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从城市更新走向城市复兴)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6 16:18:19 归属于艺术论文 本文已影响45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为了适应城市经济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更新已悄然开始了对城市的深刻变革。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街区复兴,力求借城市更新的东风,寻找复兴城市街区的方法,为城市生活空间的重塑找到解决途径。

关键词:城市更新; 街区; 复兴; 生活空间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加快,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跟随城市发展的脚步不断变换着生活节奏,每个人的心中都热切的期盼着能够拥有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或许,许多人依然怀念着旧时的弄堂和胡同儿,怀想那些邻里间的你来我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丰衣足食,而是渴望茶余饭后邻里间的交往,亦或是那种纯粹的归属感。而这些对生活空间的诉求,正是人们对街区文化的呼唤。
失落的街区——城市建设发展的阵痛
  街区是当代中国城市治理的最基层单元,是城市空间的构成基础。城市街区区是市民居住与生活的主体空间,也是互相交流的重要场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旧的街区被化整为零,被开发商们打造成为一个又一个体型巨大、互相封闭的独立区域。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原来生机勃勃的街区特色或文化消失殆尽,街区的整体形象日渐模糊。从居民自身的角度来讲,社会消费文化的变化也从观念上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渐渐的趋从于这种相对封闭的、自我的生活空间。
契机——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城市更新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在城市的人口和空间规模的扩张中,空间结构迫切的需要跟随经济结构的转变而进行变化。原有空间组织形态已不能满足消费扩张的需要。由此,城市更新已是大势所趋。而在城市建设日趋成熟的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城市的开发回归于理性。在荷兰召开的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讨会上,对城市更新作了有关的说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期望和不满;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对于街道、公园、绿地和不良住宅区等环境的改善有要求及早施行,以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抱有很大的希望。包括所有这些内容的城市建设活动都是城市更新。显而易见,城市更新是一个重新树立街区风貌的良好契机,利用对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新梳理,划分完整的空间,再现完整的街区风貌和文化。
规划策略探究——蜕变后的新生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客观存在实体(建筑物等硬件)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对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包括邻里的社会网络结构、心理定势、情感依恋等软件的延续与更新。城市更新的重点应落在城市中土地使用功能需要转换的地区。街区复兴的可行模式也必须顺应城市更新的思路。
1. 街区的重建
  将原有零散的小组团拆除,通过科学的规划手段,将其整合成完整的街区,形成统一的街区风貌,在规划设计中,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对街区内建筑的功能、建筑体量、建筑色彩、建筑立面造型等设计要素提出控制要求。这种方法无疑是最纯粹最彻底的更新方式。但在大多数城市中,城市建设现状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想要在老城区兴建新型街区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风险。但在新兴城市,经过科学的考量和规划,此种方式非常有利于城市整体风貌的塑造。例如展现民俗文化的街区,可以成为城市的标识性街区,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形象识别度。
2. 旧街区的改造更新
  城市更新的过程,是一个解决城市现状问题的过程,过去的城市建设中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如老旧危房、居住环境的恶化、没落的老商业区、城中村等,这些问题都已在飞快的城市建设中凸显出来,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其旧貌换新颜,重塑街区的新形象。
  老旧危房是旧城区存在的普遍现象,除了某些历史文化保护建筑能够得到妥善维护,普通民宅往往不受重视,可恰恰就是这些旧日里的巷弄和胡同,串联起了别有韵味的街区文化。在改造的过程中赋予老街区新的形象,同时又能将街区文化完整的保留下来,是街区规划设计的要点。旧房变新房,可以运用建筑手法来实现,但需要更高层面的规划控制来指导空间构成。在控规甚至总规的层面上,要把握住土地性质,使街区用地保持完整,而不被瓜分成小块,保证街区的连续性。在控规阶段,针对街区的特殊风貌作出指导性控制原则,如规定建筑体量上限、建筑立面的特殊要求(有的街区用某一种建筑符号来串联街区风貌)、建筑色彩等;同时在空间引导方面,要使居住、公共配套服务、商业等用地划分明确,使空间序列收放有致,只有在控规层面对这些因素做出指导性规定,才能避免各个地块在开发时自说自话,保持街区整体协调。
  没落的商业区,代表一个甚至几个时代的消费特征。随着城市消费理念的转变、城市规模的扩张,传统商业区业态不再适应服务化的要求,同时,其容量也不符合消费规模的扩大带来的人流压力。为了应对商机流失,商业区的空间组织形态亟待转变。商业街区的成功转变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如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这些商业区更新项目从同样的经济目的出发,选择类似的渠道推陈出新,在原有地块范围内,有的强化立体空间的深度开发,有的则靠巨构模式创造统一的超大型内向商业空间,有的则是强化立体化的步行联络廊道等。商业街区的重新焕发,是城市街区的另一种特色,时尚富有时代感。
3. 功能的转变
  这种更新类型,最普遍的大规模更新发生在废旧工业区或工业设施的功能置换后,例如某些废弃工业厂房的改造利用,滨水工业码头区的整体置换开发等。这类项目的特点是强调历史真实性和场所感的延续,注重保留利用原有基地的肌理特征,同时实现功能转化,即从废弃坏死的工业设施向多元化的休闲娱乐零售商业转化,以契合当代的休闲消费的生活形态。
4. 历史文化风貌区更新
  作为文化资产与历史建筑集中的街区,通过保护更新,提升城市形象。通过合理的保护、修缮、再造,在历史建筑群内部赋予新的使用功能,使街区焕发新的活力。上海的新天地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5. 以人为本,市民参与
  街区只是一个空间载体,所有类型的街区都是为“人”而存在的,因此加强公众参与,可使街区更加有人情味、更加生活化,对街区特色的再造有重大的意义。
尾声
  城市的街区做为人们生活的载体,见证着时光的变迁,历史的足印。它不仅为我们提供活动的场所,也承载了城市的文化与风貌,在城市的一隅为我们展示了城市生活的基调。对于生活在街区里的人们,是一种归属感、自豪感。街区的复兴跟随者时代发展的脚步,将越加成熟和科学,也是城市规划工作者义不容系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彭坤焘、李峰,城市更新的产业驱动及类型分析(J),理想空间 2010 (08 )06-07.
[2] 于今《城市更新:城市发展的新里程》(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 201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