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经济学双学位(心理学对经济学的意义)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4 03:01:18 归属于综合论文 本文已影响29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一、心理学变迁简史

  

  早期的心理学处于哲学心理学阶段,此时的心理学思想是由哲学家表述的,心理学内容是思辨的,心理学方法是非经验的,心理学研究者更多地是哲学家和生理学家。

  

  19世纪后半叶,科学心理学在德国诞生并获得初步发展,其中五个早期的先驱者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其中,赫尔姆霍茨(1851)最早对神经冲动速率所作的测量;韦伯(1840)发现了韦伯定律,把物理刺激的增加量和最小可觉差联系起来;费希纳(1860)通过扩展韦伯定律,提出了费希纳定律并创立了心理物理学;冯特(1879)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艾宾浩斯《论记忆》(1885)最早对人类学习和记忆进行了开拓性试验。

  

  大约从1890年到1940年这段时期,习惯上将心理学分成几个流派,其中主要包括构造主乂(structuralism)、机能主乂(functionalism)、行为主乂(behaviorism)和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y)四大派别。有关四个主要心理学派别的概要可参见下表1。

  

  随着实证主义原则逐步渗透到心理学的各领域,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得到深化。此时,心理学家更多地将其知识应用到了对周围各种问题的具体分析上,为此,心理学应用得到推广,各种专门化的应用心理学日益涌现。这种潮流,反馈性地导致心理学理论发生整合和分化。其中,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人文心理学并驾齐驱的发展趋势尤为显著。

  

  近年来,心理学研究中出现了两种思潮:(1)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现代心理学理论中分裂出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坚持断裂性、局部性、多元化、个性化、具体性地对人的心理展开研究和应用。(2)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哲学方法论的长期斗争中,科学主义逐步异化,而人本主义正在回归。为此,当代讨论理论心理学复兴和拓展的呼声日趋强烈。而这两种潮流具有互动性,共同推进着心理学理论及其流派的演变。

  

  二、的一般性影响

  

  按照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的解释,“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因此,一个直觉性的判断是:心理学和经济学之间必然存在着天然的渊源。站在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仅从心理学对经济学的单向影响效应来讲,“心理学对经济学就似乎像Boethius神一样是道路、动机、指导、起源与lt6”(Wicksteed,1987)。

  

  西方心理学对经济学的影响效应凸现于心理——行为分析方法在经济研究中具有悠久的应用传统。纵观经济学说史,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在主流的古典的政治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还是在非主流的其他各种经济学流派那里,都可以发现心理——行为分析的影子。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涉及研究消费、交换、生产和分配等任何一个主要的经济学范畴,都必须首先考虑人的心理因素影响。因此心理一行为分析对于经济学研究就尤显重要。而有关心理——行为分析的经济学传统,则广泛地散见于从斯密、李嘉图到马歇尔、费雪和凯恩斯等经济学大师的著作中。

  

  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亚当•斯密曾分析过人类“傲慢的自负overweeningconceit)对许多企业劳动力价值产生的低估效应。他认为,年轻工人往往倾向于对自己获得成功的能力过分自信,所以不会选择“跳槽”去寻求更好的工作,而这种基于对工资差别进行套利机制的缺乏会诱发企业主对劳动力价格的压制。!在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1890)中则更多地吸取了杰文斯和奥地利学派重视心理因素分析的研究传统。他把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心理动机归结为两种形式,即卩“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其中前者是激发人类某种经济行为的动力,后者则是制约人类某种经济行为的阻力。他甚至认为: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由这两种动机所支配、以这两种动机为基础的,这两种动机的“均衡”是绝大多数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的基础。®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中对“企业家精神”的分析中认为,首创性、成功欲、冒险和以苦为乐、精明与敏锐、强烈的事业心是构成企业家精神的五大要素,其中每一种都涉及企业家心理。约翰•费雪在《利息理论》(1930)中对“货币幻觉”(themoneyillusion)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利用利率很难从整体上有效地对通货膨胀进行调整,并对与个体的自我控制、预见和习惯等相联系的储蓄行为进行了解释。

  

  后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中用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人们的心理对有效需求的影响。他认为有三大心理规律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和投资。这三大心理规律分别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其中流动性偏好又可以用人们心理上偏好现金的三个动机来表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按照凯恩斯的分析,这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会使宏观经济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无法自我均衡,其结果就会出现经济危机。而要解决经济危机,政府就必须出面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增加全社会的有效需求,抵消三大心理规律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

  

  然而很明显的是:多数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并不从事于建立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他们也并不必要如此。因此,心理一行为分析方法并没有像历史方法和数学方法那样成为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主流方法。分析其具体原因,大致有:(1)心理——行为分析方法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那里不占有突出的地位,这一点正如约翰•内维尔•凯恩斯在《政治经济学的范围和方法》(1891)中所言,“尽管政治经济学家的定理最终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但他们往往将心理原理作为资料而接受,而不是将它们认定为自己的结论;除非他由于不占有足够详尽的前提而被迫涉猎心理学领域本身。》2)为了避免卷入并研究有着心理学源渊的各种争议性假说,经济学家们总是基于通常的感性认识界定一个相对合理的行为假设——经济人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绎和推理,而至于如何判断这种行为假设的正确性,米尔顿•弗里德曼的“工具主义”则提供了一种当代公认的“有用性”标准,他在《实证经济学方法论(1951)中提出,“即使人们能够详细地说明假设的经验相关关系,也与判断理论的有用性无关。而仅仅通过预言与事实之间的一致性,理论将被暂时性地接受或否定。因此,结果——而不是假设——应成为我们理解现实世界的科学活动的主要关注点。》3)基于经济人假设的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通过将个体行为的最大化假设进行一般化来简化个体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当每个个体行为都被赋予了极强的目的性和相似性特点时,个体行为就具有了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这样:一方面,经济学就可以忽视个体的选择过程而集中进行选择结果的分析了,另一方面又便利于经济学家对集体性现象和制度体系的侧重研究。

  

  凯恩斯之后的现代经济学各流派,则开始适应性地、较多地应用心理——行为分析方法。心理一行为分析理论包括:(1)金融市场中的经济心理与行为。如众多行为金融理论大师对投资心理与行为的分析(Thaler,1981),有关税收心理和逃税行为的分析(Lewis,1982;Robben等人,1984),有关地下经济行为的研究(Wilensky,1981;Feige,1982),有关通货膨胀的经济心理和行为分析(Ratchlor,1986;Kemp’1991)等。(2)产品市场中的经济心理与行为。如有关企业家的经济心理与行为(Clelland,1961;Cyert&March,1963;Simon’1984;Davidsson,1989),有关消费者的经济心理与行为(VanRaij,1984;Andreason,1977)等。(3)劳动力市场中的经济心理与行为(Earl,1990;Furn-ham,1986)。(4)家庭中的经济心理与行为分析(Becker,1981;Katona,1975)。®总之,到了现代经济学,无论涉及微观分析,还是宏观分析,都可以发现更多的心理一行为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

  

  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卡尼曼和特维斯基,希勒和姆里纳赛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家,则基于现代心理学的启示,分别对传统经济学“经济人”的无限理性、无限控制力和无限自私自利等三个假定进行了修正,"并进一步提出了既非完全理性,又不是凡事皆自私的‘‘现实人”假定。以此为立论基础,专门研究人类非理性行为的行为经济学应运而生。行为经济学认为,每一个现实的决策行为人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理性人,他们的决策行为不仅受到自身固有的认知偏差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理性的有限性,在决策判断过程中,决策者的启发性思维(heuristics)、心理框架(mentalframes)和铺定效应(anchoringeffect)往往发挥决定性作用;而在决策选择过程中,对问题的编辑性选择(choiceofproblemediting)、参照点(referencepoints)、风险厌恶(lossaversion)和小概率效应(smallprobabilityeffects)也会产生关键性影响。

  

  心理——行为分析方法在现代经济学中这种应用的强化,源于深刻的经济学发展背景:

  

  (1)经济理论的一些发展已经激发经济学家去考察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些前沿问题。首先,经济学中的信息革命已使经济学家着眼于个人信息处理的微妙性质,这种信息革命以阿尔科夫(1970)、斯蒂格里茨(1976)等人领导的信息经济学革命为代表。其次,由于成功地识别了新的策略解概念,经济博弈论认为对几乎任何一种市场行为模式,都有合理的策略解与之相适应(NashEquilibri¬um)。内省法、决策原理、内在一致性和少数程式化的事实等等,均足以说明要搞出足够的理论指导具有可能性。经济学家们为此需要寻找更系统的资料来源和补充原理,以减少相持不下的经济理论数目。第三,以斯密斯(1962)、罗思(1995)等人为代表的实验经济学正在成熟,由于实验经济学可以将以心理学为基础的经济理论放在现实领域中进行检验,便利了经济学家根据相关经济背景来精确地衡量行为。而行为模式一旦确立,它就并不只是与经济模型相适应了,经济学家则被迫从心理学中寻求答案。

  

  (2)随着心理学科的逐步成熟,心理学对经济学渗透的力度也在增强,而心理学家的好奇心正在驱使他们的研究更趋近于经济学传统领域的主体行为人的决策过程进行有效描述。这点正如卡尼曼和特维斯基(1986)所言“由于大量的心理实验分析结论和理性公理中的一致性、次序性和传递性原则相违背,而且这种违背带有系统性、显著性和根本性,因此,客观上需要新的经济理论对行为人的决策做出更合理的解释和更稳固的支持。”题。例如,心理学家已经深深地卷入了风险(或收益)分析和规范性决策分析,结果不可避免地同传统的福利经济学和决策理论相联系。现代心理学家正在积极地研究一些常见的经济两难问题,比如有关公共商品、外在性和诱因一致性问题,基于选择偏好逆转、条件反射、塑造和强化理论对需求行为的分析等等。

  

  (3)现代经济学考察对象正在从传统的“经济人”逐步转向“现实人”而这种研究对象的转移为心理——行为方法的广泛采用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最早从马歇尔(1890)开始,他就把人“当作社会组织中的一分子”来研究,尽管这样的人与边沁主义者一样是利己的。但与“经济人”不同的是,它是有“欲望、憧憬和人类其他本性”的“社会人”赫伯特•西蒙(1976)则基于经济决策者本身信息的不完全性和计算能力的有限性提出了“有限理性”假定,他认为个体决策者只有有限理性,只能追求较满意的目标。而在凡勃伦和加尔布雷希等制度经济学派那里,则用“制度人”来取代“经济人”即用多重目标并且其目标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他人决策及文化制度因素结构影响的人,来取代单纯为了经济利益最大化而独来独往的“经济人”到了现代最流行的行为经济学家那里,受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的影响,则更多地从认知偏差及行为偏差的角度来诠释“经济人”。

  

  三、心理学对经济学的流派性效应

  

  基于心理学对现代经济学渗透力度的强化,出现相关心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性学科是不足为奇的。但颇具争议的是,有关这门交叉性学科的名称却是多样的,一说为心理经济学®,一说为行为经济学,一说为行为金融学。由于缺乏相关心理学背景,多数学者的理解非常狭窄,并常常将三者混为一谈。本文认为:这种理解的差异恰恰缘于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经济学的不同影响,即西方心理学对经济学的流派性影响效应上。

  

  考察心理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等经济学派的历史根源和发展变迁,不难发现:心理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三者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来源于西方心理学对经济学的流派性影响效应。其中,起源于欧洲的心理经济学更多地受到了传统欧洲式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影响,而在美国复兴的行为经济学,则更多地受到了根植于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影响;相反,行为金融理论则更多地受到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当然,客观上讲,按划分流派的方式来研究心理学对经济学的影响,并不十分科学。因为,考虑到现代心理学流派划分的非严格性和变迁的整合性,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无法用基于严格的界定标准来划分流派的方式进行阐释,各种心理学流派的界限日趋模糊,各流派的更迭和交叉十分明显。现代西方心理学这种流派纷呈的变迁脉络必然对经济学形成动态而多元的流派影响效应。

  

  例如,仅就与经济学分析密切相关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来讲,其理论发展路径就十分复杂。从心理学内部发展的背景来讲,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放弃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不满和反抗,是产生认知心理学的最直接动因;另一方面,早期冯特的构造主义意识心理学、后来的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些重要观点,甚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某些做法也都与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有着密切关系。就心理学发展的外部条件来说,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实际应用的需要决定了心理学朝着以信息加工的原则、术语说明人的心理活动的方向发展,导致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从这一点来讲,深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行为经济学和深受认知心理学影响的行为金融学,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当然,后来的其他新兴心理学分枝,如进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也对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从这种理论的变迀和流派的相互影响角度看,不难发现:心理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等经济学流派内生性地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