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下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机制研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3 06:03:32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52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而“研学后教”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习活动的一个起始环节,它不仅可以调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减轻老师的压力,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研学后教”下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自学能力
  布鲁姆的《发现的行为》中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学不是简单地为学生提供现有的结论,而是利用学习者的好奇心理,在教学者的引导和提供的学习材料之下,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并获得知识的过程。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相对于苦口婆心地在课堂上教学生繁琐的知识点,不如在学生的自学能力上下功夫,预习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课堂学习效率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教会学生基本的课前预习方法,然后给学生提供有效的空间,放开手脚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去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去探索数学知识,自主解决数学问题。
  1.预习能够清除课堂学习中的一些知识障碍点。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更有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往往需要用到以往学习过的旧知识。如果我们所学的旧知识忘记了,说明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系统链接断裂或是进一步学习的阶梯出现了断层,这样课堂学习的效果当然不会好的。而课前预习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做课堂预习可以把以前忘记的知识重新复习一下,这不但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还会使学生易于建立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2.预习能够提高课堂上的听课效率。经过预习,学生课上听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增强。这是因为预习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哪些是自己会的,哪些是要重点学习的,这样学生听讲就有了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思路也会比较清晰。学生不仅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还能够更好地开拓思路,提高思考能力,学好知识的信心也会大增。
  3.预习使学生的课堂笔记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做一些课堂笔记,把教师讲的一些知识点或要点记下来,以备以后复习时查看。预习过的学生会知道哪些是需要重点记的,这样他们不但记得好,而且目的性强。没有预习的学生会感到这也重要那也重要,没有重点地一味地记笔记,顾了记听不好,顾了听又记不好,学习效果也会打折扣。
  4.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力。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学习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外基本上都是自学的范围,如课前预习、完成作业、复习巩固等。完成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表现,复习是为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预习是学生自己第一次单独接触新的知识,需要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分析甚至解决问题。长期坚持课前预习,不仅能使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能使学生思维敏捷,还能提高分析与综合、归纳推理等能力,这也将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培养有效预习的能力
  (一)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预习效果
  1.预习任务要有“可操作性”。预习要求是否明确、预习题是否方便学生展开自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学生预习的效果。布置预习作业,要防止出现“今天请同学回去预习例X或多少页”这样空乏的预习要求。教师要善于将预习要求以若干小问题来呈现,明确指出做什么、怎样做。
  2.预习问题的设计要有“点拨性”。如一年级的《认识钟表》,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预习任务。如:小朋友,我们起床、吃饭、上学……都需要知道时间,那你们注意过钟表吗?请回家仔细观察钟表面上有什么?它是怎么走的?能读出它的时间吗?有困难的可以请教家长,下一节课我们要来比比谁了解得多。这样的预习作业,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并明确指出做什么、怎样做,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3.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体的预习要求不宜一刀切。对于后进生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能力,适当调整预习的要求,增加一些他们力所能解的问题;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适当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
  4.预习作业应注意“全局性”。如何将预习和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使预习服务于课堂教学,除了要重视预习的反馈功能之外,关键还在于要将预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只有这样,预习才能起到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又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作用。
  5.预习设计注意因材施教、因课而定。预习设计的目的、任务、方法,必须依所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及具体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在对预习兴趣、预习习惯的培养上,中高年级学生的预习逐步转向侧重在数学的思考和数学学习的方法上。
  (二)指导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果
  1.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因为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老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担操作性要强。 []
  2.笔记预习法。开始,可以让学生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开始时老师都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学生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预习、做笔记。
  3.温故知新预习法。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4.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现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总之,要能让研学后教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其应有效果,课前预习是最重要的一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重视预习环节,尤其是小学教师,更应该从小抓起,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小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