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改革创新方案,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18:27:56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12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本文通过对第八次课程改革标准的解读,结合实际情况,对学校体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得出:此次学校体育改革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和评价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有些想法在现实操作中仍不能很好实施。

关键词:

1 前言  从1949年建国以来到2000年,我国已经进行了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针对旧课程中一系列的问题,国家于2001年正式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第八次课程改革(新课标)。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在于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的重点是转变课程的功能,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制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课程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改变了过去以应试为核心的传统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更合理、更科学、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主要讨论在新课程标准从出台、实施到现在近十年中,对学校体育改革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归纳总结,以期为我国“十二五计划”中学校体育的健康、长效发展提供参考。2 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所存在问题的思考  学校体育的新课程改革决不是在全盘否定旧课程以后重新建立一套同以往的课程没有任何联系的所谓新体系,而是在旧课程基础上的调整和改进,新课程是对旧课程的继承与发展,是对旧课程的辨证否定。  新课程标准改革大方向是对的。过去很多中小学课程是以学科来建立课程体系的,学科是以科学学的分类原则来建立体系的,而课程必须以教育学的原则来重新组织知识体系。中国过去的教育受前苏联的影响,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忽视了教学的规律,让老师和学生花费了很多无谓的时间。因此这场改革是必要的,是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的重要途径。然而,这场改革在不同的课程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有的课程较为成功,有的存有缺陷,引起极大争论。体育课怎么样,恐怕有些问题还要讨论。 2.1 这场体育课程标准的改革存在着一个虚假的立论。  如果说中小学的文史哲、数理化等课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以学科为体系的问题的话,体育课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中小学的体育课始终不是学科。为了能挤进这场改革的浪潮,理论家们就把竞技体育的“体系”指定为学科体系,大加挞伐,后来他们自己又不得不做了许多修正,证明了这是一个虚假的立论。如果说竞技体育是一种学科的话,那么竞技体育的最高组合形式——奥林匹克运动会岂不就是按学科体系组合起来的一门学科,然而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将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一门学科。 2.2 这场体育课程标准改革的理论准备是不足的。  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就仓促上马了,比如体育与健康的关系问题,他们之间究竟是从属关系,还是并列关系,一直没有在理论上分辨清楚。因此至今连这门课程的名称都难以统一。 2.3 这场体育课程标准改革忽视了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必须以身体练习、运动方式组成教材的基本体系。  这场改革的“理念”甚多,包罗万象,唯独忽略了身体练习。体育课程的实践性是第一位的,没有学生身体练习的实践就不是体育课。现在出现在体育课上的“新鲜”教材,一部分是新兴的体育项目,如极限运动、保龄球、橄榄球等,还有一些则是采用了劳动动作和生活动作,如采茶、挑担、搬运等。传统的运动方式,如田径、体操、球类活动等是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凝聚了无数体育工作者的心血,用作体育课的教材相对较为成熟,如果回归于原生态的劳动与生活动作,不能视为文化的进步。新课标出来以后,新理念层出不穷,但三级教材建设未能跟上,很多体育老师无可适从,学生的体质状况未能得到改善。这可能是一些地区出现的现象,但足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2.4 新体育课程标准中还特别强调学校体育活动应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但事实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同时实现完成教学任务和满足学生体育兴趣很难。   体育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通过教育逐渐培养的。现在的学生兴趣非常广泛、多变,那么班级制的体育课如何适应每个人的兴趣来组织教学呢,教材又如何选用呢?事实上,还有一批学生对体育根本没有兴趣,难道体育课就可以不上吗?而且世上从来没有抽象的体育兴趣,任何体育兴趣都有某种体育项目和运动技能技术的指向,一个学生不做身体练习,不提高运动技能,怎么可能会产生体育兴趣呢?体育兴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必须是在克服了种种困难、障碍和经过磨难,在提高运动能力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身体练习是一种艰苦的事情,肯定是要流汗、要肌肉酸痛、要出现“极点”,甚至还要遭遇危险,这个过程不是靠兴趣能支撑下来的。必须把“培养兴趣”和“满足兴趣”这两个概念分清楚。教育是要培养兴趣,并由兴趣发展成习惯,而不是说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3 总结  新课标中,我国学校对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作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教育观念发生转变,并由这种转变而引发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和评价等一系列的改革。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更加明确了学校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我国学校体育建立了新的体育课程体系,并对教育、教学方法体系进行了改革,完善体育教育评价机制,特别是重视了强学校、社会(社区)、家庭三者间联系,反映了学校体育立足于终身体育。  当然,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碰到问题。比如这场体育课程标准的改革存在着一个虚假的立论、改革的理论准备不足、忽视了体育课程是必须以身体练习、运动方式组成教材为基本特征的基本体系。这一系列问题不是单单的一个文件或一项政策就能解决的,要经过体育工作者以及教师、学生这些实践者共同努力才能不断解决、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登篙. 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综览[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3). [2]王庆丰. 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 体育文化导刊,2006,6. [3]王秉彝,李志方. 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J]. 体育学刊,2002,9(3).[4]刘晓华等. 新世纪的学校体育改革[J]. 体育文化导刊,2002,6. [5]吴东源,张丽. 对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 体育学刊,1995,(5). [6]李林. 当代学校体育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