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影评生命的意义(电影入殓师人物心理分析)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3 19:26:46 归属于艺术论文 本文已影响50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入殓师 泷田洋二郎 赏析
  由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执导的影片《入殓师》,从一名入殓师新手的视角,通过死这一永恒的主题,描述骨肉之情、夫妻之爱、朋友之义以及对工作的价值认识,诠释了超脱而旷达的死亡观。影片曾获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项国际大奖。那么,这部影片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连连获得大奖呢?下面从题材与人物的选择,情节的设置与内涵,声音与色彩的运用等三维视角对影片进行赏析。
  1、题材与人物的选择
  本片在题材的选择上具有边缘性和敏感性,因为所涉猎的是一个神秘的职业——入殓师。
  入殓师又称葬仪师,专门为死去的人化妆整仪、纳入棺中的职业。因为在东亚文化中,“死”一直都是被人们所忌讳的话题,所以入殓师无疑在人们心中处于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人人都有一死,也在亲眼目睹着他人的生死,应当是有所了解的;另一方面,人们忌讳谈论,使得这份职业蒙上神秘面纱的同时,造成了众多人的误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摄制的《入殓师》,选取了现实生存境遇中大众经常面对的敏感而又隐讳的题材和领域,使得“真实是一种力量”这一点在影片中的凸显达到了极致:不仅让人们从人性及理性角度了解并正视了这门行业,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生死的含义,极具社会内涵。
  影片是以主人公入殓师大悟的人生经历、轨迹及视角来观察生命,感悟生死的。这是一个从乐团大提琴手转变成为死者化妆的丧葬职业者的形象。职业差别如此之大,但电影却巧妙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呈现了一个人殓师“艺术化” 的职业人生。他先后经历了腐烂的孤寡老奶奶的尸体,貌似美女的男人,留下年幼的女儿独自离去的母亲,脸上留下鲜红唇印的寿终正寝的爷爷,离世后穿着长筒袜的奶奶……最终,他对这份职业的看法由起初的震惊、恐惧、厌恶,逐渐变得不再隐瞒与逃避,取而代之的是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对生活豪迈的热情。这种心路历程的转变是由对生死的深入理解造成的。因而,大悟既是剧作中的人物本身,又可以代表大部分观者的看法的转变。而片中大悟的定位是乐团解散后离职的年轻人,这一点较为重要。一直坚守的梦想破灭,有利于他深入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另一方面,也自然地引出了他不情愿当入殓师却又无可奈何的窘况。而他作为年轻人,更是给大部分这个年龄段的当代人以共鸣,更助于表达现实内涵。
  其次,女主人公美香的设置也是值得分析的。她作为妻子,温柔贤良,体贴顺从,通情达理,吃苦耐劳,一直支持丈夫的梦想,即使丈夫失业她也毫无怨言地同意回到乡村生活。因为丈夫的职业而感到害臊、逼迫丈夫辞职,我们或许会认为她是自私的无礼的,然而事实上,她却是被塑造的如此真实、自然。因为先前被隐瞒,所以心中有所失望;因为不了解,所以对入殓的工作心怀恐惧与排斥;因为对家人的爱,所以不想他们受到世俗的眼光与不公的待遇(如山下不让家人与大悟打招呼、认为他不正经;去加藤家时仆人让他走侧门,并且辱骂他;有人说这是“赎罪的工作”)。她的做法都体现着她为丈夫和孩子的考虑和爱。
  佐佐木和上村的设置亦是必要的。上村有着和大悟父亲相似的经历,这在交代她做这份工作原因的同时,也为她劝说动大悟为他父亲入殓做了铺垫。而佐佐木则沉稳老道,狡黠睿智,恩威并重。因为他失去妻子,有着切身之痛,因此更能理解逝者亲属的心情,更能理解生死的含义。他言行中透着禅意,精细认真工作,尽情享受美食,生活富有情趣。他认为给遗体净身,可陈去死者身上的疲惫、痛苦和尘缘:为逝者细致入微着装、上妆,赋予其永恒的美丽,为其庄重送行,是给亡者尊严,给生者抚慰,乃人间大爱。这一切感染着大悟,逐渐理解职业的意义与价值。
  2、情节的设置与内涵
  本片人物集中,线索明晰,情节简单,在大悟的旁白中展开故事,倒叙、回忆与现实相结合,节奏缓慢,交代得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其中有几个情节十分耐人寻味。
  第一个是大悟站在桥头,看到湍急的河面上两条游鱼顶着激流,逆流而上。与此同时,一条又一条死去的游鱼尸体从上游顺流而下。这种生死交汇平添了场景的悲壮与震撼,同时也在启迪着人生。澡堂大叔说:“生命就像一条河流,我们都是河里的鱼。无论如何努力回溯,终究是无功而返。”然而真的是这样吗?鱼儿回溯是为了产卵,卵代表着新生。因而新生是死亡的延续。如果把鱼比做人,人们一生逆流而上的追求,最终一死,难道就是毫无意义的吗?当然不是。对于人自己,他“自个儿成全了自个儿”;对于人类世界,也是一种贡献。追求成就着梦想,因而不失为一种永生。
  另一个情节是一大家子人在寿终正寝的老爷爷脸上印满了鲜红的唇印。整个入殓过程没有哭泣,而是伴随欢快的笑声与温馨幸福。最后,那位老奶奶说:“孩子他爸,谢谢你……”这种种都体现了一种有别于大众的生死观。有人说,死亡并不意本文转自第一论文网味着失去生命,不过是走出了时间。其实在一些地区文化中,亲人离世是件令人快乐的事,因为这意味着永生。其实无论如何,能够正视死亡,也是一种幸福。
  还有一个意象:石头。片中三次出现石头,大悟回忆当年和父亲交换石头,大悟给美香
  石头以及父亲生命最后一直紧紧攥着的小石头,这些都是人物情感之间的交流,每一块石头都有着满满的爱。 “凹凸代表担心,光滑代表放心”,而父亲给大悟的是大而粗的,体现了父亲要离开的的征兆对儿子的不放心,与后文父亲死去后紧紧攥着儿子给的小石头相呼应。最后大悟终于理解并原谅了父亲,更是说明了:爱,是永恒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精妙的细节。比如社长要大悟扮演死者来拍摄入殓过程,其实也是想让他加深对生命的理解;社长办公室里摆的满满的绿色植物,同样反映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与向往……总之,这些情节的设置,在推动故事发展、丰满内容的同时,给观众许多人生思考,极富哲理。
  3、声音与色彩的运用
  影片谱写了以大提琴为主要乐器的背景音乐。大提琴的浑厚音色,能够打破死亡所带来的沉重;抒情的乐曲,有助于影片故事的 叙述和主人公心境的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动人。其中更是插入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巴赫与古诺合谱的《圣母颂》,或明快悠长,或忧伤平缓,细腻贴切地诠释主题,塑造形象,表达情感,令人久难忘怀。
  影片中多次出现大悟拉大提琴的场面,但是每一次都不同。大悟在家中拉大提琴是对童年的回忆;圣诞节拉出的音乐勾起了听者的回忆;而在大自然中拉琴显得抒情、浪漫、唯美,侧面表现出这个职业的高尚。
  在画面的处理上也显得高明。一般电影常用灰色、黑色象征未知与死亡,但是这部影片的开始,用的是较自然的灰色。迷雾中车灯若隐若现,由远及近,显示出一种温和静谧,一种自然而然。另外在入殓时的背景灯光就是柔和的黄色。黄色调本身有怀旧的色彩,进而塑造出一种温暖、美好、浪漫的气氛。所以,之于死者亲属,场面显得温情;之于观众,死亡变得不再可怖。
  4、结语
  这是一部写实的影片,无论是内容结构还是拍摄技巧都十分精妙传神。但它最大的价值还是在人性思考上。一方面,它向观众展示了包括骨肉亲情,夫妻之爱,朋友之义、家庭责任等不同层面的多种社会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 另一方面,通过影片传达一种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泰戈尔也说,生如夏花绚烂,死若秋叶静美,这也许正是《人殓师》的深层意蕴。
  参考文献:
   李爱华.电影《天狗》赏析.电影评介2007(5)
   秦岁明 张苑.对商业电影《全城热恋》的视听语言分析.《电影评介》2011(24)
   隋春艳.动画短片《父与女》的视听语言分析.《电影文学》2010(20)
   郭赫男等.春有百花秋望月 夏闻蝉鸣冬映雪——日本电影《细雪》赏析.《四川戏剧》2010(1)
  作者简介:王鹤翔(1992-)女,河南郑州人,兰州大学文学院2011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兰州大学青年传媒集团《兰大青年》责任编辑。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