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优选对策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12 17:37:30 归属于建设论文 本文已影响22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摘要: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渐成为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主要是通过对基本农田进行相关的治理,进而建立起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的集中化、规模化、现代化设施齐全、粮食产量高且稳定、自然资源生态良好、防汛抗洪能力较强的基本农田,确保能适合现代农业管理模式。目前,实施高标准农田工程的建设进展并不顺利,表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项目优选方面,使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能合适匹配。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耦合协调度模型;问题;对策

  粮食安全是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粮食问题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最为严格的农村土地利用保护体系,坚持农村土地利用红线,实施“地里储粮、技术储粮”策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粮藏于地就是要时刻牢牢把握好耕地的红线,确保耕种数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建设高标准农田。耕地作为国土资源的精华,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然而,目前耕种土壤逐步呈现出耕地层状变浅、土壤板结、土壤酸化、土壤盐碱性变差、水土流失、有机物质受到污染等情况,对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此,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生态与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1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特点

  1.1涉及范围广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主要是为了全面提高农田的生产质量而需要组织实施开展的,包括农田的平整处理、农田灌溉、土地保护、生产道路以及其它农田建设问题,所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涵盖了农田土地、农业、水利、交通等许多专业工程技术应用领域。故该项目的专业工程建设人员需要与在建项目的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等单位、监理相关部门、建设项目中的经营生产管理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单位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有效匹配。

  1.2影响因素多

  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是指在户外进行的施工作业,项目的开始工期及其质量常常会直接受到项目地区的自然环境,尤其是地形、地貌等环境条件的限定而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受到道路运输状态、天气、当地村民生活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相关的农田建设都是野外施工,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可避免的客观影响因素,故而需要扬长避短,切实确保高标准的农田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

  1.3管理难度大

  由于高标准的农田生产建设项目所涉及的范围广,实施面积大,关系着当地百姓的切身利益,存在着权属划分困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协调点也比较多。并且当工程建设时,施工单位为了按期顺利完工大都采取多个点同时施工的方式,增加其实施环节中的各种不可控性因素,提高了对于农田的高标准建筑施工和管理的难度。

  2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田地整体性缺乏

  现如今农村土地主要的经营方式还是农民的个体经营,在不同人员的经营管理下,同一地区的不同农田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每块农田习惯性种植的农作物不同,会影响到农田土壤的肥沃程度以及松软程度,以至于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前的规划时存在着8多种差异,致使无法进行集中化、规模化的农田整治。此外,在减小农田破碎程度的努力中,因为涉及到田地的并合以及灌溉渠道的统一管理,不可避免地损害原有农田管理人员的相关权益,而土地的范围和使用权对于农民而言是极为敏感的话题,一旦处理不佳就容易产生较大的土地纠纷,进而直接影响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而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农田规划实施之后,当地的农民在农田中建造篱笆等隔离建筑,甚至是建造定居点等,导致土地重新被分割破碎化,耕地数量因此大幅下降。

  2.2管理的相对缺乏

  高标准农田建设因为涉及到的因素众多,所以涉及到的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建设单位也众多,同时在不同地区间流行着较多不统一的执行标准,使得在整个建设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各方协调、标准统一,而且涉及到各个单位之间的权责问题,常常出现权责不清,进一步影响整个管理单位对建设安全以及建设质量的全面把控,无法达到预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在当前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中,至关重要的是缺少综合性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大多数的高标准农田工程的开展推进和管理都是由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人来组织实施,这些项目的管理人员本身对于高标准的农田工程管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低或不全面,无法真正积极、全面参与到该项目的建设之中,也无法完成该项目的建设。同时相关单位和部门在制定划分具体职位和工作人员的方法上没有按照其所对应的职位和专业性要求进行资金的分配,也没有对其进行一次集中式的业务训练,使得相关工作人员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能力不够完善,使得高标准的农田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2.3与农村整体建设不匹配

  多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其主力精神集中到了农田生态建设上,对于整个村镇的规划整治、农民小区生态环境、农村道路交通的关注力度不够。部分地区的乡镇农田附近配备了当地建设工程技术标准比较高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和当地的田间小径,而与其它田间小径相互对接的乡镇公路却是高低不平,遭到的损坏也较为严重;农村道路周边的杂树、垃圾等各种恶化生态环境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是与新农村建设与城乡发展背道而驰的,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已经修建成功的乡镇中高标准小径和农地带来一定不良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涵还亟待进一步加深,有必要同农村道路、沼气厂建设、危房改造、乡镇清洁等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共同统筹推进。

  3农田高标准建设过程中的评估与耦合模型的建立

  3.1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评价体系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一定的评价机制是保证整个建设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和当地自然环境、农田建设水平、农业政策、具体的建设规划以及生态情况等息息相关,因此相应评价体系的建立也必须进行全方位考虑。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因为参与评价的农田地区来源不同,相关评价单位不同,涉及到的内容不同,故而在建立评价模型之前需要对相关的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的相关要求之下,依据评价指标属性和内在特点,采用极差标准化法、阈值型赋值法及经验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

  3.2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建立

  将以往的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进而形成耦合评价法。耦合简单来说就是系统之间或者是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在全面了解系统的基础上,分析其中的各个关系,如系统要素之间的联合或者排斥等作用。耦合协调度是衡量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的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优选是解决农田选址问题的重要依据,在耦合评价体系之下,需要通过耦合协调度计算方法计算相关数值,进而结合实际与计算结构建立相关的优选模型,再用相关的模型对农田的各项指标进行计算评价,尤其是计算耦合协调度指数,进一步了解该农田在高标准建设下的各项指标尤其是适配性,从而确定不同农田的选择顺序,并为之后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4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对策

  4.1全面深化农田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开展

  要想提高高标准农田生产和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就必须提高高标准农田生产和建设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政府和相关的管理机构都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团队的建设,积极引进一些先锋和技术类型的人才。定期对企业现有的管理者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以提高其管理者自身素质和技能。相关单位和部门应该要对农田环境污染防控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职责进行详细划分,根据各类专业人才特点和专长做出合理安排、调配工作岗位,从而增强和提升管理团队的专业化,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实现对于高标准农田环境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高标准的农田生产建设项目管理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干扰,如天气、地理资料以及生活中的民风习惯等,这种干扰会严重妨碍农田生产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进度。所以,为了保证一个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能够顺利实施,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对当地群众做好宣传工作,使得村民们真正认识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义与其目的,知晓规划的内容,进而优化项目规划。同时,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结合本次施工地区的自然地貌、交通情况等现场实际条件,在尽量降低农民和群众经济损失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

  4.2科学的项目规划与标准的统一

  想要完美解决在对高标准农田项目进行工地综合整治时遇到的困难,最为关键的就是切实做好计划。在开始具体进行规划之前,要与当地村社领导班子和当地村民群众等进行有效沟通,尽可能地向当地村民征求意见和建议想法,同时根据当地农田特殊的地理资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以及具体自然条件等,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将规划内容细化,使各种信息和所相应的想法得到充分综合。并通过农田土地利用建设项目管理技术与科学和理论有效结合,最终研究制订出一套符合农田利用建设的高标准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农田建设整治。此外,还应重视对统一设计标准的构建,转变以往项目实施各自为阵的状态,通过落实统一化标准保证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值得注意的是,统一化标准的制定并非是标准完全一致。不同地域在项目设计时充分考虑水文、地质、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并积极采纳农户意见,确保项目设计在统一规范的同时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契合。

  4.3安全建设的必要设置

  在具体落实高标准农田生产建设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督与管理,也是项目区优化的核心内容。在实施前需要提前做好所有防范措施,特别重视对于建筑项目区内部的建筑物搬迁以及运输路径等各个阶段的建筑物基础情况、拓宽状况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将一些可能影响农田建设的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从而保障后续建筑物施工步骤均能稳定、持续顺利进行。在此次运行操作中所有需要注意涉及到的各个装置和配套设施都必须按照规定严格进行安全管理,及时停止或者关闭各个装置的启动器和开关,避免出现漏电等问题。设置各种警示标语,项目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在项目施工现场周围、原材料堆放处、搅拌站周围等处均匀拉好警戒线,设置良好的安全警示标语,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交通安全事故。承建单位需要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用电、安全使用相关设施的培训,让施工者明确了解安全施工的相关规范和常识。承建单位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在具体施工现场配备相关安全防护工具,并且定期对这些安全防护工具和装置进行检查,及时更换或者增添安全防护工具和检修装置。

  4.4强化监督与后期管理

  项目质量控制和监督工作落实就是保障高标准基本农田生产建设和高效益的重要保证。对此,政府部门有必要加大对项目实施的质量监督力度,依据对当前我国农田生产工业建设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构建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确保在项目实施和推进过程中能够落实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同时,政府部门应积极构建主管部门监管、监理单位与群众监督的综合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合力,保证项目建设高质量、高效率开展。另外,应积极引导群众参与项目实施,提高项目实施的透明度与公开度,做到让民众对项目建设全知情。项目建设期间,政府部门需立足实际,协调配合,严控项目建设质量,确保基本农田建设满足民众的高标准、高要求。而且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联动各个部门、群众构建“部门联动、民众主体、政府主导”的统筹规划工作机制,以保证项目顺利建设。对于项目后期管护不到位问题的解决,需重视对后期维护工作机制的全面落实,并在此基础上落实相应监管机制,确保项目竣工后能进行有效维护。这项工作的重要对象为当地群众,在项目开始建设之初,就要加强对当地农民关于农田建设后期管理的重要性的宣传,使其明白高标准农田不仅在建过程中关系到自身,建成后的后期维护工作也直接关系到农民自身的利益,且良好的后期维护也离不开农民,进而发动农民进行相关项目后期维护和管理,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长期进行。

  参考文献

  [1]陈麟,吴克宁,冯喆,于兵,宋恒飞.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J].土壤,2019,51(04):803-812.

  [2]张合兵,赵素霞,陈宁丽,张秋霞.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优选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8,49(08):161-168.

  [3]孙茜,牛海鹏,雷国平,赵玉领,张捍卫,张合兵.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划定与项目区选址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6,47(12):337-346.

  [4]曾福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理论框架与模式选择[J].湖湘论坛,2014,27(04):61-68.

  [5]薛剑,韩娟,张凤荣,郧文聚,刘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建设时序的确定[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05):193-203.

  作者:朱冬桥 张力 马隰龙 朱海清 陈国存 单位:盐城市农业资源开发规划设计与评审中心

返回建设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