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比较视野下的中小学影视教育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2 02:42:28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36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越来越重视影像的大众教育,一方面体现在大学里开设电影学、电视传播学等课程,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儿童和青少年影视素养的培养上。这些国家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已经开展多年,有相对成熟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相比于欧洲国家,我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大力推广和发展。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如何探寻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影视教育改革之路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影像;审美教育;影视教育


  [作者简介]穆童(1984—),女,重庆人,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戏剧影视研究;陈小晓(1986—),女,四川成都人,英国莱斯特大学硕士,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戏剧影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7-0299-02[收稿日期]2019-11-02


  自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向观众放映《火车进站》的短片以来,电影作为一种活动影像逐渐由聚众猎奇发展成为20世纪大众传媒、交流与娱乐的重要工具之一。电影的发展同时带动了20世纪中期电视的发展与普及。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以及互联网的升级,人类社会迎来了全面数字化的新时代。互联网和应用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挑战了传统艺术与媒体的权威。今天数字化与网络化的电影电视担负着传媒和娱乐的功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像所创造的虚拟世界正在逐步代替现实世界。人对于时空的感知,个体生命主体性的生成与完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等越来越依赖于影像传媒手段。


  在人类社会从文字时代跨越到影像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影视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世界各国的影视教育局限于专业化的教育,即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专业的影视从业人员。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影像的大众教育。这种大众教育一方面体现在大学纷纷开设电影学、电视传播学等课程,电影电视如同其他的艺术门类一样成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儿童和青少年影视素养的培养上,主要包括政府和行业协会加大对儿童电影及电视节目的扶持力度,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影视教育课程和活动等。


  一、法国中小学影视教育的艺术培养


  欧洲国家中,北欧各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在青少年影视教育方面领先一步。以法国为例,早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就开展了“媒体教育运动”。1988年通过《艺术教育法》后,1989年法国正式推行初中电影教育,1994年正式推行小学电影教育,1998年正式推行高中电影教育,2005年将电影教育调整为艺术与文化教育课程。电影教育的教学大纲由教育部制定,大纲规定了课程的编排、基本课时等;教材和教参资料由所属文化部的法国国家电影中心负责;而教师的培养则由公立电影文化机构、艺术院校、博物馆等共同承担。法国的电影教育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任务,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图像认知与感知。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除了培养艺术感知以外,电影教育开始尝试围绕电影的中心思想进行探讨。初中阶段的电影教育则围绕不同科目展开,比如结合艺术史和法语等科目。高中的电影课程属于法国毕业会考内容之一。课堂教学采用主题讨论和创作的形式,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加深学生对电影领域的了解。[1]


  二、德国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审美教育理念


  相比于法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偏重于培养儿童与青少年的电影艺术修养,德国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则注入了更多哲学思考。德国的影视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于1795年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人唯有通过美育教育才能使人类的感性、理性与精神性动力获得整体和谐的发展,以造就完善的人格。而个体人格的完善乃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基石,因此社会的进步是通过美育教育而非政治改革所达到的。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德语中的“审美教育”一词?sthetischeBildung与英语中的AestheticEducation略有不同。Education来源于拉丁词汇ēducātiō,本意是抚养、养育的意思。这个词指的是教会人们某种事情,促进人们学习的一个过程。而Bildung一词则含有通过教育赋予个体发展自身潜力的能力,因此它更加偏重于“自我培养”。18世纪德国的文学家及教育家如席勒、歌德、莱辛、洪堡等人都秉持这一“自我培养”的理念:“歌德等人坚信每一个人身上都蕴含着极大的潜力,赫尔德等将这个过程看作为树种的发展,种子里面已经蕴含了所有的可能性,从这一颗种子里面将会长成大树,因此‘自我培養’内在于人类自身,每一个个体内部都有一颗种子,只有自己能呵护它,将它培养成为最终的形状。”[2]


  传统的审美教育主要集中于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门类。例如席勒和歌德就极其重视戏剧的审美教育功能。对于他们而言,戏剧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观众通过戏剧的陶冶得以释放个人的全部潜能,人性得以全面均衡发展,最终促进个体独特性生命之自我完成。德国当代的影视教育也继承了“自我培养”的教育理念。电影和电视节目一方面是辅助历史、宗教、科学等学科学习的一个现代化工具;而一方面也是儿童和青少年逐渐发掘自我潜能、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手段。


  鉴于影视艺术在当代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影视教育在欧洲已经成为教育部、文化部、经济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共同关注和支持的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欧洲各国在中小学校积极推行影视教育课程的同时,还尤其注重影视教育的教育资源—儿童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推广。以德国为例,在政府的各项电影资助中,都将儿童电影作为一个重要的门类加以单独资金扶持。德国电影资助委员会在2018年为23部故事片、6部纪录片和8部儿童电影提供了1440万欧元制作资助,儿童电影在制作资助的电影里占到21%。[3]除了儿童电影,大量的儿童电视节目,尤其是结合各学科的趣味视频节目也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这些免费的电视节目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关链接,并提供下载,大大方便了学生们的学习。


  三、我國中小学影视教育现状—以成都部分中小学为例


  相比于欧洲较为成熟的中小学影视教育体系,我国的中小学影视教育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教育部在2018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对我国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意义、任务以及内容做出重要指示,包括: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把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美育、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保证每名中学生每学期至少看两部优秀影片;开展影视课程;改善中小学生观影条件,提升教室多媒体功能;拓展观影渠道,丰富影视教育活动等。[4]


  该指示说明中小学影视教育已经得到教育部高度重视。近年来北上广以及东部沿海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已经有显著提升,但是西部地区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改善。以成都为例,近两三年来成都市主城区的中小学加快了开展影视教育的步伐。2016年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小学校园电视专业委员会审议批准了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等16所学校成为“全国校园影视教育研究实验学校。”这些学校定期举办影视放映活动,加入校园电影院线,并鼓励师生共同开展影视课题研究和拍摄影视作品等。在成都市几所重点中学里,学生们积极参与微电影创作。例如,成都树德中学学生创作的微电影《高中青春》以较流利的影视语言讲述了高中女生成长故事,记录了青春期的欢愉和困苦。这样的影片内容积极、思想淳朴,是中小学影视教育的典范。然而这只是成都个别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现状,在大多数中小学的年度教学计划中影视教育缺失,无法达到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影视教学能力以及提升中小学生观影审美经验,如何引导和倡导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新媒体的创作,用短片、动画以及其他可行方式表达自我、完善个体人格已经成为西部地区中小学影视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