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杜绝虚假新闻论述题,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4-12 15:22:00 归属于电子论文 本文已影响36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新闻失实却屡见不鲜,一则新闻虽然具有可读性,但是发出来以后,被指责与实际不符,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媒体还是身为媒体的编辑,信用度都会降低,不仅如此,虚假的新闻刊发以后,会对新闻受众的判断产生干扰,同时还会给社会造成不可想象的混乱。那么,如何才能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笔者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 虚假新闻; 杜绝; 建议 真实,不仅是新闻的生命,更是新闻产生以及发展的首要条件。而新闻能否真实,审稿更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环节。身为编辑,面对稿件,是否严肃认真地审查稿件的真实性变得至关重要。遗憾的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因为审稿人的不负责任,在审稿时要么不够专心,要么当成是一种负担,不对事件进行核实,对稿件随便浏览一遍就放行,使一些虚假新闻堂而皇之在报纸上刊登。  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了虚假新闻的诞生,而根据调查分析,导致这种情况诞生的原因则是各个媒体之间无序的竞争。现如今,各个媒体之间的竞争没有得到很好的规范,因为虚假新闻经常以“独家”的方式出现,这就导致一些媒体乱了阵脚,由此使一些假新闻光明正大地进行刊登,以此吸引读者的眼球。身为一名编辑,只有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1新闻的几个要素是否齐全  新闻有五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一个结果、一个实际意义,其中,实际意义贯穿于前面六个要素之间,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而在处理实际意义与前面几个要素的关系时,要明确,实际意义并不是前面几个要素的简单叠加。因此,新闻是否真实,就要求新闻工作人员以事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编辑只要细心就可以很容易看出,虚假新闻存在的毛病,那就是几个要素不是很齐全,不是缺这个要素就是少那个要素。在时间上,虚假新闻经常使用“日前”“近日”等一些模糊的字眼;在地点上,喜欢用某县某村或者某人来代替,更有甚者,对新闻的事件过程只交代时间,不交代结果。有的作者很擅长造假,经常想当然的在稿件上添枝加叶。而这些作者一旦把造假当成一种习惯时,是很难停手的,他们被发现后,最多也只是换一个地方继续投稿,所以,各个媒体之间要相互交流,相互通气,发现造假人员的时候,及时与各个媒体联系,并进行通报,让造假之人无处藏身,必要的时候,可以把习惯造假的名单整理出来,一旦发现他们的稿子,就进行封杀,如此,定能减少虚假新闻的发生。2编辑要积累日常知识  由于编辑的工作性质,只能在办公室进行审稿,不可能出现在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因此,判断一则新闻是否真假只能靠日常积累。比如:在稿件里出现“客机每小时能飞2 800公里”这样的字眼时,有常识的编辑一看就知道是假新闻。由于编辑不能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因此,可以多使用第一手材料或者多运用一些权威说法。任何一个采访,都是对素材进行加工的一个过程,如果连素材的来源都不真实,加工更是无从谈起了。很多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只是把核实作为其中的一道工序,其实这是错误的,对新闻事件的核实应该自始至终才对,在采访时,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应该对当事人多进行了解,编辑在编稿时,多采用第一手材料,不仅如此,还可以引用一些权威说法,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3对本单位记者要多了解 一个单位,经常有多名记者,并且很多都是新记者,对新闻的真实性了解不够,而有的记者责任心不是很强,比较容易出错,因此,编辑应该了解每个记者的个性,对于比较浮躁的记者采写的稿件,要多花一些功夫进行求证。新闻事件是否真实,要看记者对事件报道的认识是不是深刻。虽然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而现实生活中,却并不是这样,虽然有些事情是记者亲眼所见,但却不是真实的。这和个人掌握的知识水平也有关系,错误地把事件发生的现象当作本质。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要对具有典型事件的新闻进行真实的报道,既要快,又要求对新闻事件有深刻真实的认识,而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总是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表象到深入的这样一个过程,甚至有时还要经过多次反复的求证,只有对事件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事件进行及时的报道,能对贴近群众并具有很强服务性的新闻进行捕捉,少发一些大家都发过的新闻,避免人云亦云现象的发生。而编辑,对待这些都要有正确的认识。4编辑在审稿的时候,要看记者对新闻的来源是不是做了一些必要的交代  编辑在编稿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字眼:“某某公司是我市唯一的一家合格企业,这个公司某产品的问世填补了这项技术的空白,并处在国际先进水平”等等,编辑在编稿时,要分清这是厂家在进行自卖自夸,还是记者没有根据的描写?而这些稿件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对新闻来源没有清楚的交代,如果上述的说法是有关部门抽查结果做出的结论,那么,自然就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另外,编辑在对待一些动态新闻或者一些核实起来比较困难,或者一时找不到地方核实的资料,都要对新闻来源做出交代,而对这些新闻来源,可以采取谁说的由谁负责的方式,这样就能使记者明确自己的责任,从而担负起他们的责任,同时也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可靠,让人感觉证据确凿、言之有理。5总结 总而言之,编辑应该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对虚假新闻的特点做出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警惕性以及识别能力。近年来,虽然不会出现一些子虚乌有的新闻,但虚假新闻的手段比以前高明很多,它是在真实新闻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假的东西,所以,这就要求编辑不但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自己的判断能力进行增强,以此,才能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参考文献[1] 李双全. 呼唤新闻良知杜绝虚假新闻. 新闻采编,2000(12):32-37.[2] 黄小玲,李苓. 编辑出版实物与技能.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8):87-92.[3] 钟新. 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0):55-5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电子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