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人的心理解析,说话与表达的逻辑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13:51:35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34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人们说话或写文章旨在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至少在说话人看来,他的言语包括若干“新内容”,即“新信息”。

wwW.JunziLian.Com

人们说话总是从一些大家都知道的背景开始,这已知道的内容就是“已知信息”。信息交流就是言语双方在言语活动中已知内容和未知内容的相互使用。“新信息”在说话中可根据说话者的意图置于不同的位置,受话人则可以根据信息在言语活动中的分布推知说话人的意图。本文将探讨信息在言语中的分布和说话人的意图的关系。

关键词:信息;结构;心理   一、信息结构及其音位表现  信息结构最初由布拉格学派在二战前提出,他们从句子的功能观出发提出了“交际动力说”(the communicative dynamism)。后经韩礼德介绍,信息结构的研究才引起西方学的注意。根据布拉格学派的观点,信息可分为“新信息”和“已知信息”。说话人总是借用音高(重读)来突出“新信息”以引起听话人的注意。韩礼德认为言语过程就是说话人对其传递的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说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把自己的话语分成一个或几上信息块,利用重读、语调的升降、停顿等语音手段向对方传递信息。不过,一句话被切分的信息块越多,其所可能会有的意义越多,受话人越是要依赖语境对话语内容进行解码。  说话人对新信息的传递总是要通过调核重音这一语音手段来实现。调核重心必然位于新信息中最重要部分─—信息中心上。在一般无标记的句子中,调核位于语调群(tonic group)最后一个实义词项上。在这种情况下,说话人把已知信息放在新信息之前。如:  (1) That hat doesn’t SUIT her.  (2) Shall we hear the results SOON?  在(1)、(2)中调核重音分别落在句子中的最后一个实义词项上。  但是说话人在其言语活动中并不总是把“已知信息”放在“新信息”之前。韩礼德认为说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所述内容的任何一部分当作“新信息”传递给受话人,也就是说为了突出“新信息”中最重要部分,他可使调核提前出现或出现在一般不该强调的词类上,形成对比中心(contrastive focus)。此类信息为有标记的信息,如:(3) He said he loved YOU.(4) What’s your opinion of Tom’s Tale?It MAY be a true story.(5) Is he THE n?(6) I don’t know if you mean to see him, but IF you do,please give my good wishes to him.  从上例可以看出,说话人可以根据表达需要把调核重音放在(3)中的人称代词、(4)中限定成分、(5)中的限定词、(6)中的连词上。有时为了对比两个多音节词,说话人甚至会将原来的非重音节变为带调核的音节,如:  (7) War affects a nation’s trade,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调群或信息块的句子里,说话人常把调核放在降调上,以示该部分为“信息中心”。如:  (8) It isn’t MARY that has won the first place but it’s TOM.  人们在演讲中常用调核的变化、停顿等手段引起听从在感情上的共鸣。布朗(Gillian Brown)认为语调群中的重读除了表示音高移动方向,标识新信息中心外,它还可以表示说话者话轮的开始,新主题的开始,特别强调,对比以及说话人认为的新信息等。一个调群可以有一个以上的中心,如:(9) a. in a FAR-away LANDb. there LIVED a BAD NAUGHty FAIRyc. and a HANDsome PRINCE  (10) Did you read/that letter to the editor?  (11) Did you read that letter/ to the editor?  (12) 在read后停顿表达的意思为:你读了那封写给编辑的信了吗?而在letter后停顿则为:你把那封信念给编辑听了吗?  二、信息结构与句法形式  从句法形式上看,新的信息实体经常以不定冠词词组的形式在语篇中出现。我们来看下面几组句子:  (12) a: 1. Yesterday I saw a little boy get bitten by a dog.   2. I tried to catch the dog, but it ran away.   b: 1. Victoria got some beer out of the car.   2. The beer was warm.   c: 1. Victoria got some picnic supplies out of the car.   2. The beer was warm.   d: 1. Yesterday, Beth sold her Chevy.   2. Today, Glen bought the car.   e: 1. He bought a painting last week.   2. He really likes paintings.   f: 1. Frank found an old car.   2. The tyre had got flat.   g: 1. What happened to the jewels?   2. They were stolen by a customer.   h: 1. I saw two young men there.   2. He kissed her.   对上面例子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法说:  (i) 在a, b两侧中所结词项第二次提及,用定冠词词组表示。  (ii) 在c, d, e, f 中,我们能根据语义学知识判断出其第二句的问项属于第一句词项,故用定冠词词组表示。  (iii) 在a, g, h中,通过前指,受话人可知代词所指。  三、说话人心理与信息结构  齐夫(Chafe)认为人的大脑信息容量有限,“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相互作用。已成为“已知信息”的内容,因为时间过长,又会成为“新信息”。在长时间的交谈中,已提及的内容过一段时间后仍被当作“新信息”被重新强调提及,因为在说话人的意识里,受话人对这一信息已经淡化,需要重新强调。在受话人看来,已知信息就是他和说话人共同具有的背景知识,这有点类似于语用学中的预设。随着双方交际的进行,这些背景知识不断变化。对受话人来说,“已知信息”并非因为上文已经提及,而是因为在他的意识里已形成有关这些信息的实体,一旦说话人提及,他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  心理语言学家Prince对语篇信息进行重新分类,他认为语篇表现包括语篇实体,属性及实体之间的衔接。说话人所述新信息实体有两种,一种是类别新实体(Brand new entities),另一种是未使用新实词(unused new entities),前者在语篇中需用不定冠词短语表达,如:a man I know或者 a bus in Chang’ an street,后者是受话人背景知识的一部分,只是在语篇中尚未提到而已,如:I saw your father yesterday中的your father便是此例。  从Prince的分类,我们可以认为,第二种新实体是可推理实体(entities inferrables),受话人可以从对说话人信息结构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说话人的意图。References[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2]秦秀白,文体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3]许汝民,英语理论语法,广西人民出版社,193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