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改革工作自查报告大全最新(行政执法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13 13:31:55 归属于工作报告 本文已影响54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行政执法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整体智治理念统筹行政执法,推动基层机构、治理方式、治理理念变革性重塑,加快形成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特别是3月1日全省改革推进大会以来,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迅速行动,各级各部门通力配合、合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xx区变革重塑、全域推进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经验做法得到高兴夫副省长批示肯定。我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相关做法被新华网、人民网、法治日报、xx卫视等媒体聚焦报道。根据本次“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专项督查有关要求,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坚持“一张清单”管理,权责统一行政执法职责体系基本建立。一是全面完成清单梳理工作。市县两级均已完成执法目录总清单、综合执法清单、专业执法清单、乡镇赋权清单、检查事项清单的梳理,逐条逐项界定执法和监管边界。同时对高频和“零发生”执法事项清单进行了梳理分析,为进一步扩展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提供决策参考。全市执法目录总清单5340项(综合执法清单1114项,专业执法清单3338项,其他部门执法清单888项),检查事项清单4311项。各监管部门还梳理了行业标准和监管标准,制定了监管计划和任务,强化了源头治理。二是扩展了综合行政执法事项。《xx市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扩展目录》(市级365项,xx138项)已于6月13日公布。市本级综合执法清单1114项,占比20.86%,覆盖22个领域,占比55%。xx市在xx市地方目录扩展365项的基础上,新增138项特色事项,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总数1252项,占比23.45%,并进一步研究农业和文化两支执法队伍整合和事项编制划转,探索形成“1+6+1”的执法架构。三是健全协作配合和争议调处机制。在市指导办增设了执法协调处,增加科级职数1名,明确了指导办主要职责。印发了《xx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执法协作配合机制》《xx市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处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能范围、厘清职责边界。

(二)坚持“一支队伍管执法”,“金字塔型”执法队伍体系不断夯实。一是完成队伍精简。全市减少执法队伍38支、执法编制208人,完成了除中央和省规定的8个领域以外不再保留专业执法队伍的改革目标。二是推动力量下沉。除交通和环保外,其他专业执法队全部实行以区为主的执法体制,全市行政执法力量县乡占比达92.29%。9个县(市、区)全部出台“县属乡用共管”制度,落实执法力量下沉乡镇(街道),实有下沉人数由2410人增加至3486人,增加了1076人。三是全域推进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实施模式上,因地制宜,科学谋定全市130个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设置模式,即赋权93个,派驻13个,辐射24个。至8月1日,完成26个示范样板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打造,以乡镇(街道)为执法主体办结案件2739件,无一败诉。赋权事项上,各地根据实际区分中心镇和其他乡镇,实施差异化赋权,建立高频、高发、易行使事项为主的赋权执法事项基础库,乡镇(街道)根据实际需要和承接能力再添加自选项。执法保障上,强化乡镇(街道)的主体地位,更大力度发挥乡镇(街道)的统筹协调作用,明确乡镇(街道)镇长(主任)担任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整合基层站所人员,纳入“县属乡用共管”体系。推动县级案审中心建设,集中审核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解决乡镇(街道)法制审核力量薄弱的问题。

(三)坚持“一体化”联动,执法方式方法体系全面优化。一是深化柔性执法。首创“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执法模式,全市8个系统部门开展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签署承诺书1571例。创新公益服务折抵罚款,实现执法+服务有机结合,让执法有温度、处罚有尺度,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二是创新方式方法。深化“综合查一次”,规范部门检查行为,减少重复检查和检查扰企扰民,全市累计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查一次”监管检查事项任务清单365个,累计归并行政检查事项1100余项,开展“综合查一次” 5800余场次,减少检查1.1万余场次。推开“监管一件事”应用,向省专班报送“监管一件事”拓展主题12件,有6个主题在全省推广,各县(市、区)省定“监管一件事”应用率均达到100%。不断拓展“信用+监管”应用场景,xx区开展“信用+审批+监管”全闭环模式,获省市场监管局副书记副局长批示肯定。三是强化专项行动。全市已在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化品、交通运输、生态环境、教育培训、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开展监管执法专项行动,查处案件7100多件。

(四)坚持“一平台”统管,数字化应用建设成效明显。省统建应用方面:在全市所有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推广应用新版“省统一行政处罚办案系统”和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各乡镇(街道)执法人员实现100%上平台。自建应用方面:一是“证据共享应用”成效明显。我市承建,全省唯一的“行政执法证据共享应用”开始全面推广应用,全市乡镇(街道)和县级部门已全部开通,市级部门已开通30多个,电子化率76.7%,取得电子化证据4.1万件,应用办案8510件,平均办案时长从平均15天缩短至5天,按照全市年均办案8.5万件测算,可节约经费1700多万元。获评2022年度xx市数字化改革第一批“最佳应用”。二是执法协同指挥平台。依托城市治理平台,运行执法协同指挥模块,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中心,向上承接省执法监管数字应用,横向贯通智联网、摊省心、建筑垃圾监管等16个市级应用,向下打通基层治理系统,实现执法监管全上平台。全面推开2个月以来,全市共发现交办事件18万余条,通过全市963个智能点位AI预警交办4.7万条,处置率99%。三是创新开发系列场景应用。制定县乡法制协审制度并开发应用,开展线上法制协同审核,解决乡镇(街道)法制审核力量薄弱问题。探索开发“标准化执法、智慧化审核”办案系统,明确立案标准、证据收集标准、自由裁量标准,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为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提供有力的数字化保障。

(五)坚持“一个标准”指导,队伍规范化建设全面铺开。一是全面推行规范化建设。出台《xx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全域推进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至8月2日,全市已有97个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完成规范化建设并顺畅运行。二是有效开展执法监督。我市入选司法部市县乡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在全省率先探索设立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室,协助乡镇(街道)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打通了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共挂牌成立105家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室,完成赋权乡镇(街道)工作室全覆盖,协助开展各类监督活动268场次,评查案卷586份,发现整改基层执法相关问题125个。三是协助开发人大监督应用。协助市人大完成“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人大监督应用场景的建设方案编制,确定3方面15个纬度共100项监督指标,在全省率先建设“行政执法人大e监督”应用场景。

(六)坚持“一套理论体系”保障,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取得初步成果。以建章立制为根本,确保改革成果长效化,统筹“当下治”与“长久立”的关系。《xx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执法协作配合制度》《临海市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八项工作制度”》入选全省“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现场会制度汇编,占全省各地总数的22%。联合市中院下发了《行政执法证据电子化收集共享工作指引》《非诉执行一件事工作指引》填补国内行政执法证据电子化收集标准的空白。市级层面出台《证据共享应用装备配备标准》,为行政执法证据共享应用推广提供制度保障。各县(市、区)出台了“县属乡用共管”制度,玉环市印发《乡镇(街道)法制联合审查制度》,一系列制度指引为改革明确了标准。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高位推动,高效协同,构建了力度空前的改革推进机制。我市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列为承接落实省领导领衔改革攻坚1号项目,市领导高位推动,各地各部门高效协同,全市已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改革氛围和市县乡联动、滚动式向前推进的良好态势。一是“一把手”靠前指挥。成立了市委书记xxx、市委副书记、市长xxx为双组长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领导小组,调整了改革工作专班,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xxx任专班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xxx、市委常委、常委副市长xxx和市政府副市长xxx任常委副组长。xxx书记十分关心改革工作,今年以来5次作出批示;吴晓东市长在全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部署会上提出了“改革指数进入第一方阵,全年考核优秀”的年度目标;林毅副书记亲自抓总,亲自指挥;xxx部长、xxx副市长亲自协调。市人大在全省率先建设“大综合一体化”改革e督查应用场景,在线督导改革。市政协重视“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民主监督工作。组建市领导和县(市、区)主要领导参加的浙政钉工作推进群,每日一通报,市领导在线点评,各地一把手亲自抓推进。二是全方位考核督导。市委市政府将改革工作列入对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对县(市、区)考核赋分30分,占全市改革创新考核总分27.3%。制定了《xx市贯彻落实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大会工作方案》《xx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2022年重点任务清单》等,绘制了改革重点任务作战图,逐条逐项分解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各级各部门职责。常态化开展市专班工作组督导、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督导和市领导督导三个层级的专项督导,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三是市县乡联动推进。市县两级专班集中办公专职人员126人,其中组织部抽调24人。完善了例会、督导、晾晒、简报等一系列常态化运行机制。建立了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各示范样板乡镇(街道)的工作交流群,晾晒工作进度,点评亮点和不足。

(二)统一标准,全面发力,形成了全域推进的“xx模式”。我市坚持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融入基层治理系统建设,将全域推开作为我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争先创优的主攻方向,推动全市域基层机构、治理方式、治理理念变革性重塑。一是提炼了xx标准。组织工作组两次蹲点调研xx等地,提炼形成全面推进市县“协调中心、编制中心、法制中心、证据中心、培训中心”五大中心建设,构建基层“片区大统筹、站所大整合,队伍大融合,数字大贯通”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xx模式”,制作了“六大体系”建设系列制度汇编。二是在全市全域推开。7月8日我市在xx区召开现场推进会,全域推开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xx模式”,每日晾晒各县(市、区)全域推开相关指标,对进度滞后的进行黄色预警,排名末位的给予红色警告。至目前,各县(市、区)均已全面铺开,示范样板乡镇(街道)均已完成创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我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既有“盆景”更成“风景”。三是“六大体系”全面发力。从6月份开始,在全市各县(市、区)之间开展“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六比六看”攻坚行动(即比清单看运转、比队伍看融合、比执法看实效、比平台看贯通、比制度看成果、比创新看推广),将改革重点指标逐一量化,实施每周一排名,每月一督查,排名得分情况报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并纳入考核,占比50%,推动形成了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三)做实下沉,有效融合,夯实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基础。我市将执法力量下沉作为全域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基础性工作,以“推、抓、引、管”四个关键动作,力促执法力量“下得去、配得准、留得住、干得好”,夯实“金字塔型”执法队伍基座。目前,全市县乡两级执法编制占比、乡镇(街道)下沉执法编制占比已达到省里要求。一是分级分类“推”下沉,确保下得去。统筹考虑各领域执法队伍规模、结构、特点等因素,个性化设置下沉指标,合理确定下沉口径,科学构建下沉模式,如综合执法、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三个领域编制数多(占执法编制总数的 62.62%)、人员量大(占执法人员总数的 64%)的现实情况以及在基层设有派驻机构的优势,力推三个领域编制下沉比例和人员下沉比例平均达 80%以上,派驻式下沉比例达 90%以上。二是因地制宜“抓”下沉,确保配得准。综合研判全市 130 个乡镇(街道)的地理区位、常住人口、执法案件数、原有执法力量等要素,指导各县(市、区)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下沉策略,以“一地一策”实现执法力量下沉。比如,针对xx区部分乡镇地理位置偏远、常住人口少、执法案件量少、涉案领域少等特点,指导该区配强中心乡镇的综合行政执法队力量,辐射开展执法,有效提高人员编制使用效益。针对各县(市、区)网吧、KTV、电影院等文化市场执法对象“城区多、乡镇少”的情况,支持该领域执法力量集中下沉到城区街道,“定期+按需”赴乡镇开展执法,实现执法力量的集约利用。三是完善机制“引”下沉,确保留得住。及时出台《关于深化县(市、区)执法力量“县属乡用共管”机制的通知》,推动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明确下沉的对象范围、管理权限和激励机制,确保乡镇(街道)行使指挥协调权、考核管理权、推荐提名权、反向否决权。激励主管部门充分结合执法人员个人实际梳理下沉名单、安排下沉地区,“一人一策”有效纾解个人生活、家庭、通勤等实际困难,以关心关爱激发队伍动力活力。四是严把关口“管”下沉,推动能干好。要求执法主管部门甄选能干事、想干事、会干事的“干将”作为下沉主力,实行全员持证上岗,未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一律不得从事执法活动。目前,下沉执法队员已实现执法证全覆盖。市综合执法指导办加强下沉“岗前”培训指导,聚焦执法队员专业弱项、能力短板、知识盲区开展专项补习,让每一位执法队员在执法能力上从“单领域”执法向“全领域”执法拓展。

(四)实战实效,全面提升,取得了群众有感的改革成果。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推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变革性重塑,让老百姓享受便利、真正有感。一是协作配合更加顺畅。“行政执法共享证据应用”,构建案件移送、证据互认流转链条,破解原来不同行政执法部门间配合不通畅、多头取证、证据采集格式不统一等问题。二是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按照片区大统筹思路,差异化配置执法力量,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合理设置功能小组,做到基层网格治理全覆盖。如xx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实行“日常工作执法组管理,整治行动执法队调度”的业务流转模式,形成“1分钟响应、3分钟出门、15分钟到场”的快速处置圈。自实施来,执法效率提升58%,群众信访件下降62%,基层治理效能进一步优化。三是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归并行政检查事项,减少检查扰企扰民。探索建立“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的柔性执法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开轻微违法告知承诺制,共发放告知书1390份,收回承诺书1342份,自愿承诺率为96.5%,收回整改情况资料1321份,自愿承诺后整改率为98.4%,较制度推出前的整改率提升了60%以上。

三、存在问题和下阶段工作打算

尽管我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工作推进不平衡、队伍融合度不够高、亮点特色不够丰富等不足。下阶段,我市将对照本次专项督查的内容和自查发现的短板问题,认真贯彻落实7月14日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暨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现场会精神,学习各地改革先进经验,结合基层治理、共同富裕、优化营商环境、数字化改革等工作,打好改革“组合拳”,推动改革工作取得更多突破。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权责统一”职责机制体系。一是按全省统一部署,完成新一轮的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划转,并对清单目录及时进行动态更新。持续完善乡镇(街道)赋权事项职责边界梳理,合理划分县级行政执法部门与乡镇(街道)的执法权限。对乡镇(街道)赋权事项定期开展科学评估,相应进行动态调整。二是加强执法与监管衔接。原业务主管部门制定出台行业标准和监管标准。全市93个赋权乡镇(街道)要制定执法事项职责边界,逐条厘清业务部门与执法部门、县级部门与乡镇(街道)之间的关系。三是完善运行机制。进一步细化量化行政执法裁量范围、种类和幅度,其中高频执法事项自由裁量基准细化率达到100%。加快健全部门间、县乡间联合执法、案件移送等衔接机制,出台县乡法制联审制度操作细则,提升基层法制审核能力和执法水平。

(二)进一步建强基层执法队伍。结合基层治理,推动执法力量向一线下沉,构建“金字塔型”队伍体系。一是全域统筹,处理好“条”和“块”的关系,推动执法力量在重点镇(街道)集中,为下一步乡镇“撤扩并”打下基础。二是实质性下沉,按照“县属乡用共管”办法,结合绩效改革,严格管理下沉人员,使下沉人员真正“沉得下、留得住、干得好”。三是有效融合。结合基层治理,用好编制“三统筹”政策(乡镇(街道)行政人员与事业人员、乡镇(街道)之间行政事业编制、乡镇(街道)与部门派驻机构人员编制统筹使用),大力整合基层站所。推动下沉人员加快融入乡镇(街道)“141”体系,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合理设置功能小组,做到基层网格治理全覆盖。四是突出规范化建设。8月底前完成所有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管理、运行制度,切实增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对下沉执法力量的统筹协调指挥能力,确保赋权事项接得住管得好。

(三)进一步规范执法方式方法。始终把“企业满意、群众有感”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牢刚柔并济的执法理念,优化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服务。一是加大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推广力度,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加快推进轻微违法告知承诺制应用,8月底前在“1+8+1”重点执法部门全面实施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二是加大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力度,疫苗、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要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严格监管制度,制定年度监管计划有序推进,确保重点领域监管计划执行率达100%。三是推进监管方式创新,坚持“监管一件事”、“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综合查一次”等要求,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监管检查,减少重复检查扰企扰民。各县(市、区)全年“综合查一次”跨部门监管率20%以上。四是有效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推进市县乡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应用“数字化行政执法监督应用”平台,实现执法问题实时监督、跟踪落实。10月底前对重点执法部门开展执法制度、监管履职、执法质量等全方位评议,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四)进一步发挥数字化改革的作用。一是全面启用行政执法证据共享应用,全面开展证据线上移送、反馈等协同业务,年底实现证据电子化率90%以上,证据移送合格率和移送证据立案率98%以上。二是结合基层智治系统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市县乡三级“大综合一体化”协同指挥平台。三是依托省“大综合一体化”数字平台,结合本地实际,持续推动行政执法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推进监管事项、检查事项、处罚事项纳入数字执法平台,实现部门间多跨协同。

(五)进一步总结提炼成果。推动基层首创,加强典型培育,做好经验总结和成果提炼,形成一批具有xx辨识度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标志性成果。加强与各级媒体合作,开展综合性和专题宣传报道,展示改革成效,扩大xx“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的影响力。

返回工作报告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