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质量监测实施方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0-30 22:12:38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23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教学质量管理;监控机制;课程领导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2-0039-05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学质量问题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实施教学质量的科学管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也是为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学决策、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为师生的教学实践的调整与改进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与可持续发展。国家、省、市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教育部和江苏省先后成立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省监测中心每年对各县市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与监测,对监测项目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详尽的数据分析报告,及时反馈给各县市,对各地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改革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县域教育部门在基础教育质量分级管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层次,是面向学校的最直接的教学质量监控层面,教学质量监控中的资金统筹、资源调整、教学管理等都需要县域教育部门来负责才能有效落实和实施,以县域为主开展教学质量监控更具现实意义与可操作性。课程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课程开发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十一五”期间我市以课程领导理念为指引,通过“五大工程”全面推进县域的课程建设与发展。其中的一项工程就是教学质量监控工程,课程领导理念下的教学质量监控注重激发各课程主体的积极性与创新意识,通过对三级课程的规划、开发建设与创造性实施的全面、全程的监测与调控指导,在课程层面上实现县域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内涵式构建。改革课程管理模式,在课程领导理念引导下构建县域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无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现实意义。
  一、课程领导视野下构建县域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保障性策略
  1.建构县域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网络
  一个好的组织网络可以保障系统的高效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我市采取了“多元参构—系统建构,分层架构—整合重构”策略优化县域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网络。这一策略是基于课程领导视野下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特质提出的,基于课程领导视野下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一种多维度的立体结构,体现全面性、系统性、多元性、自主性、过程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多元参构—系统建构”策略充分体现多元性、系统性、开放性特征,县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由县域行政、学校行政、县域教研、学校教务与教研、社会家庭等五个教学质量监控主体组成教学质量监控网络,系统建构使各主体明确在组织网络中的位置与职权,从而各司其职,合力共事,同时向社会开放,营造良好的监控外部环境,从而发挥系统的最佳效能。我市系统建构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网络如下图所示:
  该系统以国家标准和省标准为依据,以评估、认证、监督、监测等先进技术为手段,全面管理学校教学质量,同时明确了各监控主体的权力与职责: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宏观决策、组织规划,推进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领导协调社会各部门,提供政策、人、财、物支持。教育督导部门主要负责构建教学质量管理标准,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督导,形成督导报告,对学校进行改进指导,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专业决策、制定教学质量管理政策、法规、制度,组织落实各项教学质量行政管理工作。教育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提供业务指导与服务,对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校本研修情况、现代化建设等作四位一体的调研、质量监测与评价,组织各种区域性的研修活动,负责区域性教师培养工作,负责服务外包专业评估项目的衔接工作。学校主要负责构建学校教育质量自我管理体系,制定自评标准与制度,对学校教育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管理与评价,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同时让社会部门与人士参与决策管理,舆论宣传,提供民间物质、资金、智力支持。
  “分层架构—整合重构”策略充分体现全面性、自主性、过程性特征,分层架构是指将整个系统分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外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两个方面。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学校教育质量“自我管理”体系,它承担着学校对自身教学质量的管理、监测、评估、诊断,是保障学校质量提升的重要机制。外部质量管理体系则是由区域教学质量管理机构形成的质量管理系统,主要有政府部门、教育督导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业务部门、社会等组成,主要承担县域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网络的建设、各项监控制度的构建、监控标准的制定、县域质量监控的实施、监控团队的培养、监控平台的搭建等工作。我市县域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工作主要由太仓市教培研中心承担,由于中心是“教科—教研—培训—信息”四位一体运作模式,因此在教学质量监控时,也采取“四位一体,整合运作”的策略。
  2.建立太仓市基础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
  规范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保障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保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正常运行,保障教学质量监控队伍的正常工作。为使我市制定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充分体现课程领导先进理念,符合我市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我市采取“理念先行、民主集中、目标导向、措施跟进”的策略,充分体现了课程领导视野下政策制度制定的民主、开放、务实精神。
  “理念先行”策略是指我市在深入研究了课程领导视野下县域教学质量监控的特征、要求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课程领导视野下的教学质量建设制度系列,主要是关于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意见、学科教学质量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如《太仓市中小学区域质量监控实施意见》等,为我市各个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指明方向。“民主集中”策略是指在制定制度过程中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办法,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纲目与框架,然后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广泛听取各监控主体与监控对象的意见,再经过专家审议与多次沙龙、研讨出台试行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与完善,从而使所制定的制度兼具科学性与适切性。

“目标导向”策略是指在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制定中围绕国家标准与省标准以及课程领导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使制度更具可靠性与操作性。如我市在重新修订《太仓市各中小学校年度综合评价办法》时,对学校办学思想、学生综合素质、教师专业水平、教学实绩、学生家长的满意程度以及学校特色等各个维度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使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更全面科学。
  “措施跟进”策略是指每项制度的制定都要指向各项实际操作中的工作与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同时对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需要制度保障的环节及时制定相关制度,并提出相应的方法指导,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二、课程领导视野下构建县域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支撑性策略
  1.提高各监控主体的监控能力与素养
  教育质量监测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要求有足够的监控技术和专业能力,特别是教育测量方面的专业能力如测验的编制、测验的题目分析、测量的误差、测验的质量和评估以及测验分数的整理、解释与应用等,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监控能力与素养的人力资源与团队资源的支撑。课程领导视野下教学质量监控主体是多元的,因此我市在教学质量监控支撑性人力培养方面采取“专家引领、骨干培植、全员提升”策略,点面结合,全面提高我市相关师资与团队教学质量监控能力与素养。
  “专家引领”策略是指聘请高校理论学术专家、国家和省教育质量监控中心技术专家、教学质量监控实践先行地区的操作型专家等来太仓作专业培训与指导,在此基础上我市成为全国以县为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试点地区之一。
  “骨干培植—全员提升”策略是指既要培植一批由教培研中心研训员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县域教学质量监控团队,提升县域教学质量监控水平,又要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水平,以加强学校自主监控能力。在培训方式上我市采取“通识性与专业性,理论性与实战性”相结合的策略,对县域业务人员、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主体进行分层次、分专题全面培训,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评价观,明确监控意义,熟悉各个监控项目的素养内容、能力要求、职责任务以及监控程序等,以不同层次提高各主体的监控能力,为顺利完成监控提供专业人力支撑。
  2.建立多层立体的教学质量监控平台
  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在大量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用传统手段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质量监控科学性与精确性的需要,课程领导视野下的教学质量监控倡导过程性与个性化,教学质量监控信息量与工作量更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其深度渗透到教学质量监控中来,使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实时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成为可能,为此有必要开发现代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平台,使课程领导理念在教学质量监控中从理想走向现实。我市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初步尝试,并形成了进一步发展的规划,主要采取“信息处理与分析一体化、问题的诊断与服务即时化”策略,开发过程性质量监控与结果性质量监控的信息化教学质量监控服务平台,为我市教学质量监控的数字化、全程化与精确化提供技术支撑。
  “信息处理与分析一体化”策略是对“网上阅卷平台”这一结果性教学质量监控平台的深度建设策略,是针对传统教学质量监控重数据描述、轻规律探究,重表象总结、轻本质揭示的问题提出的,通过对原有网上阅卷平台中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平均分等简易数据分析功能的改进与完善,强化其中难度、信度、区分度、标准分、标准差、达标贡献率、注意系数、小题分指标、题组分析等深度分析功能,使之更有效服务于教学质量信息的分析与研究、诊断与反馈、指导与服务,以及学科、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诊断,并通过强化对教学质量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发现教学问题,提炼一般规律。同时通过技术设施的完善,不断扩大网上阅卷平台的使用面,使网上阅卷信息向过程性监控领域延伸。目前我市使用网上阅卷平台建设教学质量跟踪数据库,使所有学校、所有学科、所有教师、所有学生的教学质量数据进入监控视野,为建立全市学校、学科、教师、学生的质量监控档案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使用发展率差的质量分析方法进行教学质量数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追踪,提高教学质量过程性和发展性监控的精确性与科学性。“问题诊断与服务即时化”策略是在尝试开发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平台,我市的“感知网校”网络课堂教学平台已经具有了课堂教学质量实时监控功能,随着我市微量子交互白板进教室和信息化题库的建立,这一功能将逐渐走进课堂教学,实现过程性教学质量实时精确监控与反馈。
  三、课程领导视野下构建县域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操作性策略
  1.形成科学可操作的质量监控标准和内容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须有监控的标准,这是必须做在前面的基础性工作。在课程领导视野下的监控标准,要依据新课程改革的先进教育理念、课程领导的先进教育理念,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充分体现时代要求,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审美情趣的培养,以充分体现标准制定的先进性。标准制定是教学质量监控工程的难点,一要严谨科学,要符合国家与省的质量标准要求,以保证其权威性。二要根据当地不同起点的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分层制定不同级别的标准指标,以体现其适切性。三要做到内容具体可操作,指向明确可检测,要求到位可落实,以增强其可操作性。我市采取“服务外包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县域示范与学校开发相补充”的策略,较好地把握了“框架与细则”、“统一与多元”、“硬性与弹性”的尺度,既留有自主创新空间,又不违反基本原则。
  “服务外包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策略是部分学段、部分学科的学业水平质量监控外包给省教育质量监控中心,他们制定的标准和内容体系除了对传统的结果性教学质量即教学成绩的监控外,对教师教学状态、学生学习状态等过程性教学质量,如教师把握学科、教学“六认真”、指导自学、课程建设能力等,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习惯、自主学习的责任与能力等,家庭、社会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为我市提供了权威的范本,我市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对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与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改进与完善,使我市教学质量监控从单一性的学习成绩监控走向多元化的综合素质监控。首先,我市借鉴相关标准修正了我市学校考核标准、骨干教师考核标准、学校教师考核标准中的相关条款,如增加多个满意度测评等,使之更体现各主体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其次,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中,我市借鉴新加坡的“课堂观察评价报告标准”,结合全市“百节好课”大型活动,开展了“好课标准”大讨论,形成了具有太仓特色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标准”。

“县域示范与学校开发相补充”策略是指由县域提出基本标准,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学校的提高标准。基本指标是原则性指标:如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要求、规范化办学的基本要求、本地课改实验导向的基本要求。提高指标是指对学校特色化、多样化课程建设的要求,增强学校课程的选择性,实现教学质量多元高质。
  2.探索县校二级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范式
  课程领导视野下的教学质量监控,强调权力分享,责任分担,强调自组织性,倡导自主运行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激发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自主监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此,我市探索了“县校二级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范式,厘清县域与学校、行政与业务在教学质量监控实施中的权责,采取“行政推动,专业引领,自主提效,强化过程”实施策略,形成了“规范督导—深度调研—业务调研”三级分层教学调研机制,使教学质量监控落到实处。
  “行政推动,专业引领”策略通过行政与业务的监控权责重新划分,突出业务的专业监控。县域、学校的行政部门主要进行行政管理层面的监控,提供决策与政策、制度支持。县域、学校的业务部门主要进行业务管理层面的监控,提供课程专业的指导与服务。体现监控从注重行政管理走向注重专业服务。我市在县域的过程性监控层面逐步形成了由市政府督导室、市教育局、市教培研中心分工合作开展的“规范督导—深度调研—业务调研”三级分层教学调研机制。规范督导重点对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规范操作进行管理。深层调研主要由学校校长组成调研团队,开展对学校管理层面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调研,加强了教学质量与管理措施之间相关度的分析,使得调研更深入、科学,从而加强了在管理层面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指导。业务调研主要对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调研,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实施质量上进行专业的服务指导,从而提高学校创造性实施各级课程的能力与水平。我市教培研中心“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能更有效地整合各业务部门的力量,多维度多层次地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能更好地体现课程领导视野下教学质量监控的综合性与多元化要求。
  “自主提效”策略通过县域与学校的二级监控权责重新划分,突出学校的自主监控。学校根据县域教学质量监控的相关要求形成对本校教学质量各环节(要素)全面全程监控的自主监控机制。县域重点监控学校的质量管理,对教育质量要素进行抽检,关注学校质量管理材料与抽检结果的匹配度,体现从外部监控为主走向外控介入,内控为主,以外促内,鼓励自主创新。“强化过程”策略一方面是课程领导对教学质量监控的深层要求,我市将教学质量监控逐步从课堂教学层面提高到课程建设层面,将监控视野从课程结果评价扩大到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规划与建设、课程研修、课程过程评价、教师课程素养等的质量监控,使教学质量监控覆盖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从操作层面是加强过程性监控,我市整合教培研中心与学校骨干的力量,加强学校管理、科研、课堂、信息等多层面对教学质量影响的分析、反馈与调控指导,形成了“综合调研、专题调研、跟踪调研、随机调研”的系列业务调研方式和“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与分析—信息反馈—质量预警与改进指导”的教学质量监控操作范式,落实对教育质量的过程监控。
  综上所述,县域教学质量监控的开展,能全面提高县域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科学性、高效性、学术性,使教学质量监控从经验走向规律,从模糊走向精确,从零散走向系统,及时发现县域教育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意见与指导建议,并能从中寻找和发现教学规律,为教育主管部门的教学决策、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为师生的教学实践的调整与改进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保障县域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可持续发展。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