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分区地理与高中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的差异(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0-31 02:31:45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26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当今各国教育界都比较重视的,然而在现行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的四个小节里都没有关于当今全球环境热点问题的内容。教师在该章教学中,可通过适当的教学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关键词]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地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25-0091-02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定义选自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当前人类已经认识到,我们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而教育,又是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因此,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之下,便有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


  国际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一直存在着多种表述形式,诸如“EducationforSustainability”(缩写为EFS,可译为“可持续性教育”)、“SustainableDevelopmentEducation”(缩写为SDE,可译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Educatio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缩写为ESD,可译为“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或“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通译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等。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近年来看,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实施上的障碍。


  首先,政策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一批教育发达国家已经出台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教育行政文件,而我国尚无此类文件出台。由于缺少文件指导,各级行政管理者难以从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明确当代教育功能,因而未能做到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地方教育政策。


  其次,部分研究人员存在认识误区。部分学者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窄化理解为环境教育,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传播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正确指导。


  再次,校长与教师参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动力不足。不少行政管理干部与校长思维方式较为僵化、保守,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等新教育思想较难接受;不少教师习惯于单一知识教学,对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存有畏难情绪。


  而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写入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21世紀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地理课程目标即三维目标来看,地理课程目标同样是以知识与能力、方法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为导向。教材也以可持续发展为思想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并出现了专门的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章节,如必修2中的《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但是,填鸭式的应试教学方式仍是主导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缺乏主动思考,他们的关注点也更多落在考试上,这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的。


  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尤其是高中地理教育,仍普遍以考纲为本,着重围绕知识和技能重点、难点展开教学。我国教师还不够重视有关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部分教师片面地把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解为环境教育,忽视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整体性要求。


  二、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存在的问题(以《行星地球》为例)


  以现行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系列教材为例(后面所涉及的教材内容都出自人教版教材),该系列教材的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一共分为四个小节,从第1到第26页,按其顺序排列,分别为《宇宙中的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圈层结构》这四个小节。


  从内容来看,除第四小节涉及有关地球的圈层知识外,其余的三个小节均与地球联系密切的天文知识有关,重点强调的是地球的宇宙位置、公转和自转运动,以及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这几章节内容虽涉及一部分人类活动,但均未能凸显出当今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注热点。


  另外,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来看,在必修1第一章节中的内容标准有以下几点: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课程标准中所叙述的相关要求比较简明,重点内容也很突出,依旧强调各个小节的主干内容,而从相关要求来看,也并没有体现出有关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


  从考试内容来看,各种考试的重点内容即考点仍大密度地集中在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尤以推断计算题为多,而其他小节所考内容甚少。不少教师以考纲为本,忽视了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三、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建议


  鉴于各版本教材中的第一章在内容取材上大同小异,因此,下文虽是针对人教版教材,但也可供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教师参考和借鉴。


  1.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师在教学《存在生命的行星》这一小节内容时,可以用生动而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充分结合地球的天文要素及其所具备的生命诞生条件,阐述说明一颗行星要诞生生命,其条件是极为苛刻的,进而使学生能真正懂得,我们地球母亲在经过漫长的一系列的演变后,能有多样的生命体出现,的确是来之不易的事情;同时,人类虽在不断努力去寻找外星生命、寻找“第二地球”,但至今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因此我们目前也不得不去爱护好我们唯一的生命之星,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同时还应当树立保护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物种及其柄息地的强烈意识。在教学本章节时,教师可在临近下课时播放与“地球诞生”“外星人探索”等相关的纪录片,使学生能加强认识,深化印象,并强化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以及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意愿。


  2.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在教授“太阳辐射是地球直接或间接的主要能量来源”时,教师可以借助示意图或影片,有力地说明太阳能源转为矿产资源能源的极其漫长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能深刻了解到,当前所存有的一切矿产资源,都是地球母亲在地质历史时期所留下的宝贵财富,借此来说明它是如何来之不易,为何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且其燃烧是有污染性的。因此,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合理、适当、有度,杜绝一切浪费和破坏行为。同时,人类应努力改变目前以矿产资源为主的能源利用方式,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这也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目前人类积极努力的方向。教师通过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是能很好地渗透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的。


  3.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本节虽没有直接与可持续发展有联系的内容,但教师仍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关于地球轨道天文要素的变化对地球历史气候的影响的内容。地球轨道天文要素的细微变化,对于地球历史气候的影响很大,这种影响可以导致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现象的出现,而气候的改变又带来了海陆变迁、生物的生存、物种进化和灭亡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引出当今全球变暖现象的出现及其危害,这是密切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同样是极其可怕的,因此,人类为了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努力去遏制这种气候变化趋势。


  4.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在教师进行了有关地球的四大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教学之后,学生初步形成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与地球的四个圈层有直接联系的意识。教师可以借此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可以向学生提问:人类进行不合理的生活、工业三废排放,会对各个圈层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影响,是否又会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呢?答案无疑是消极的、肯定的。通过这种引起学生深思的提问,使学生加强对于地球圈层系统的整体性的认识,并且真正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虽然本章四个小节在内容上相对分散,且缺乏与之对应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但教师仍可以结合地球和人类的历史或当今的发展背景,适当深化主题,引领學生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丰富相关背景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旨。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