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课题(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1 05:43:41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41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课 题: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2-2013年度科研规划项目“教产对接的现代学徒制构建与研究”科研成果(课题编号:576721)。
  一、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
  学徒制是一种古老的职业教育模式,简单的理解就是师傅带徒弟。学徒制教学通常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师徒共同劳动,徒弟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传统学徒制中,作为学习对象的知识和技能一般是隐性的,存在于实际运用的情境之中。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器大工业代替了传统的人力手工制造。传统学徒制已经不再适应甚至阻碍了规模化的工业生产,生产方式的改变促进了人力培养形式的改变。进入20世纪90 年代以后,以英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吸收传统学徒制优点并融合现代学校职业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创造了现代学徒制。
  英国在1993年制订了现代学徒制计划, 1995年开始在全国54个行业中普及推广。各行业国家培训组织根据行业特点及工作性质自行设计统一的培训框架。这种培训框架有如下特征:一是能力与知识并重的培养目标;二是灵活与实用必需的关键技能课程,主要包括交流(Communication)、数字运用(Application of Number)、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与人合作(Working with Others)、提高自我学习和增进绩效(Improving Own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Problem Solving)等六种关键技能;三是多元与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
  澳大利亚从1999年开始实施新学徒制计划,制定了全国统一框架指导下的“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学员以此为基础完成培训,并获得相关行业认可的技能。“培训包”的主要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职业能力标准、职业培训标准与考核评估标准。新学徒制课程强调市场导向,在课程开发中更注重能力标准的统一,将行业标准转化为课程。
  由此不难看出,现代学徒制是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作现场或“教学工场”为背景、以项目或具体的工作任务为驱动、以教师和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
  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就业、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矛盾,有利于促进教育与产业的结合、助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工艺和技术的传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学徒制的支撑要素分析
  构成现代学徒制的要素有很多,但主要支撑要素是校企合作平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组织和“双师型”教学团队等。
  1.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转换,只有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才能真正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校企双赢,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于此平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在目前情况下,如何构建固定的、紧密的、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平台,需要探索合作新模式,突破体制与机制上的瓶颈,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
  现代学徒制要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各专业必须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来优化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括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创新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
  单一的课堂教学、由理论到理论等现行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工学交替。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空间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参与主体由一元变为多元,由此在教学运行管理中,要创新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各方面充分体现以他方为中心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做到“工”与“学”、学习与就业的有机衔接。具体来讲,就是要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组织课程教学、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共同评估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为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管理上的支撑。
  4.打造“专兼结合”和“双师型”教学团队
  高等职业教育所固有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决定了教学团队的特殊性,打造“专兼结合”和“双师型”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
  专任专业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身的“双师型”素质,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和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兼职教师是现代学徒制中“师傅”这一角色的主体,不仅要有精湛的操作技能,而且要熟悉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综合执教能力。
  对于专兼教学团队的管理,可通过结对子的方式,让专兼教师、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互相帮扶、取长补短,使专兼教师在专业建设、科研合作、课程实施等方面实现共同提高,从而实现团队目标的集聚效应,使团队效能最大化。
 三、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具体探索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绍兴市,是浙江省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是省优势专业,在内涵建设过程中,创新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赛”融合,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毕业生首岗能胜任、转岗能适应、发展有后劲的良好素养,受到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1.依托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构建职业培训联盟平台
  2006年,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抓住机遇,与绍兴市政府共同投资1.22亿元,合作共建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2009年,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成为国家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单位。目前,公共实训基地下辖机械实训中心、电器实训中心等9个实训中心,包括170余间实验实训室,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可培训工种多,培训能力强,能充分满足绍兴市培训和学校教学的需要。
  2010年,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发起单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地方72家大型骨干企业和培训机构,构建以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为牵头单位的绍兴市职业培训联盟。联盟的宗旨就是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多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职业培训需求对接,搭建职业培训实训平台,创新职业培训合作机制,增进成员间的了解与信任,促进交流与合作,全力打造人力资源强市,促进职业培训事业健康发展和全面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
  以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为依托,以职业培训联盟为平台,有力强化了校企合作机制,大力促进了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2.全方位开展“1+1” 校企合作
  “1+1”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优化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二是专业与企业结对子,共同进行青年教师培养和新员工培训,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三是企业以冠名、捐赠等多种形式参与学校举办的技能文化节;四是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五是企业为学校派遣兼职教师。
  3.搭建技能平台,展示技能风采
  为加强技能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和竞争意识,学校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举办以技能竞赛、创新作品展示、新技术讲座、创业励志讲座等为主题的技能文化节,至今已举办6届,吸引了绝大多数同学的踊跃参与,充分实现了搭建技能平台、展示技能风采的目的,并助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4.制订制度,建立网络平台,将学徒制落到实处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办法》,从培养对象、培养期限、培养流程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尤其是在培养方式方面,实行以老带新的导师制和助教制,并进行多方面的考核,只有考核合格,才能独立任教。
  在学生技能培养方面,实行“双导师”制,实习性质不同,“双导师”的配置也各不相同。对于校内的一般能力实训,配置两名专业教师;对于核心能力实训,例如数控加工与操作、定岗实习等,则实行专兼结合,即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各配置一名;两导师分工协作,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建立网络毕业综合实践平台,学生通过该平台定期与学校指导教师沟通,提交实习周记和毕业设计相关内容,极大地方便了工作的开展,并将学徒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对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3(1).
  [2]蔡泽寰.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
  [3]石品德,石博,杨早娥.基于高职教育的现代学徒制研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4]芮小兰.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8(2).
  [5]王勇.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2). ;中旬》2014年第5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