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英文名词解释,接受美学翻译策略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18 16:42:34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65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文学美学潮流,同时是文学研究领域出现的一种新方法。姚斯和伊瑟尔调查发现传统的文学作品割裂了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联系,没有考虑读者的能动角色。接受美学重视接受者的自主性、创造性及美学意识的需求和规则机制。

  一、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的阅读反应和创造性的理解是形成文学内涵的基础。根据接受美学的教育理论,文章的含义是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定义的:是读者而不是作者使其产生意义。(Crosman,1980:149—164)即使一篇文章的每个篇章、词、句子均未改变,其含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或更新。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也可能不同,即“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PingYin.cN

因此,作品必须尽可能传达出所有内容,包括画面、状态、精神等,为读者对作品的能动性理解创造条件。

  二、对比分析

  从美学角度看,张培基与张梦井的译文各有千秋,整体上张培基译本更灵活、更接近原文,更能表达原文的魅力、美学意义和美学价值。本文对张培基和张梦井的译本(TT1、TT2)从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在动词的翻译方面进行对比。

  接受美学理论最基本的特性是以读者为中心。接受美学理论赋予读者崇高的地位,强调读者的主动参与和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当接受美学应用于翻译时,译者既是原文读者,又是译文的创造者,要求译者对目标读者的接受水平、审美和语言习惯做出评估。散文是对心灵的滋养,根据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及接受美学对翻译的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散文风韵、美学情趣、精神内涵及美学意境的再现,而其中动词的翻译对再现效果尤为重要。

  如:“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

  TT1:When you travel by car...

  TT2:When your car is speeding along...

  TT1对动词“扑”的翻译更忠实地道。对“奔驰”的翻译:“travel”,“is speeding”,不难看出,TT2传达出的画面更有质感,读者更能准确理解原文,原文的动态美也得到体现。因此,动词翻译是以目标受众对原文所传达的美学感受的体验为目标的。

  “力争上游”

  TT1:aim high

  TT2:going-all-out

  原文主要是指白杨树的形态——笔直的树干和树枝,同时暗示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精神。“going-all-out”尽管有正义的精神含义,但不能给人传达力争向上之力,也没有奋力向上生长的概念。因此,“aim high”的表达更加形象、直接,意义也更加丰富。因此,原文的精神内涵可以更好地被外国读者接受,也就更好地领会到了原文的精神内涵。

  “纵横激荡”

  TT1:fighting heroically

  TT2:the length and breadth

  “纵横激荡”暗示到处都是勇敢抗敌的人民。“纵横”只是一个泛指,表示广泛的意义。像TT2的逐字翻译会使目标读者难以理解。TT1译为副词修饰的动词词组,在读者脑中形成动态画面的同时也传达了英勇反抗的精神内容,进而达到了接受美学的美学和意境要求。

  “横斜逸出”

  TT1:sideway growth

  TT2:transverse branches

  “屈曲盘旋”

  TTl:twine and climb

  TT2:spiral branches

  这两个四字短语能让读者在想到或茂密或弯曲的树枝形态的同时,感受到它的生机勃勃。如果目标读者无法同时感受或联想到这种美妙的画面就会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由于语境的限制,对“横斜逸出”的翻译,虽然TT1没有直接使用动词,而是灵活使用了由动词“grow”做词根的名词“growth”,使译文读起来同样有生气和活力。对“屈曲盘旋”TT1直接译为两个少音节动词,读起来朗朗上口,生动活泼。在处理这两个词组时,TT2都用了形容词修饰的名词词组结构,虽然传达了原文意思,但原文的意境及精神特点会缺失。

  除了这些例子外,对原文中出现的“看不起”“贱视”带明显感情色彩的词,TT2采用动词词组和多音节词“look down upon”“disrelish”翻译,这种略显拖沓的动词或词组无疑削弱了原文厌恶感强烈度,导致原文感情冲击力丢失,而TT1选择短小精悍的动词“despise”“snub”,有更强的情感色彩表达效果。

  三、结语

  在散文翻译过程中,译者在从宏观上把握原作的整体风格的基础上,要达到整体意境、精神内涵、韵律、感情色彩等与原文相近的同时,还必须从微观上把握动词的翻译,充分理解和感受动词翻译对整体表达效果的影响。因此,动词的翻译必须同时兼顾美学、精神等多方面内容达到译者的个人翻译风格与目标读者的美学要求相符合,进而达到原文与译文的和谐统一。

  作者:武娇娇 来源:考试周刊 2016年51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