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思维和艺术手法(如何分析导演思维)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9 01:08:26 归属于综合论文 本文已影响58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第1篇:《航拍中国》总导演余乐的冒险之旅


  2017年春天,《航拍中国》火了!江河湖海,森林沙漠,山的脊背,海的瞳孔,这些震撼又新鲜的画面,使得它在豆瓣网上的评分高达9.4,网友认为堪比BBC(英国广播公司)大作。它还登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在纳斯达克巨型屏幕上连续播放。无数海外游子含泪感叹:“真的美哭了!”与此同时,《航拍中国》总导演余乐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他是如何“烹饪”出这部中国有史以来航拍规模最大的纪录片的?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余乐,福建人,2004年从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毕业后,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了3年研究生。在北京上学期间,他独立拍摄过不少纪录片。其中,纪录片《河姆渡猜想》还获得了第9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国际纪录片人文类最佳创意奖。之后,余乐进入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工作。2007年到2014年,他先后拍摄了《公元1644》《案藏玄机》《历史的拐点》等系列历史纪录片,并获奖无数。看了《鸟瞰德国》这部知名的航拍纪录片后,余乐怦然心动,决心有一天自己也要航拍中国。


  2015年秋天,机会终于来了。中央电视台有关领导找到余乐,说要拍摄一部反映中国整体风貌的大型航拍系列纪录片,当时,余乐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值得拍!”


  《航拍中国》这个项目很大,涉及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集,计划5年完成。第一季6集被列为2016年中央电视台重点项目,共拍摄海南、陕西、新疆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步是拍摄团队去实地勘景,其实在此之前,余乐已经带着导演组成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们的参考资料清单上,有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也有各类旅行杂志和攻略以及GoogleEarth(一款谷歌公司开发的虚拟地球仪软件,它能把卫星照片、航空照相和GIS布置在一个三维地球模型上)等软件。


  拍摄全航拍镜头的纪录片,在中国还没有人做成过,所以,作为《航拍中国》总导演的余乐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经过4个多月的调研,团队按照“大、美、奇、变”的创作原则,为第一季涉及的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收集到100多个预选拍摄地点,并在地图上标注出来。余乐斟酌后,从中精心筛选出40个重点拍摄点。他设想一集节目50分钟,大概讲解30个地点。第一季中,他把大多数地点的画面控制在了一分半钟左右。


  余乐和他的团队还制作出一本厚厚的拍摄目标书,有点类似分镜头脚本,内容详细到某一个拍摄对象需要几组镜头,又分别从什么角度拍。


  新疆是第一季中最先确定下来的拍摄地。余乐说:“因为是第一季,我们也希望把最精彩的内容放在里面,新疆的地理特点很明显,面积很大,从空中看地貌、看山川、看河流,都特别合适,拍摄它是一个总体的考量。”


  新疆地域广阔,地貌复杂,摄制组对此早有准备,为新疆制订了较其他拍摄地更高的预算方案。240天的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前后派出5个无人机组、50多人参与拍摄,仅在新疆本地就租用了9辆车,加上节目组的自带车辆,在新疆大地上往返前行,浩浩荡荡。


  正式拍摄从2016年3月下旬开始,从春天的斑斓、夏天的蓊郁、秋天的金黄,拍到冬天的雪白。


  拍摄过程充满《鬼吹灯》的味道


  余乐介绍说,在新疆的航拍过程中,缺水、高温、风沙是摄制组面临的主要问题,他们需要不断挑战生命禁区。对于全程参与指导拍摄“新疆篇”的导演王连明来说,此次拍摄,无疑也是他職业生涯中的一次巨大挑战。


  首先,他们要面对天气恶劣的问题。2016年3月底,摄制组计划在鄯善县拍摄一组库木塔格沙漠的镜头,一行人在鄯善县待了整整一个星期,只有两个下午能真正工作,其余时间都在等风停。


  “风沙太大了,根本没办法开设备。”王连明说。这一次拍摄以失败告终。直到7月下旬,摄制组才再一次前往鄯善县拍摄。“那时候,一天里最热的时段地面温度能达到70℃,可那个时段正是摄制组拍摄前的准备时间,大家热得实在受不了,便苦中作乐,试着在沙漠里煎鸡蛋,结果还真煎熟了!”王连明介绍说。


  其次,他们要想办法规避地形带来的潜在危险。有一次,摄制组从位于天山以北的巴音布鲁克到位于新疆以南的库车县转场,直升机在飞越天山达坂时,前方遇到雷阵雨,返航已不可能,只能硬着头皮往前飞,直到飞机安全降落,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无限风光在险峰,新疆的美是摄制组拍不够的动力。每一个季节、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魅力,新疆地域广阔,每到一个新的地点就会有新的发现。比如,摄制组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上空看到的沙漠,特别像人体心脏剖面的血管,视觉冲击力很强,大家深深地被震撼了。


  再比如,4月的江布拉克,从半空上看,能看到那种只有高山草原才有的奇美景象,麦田吐新绿,美到让人陶醉。到了8月他们再去江布拉克时,时值初秋,风吹麦浪,漫无边际,两个季节两种巨大的反差,美到让人流连忘返。


  让余乐印象最深刻的是,摄制组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楼兰古城的拍摄,他回忆说:“那个地方是生命禁区,手机没有信号,几百公里之内没有任何活的东西,里面的地貌感觉完全都一样。到了晚上一片死寂,人进去很容易迷失,找不到方向。7月气温极高,那里更是一片死亡之地,连汽车轮胎都会被熔化掉。摄制组想进去拍摄,被当地的向导制止了。据向导说,只要太阳一落,人在那里走上100米就可能再也走不回来了,充满了《鬼吹灯》的味道。”


  让余乐心有余悸的是,在拍摄有“沙漠地下暗河”之称的新疆坎儿井时,拍摄团队差点迷失在茫茫荒漠中。


  《航拍中国》全部采用直升机和无人机相结合的拍摄方式,余乐解释说:“用直升机拍摄,不仅可以悬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拍摄速度,各种高度、各种角度都能拍。用无人机拍则更灵活一些,能拍到更生动的细节,它也能飞往更危险的环境。”


  大半年的拍摄,给余乐感触最深的是等待,等待适合拍摄的光线往往需要一星期的时间。在拍摄新疆赛里木湖时,湖区气候多变,停机点连续3天风力都在10级左右,不要说拍摄,连起飞都成为一种奢求。摄制组每天只能在现场等待、观望,在瞬息万变的天气中寻找最佳的起飞时机,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


  除了漫长等待,在航拍过程中有时稍有不慎还会出现险情。在用无人机拍摄火焰山金箍棒时就发生了意外。无人机“飞手”和“云台手”的任务是,对着金箍棒做一个“刷锅”的拍摄动作。在无人机拍摄的基本动作中,这是最难的一个,需要“飞手”和“云台手”的默契配合,一个掌握飞行角度,另一个掌控摄像机旋转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拍出流畅连贯的环绕镜头。拍摄时,由于“飞手”对无人机与金箍棒之间的相对距离判断不足,导致无人机一头撞到金箍棒边儿上的孙悟空雕塑上。“多亏是无人机,如果是载人直升机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想起此事,余乐和王连明仍心有余悸。


  在第一季中,“新疆篇”是最受观众好评的。《西游记》里出现过的火焰山,小学课本里描述过的吐鲁番葡萄,是许多人对新疆的大體认知,而片中出现了大量过去荧屏上罕见的画面,颠覆了人们的想象力:草原上的河流受外力影响极易改变流向,全长600多公里的开都河的弯道达1万多处,远超古诗词中的“九曲十八弯”;天山北坡,湍急的河流冲刷着山坡,将不同颜色的砂岩彼此混合,整个山坡仿佛是一幅巨大的抽象画;沙漠既有宛如叶脉的奇特肌理,又有翻滚的流动沙丘,让人不得不感慨自然造化的神奇;满山的粉色杏花树,鲜红的辣椒国旗,白色的棉花田,暗红色的番茄地,这些颜色足以让人感到吃惊,再加上沙漠起伏,天山皑皑,美得简直让人窒息。


  成功霸屏纽约时代广场


  余乐说:“在拍摄动物时,摄制组多采用无人机拍摄,其噪音小,不会过度打扰到动物,也便于近距离拍摄。”


  拍摄细节在目标书中列得清清楚楚,但在具体拍摄时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和惊喜。余乐激动地说,他们曾拍到一群野生羚牛,向导说,当地人已经20年都没有看到过成群的野生羚牛。最让人惊艳的是,棕色熊猫的发现。秦岭山区生活着300多只野生大熊猫,这是地球上最容易遇到野生大熊猫的地方。他们在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佛坪基地拍摄到的“七仔”,是全球现存唯一的一只棕色大熊猫。


  此外,摄制组还拍摄到包括金丝猴、朱鹮、普氏野马、野驴、东北虎在内的珍稀野生动物,它们大都生活在深山密林里,平时难得一见。


  在第一集“海南篇”里,有这样一句解说词:“给你一双鸟儿的眼睛,我们可以一起俯瞰海南。蓝天白云之下,海南岛像一枚碧绿的翡翠,静静地躺卧在南中国海的波心。”2016年8月底,摄制组前往海南三沙市拍摄。刚到那里,他们就被阳光刺得睁不开眼睛,衣服被汗水打湿结出盐粒,但他们根本顾不上这些,他们要做的是捕捉有利时机,为观众呈现三沙美丽到极致的画面:一代代生长繁衍的珊瑚礁形成巨型的礁盘,托起珍珠般的七连屿;绿树葱茏的赵述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渔民安居乐业;永乐群岛中的蓝洞仿佛是大海的瞳孔,激发着科学家探索的兴趣……


  余乐说:“这片湛蓝的国土,对中国人而言总归有着特殊的地位,但只有到过三沙,看过那片表里俱澄澈的蓝海,才能深切感受到南海的迷人魅力,你会恨不得告诉所有人,你听说过的三沙之美,只是这里的点滴,它比所有的传说都美,美得超乎想象!”


  在余乐看来,航拍解放了以往拍摄的空间局限,他说:“你会觉得世界无限大,自然无限美。比如南海的蓝洞,它是目前全球最深的海洋蓝洞,深度超过300米,美得令人难以形容;还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地表上你永远没有办法想象沙漠的全景是什么样子,但是在高空中你会看到,延绵的沙丘、沙垄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大得超乎你的想象。”


  余乐说,《航拍中国》的主题,表达了所有中国人对中国这片土地的自信与热爱。单单是第一季的拍摄,就动用了16架载人直升机、57架无人机,总行程近15万公里,相当于环绕赤道四圈。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航拍中国》“海南篇”引人入胜,让观众看完之后,心中是满满的爱国情。


  作者:李蕊娟

  第2篇:电视节目导演应具备的素质


  当今社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社会层次的人都逐渐将观看电视节目作为他们消遣、放松的主要途径,而且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要求的增加,电视节目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就对电视节目导演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视节目导演的素质与电视节目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电视节目导演的素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只有节目导演的素质、能力提高了才能创作出更加丰富多彩,迎合人们需求的高品质节目。此外,电视节目导演所应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专业素质、政治素质、创新能力素质等。本文将对节目导演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进行介绍与总结,以期望对于电视节目发展有所帮助。


  一、电视节目导演应具备的素质


  (一)政治素质


  电视节目不仅仅向人们传达一种娱乐精神,还应以保证正确的教育及引导方向为前提,即电视节目所表达的观点必须是正面的。因此,节目导演就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能够做到思想上与我国政治方向保持一致,能够拥护以及践行我国的相关政治思想、方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电视节目以娱乐的形式向公众传递正确思想,让电视节目成为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途径。例如春晚节目的选定以及编排方面,春晚几乎是每个人都期待而且必定会观看的节目,它的呈现必须让人们感受到我国整体的社会氛围,认识到目前我国的社会问题,如此才能起到一种警醒、激励的作用,这就对导演的政治思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过硬的政治素质是电视节目导演必备的素质之一。


  (二)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演,充分的相关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以及节目导演专业知识。关于专业知识领域,节目导演必须能够熟练掌握电视节目的各种手段,能够对所策划的节目进行合理的思考及正确的判断等。例如,在指导小品、舞蹈、相声等电视节目时,导演要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基础,针对节目能提出自己的合理性建议,通过自己对节目的筛选、修改更具娱乐性及教育性的节目呈现在观众面前。导演专业知识的多少是衡量其专业素质的最基本因素,为了不被激烈的竞争淘汰出局,导演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如此才能为未来作品的创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


  对电视节目创新的要求是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要求的提高以及行业竞争的激烈而提出的,这就需要电视节目导演具备相应的创新素质,为创作更多具有创造性创新性的节目奠定基础。不同导演创造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的呈现效果与观看影响。例如人们通过观看不同电视台不同导演执导的节目会发现,同样的题材经过不同导演的执导给人的触动是不一样的,因为创新程度及创新角度不同,其拍摄的角度、音乐的配置等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想使自己的节目博得更多的眼球,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就需要导演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首先,节目导演的审美能力直接关系着节目内容的选择以及节目形式的呈现。导演的审美能力如果不能迎合观众的需求,就会导致节目收视率的降低,而收视率是目前各节目导演最为看重的因素。因此,审美能力的高低是评价导演综合素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导演为了使自己选定的节目能够更简明、更顺利地呈现给观众,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体来说,一方面电视节目导演要做好拍摄人员与创作人员的协调工作;另一方面,在电视节目的录制过程中,导演还必须做好演员与录制工作人员的协调。总之,电视节目导演需要努力协调好技术人员与艺术人员的各方面工作。最后,节目导演还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保证及时预见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做好预防工作及预备方案等,这样才能保证电视节目的顺利进行。


  二、结语


  电视节目导演承担着传播社会精神文明、娱乐大众的重要责任,而他们自身所具备的各方面素质,是保证他们实现其社会责任的重要保障。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导演,不仅需要具备充足的文化专业知识、过硬的政治思想以及相应的能力,还必须在自身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认真体会观众的真正需求、积极学习他人的经验以及总结自身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保證更多优秀文艺作品的呈现。


  作者:刘子夏

  第3篇:解析互联网对于导演模式的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导演模式,因此,对于当代导演而言,要充分掌握互联网中的各种文化元素,特别是围绕信息化手段,针对当前导演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性调整。自媒体导演设计方式相对比较独特,这些也深刻影响了导演对于各种元素的把握,所以导演模式要进一步进行调节,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于导演模式的各种要求,特别是影视艺术新的发展趋势等,这些都需要互联网技术对于导演模式的调整,以此促进导演艺术的发展。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的调节,导演模式才能够更好地兼容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文化,从而提高其对于时代的适应能力。


  一、网络传播对于导演模式的影响


  首先,网络传播扩大了导演模式中的表现空间,特别是在传统的导演模式中,往往受到各种时间和空间等具体条件的约束,这些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因为互联网技术是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它让视觉空间和物理空间能够双重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创造性的表现形式。过去,观众无论是观看节目或者影片,都需要遵守播放时间或者播放地点,而网络时代的传播技术打破了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让原来相对狭小的播放时空得到了更大的拓宽。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导演应该更进一步地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适应这种多元时空之间的调节,以此让观众可以享受到跨时空的观看感受。


  其次,网络传播的传播方式也是具备开放性的,这种开放性让传统创作过程和欣赏节目的过程也不需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真正意义上让观众在更加开放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观看节目。每一个互联网的使用者,不仅是节目的观看者,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成为节目的创作者,这也是当代导演所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网络让传播模式没有固定的限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节目也应该是包含全新的思想,这样才能够让观众更进一步体会节目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展影视节目的受众群。


  再次,网络传播也具备交互性的特点。交互性包含了互动的特征,这也是当代影视作品里面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志。影视类作品主要特征是制作者对现实发生事件进行艺术性的改造,通过艺术性的手段进行呈现,对于人类以及社会进行深入解读等。所以,电视节目或者其他影视作品,都应当具备艺术氛围。网络让影视节目本身的艺术性和特点得到全面发展,影视节目本身的多元互动特征和各种资源的交互性,也让导演模式更加注重和观众的互动,通过贴吧和各种留言板等互动平台,实现导演与观众的互相交流,这也是对传统单向的导演模式提出了革新要求,當代的导演模式必然是双向交流互动的。


  二、互联网下对导演模式的反思


  第一,互联网时代要求导演不能过分依靠明星吸引观众,而是应该注重影视作品本身的内涵,从而让观众更进一步关注导演的作品。一些影视艺术类作品的低俗性或者是过度娱乐性,都不应该是互联网时代导演模式的主流。因此,导演要积极地探索如何让作品更进一步地反思世界和思考现实,并且与导演模式相互结合,真正调动导演模式中的各种积极元素,让观众关注到这些作品本身所具备的思想价值,而不是盲目地依靠猎奇或者制造明星效应来吸引观众。


  第二,互联网时代的导演模式,还应该避免同质化,避免盲目跟风。因为导演过程中,往往在节目内容的设置和调节等,会出现互相之间参考和学习,但是这样的状况容易导致电视作品出现雷同的现象。所以,导演应该注重对人文内涵的挖掘,对人的自我意识和各种社会现象进行全面思考,多加入独创性元素,并且让各类元素更好地体现在作品上,让电视影视类作品都能够真正反映现实和民生,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


  三、结语


  导演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兼具技术性和艺术性的模式,所以导演在结合互联网时代所出现的文化动态和发展趋势,要充分分析,从深层次的角度出发,解读人间百态,真正反映社会现实,以此调动观众的积极性。所以,导演模式不能够盲目跟风,要具备内涵和思想,真正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导演模式要充分吸收互联网时代的一些积极向上的元素,充分挖掘现实社会人文价值和各类元素,进而推动导演模式的发展。


  作者:马俊斌

  第4篇:中国大陆新生代女性导演人物设置研究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女性导演的队伍正在逐渐的壮大,许多年轻的女导演在此时崭露头角,成为新生代导演中的活跃力量。


  新生代女性导演主要指,在新生代导演中除男性之外的女性导演,是在第四代女性导演如张暖忻以及第五代女性导演如李少红等涌现之后,又出现的一批杰出的女性导演。她们生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且在国内外受过正规的与电影有关的教育。比如李玉、马俪文、蒋雯丽、徐静蕾、金依萌、薛晓璐、赵薇等。我们主要以中国大陆新生代女性导演为研究对象,对她们的人物设置进行探索。


  1.1人物形象设置


  人物形象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部电影对观众产生的思想震撼力的强度大小。中国大陆新生代女性导演在创作人物形象时,最大的特点是利用女性的视觉,来对人物的性格和特征进行刻画。


  1.1.1女性形象的塑造


  李玉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的“女导演是我的性别身份,也顺理成章是我的优势”。因此新生代女导演在创作女性形象时對女性群体特别重视,多从女性的视觉来解读,可以说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承载着她们的思想和感情,她们力图向观众展现一个真实的女性,表现和关注当今社会女性的种种生存境遇以及她们的命运。因此,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女性角色,在她们的镜头里灵动着,丰富而又饱满。赵薇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面的四个主要的女性角色,郑薇、黎维娟、假小子朱小北和阮莞,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性格。郑薇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乐观派,她敢爱敢恨,对于爱情从不委曲求全,遵从自己所想;黎维娟对曾经爱人冒雪来访时表现出的厌恶以及最后她为了钱嫁给了五十多岁的男人,这些细节都能看出她是一个目的性及虚荣心都很强的人;朱小北虽然她的外表和性格特别的中性化,但当超市认定她偷东西对她搜身时,她强烈的女性自尊心在那一刻爆发,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女生,包括之后她改了姓名假装不认识许开阳,都是维护自尊心的一种表现;阮莞温柔婉约、感情专一,是许多男生的梦中情人,但是她又有自己执着的一面,对爱情的过于莽撞最终让她的期望毁灭。


  1.1.2男性形象的塑造


  在塑造男性角色时,往往都倾向于将男性塑造成高大的、可以依托的形象。而在中国大陆新生代女性导演所创作的影片中,不难发现,有的男性形象是胆小、懦弱、没有担当的,甚至会给女人带来不幸,使女人痛苦。在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上,也是处于一个对等的交流位置。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女性的成长,另一方面女性同样也在改变着男性。在徐静蕾所导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姜文所扮演的徐先生,风流倜傥,流连于各个女人之间,一次又一次的忘记了女主的存在,让人感叹女主的一往情深是多么的不值。


  2.1人物关系设置


  中国大陆新生代女性导演所创作的影片中,最常见的就是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关系,而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她们所创作的女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即母女、朋友、以及恋人关系。


  2.2.1母女关系


  新生代女性导演在塑造母女关系时,很少将其作为重点去详细展现,但不可否认的是,母亲这个角色在母女关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当父亲这个角色缺失或仅仅作为一个符号出现在影片中时,母亲必将会在女儿成长过程中起到或积极或消极作用,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儿的性格以及处事的方式。比如徐静蕾所执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因为徐静蕾所扮演的角色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父爱的缺失,造成了她早熟的性格,也多少少会对成熟的男性产生一种仰慕的心理,致使她在小女孩时,就已忘记不了住在她隔壁的吴先生,再次相逢时,一发不可收拾的将自己所有的爱都投到了作家吴先生的身上。


  2.2.2朋友关系


  在中国大陆新生代女导演的影片中,朋友这个主题经常出现,而且会表现为两种比较有意思的相处方式。一种就是关系很好的女生之间组成的“姐妹淘”;另一种就是年龄上有差距,但不影响她们之间关系的“忘年交。”


  “小妞电影”是新生代女性导演比较擅常去拍摄的题材,在“小妞电影”中,经常看到女主身边围绕一个或几个关系要好的女性朋友,她们会在女主遇到困难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比如在金依萌拍摄的《非常完美》中,章子怡扮演的苏菲因为跟男友分手,不愿面对,逃避在家。这时,她的姐妹淘不愿意看到她因此颓废,帮她收拾乱七八糟的屋子,给予她精神上的鼓励,使女主有所振作。


  新生代女导演所表现的“忘年交”,两人之间基本上是从最初的相互摩擦、争吵不断到慢慢误解消除,相互理解再到最后的彼此依靠,惺惺相惜。在马俪文导演拍摄的《我们俩》中,四合院孤单生活的老太与来北京求学的外地女孩本来是磕磕绊绊争吵不休的房客关系,在相处当中日久生情,女孩与男朋友分手,老太会主动去安慰,从最初的不让女孩用冰箱,到最后的让女孩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甚至老人的女儿都觉得老太太对女孩要更亲近一些。当女孩离开了四合院,老太太就生病了,女孩再次看她时,那握紧女孩的手让每一个观众都为之动容。


  2.2.3同性恋人关系


  大胆描写生存在边缘的人物是新生代女导演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在影片中出现对女同性恋生活的描写,比如李玉在涉足电影之处,就讲目光投射到对女性身份的认同里,拍摄了被誉为大陆第一部女同性恋的电影《今年夏天》,就像李玉本身所说的那样:“我想表达的是女人真正的痛苦和无助,在主角小群的眼里,社会就像一堵墙,她的愿望和欲求都被这堵墙隔着。”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中女同性恋小群被逼无奈的与人相亲,可以看到小玲毒死她跟小群爱情见证的金鱼的压抑发泄。当然,也有导演乐观的将这个群体展现出现,比如薛晓路所执导的大热影片《北京遇上西雅图》,在月子中心,有一个特殊的孕妇就是周逸,可以看出她与她的同等人亲密无间,表现出她努力追求爱情和家庭的美好向往,这种乐观的态度给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女同性恋群体精神上的慰藉。


  总体来说,作为新生代女导演,在当今环境下,有着自己独有的创作视角,并为之坚持着。她们在作品上大力表现出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并创作出属于自己鲜明特色的影片。但女性形象还是需要更加多元立体化,避免只是为了突出女性。总的来说,在未来我们期待社会能给予新生代女性导演更多的关注,为她们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


  作者:杜宇航

  第5篇:如何运用导演思维对舞台空间进行处理


  以话剧《高考1977》为例具体分析如何运用导演思维对舞台空间进行处理。


  一、对舞台布景的设计


  导演在设计舞台布景的时候,需要用不同的布景形式去挖掘剧中的情绪空间,去开发剧中人物的心理依据。在《高考1977》中舞台布景形式选择了层次装置和框架装置,舞台上的主要布景是拖拉机的轮胎、瞭望塔(炮楼子)、白桦林的景,赶考这场戏的布景处理导演尤为别具匠心;众人拿到报名表,准备去参加考试,拖拉机却坏在半路,阿三与二兰子在车站看着火车,众人决定跑去车站,阿三与二兰子在前景,后景是个斜坡装置,众人从后景跑到前景,穿越树林到车站,阿三与二兰子一直在求着站长等会儿,站长怕因为等了会发生事故而让火车开走,众人赶到时火车刚走。众人泣不成声,老迟却在后景开着拖拉机喊他们,他们终于如愿赶到了考场。导演通过舞台布景力图表现出一路翻山越岭的急迫场景,这样的布景设计强烈地倾诉着导演剧中的话“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重要得多,高考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新社会”。


  二、对舞台演区灯光的设计


  导演在对演区灯光构思和设计的时候,需要掌握剧中人物的心理脉络,同时要站在观众观演的角度去思索和设计,要有明显的点送、暗示与引导,还要利用灯光去发掘演员的内心情绪和潜在的感染力;最重要的是需要考虑观众观剧的视觉习惯。例如《高考1977》中众知青最后追逐火车的那场戏份中,导演通过对演区灯光的设计深度挖掘了演员的内心情绪,渲染了众知青对“知识青年”的向往,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崇拜,众知青奔跑着狂吼“等等我”,昏暗的灯光照在众知青的轮廓上,深刻地表达了他们所处的那个年代和环境带给他们的时代特征以及导演想表达的“人性”主题。


  三、对舞台调度和舞台支点的设计


  导演在构思舞台调度和舞台支点时应该分析这样的调度是否有利于叙事、是否有利于纠葛人物关系、激化矛盾冲突、推进剧情发展、是否能强调重要的舞台动作和行动、是否有利于演员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而且舞台支点的运用要注意反复使用和多样使用。


  舞台调度是导演思维中体现导演对剧本中人物与人物之间,时空与时空之间,人物与时空之间的一种逻辑理解,是导演叙事能力的一种体现。舞台调度要求导演对整个剧本的叙事结构、剧本的人物关系、剧本的重点场次、剧本的时代背景和人物背景要有深刻的了解,尤其在对剧本的重点场次的理解和分析中,一定要重点分析重点场次的戏剧节奏、戏剧高潮、人物的独白和对白,以及延伸的舞台空间和情绪空间。舞台支点就是导演在对重点场次的理解之上,为演员提供的更有利于动作和行动的景或者物。


  四、演员对导演舞台空间处理的认知


  舞台空间处理是导演构思中导演对舞台视觉结构部分的构想和设计,是导演对剧本理解和分析之后利用符号造型美学构建的符合规定情境的舞台空間;在演员的二度创作过程中,进行的二度创作必须与导演的整体导演思维、艺术风格、艺术手法相一致,所以演员对导演处理的舞台空间的认知也是判定导演处理的舞台空间是否更有利于演员去表达剧中人物的主题和思想感情,是否更有利于演员去塑造人物形象,是否更有利于演员间进行合理的舞台调度的条件之一。


  《高考1977》中陈琼的父亲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被压迫的社会底层知识分子,为了帮助演员塑造“陈甫德”这个角色,导演把这场相认的戏放在了舞台的中下演区,这个演区是舞台的正中,是最醒目的演区,也是观众视角最好的舞台区域;导演在帮助演员塑造“陈甫德”的形象时运用了大量的环形调度和平行调度,尤其在父女相认的戏份中,导演酣畅淋漓地抒发了演员这一时刻的心理情绪,激发了演员的戏剧张力,从而爆发了强有力的人物感染力。


  戏剧作为古老的第七艺术,它的历史几乎伴随着人类发展的文明史;戏剧不仅能反映人类的物质文明还能反映人类的精神文明;它能反映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导演对舞台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对舞台空间的处理显得极其重要,因为对舞台空间的处理能反映出导演的导演思维、艺术风格以及艺术手法,一部戏剧作品中导演对舞台空间的处理,是一部戏的框架,是演员二度创作的依据,是舞台调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对于导演来说舞台空间的处理就显得尤为的有意义。


  作者简介:杨余

  第6篇:青年戏剧导演创作研究探析


  导演需要缜密的思维,新颖的创作思路,并且要积极响应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个优秀的导演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有艺术敏锐度,以及拥有创新思维,采取新颖艺术表现形式将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


  一、戏剧导演的概念和构成


  (一)戏剧导演产生的历史悠久。在古希腊时期导演艺术就已经崛起,并随着社会以及历史文化的不断发展,生发出不同的艺术流派,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直到近世纪,随着历代导演的实践与探索才最终确立了以演员、导演、剧本“三位一体”的原则,其中导演是戏剧创作的主体,也是戏剧的灵魂,剧本是连接导演与演员的桥梁。中国戏剧经历了从戏曲表演到话剧,再到电影、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导演制度也随之加强与完善。


  (二)戏剧导演的相关概念。戏剧借助音乐、舞蹈、美术、歌曲等艺术手段,并按照导演的人生阅历、经验以及理论知识创作出剧本,它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并添加艺术表现手法将生活完整地呈现出来。导演是整个戏剧创作的主导,他掌控着全局,他的主要任务是将所有的艺术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导演艺术的主旨是将剧本内容通过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以诙谐幽默的笔调,完美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三)戏剧导演的相关构成。戏剧导演作为整个艺术创造的主导,他需要深入分析并完善剧本,选择适合剧本角色的演员合作等。首先,要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还要具体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风格、行为等。然后就进入戏剧的排演阶段,排演由初排、细排、合成三个阶段组成,将艺术的内涵、意义和谐融洽地展现出来,为观众带来一场完美的演出。


  二、青年戏剧导演所具有的创新思维


  (一)创新表现因素。戏剧导演将各个艺术因素统一起来,完美诠释剧本角色,完整表现角色的情感经历以及随着剧情的发展所产生的变化,注重作品中角色的感悟。这个过程是对青年导演的重要考验,它考验导演的人生阅历、价值观,以及对生活的认知与思考。这也是对戏剧的深入追求与挖掘,青年導演一定要具备这种创作精神。


  (二)创新思维要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导演艺术也随之完成与发展,他们不再局限于按照剧本内容进行表演,而是从多种角度入手,深度挖掘与探索剧本中深刻的内涵。在创作过程中加入流行元素,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让年轻人理解故事情节,并产生一定的共鸣,从而增强戏剧的感染力。针对传统戏剧进行不断创新,让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年轻人也成为戏剧爱好者,并投入到戏剧创作之中。


  三、把握戏剧导演创新思维


  要使戏剧创作的四大要素协调统一起来,保证戏剧的完整性,所以导演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对各方面包括舞台、剧本、观众、演员等进行沟通与融合,充分表现戏剧的集体性和完整性。


  (一)剧本创新。导演可以针对剧本中的台词进行创新,使其成为将剧本中的文字转变成舞台艺术的重要桥梁。戏剧导演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思想高度,创作出新颖的艺术作品。


  (二)舞台创新。戏剧导演可以针对舞台表演进行创新,大胆采用流行音乐、舞蹈、语言等艺术元素,还可以借鉴电影和电视剧的表现手法,丰富舞台表演内涵。例如,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采用电影中蒙太奇的表现手法,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戏剧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今,戏剧发展正面临着“瓶颈”,戏剧导演的创作也比较落后,青年导演作为新生势力,具有创新思维,他们的创作对戏剧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所以我们应该对青年导演的创作进行积极的探究。


  作者:刘明栩

  第7篇:浅谈专题晚会中导演的现场把握


  引言:电视专题晚会与综艺晚会相比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晚会,一般专题晚会的都是为了纪念重大事件,是一种宣传性很强的是暗示节目。电视导演要根据专题晚会的主题和性质,做好晚会的组织和策划工作,尤其是对晚会现场的把握和控制。导演的组织协调能力是决定专题晚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做好现场把握有助于提升晚会的舞台效果,导演合理布置舞台、灯光、道具,做好人员组织协调有助于提升专题晚会的质量和艺术感染力,进而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


  一、电视导演对于专题晚会的重要性


  要想提升专题晚会的整体效果和节目质量,电视导演必须做好晚会的策划和综合管理工作。首先,电视导演要根据晚会主题制作整台晚会的方案,将晚会划分为几个单元,每个单元体现的主题要与总目标相契合。其次,电视导演负责确定晚会的风格和艺术特色,通过提升晚会效果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及艺术需求。再次,在晚会主题确定后,电视导演要做好综合协调和组织工作,包括舞台布景、灯光使用、机位安排、道具布置、场景切换、背景搭配、现场调度,临时突发事件处理等等,电视导演对专题晚会现场的把握决定了晚会的质量和后期效果。


  电视导演是一台专题晚会的制作人和策划者,从方案制定、节目设计到后期的执行都是由电视导演全权负责,导演就相当于一个总策划师,指导和指挥关于晚会各个环节的进展。电视导演要做好节目编排,通过电视导演的精心安排和策划,有助于将优质艺术效果的专题晚会提供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晚会导演拥有着晚会的决策权和处理事件的话语权,导演负责做好晚会现场的人员安排,包括后勤人员、场工、演员等,还要对拍摄机位进行合理布置,按照节目要求下达指令,要求后勤人员及时更换道具、切换场景等,通过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和控制,提高专题晚会的艺术效果。


  二、专题晚会中导演的现场把握策略


  1、明确晚会主题,准确定位晚会的风格与特色


  所谓专题晚会就是有专门的主题,一些是为了纪念重大事件,一些是响应节日安排的晚会。一台专题晚会能够成功首先取决于晚会的主体是否鲜明,专题晚会要以看点吸引观众,要以卖点提高收视率,如央视的大型专题晚会《感动中国》,这台晚会已经持续举办了很多年,主要以感动人物介绍和颁奖表彰为晚会的主要内容,晚会结构明确,主线明晰,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因此,导演在专题晚会主题确定后,要注意深入挖掘晚会的艺术特色,建立独特的晚会风格,一定不能是大杂烩,要是风格独特,主题鲜明的晚会。


  2、导演要做好整台专题晚会的统筹策划


  一台大型的晚会需要多个部门,多个人员共同完成,晚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节目,需要大量的演职人员和后勤保障工作人员,如何做好节目策划和人员分工是导演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导演要负责整个晚会的方案拟定,创编是导演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导演要负责做好晚会计划和方案,进而指导全员为了实现晚会的顺利进行而努力。导演要能够调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好人员统筹和人员分工。例如各地在建党90周年时举办的专题晚会,都是关于党的发展历程、党的建设、党的发展的内容,歌颂党的丰功伟绩。导演要根据晚会的主题,做好演职人员的安排和部署,面对庞大的人员队伍,晚会导演要做好系统的节目策划和协调工作。


  3、导演要加强专题晚会的具体事宜的操作


  在一台专题晚会中,各个环节设计的事宜众多,晚会导演要做好晚会具体事宜的安排,晚会可以分为几个环节:前期准备、确定方案、节目排练、节目录制、后期制作等。晚会导演要从设计阶段到晚会结束,做好各个环节的把控,进而保证专题晚会的效果。


  在前期准备阶段,导演要做好节目的设计,要根据晚会主题确定晚会的风格,要对演出环节进行有效的把控。导演要负责编写台本,做好分镜头的脚本的编写。在节目彩排时,导演要对现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机位,做好节目录制管理工作,在实际录制过程中,导演要利用审美技能和摄影技巧选择镜头感最佳的位置布置机位。导演要加强对晚会现场艺术效果的把握,例如舞台背景的布置、节目场景的切换、现场音乐的搭配,这些都是有效提高节目质量和艺术效果的有效措施。


  4、加强对晚会现场的把握,提高晚会质量


  专题晚会要切忌仪式感太强,仪式感过强会使观众失去观看的欲望,甚至导致观众的反感。其次,导演要保证专题晚会动静有序、张弛有度,一般一台专题晚会时长都在2-3个小时,如何在几个小时内保证观众的收视热度是晚会成功的关键。晚会导演要根据晚会主题,精心安排节目,按照逐渐递进的方式将重点节目放在重要位置,要做到重点突出,动静结合,每个部分要与整体结合,开头和结尾相呼应,晚会主线要明确,节目衔接顺畅自然。


  晚会导演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临场指挥协调能力,做好众多人员的管理,晚会开始幕布拉开,一切都进入正常而紧张的状态,为了确保晚会万无一失,导演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的把握,包括灯光、道具、主持人、场景等。如果是现场直播的节目,在节目中间,导演要做好摄像机的安排与布控,将机器分号,合理安排远景与近景,留给观众最美的视觉感受。其次,一旦晚会中途发生突发状况,导演要当机立断,做好决策,及时采取紧急预案和补救措施使晚会继续,不影响晚会的播出效果。例如晚会中途主持人话筒出现问题,导演要快速判断是主持人个人原因还是设备原因,主持人个人原因赶紧指挥其他主持人做好衔接,设备的原因要及时调整或更换话筒,保证晚会的顺利进行。


  结语:专题晚会中导演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电视导演要从实际出发,做好整台晚会的现场管理和控制,确保节目质量和效果,保证专题晚会的收视率,进而提升专题晚会的关注度,达到宣传主题,提高收视率的效果。


  作者:黄鹤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