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哲学观认为(哲学中的生态观PPT)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9 16:50:01 归属于综合论文 本文已影响45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十九世纪所创立的唯物史观中就明确地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可以看到,自然界是全部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一切前提,若没有这一前提和基础,人类、人类社会,以及人类和社会的发展都将无 从谈起。唯物史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然而人的全面发展仍受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程度所制约。现如今,人们被利益所“遮眼”,对自然界进行疯狂的破坏和改造,造成严重的生态失衡,对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一、令人堪忧的现状
  近些年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急速匮乏现象。这些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我们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人们为谋求经济增长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屡见不鲜,人类过度发挥着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做出了诸多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行为,此种举动使得很多生物濒临灭绝或已然消失。
  二、生态污染问题原因分析
  (一)认识方面的原因。(1)人类没有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一著作中,就曾经指出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是依靠自然界生存的,因此更加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味追求GDP的高增长和农作物的高产量,对土壤任意排污、滥加施肥,殊不知在污染土壤的同时,也送入了自己的身体,这正是人类认识上的浅薄。(2)人类没有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思想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经提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这个说法,并提出“保持或发展”这样的构架,也就是说在生产过程中,人类必须遵循两个重要的准则:一是人类本身的要求,二是自然规律,这就是要求人类在改造自然界,进行生产的活动进程当中,在关注人类本身所能获得的利益之外,还要关注到这些行为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是否会给自然界造成各种伤害,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不忘考虑后代人的利益。
  (二)体制机制原因。生态污染问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制机制的不合理。不少国家一味醉心于追求GDP的飞涨,忽视了生态保护。比如刚提到的“镉大米”事件就是个别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指标,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而大量引进重污染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保护,在这样的体制机制下,不科学的决策和做法造成了目前严重的污染现象。
  (三)技术方面原因。造成严重污染现状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就是科学技术的欠发达。首先,由于技术欠发达,致使人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对生态污染的程度加重。例如,汽车油料燃烧不充分造成大量一氧化碳排出污染空气。其次,由于技术欠发达,在治理污染的过程中未能发挥出最大能效遏制污染加重。
  三、唯物史观中蕴含的改善现状的方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遵循自然规律。恩格斯也曾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目前,我国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强,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当务之急是培养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忧患意识,认识到环境污染愈演愈烈人类难辞其咎,环境的恶化又会反过来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真正在思想认识上将环境保护摆在重要位置。
  (二)健全制度措施,改变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方式与相关制度措施的变革和健全于生态污染的改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具体路径是依靠技术进步不断变革现有生产方式,摒弃污染严重、效能低下的作业方式,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轻自身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加大对工业布局、土地使用、能源开采、退耕还林还草、沙漠治理、江河污染治理等的指导和控制力度等等,通过不断健全制度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三)依靠科学技术,发挥能动作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整个自然界,人们已经逐步由过去对自然界那种“幼稚”的改变逐步走上了依靠先进科技水平估计、控制自身行为对环境影响, 使人与自然关系逐渐趋于协调的道路,只有不断提升科技水平,依靠科学技术,开发出清洁能源、降低工业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充分有效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才能从技术层面最大限度减少污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生态污染问题也日益显露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制约着人的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在唯物史观的宏观指引下,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具体指导下,将促进人与白然的和谐作为实现整个社会和谐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贾高建.唯物史观告诉了我们什么[N].人民日报, 2013-05-30(7).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高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院,哲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