,所占比例为9.6%。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该校博士生导师队伍中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数量不多,而导师队伍近亲繁殖现象则非常严重。

  三、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专任教师队伍水平状况

  专任教师队伍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而职称和学历虽然并不一定是能力和水平的标志,但是作为从事研究生教育的教师,没有较高的职称和学历,没有丰富的痉验和严格的专业训练,不能不说是一种欠缺,这种欠缺在一些导师的指导工作中已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从高等学校专任教师的职称情况看,在扩招的这几年,伴随着专任教师数的增加,具有正高职称的人数也在以较高速度增长,所占的比例略有提升(1.28个百分点),具有副高职称的人数保持了与专任教师总数大致相当的增幅。从所获学位来看,在2002?2004年三年中,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所占的比例从11.34%提高到14.47%,具有硕士学位的人数所占的比例从32.89%提高到35.17%,表明了近年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专任教师的学位层次没有因扩招而降低,而且还略有提高(见表5)。但需要指出的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研究生教育专任教师队伍的职称和学历水平较低,迫切需要大力提高。

  

  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情况来看,目前三大地区研究生教育专任教师的职称和学历水平差距较大,东部地区的高校在几项指标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在这些指标上则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具有博士学位者所占比例这一项上,三大地区的差距很大,东部地区为18.19%,中部地区为12_95%,西部地区则只有8.49%(见表6)。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还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区域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战略决策的提出和实施便是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各区域的研究生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的专任教师队伍水平严重偏低的情况亟待改善。

  

  四、对改善我国研究生教育师资条件的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经历几年的大规模发展后’在师资队伍上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和水平不高的现象,迫切需要调整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并充实师资队伍,调整师资结构,提高师资水平,以确保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稳步发展。

  1.放缓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速度

  造成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师资条件不足的原因,既有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晚的历史因素,更直接与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大扩张有关。因此,要改善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师资条件,需要放缓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增长速度,使之回落到一个相对正常的增长区间。对于博士生教育的发展速度,考虑到近年我国由于博士生规模增长过快巳导致导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状况,以及目前我国巳提前实现2010年目标的事实,政府应严格控制其发展速度。而对于硕士生教育规模来说,由于目前的在校生数离120万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可以适度高于博士生教育规模增长的速度,这也是出于满足社会需求和优化研究生教育层次结构的一种考虑。毋庸置疑,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追求刺激了考研人数的急剧增长,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需要的研究生主要是硕士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因此硕士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无疑应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点。从研究生教育发展较早、制度完备而规模又居世界第一的美国来看,2002年共授予博士学位糾160人,授予硕士学位482118人,二者之比为1:10.9。而到2004年,我国授予博士学位23446人,授予硕士学位127307人,二者之比为1:5.43,硕士生教育还可大力发展。但考虑到师资条件的限制,其速度应当较大地低于1999~2004年之间的扩张速度。

  2.加强研究生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师资条件的不足,必须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创造必要的条件。首先,要稳步增加研究生导师数量。这是当前较为迫切的任务,但导师数量特别是博士生导师数量的增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否则势必带来导师队伍质量的下降,进一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学科发展、科研条件、研究生数量等确定导师队伍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不能一味地追求导师数量。

  在导师的选择中,要注意克服等级观念,要让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教师不断补充到导师队伍中来。

  其次是对单一制导师指导模式进行改革,推行导师小组制。单一制导师指导模式虽然有着导师责任明确、师生关系密切、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较深入以及在人格修养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言传身教等优势,但这种“师徒式”的关系模式也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范围较为狭窄,甚至由于导师繁忙造成学生放任自流等弊端。因此,在长期实行这一模式的英国和德国,近年来也在逐步推行双导师制或导师小组制。我国当前在导师数量不足和不同的导师指导学生数量严重不均的情况下,更应该借用导师小组制的优点,充分挖掘导师队伍的潜力,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再次是努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主要是根据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需要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科梯队的合理配置;特别是要积极引进校外乃至海外优秀学者,大幅度提高具有非本校博士学位,尤其是国外大学博士学位的教授、副教授担任教师的比例。国外特别是欧美许多大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们为防止近亲繁殖,一般都不留本校毕业生当教师’本校毕业生即使特别优秀,也必须先到其他学校任教几年后,方可根据需要回母校工作。除直接从校外或国外引进人才外,还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研究生教育专任教师能多渠道、有计划地到国内外其他大学进修和交流,积极开展教学和科研领域的校际与国际合作。总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是要逐步达到学科和专业结构协调化、年龄结构均衡化、学历结构高层化、知识结构综合化、学缘结构多元化的目标。

  最后是要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和审核等工作。对于新聘任的研究生教育专任教师特别是研究生导师,学校应当建立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培训和审核的制度,以确保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研究生导师职位存在着“只上不下”的问题,缺少考核和激励机制,这导致了一些教师在被聘研究生导师之后,很快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思进取,从而在学术上缺乏后劲;或者是把精力过多投入到行政或社会工作等方面,对研究生的指导严重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必须建立定期的导师资格审核制度,对那些无研究项目和成果或者是不称职的导师,学校可视情况予以减少招生数量、停止招生甚至是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

作者简介:樊明成,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厦门361005。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