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在一个地铁车站》与《天净沙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7 11:36:00 归属于综合论文 本文已影响49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众所周知,艾兹拉•庞德的《在一个地铰车站》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均是意象诗歌的经典之作,在中外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深远意义,为意象诗歌的发展贡献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这两首诗歌意象运用的相似性进行比较研究,旨在分析两首诗中不同意象的叠加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探索诗歌中词句与色彩的巧妙运用,分析作者如何娴熟地结合动、静景,独特运用音律等来研究意象诗歌中意象的深层涵义,探索意象运用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意象;相似性;语言,色彩,动、静景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价值
T.S 艾略特强调,“表情达意的唯一艺术公式,就是找出‘意之象’,即一组物象,一个情景,一连串事件等,这些都会是表达该特别情意的公式。如此一来,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事物出现时,该特别情意就马上给唤引出来。”不难发现,意象的这种特殊功能在中国古代诗词曲赋中被体现地淋漓尽致,这是因为大部分诗歌旨在托物言志,比如,当读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动人诗章时,我们就能体会到“红豆”表达思念之情的妙处。谈到中国的意象诗,就不得不提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其独到的意象表现手法,向来被誉为诗歌中表现秋思与游子思乡的最好例证。与此同时,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发起人一艾兹拉•庞德, 他曾说:“意象主义的关键在于它不把意象作为修饰物来使用。意象本身就是语言,诗人的使命不是在欣赏者面前指手划脚地絮叨,而是使一切内涵在意象的呈现与组合中隐含,把‘猜’与‘悟’的自由恩惠给他人,这就是意象诗的魅力所在。”他的《在一个地铁车站》被认为是意象派诗歌的经典代表作,开创了当时意象诗歌独领风骚的局面。总之,这两首诗歌独特的语言描绘和结构安排展示了一幅幅唯美的画面,本文通过对这两首诗歌意象运用的相似性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索意象诗歌如何传情达意,分析其中独特的语言与结构美,挖掘诗歌中意象的独特魅力。

二、语言与结构相似性的对比分析
2.1. 简约而深刻的语言
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短短两行诗,简单14个字,几个看似无关的意象的叠加,却准确地描述了作者的瞬间感受。正如其在意象诗歌三原则中提到的那样,“意象主义诗歌要言简意赅,绝不用多余的词语”,真正做到了用词简短而精炼。短短的诗句浓缩了大千世界人们对所处的忙碌而又无奈的都市生活的忧虑,以及对美好自然生活的向往。作者模仿日本俳句的创作风格,惜字如金,开创了意象派诗歌的独特语言风格,对后世美国现代诗歌乃至世界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样,马致远的《秋思》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它字字写秋光秋色,又字字写人意人情,以“秋”染“思”,又以“思”映“秋”,紧紧扣住“思”字,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寂,苦闷和无法解脱的“断肠”之情。这两首诗体现了中西方“意象派”诗人在遣词用句上的精炼,看似几个意象简单地堆砌在一起,其实内涵丰富而深刻。

2.2. 色彩与意象相融产生的唯美画面
在庞德的这首诗中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行人苍白的面孔,“湿漉漉的黑色树枝”,以及树枝的“花瓣数点”,有如西方的油画,背景暗淡,笔道粗略,而物体鲜明。“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作者脑海中似乎有一个念头,要作出一幅纯粹表现色彩斑斓的非现实主义的画来,于是凭着激情与文字,创作出了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千古绝唱。而读过《秋思》这首小令后,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显然是一幅中国的水墨画,在作者勾勒的‘秋思’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瑟中呈现的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明亮的金黄;一面是“小桥流水人家”呈现的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一面则是漂泊异乡的游子孤零零的剪影;对比辉映的图景更使“断肠人”悲愁。在读这两首诗时,我们脑海中出现的不再是一个个简简单单的文字,而是作者精心勾勒出的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3. 动、静景结合的意境描写
庞德在《在一个地铁车站》中描绘了一个这样的场景:流动的人群中一张张面孔如幽灵般忽隐忽现,其中却停留着美丽妇女和小孩的花瓣般面孔的复杂而又美丽的画面。这画面是动静结合起来的,使我们不再仅仅关注于静止不动的词句,反而让我们浮想联翩,仿佛融入到这种拥挤的让人窒息的车站,并努力去寻求一个极具自然美感的亮点。
《秋思》中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诗中没有任何动词出现,但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互映衬,渲染出情景交融的生动画面。两首诗都非常巧妙地结合动静,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独特审美效果,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结论:
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都是中外意象诗歌的经典之作。通过比较阅读这两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到意象诗以其精炼的语言,色彩与意象组合的独特视觉,动、静景巧妙结合的手法等传达了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总之,通过对《天净沙•秋思》与《在一个地铁车站》意象运用的相似性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领略到中外意象派诗传情达意的精妙,以及意象诗语言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3]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4]解玉峰.元曲赏析[M]北京:中华书局,2002.
[5]肖弛.中国诗歌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徐水乃,中南大学2010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