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刊性别塑造策略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12 17:28:18 归属于综合论文 本文已影响14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儿童在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男女性别的差异,开始进入心性定向过程。[1]这时儿童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缺乏对事物和行为的正确判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儿童期刊作为大多数儿童在日常阅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读物之一,其人物角色在性别特征上具有较强的隐形性,更容易在不知不觉间影响儿童性别意识的形成。所以,儿童期刊如何构建了人物性别形象对儿童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以《红领巾·萌芽》为研究对象,将2002年至2016年15年间共165期期刊作为研究范围,从每年11期期刊中随机抽取3期共45期期刊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人物角色出现频次、对应人物特征和形象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来谈谈儿童期刊中人物角色的性别塑造对儿童性别意识的影响。

  一、人物两性角色出场频次接近,为儿童性别意识

  建立平衡观感笔者对儿童期刊《红领巾·萌芽》所载文章和图片中两性角色的出现频次进行了详细统计。在《红领巾·萌芽》随机抽选的45期样本中,正文部分出现的角色男性角色占比68.16%,女性角色占比31.84%。插图中,单人插图共提取96个人物角色,其中男性角色58个,占总数的60.41%,女性角色略微少于男性;多人图中女性角色占比较单人插图有所提高,与男性角色数量相当。相关研究表明,两性角色在儿童阅读中的出现频次会直接影响儿童对男女性别差异的认知,只有在对性别有区分概念后才能进一步通过阅读为儿童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据上述数据统计可知,在《红领巾·萌芽》中,图文涉及的人物角色男女性别均有,没有某一类缺席的现象,且在有效性别数据中角色性别分布相对均衡,这对于帮助该刊物的儿童读者建立相对平衡的性别意识基础十分重要。

  二、人物角色均分别具有两性突出的性别气质,为儿童读者树立榜样作用

  男性与女性在性别气质上具有各自的典型特征。男性气质是指男性应当具有成就取向,对完成任务的关注或行为取向的一系列性格和心理特点。[2]譬如男性一般表现为勇猛刚强、果敢多智、有领导能力等。与之相对应的,女性气质是指女性具有同情心、温柔亲切、关心他人等亲和取向的一系列性格和心理特征。[3]因此女性多与温柔善良、多愁善感等联系在一起。本文对人物角色性别气质的分析从插图和正文两部分入手。在《红领巾·萌芽》插图中,男童角色多穿着T恤短裤,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性别特征。成年男性形象则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健康强壮型和智慧成功型。其中,健康强壮型成年男性角色的外形主要表现为身材高大、肌肉轮廓分明且时常带有武器,以显示出男性特有的体格特征;而智慧成功型成年男性角色主要通过衣着和行为举止体现,多穿西服、系领带、戴眼镜,活动主要是看报、喝咖啡等,以显示出男性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水平。与此同时,《红领巾·萌芽》中的女性角色(包括儿童和成人)基本具有以下典型的女性特征:第一,均身着典型女性服饰,如穿裙子、戴蝴蝶结等;第二,衣着多采用粉色、黄色等鲜艳亮眼的颜色;第三,面部会重点刻画和突出腮红、长长的睫毛等细节。这些都与男性角色的外形特征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三、人物社会角色未出现性别缺席现象,部分存在无意识偏向

  人物的社会角色可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先赋角色也称归属角色,是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以及社会规定的社会角色。[4]自致角色,亦称职业角色或成就角色,指的是主要由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获得的社会角色。[5]笔者从《红领巾·萌芽》研究样本中共提取出了78个不同的成年人社会角色,其中先赋角色52个,自致角色26个。在先赋角色中,成年男性角色共出现19次,成年女性角色出现33次,表明在该儿童期刊的家庭生活呈现中,两性家人都参与到了儿童的生活中,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成年女性角色中的母亲角色出现次数多达28次,占比84.8%。在自致角色中,首先从数量上来看,成年男性自致角色21个,成年女性自致角色5个,这表明具有职业特点的人物角色男女兼有,且男性稍多于女性;其次从职业种类上来看,男性自致角色的所涉及的职业种类更广泛、丰富,高达11种,且多为技术含量和社会声望均较高的职业,而女性自致角色职业种类相对单一,多从事服务行业,如售货员、护士等。在具体的文本中,成年男性社会角色多表现出男性在社会上具有领导力、执行力、事业成功的一面。如《兰戈》中的兰戈能够“带领小镇人民争取自己的利益”[6];《料理鼠王》中一直想成为厨师的老鼠雷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些男性角色在面对自己的理想抱负时都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执行力,会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声名威望。而与之相反的,成年女性角色的社会职业往往被一笔带过或完全不提及,在一定程度上使她们的社会职业、理想、成就这些因素被大大忽略。家庭就是成年女性人物角色的主要活动场所,成年女性角色多单纯地以家务的承担者、家人的照顾者的身份出现,如《啊呜啊呜吃面包》中缠毛线的猪妈妈,《天上的音符掉下来》中坐在山坡上给女儿唱歌的猪妈妈等。因此,总的来说,一方面期刊中兼顾了成年男女性社会角色的塑造,保证了无论是社会中还是家庭中两性人物角色均有出席,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儿童的生活和成长中。但另一方面,在成年男女性的社会角色塑造中,内容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无意识的性别偏向,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阅读该期刊的儿童对各类社会职业的认知与未来的选择,应稍加注意。

  四、儿童期刊性别塑造策略

  (一)期刊应传播男女平等的性别观念,引导儿童读者树立正确性别意识

  儿童期刊应保持男女性人物角色在每一期中出现的比例基本均衡,重点传播男女平等的性别文化意识。呈现的内容一方面要让儿童读者感觉到男女性别的不同之处,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确地意识到不同性别存在的同等重要性。这样才能引导儿童树立客观、正确的性别意识,并进一步通过儿童教育促进整个社会的性别观念取得长足发展。

  (二)期刊编辑应加强自身正确的性别文化学习以及与相关专业研究者的合作

  期刊内容除了供稿作者的努力之外,编辑也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儿童期刊的编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加强自身对性别文化相关知识的关注与学习,让自己具备性别平等的客观视角。同时,在每一期期刊审定的过程中,可以邀请专业的性别教育者和研究者参与其中进行指导,以保证儿童期刊性别观念传递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三)重视对女性社会家庭角色多元化的塑造

  针对目前儿童期刊中人物角色存在社会角色偏向的情况,儿童期刊应注意为加强对女性多元化的社会角色塑造。首先,在社会职业场所中,增加女性的社会角色,赋予女性角色更多的职业类型,这些职业应遍布社会各个领域,不能仅仅局限于轻体力的服务业,这不仅符合大量女性进入职场的社会现状,也能体现女性同样拥有就业能力和社会地位。其次,在女性角色身上也要赋予个人理想、追求等因素,同样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再次,在家庭场所的呈现上,应传递出男女性共同承担家庭的家务劳动和子女教育的信息,以引导儿童读者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五、结语

  儿童期刊是儿童了解世界和自身的重要窗口,儿童通过阅读学习快速获取性别信息,建立起自身的性别意识,这个过程是必要的,也是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首先,在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儿童期刊在对两性人物角色的塑造上有正确的、值得被肯定和发扬的部分。一方面,在性格品质上,儿童期刊中的不论男女人物角色大都具有善良、乐于分享和爱学习的品质,这对儿童的优秀性格品质的养成有积极作用,都是值得大力引导的。另一方面,对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特征上存在的差异的展现,有利于帮助儿童建立明确的对两性区别的认识。其次,目前儿童期刊在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塑造上仍然存在无意识的偏向等不足之处,对此应引起重视,尽量避免和弥补,加强两性人物塑造与呈现的科学性与全面性。总而言之,现代性别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儿童发展成为模式化的男人或女人,而是发展成为一个个有独特个性魅力的现代公民。儿童正处于性别意识树立的关键时期,儿童期刊传播的性别观念是否正确、客观与科学会对儿童成长产生巨大影响,故儿童期刊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返回综合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