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高职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1 05:41:58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41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高职教育也不断抒写着新的篇章。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过分强调技能教育,忽视人文教育;过分强调智力教育,忽视非智力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成了薄弱环节,呈现出令人忧虑的实用主义倾向。如果说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还算扎实的话,那么思想素质却难如人意,人文修养不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失。从小的方面说,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将来的职业道路;从大的方面讲,这与“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是很不适应的,势必影响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

  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旨在通过分析研究,达到从中总结或提取普遍性原理的目的,并通过与教师个别访谈,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改进方向。课题组成员选取了几所高职院校一至三年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理工类学生占60%,文科类学生占40%,一年级占40%,二年级占40%,三年级占20%。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40份。我们总结概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精神等。但对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精神等概念的认识,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听说过,但不清楚这些概念的内涵。对有没有必要学习人文素质课程,15.2%学生认为“很有必要”,48.5%学生认为“有必要”,32.5%学生认为“有一定必要”,还有3.8%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2.学生自身文化素质基础薄弱。学生人文知识水平不容乐观。在文学知识方面,通读中国四大名著的不到8%,对于列出的其他十几部中外名著,阅读过4部以上的仅19%。这表明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阅读欠缺,对我国传统文化了解有限,对文学作品对人生修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历史知识方面,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年代,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商鞅变法”“戊戌变法”,只有45.8%回答正确。

  在“音乐、舞蹈、绘画”等知识方面,15%学生选择“了解”,51%学生选择“了解一些”。对绘画与音乐中的著名作品,如《蒙娜丽莎》《命运交响曲》,由于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时接触较多,54%的同学都知道其作者是达芬奇、贝多芬和了解作品的大致情况,而对达芬奇同一时期的作品《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米开朗基罗举世闻名的作品《大卫》,了解的只有17%,能完全正确的回答我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只有31%,35.7%学生知道《天鹅湖》的作者是柴可夫斯基,从被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艺术方面知识和修养有待提高。

  在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方面,对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等大问题的关注度、感兴趣程度的调查中,“假如国家有危难,你会挺身而出吗”,表示“会”的占62%,认同“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集体利益”的占66.2%,“当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时,你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吗”,答“是”的占64%,认同少年周恩来“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的占41%,说明高职学生的主体是爱国的,有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但也有部分学生的认识模糊,对国家兴衰关注不够、兴趣不大,人生价值偏重于个人,看重自我实现。

  关于价值观、道德、人生态度方面,45.2%的学生认为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奉献、敬业、诚信,66.5%的学生同意“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在道德责任感上,关注自我较多,对于社会上一些不好的行为64%的人认为只要不影响到自己就可以容忍。

  从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认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规范,积极为社会奉献,有责任感,讲诚信,但也不能忽视一些学生认识上的偏差。此外,我们还发现,高职学生中,理想崇高,抱负远大的学生不多,追随流俗,安于平庸的不少。对于崇高一些人具有漠视甚至蔑视的心理倾向。心理承受能力不够,经不起挫折、逆境的打击,容易走极端。驾驭社会生活,认识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弱,社会生活中的困惑较多。

  3.学校重视不够。表现在人文课程设置不够。调查表明,工科专业的人文课程偏少,有的甚至在两课以外,完全没有人文必修课。此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够丰富。

  二、文化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功利思想渗透教育培养的各个方面

  1.从教育目的来说,如果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为社会现实发展需要服务的功能,强调实际利益、经济效益,认为唯有实利的知识和技术才有价值,把能否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当成高等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并且以经济效益来评价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质量,就必然造成教育对象的人格的片面性。

  2.课程设置上的功利性造成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追求知识的“实用”、“够用”,技术课程压力过大,致使不能看到立竿见影效果的文化素质课程被挤压,甚至完全取消,整个课程设置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参与。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导致课程设置的片面性太强。

  3.校园文化的功利化。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熏陶的重要渠道和载体。但目前的校园文化,各种各样的技能竞赛占据了主要地位,学院各级主管领导出于对学校的影响力和自身政绩的考虑,对能在全国全区拿大奖的技能竞赛出钱出力,而人文素质活动则成了配角,这种认识局限使得一些学校只注重校园文化的形式与影响,对于实际效果则关注较少。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与熏陶的重要作用难以发挥。

 4.学校领导认识上的功利性。目前高职院校特别是工科类的高职院校,院级领导工科专业出身的居多,专业背景的影响、传统观念的误区、思想认识的局限都使得他们在管理过程中比较偏重学生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学校发展所需要的项目、成果、学生就业等现实因素,致使高职院校的一些领导对人文素质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作用缺乏正确和全面的认识,缺失了战略性眼光,人文素质教育不得不让位于现实的功利性。

  5.学生及家长求学目标的功利性。上学伊始,许多学生及家长最关注的就是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职业的经济收益。这样的求学目标,加上就业压力的影响,学生和家长都会或多或少地抱有学会一技之长以便更好就业的思想。学生上学的主要目的通常也都是改变以后的人生道路和生活环境,人文素质既不能给他们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也不会立竿见影地有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因而高职院校学生及其家长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就不足为奇了。

  (二)技术型人才需求加大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更新换代,致使高新技术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而高职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也正是在这种社会客观需求急速膨胀的背景下,形成了片面强调学生技能学习的“工匠型”教育倾向,使人文素质教育地位迅速边缘化。

  三、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普遍重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科学教育在20世纪得到迅猛发展,但是,伴随而来的是人文精神的失落,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矛盾凸现在人们面前,它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也逐渐显现,世界各国都不得不重新评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各国高等教育改革都把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德国、日本高等院校普遍要求人文社科课程占课程总量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美国人文学科促进会提交了《挽救我们的精神遗产——高等教育人文学科报告书》,对人文教育的衰微不振大声疾呼。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展教学改革,大力推动文化素质教育,各高校特别是理工类的高校都很重视,并对人文素质教育做出明确的规定。英国也发布了《高等教育——应付新的挑战》白皮书,明确把人文科学成就作为高等教育目标之一;文化素质教育也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注的焦点问题。20世纪末,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强调学校要通过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且特别指出:只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才能摆脱人类面临的战争、犯罪、贫困等灾难。可见,国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很值得我们借鉴,也是我们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四、加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必须加强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当然需经由专业教育来达成,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掌握专业技能。然而,我们的教育还有另一个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人”,不仅要学会待人处事,沟通交流,更要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要想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还要加强文化教育和国民素质教育,因为这些是评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使经济腾飞,更要重现中华文化的繁荣璀璨,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而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要对年青一代特别是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环节。因此,高职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对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文化素质教育可以使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人才能都不断完善。良好的人文素质一方面可使高职学生经常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叉训练,以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还能促进高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为以后在专业上取得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不仅是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需的素质,也是整个社会进步与发展必备的文明要素。良好的人文修养可使学生成为具有健全美好人格的人,能自觉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为社会的文明、和谐做出贡献,并实现生命的所有价值。而将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综合起来,针对当前过窄的专业教育和过重的科学教育来说,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尤其深远。

  参考文献:

  [1]孙园.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2]赵四亮,李毅.浅谈高校人文素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4,(2).

  [3]李志友.谈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J].德育与素质教育,教育发展研究,2005,(10).

  [4]刘明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本课题组获批了2011年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一体两翼”素质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并就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王彦(1964-),女,广西灌阳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高专课程教学改革、文化礼仪与文化素质研究。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