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观点是什么意思(全知读者百科)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6 16:15:00 归属于艺术论文 本文已影响25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红楼梦》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一种成熟的叙事方式诞生。作者的“假语传事”,“曲笔传神”,叙事观点隐晦、曲折,以至于至今红学界对这部作品的主题、人物评价等争论不休。《红楼梦》的创作中,曹雪芹采用全知与有限视角结合的方式,使得叙述简捷、方便、调动灵活、快速推动情节的发展。

关键词:红楼梦;全知视角;有限视角
  作者将看世界的特殊角度,描述于作品之中,用独特的描写方法,形成了不同的视角。作者必须创造性地运用叙事规范和谋略,使用某种语言的透视镜、某种文字的过滤网,把动态的立体世界点化(或幻化〕为以语言文字凝固化了的线性的人事行为序列。这里所谓语言的透视镜、或文字的过滤网,就是视角,它是作者和文本的心灵结合点,是作者把他体验到的世界转化为语言叙事世界的基本角度。同时它也是读者进入这个语言叙事世界,打开作者心灵窗扉的钥匙。因此,叙事角度是一个综合的指数,一个叙事谋略的枢纽,它错综复杂地联结着谁在看,看到何人何事何物,看者和被看者的态度如何,要给读者何种“召唤视野”。①
  在叙述者对底本所作的种种加工中,叙述角度问题最早引起批评家注意。特定叙述角度把叙述者对故事的感知经验局限于某一个局部主体意识,从而把整个叙述置于这个局部主体意识的能力范围之内。底本本身没有视角问题,底本像一个花瓶,可以从任何尾度加以观察,加以摹写,叙述者就像个电影摄影师,他可以来回移动,从各种角度拍摄;他也可以站定下来,从某一特定角度作极有限的移动。因此,叙述角度间题实际上是一个叙述者自我限制的间题,而全部叙述也就可以分成两大类:全知叙述角度是有权从任何角度拍照花瓶的摄影师;有限叙述角度,是只允许自己在某个特定角度上工作的摄影师。②
  首先,源远流长的历史叙事,在总体上是采取全知视角的。因为历史不仅要多方搜集材料,全面地实录史实,而且要探其因果原委。来龙去脉,以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没有全知视角.是难以全方位地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因果关系、人事关系和兴彦存亡的形态的。而《红楼梦》所表达的“好即是了,了即是好”正是通过全知视角表述出来的。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③开篇中,作者采用作者、某个第三人称叙述者、石兄三种叙述者的身份引出“这一场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作者将全知视角的旁观者带入到旁人之上,自己只是作为一名执笔者忠实的记录在纸中,这无非给全知视角寻求了最好的叙述者。在风云变幻的封建社会,小说的起承转合往往被赋予很强的奇幻色彩,而全知视角的带入,使得作品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
  另外,《红楼梦》还运用了限知视角的叙事方法。历史叙事在总体上采取全知的视角,并不排除其局部描写上采取限知的视角。一些稍彩的片段由于采取限知视角,在事件原因、过程和结果的发展链条中出现了表现和深藏、外在事态和深层原委之间的张力,使叙述委婉曲折.耐人寻味。此类片段往往成为历史叙事趋于精致化的标志。④
  《红楼梦》第二回,“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此段文章,曹雪芹在处理的时候并没有在林黛玉才出场之前向读者交代凤姐的来龙去脉,何处生人、何种性格、是何关系,但是通过惟妙惟肖的有限视角,通过作者与黛玉相同的感知组合,将凤姐的长相、家世、个性,描写的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作者将出场人物的介绍,叙述成在观者眼里的第三者叙事,做到了有条不紊、有的放矢。
有限视角使读者和视点人物在认知步伐上保持一致并使文本充满悬念,因此,读者从故事外的旁观者被拉进故事中,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陪同视点人物逐步地去寻找和发现真相。在曹雪芹的叙事中,宝黛之间唯一一次关于爱情忠贞问题的讨论只在“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对话中明确指出,其他关于爱情猜测的叙事基本上是通过黛玉有限视角的描写所表现。旁观式第三人称叙述,可以说是与“全知式”正相反的叙述方位,是“全不知式”,被称之为“墙上苍蝇技法”。意思说叙述音像苍蝇一样完全隐藏或完全不被人注意,而叙述就像苍蝇眼睛看到并记录多物的表象,记录下谈话,但不解释评论任何事(因此没有任何叙述干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因此几乎没有任何形容词和副词),也不进入任何人的内心(因此它不说出任何人物心里的想法)。能够完全做到这一点的小说是很少的。⑤
全知、限知视角的结合,使得曹雪芹在描写贾家兴衰的同时浓墨重彩,而在宝黛爱情上又显得缠绵多情,成就了《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巅峰地位。

参考文献:
  [1][4][6]杨义.中国叙事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
  [2][5]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