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租赁公司(租赁公司介于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它也属于金融机构)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14 10:33:15 归属于法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67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论文摘要]自2007年银监会重新允许国内商业银行介入融资租赁业务并批准成立金融租赁公司以来,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成为融资租赁业的重要市场主体,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备受瞩目,对此类公司的法律规范与监管也逐渐为学界所关注。文章在分析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法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适度严格监管的原则,并提出加强有效监管的措施建议。
  [论文关键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监管

  2013年6月20日,银监会正式批准成都农商银行与安邦人寿保险公司联合筹建金融租赁公司。这是银监会监管下的第22家金融租赁公司,也是首家农商行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即商业银行为主要出资人组建的金融租赁公司)背靠银行股东,拥有明显的资金优势和信用优势,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必将成为新兴的市场主力。国际上应用金融租赁方式已经较为成熟,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租赁渗透率为15%-30%,而我国只有3%左右,金融租赁的优势还远远未发挥出来,这与融资租赁业的监管薄弱不无关系。我们应该积极研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法律规范与监管,为金融租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
  一、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概况

  上世纪80年代,国内商业银行曾大量投资设立或参股金融租赁公司,但受整个行业环境不佳、管理不善等各种因素影响,经营状况普遍较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全面退出租赁业,进入分业经营阶段。而后,随着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银监会于2007年3月修改颁布了新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资质要求的商业银行设立或参股金融租赁公司。同年11月28日,由中国工商银行独资设立的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正式在天津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率先正式成立的第一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此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纷纷进驻金融租赁业,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与银行信贷、直接融资、信托、保险并列的五大金融形式之一。商业银行进入融资租赁行业,对银行本身及融资租赁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对银行来说,有利于发挥资金优势,扩大客户基础,发展多领域业务,提高盈利能力,最终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对融资租赁行业来说,商业银行具有较丰富的专业人才、客户资源、营销网络、无形资产等方面的优势,进入融资租赁行业,能更好地促进企业设备销售、技术更新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监管的原则——适度严格监管

  目前,我国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有三类,金融租赁公司、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和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其中金融租赁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性质,归口银监会监管,后两类属于非金融机构,归口商务部监管。现今,银监会监管下取得金融牌照的金融租赁公司仅22家,其中商业银行投资或控股的金融租赁公司共11家,而非金融机构的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和外商投资租赁公司数量接近200家。尽管在数量上,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不占优势,但从资产规模上看,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资产占国内租赁行业资产总规模的六成以上。今年金融租赁公司最新业绩出炉,工商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三家净利润位居业内前三。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成为融资租赁业发展壮大的主力军,也成为金融租赁市场监管的主要对象。
  对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监管,既要遵守金融监管的一般规则,也要看到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特点,遵循适度严格监管的原则,既要保障行业安全,又不能抑制行业发展。
  (一)对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监管应严于一般融资租赁公司
  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主要集中在资金来源渠道上,其日常运营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其母银行,从母银行很容易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贷款利息甚至可以低于市场利率,这种竞争优势是其他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无法比拟的。但也正因其与母银行的关系紧密,能够更为容易地动用公众储蓄资金,金融性更为突出,一旦发生问题可能会波及到银行系统的安全,潜在的金融风险较大。同时,由于金融租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较短,认知度不高,一些公众甚至官方机构往往把具有银行背景的融资租赁看作是金融体系内类似于银行的机构,尽管这类融资租赁公司并不吸收公众存款,但其运营中的失误可能有损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实践中个别控股股东的道德风险严重,操纵具有银行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恶意经营,通过种种关联交易手段大量套取资金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分别被德隆系、托普系控制的融资租赁公司形成了几十亿元到期不能支付债务,致使局部地区金融秩序混乱,已危及这些地区的社会稳定。因此对具有银行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需要接受严于一般融资租赁公司的金融监管。从国际上看,很多没有对融资租赁公司进行特别监管的发达国家,如美国,仍对待银行兼营、或者银行下属公司经营的租赁业务都实行并表监管。
  (二)对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监管应宽于银行业的监管
  监管源于风险,监管程度应该与风险等级相匹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与接受公众存款的商业银行和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以及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相比,风险远远低于后者。第一,在融资租赁期间,租赁公司一直保留对租赁物的所有权,所有权对出租人的保护程度比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中抵押担保权对出资人的保护程度要高得多。一旦出现承租人违约的情况,出租人可以行使对租赁物的取回占有权,从而大大降低出租人可能遭受的损失。这意味着租赁公司相对于银行而言,其资金安全能得到更多的保护。第二,“三方主体、两份合同”的交易结构要求出租人提供的资金必须用于购买承租人指定的设备,而不能用于其它用途,这可以防止承租人滥用资金,这与银行贷款相比,资金运用的风险大大降低了。第三,金融租赁公司不直接吸收公众储蓄存款,只要不涉及公众存款,就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对具有银行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的金融监管的程度应是适度的,如果不加区别地按照银行标准实施金融监管不利于融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法律监管的若干建议

  (一)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中小银行入股组建金融租赁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要求“最近1年年末资产不低于8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如此高的资产规模要求将很多资产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拒之门外。从融资租赁功能定位看,其最大优势就是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尤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而我国城商行等中小银行经营机制灵活,客户群体与融资租赁承租户类同,在服务小企业和“三农”方面具有的天然优势。而且金融租赁公司数量的增多,可以共同培育市场,增强市场活力,促进政策完善,对行业发展有利。建议降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准入门槛,放宽发起人资格限制,鼓励中小银行控股组建金融租赁公司。
  (二)适当放宽业务范围,拓宽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融资渠道
  《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规定,金融租赁公司可以经营以下本外币业务:融资租赁业务、吸收非银行股东1年期(含)以上定期存款、接受承租人的租赁保证金、向商业银行转让应收租赁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向金融机构借款、境外外汇借款、租赁物品残值变卖及处理业务、经济咨询等。虽然与普通内资融资租赁公司相比,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范围更加宽泛经营形式多样,但是相比其他金融机构业务,仍显范围窄、限制多,未形成重要的金融地位。且银行系租赁公司随着业务的开展,也必将面临着后续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笔者建议,可以适当放宽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业务范围,拓宽金融租赁公司的融资来源,例如扩大吸收股东存款范围,将只吸收1年期以上的存款变为3个月以上;取消应收租赁款的转让对象限制,不再只限于商业银行;允许发行租赁基金和信托产品等合理合规的金融衍生品交易,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效率、增强金融活力。与厂商系等其他金融租赁公司相比,母银行可以对租赁公司扩充业务进行产品研发、建章立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指导,把其稳健经营的理念引入金融租赁业,降低风险,推动金融创新的步伐。
  (三)完善风险监管机制和评级管理系统,兼顾安全与效率
  金融租赁公司有两类风险最值得关注:集中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因为金融租赁公司租赁期较长,在资金运用中会面临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结构性问题,如“短借长用”,形成资金流动性风险隐患。《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对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监管设置资本充足率、单一客户融资集中度、单一客户关联度、全部关联度、同业拆借比例等5项指标,其中明显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的规范。《办法》第37条规定:“金融租赁公司应实行风险资产五级分类制度”,但是对风险分类管理缺乏详细标准、方法和措施。笔者建议,银监会应尽快出台“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监管指标”、“金融租赁公司监管评级和分类监管指引”等法律文件,健全和完善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监管体系,实现对金融租赁公司的持续监管、分类监管和风险预警,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在制定分类监管指标时要注意,如前文所述,由于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系数远低于商业银行,因此,对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控制不能太严格,否则会限制其灵活性和效率。
  (四)建立联动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执行力和有效性
  针对当前金融租赁公司项目拓展依赖母行以及异地业务缺乏监管的现状,建议借鉴商业银行的联动监管模式,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联动监管:一是机构总部所在地监管部门与分支机构所在地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动,通过定期的非现场联动监管以及联合组织现场检查等方式,避免出现监管真空;二是母行监管部门与租赁公司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动,既要防止母行将金融租赁公司作为规避银行信贷政策的通道,又要防范风险在母行和金融租赁公司之间的相互转移和传导;三是注册地监管部门与项目发生地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动,实行异地业务逐个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双向报备制度,有效降低注册地监管部门信息上的不对称。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法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