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与奋斗(平凡的世界关于青春和奋斗)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3 19:19:39 归属于艺术论文 本文已影响42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平凡的世界》中所描述的年代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那个时代的奋斗精神却永久地流传了下来。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毫不妥协,执着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这种积极昂扬的奋斗精神已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心中。本文试从孙氏兄弟的奋斗史为个案,来诠释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时代精神以及它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孙少安,孙少平,奋斗精神,平凡的世界
  一、孙少安的奋斗史:外在的、物质上的
  孙少安是一个心地善良,情操高尚,善于思考,勇于奋斗的农村先进青年的典型,是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作为家里的长子长孙,孙少安的奋斗目标很现实,就是如何让一家人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这是他奋斗史的核心,也是他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很早就在岁月的骄傲中成熟的勤劳而倔强的孙少安,面对着贫寒的家,半瘫的奶奶,年迈的父母,上学的弟弟妹妹,面对着现实生活所给予的种种困难,并没有退缩让步,相反,却激起了他更强烈的斗志。
  少年时期的孙少安是一个及其聪慧的孩子。十三岁高小毕业时,他参加了全县的初中升学考试,并以第三名录取。可是,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录取通知书到来的那天,便是他永久离开学校的时候。他进考场,只是为自己争一口气,“我要给村里村外的人证明,我不上中学不是因为我考不上。”带着上学时的那种奋斗劲,“他从此便心平气静地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涯,并且决心要在双水村做一个出众的庄稼人。”[3]从这个时候开始,年轻气盛,勤劳坚韧的孙少安,便开始了他立足于农村,依靠于土地的“奋斗史”。
  对于这个人多家薄的大家庭来说,吃饱穿暖是首要的问题。作为顶梁柱的孙少安,这也是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要是队里没事,他就在自己的自留地上辛勤的劳作着。对于这一点自留地,他像金子一样宝贝着。因为这关系着一家人的口粮和日常零用钱。“种什么都是精心谋划的—有些要补充口粮,有些要换成零用钱……他一年不知要在这块土地上洒多少汗水。不管他怎样劳累,一旦进入了这个小小的天地,浑身的劲就来了。”[4]作为一个务实的庄稼人,只有在土地上辛勤地劳作,才会有所收获,“土地”是他奋斗的资本。所以,他在田地里“疯狂而贪婪”地劳作着,因为,他知道,他在田地里所流下的每一滴汗水,全家人的生活就会多得到一份的保障。但是,在当时的那个时代背景下,年轻能干,对生活充满激情的孙少安,拼尽全力与厄运搏斗,才能使自己和家人勉强维持在一种最低的生存条件。在他的情绪中,在他的内心世界里,一种呼喊着“生活不应该这样的”愤激的抗议,像地壳中的熔岩一样沸腾着。在其中,酝酿着要求改变生活的强烈愿望,奋斗的火焰在他的心底开始燃烧。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各种新的政策的实施,孙少安的奋斗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不仅仅满足于土地上的收获,开始做起了生意。到县城拉砖,可以说是他事业上的一个转折点,“是他的一次命运之战”。他以这次拉砖赚下的钱作为资金,办了一个砖瓦窑,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解决了全家的温饱问题,并成为村里所推选的“冒尖户”。对于生活突然出现的巨大转机,并没有停止他奋然前行的脚步,而是对生活充满了巨大的希望。“有了希望,人就会产生激情,并可以义无反顾地为之而付出代价,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只要生命在,奋斗的脚步便永不停止。砖瓦厂的成功,使这个始终与饥饿与贫穷交缠的小伙子,挺起了腰杆,他开始放开手脚,朝奋斗的目标奔跑着。事业上的首次成功,并没有使这个本就不平庸的人陶醉其中,他又开始构画出他的下一步事业上的蓝图,“内心升腾起一种新的雄心壮志”“应该放开手脚发展自己的事业”。他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冒尖户”。于是,扩大自己的砖厂,把自己的事业推向另一高峰。
  可是,正当孙少安干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命运似乎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如同“大晴天冷不丁下起了冰雹——孙少安的砖烧砸了。”他的奋斗史在此出现了一串串的省略号。面对着毁灭性的灾难,回想着先前热闹非凡的砖厂,“他就像遗弃在战场上的败将,为无可挽回的惨局而悲鸣”着。奋斗的熊熊炉火也在此刻封闭了。这时的他“象一只被风暴打断翅膀的小鸟,在夜风中索索地颤抖着。无论他多么坚强,他终归是双水村一个普通农民。他有什么能力抗击命运如此冷酷的打击呢?”[5]我们的这位坚韧顽强,有着超强吃苦精神的青年,会像命运屈服,妥协和让步吗?当然不会!他“在过去一次次的灾难中都没有倒下过”这次,他依然会“鼓起勇气重新为创立家业苦斗不已”。即使他痛苦着,迷惘着,甚至绝望着,但他并没有彻底放弃,奋斗的火焰也只是暂时的封闭着,并没有熄灭,只要给他一个火种,奋斗的熊熊大火依然会燃烧起来。“是啊,我为什么变得这么软弱无力?我过去不是没历经艰难困苦;而那时不是一次又一次用顽强不息的意志度过了重重危险,并且一次次转危为安吗?”[6]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后,孙少安终于站起来了,开始去寻找各种途径,各种方法来重整家业。俗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坚韧不屈,奋斗不已的孙少安,终于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曙光,他的事业又开始红火起来。此后,事业可谓是蒸蒸日上,一步一个新台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农民企业家”。
  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孙少安的奋斗始终扎根于农村,不愿意离开土地,故乡一步。孙少安最大的“野心”和最终的奋斗目标是一辈子在石垲节或原西县“闹一番世事”给村里人证明:孙家不再是过去的孙家。他要为父母建造双水村最阔气的宅院,最气派的门楼,把这一举动看成是为孙家立一块“纪念碑”。而使他最满意的是:
  这院子现在成了双水村最有气派的。新窑新门窗,还围了围墙,盖了门楼,样样活都精细而讲究。他还打算在他不忙的时候,请米加镇的著名石匠打两个石狮子蹲在门楼两边.[7]
  他也总是这样说:咱们是农民的后代,出路只能在咱们的土地上。在他的心目中,双水村是他生存的世界,是他发展的的落脚点。
  作为家里的主心骨,作为“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依靠他 ”的孙少安,面对着命运的残酷,世事的艰难,并没有停止它奋斗前行的脚步,依然顽强地向着他的理想,他的奋斗目标大步前行着,命运没有摧垮他,反而使他越来越坚强。正如路遥说的: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他们所有的实践和努力,都是为了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我觉得,有理想,那么在奋斗的过程中才可能有目标。一个人糊里糊涂混一辈子,这样一种生活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作为一个具有小农思想的人,孙少安,他“只想通过自己拼命的劳动改变自身贫困的‘事实’,无论他搞分担包产,亦或是后来的办砖厂无一不是为了摆脱苦难,一家人能过上安适幸福的生活。”[8]因此,从某种方面来说,孙少安的奋斗,更多的是对物质上的,外在的一些东西的追求,是一个出众的庄稼人坚韧地进行着生的挣扎的奋斗史。
  二、孙少平似的奋斗:精神上的,内在的
  对于《平凡的世界》的读者来说,也许孙少平的形象比孙少安的形象更加使我们感到亲切,有味。与哥哥孙少安的奋斗不同,他的奋斗更大程度上表现的是对精神的追求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着“孙少平”的影子,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远离故土,涌向城市,与现实进行不懈地抗争,努力着,追求着,奋斗着。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这个农民出身的小知识分子的形象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们,他的心灵世界的波澜,他的心灵上的每一次撞击,常常会引起我们深切的共鸣。在这个不断追寻,奋斗着的年轻人身上,我们会得到许多关于人生的有益启示。“是的,孙少平不一定是年轻人的榜样,却肯定是年轻人的朋友。即使是对于已经告别了青年时代的读者来说,这个人的生活道路也会唤起他们异常亲切的回忆。”[9]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村幅员辽阔,农村人口又如此众多的国家来说,到处都有像孙少平这样从农村中成长起来有打着城市烙印的,有着城乡混合型的精神气质的人。因此,孙少平的典型性,甚至会比孙少安更广泛一些,他的奋斗史也更能引起我们精神上的共鸣。
  在小说刚开始的时候,孙少平是个为每顿饭必须到食堂领两个黒馍,连一份丙菜都买不起的贫穷,寒酸而又自卑的学生,但不久便从饥饿,贫寒,孤独的煎熬中挺立起来。是什么,让他摆脱了外在的物质上的折磨呢?是书籍!“是的,他除过一天几个黑高粱面馍以外,在有什么呢?只有这些书,才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10]各种各样的书“给孙少平精神上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满足”,也打开了他的视野,使他意识到在双水村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即使为了生存不断的奔波,但他仍然没有放弃精神上的追求。在黄原揽工的那段日子,无论白天多么劳累,肉体受到多大的煎熬,到了晚上,他依旧会看书。“从表面上看,他目前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原来的他了。他本质上仍然是农民的儿子,但他竭力想挣脱和超越他出生的阶层。”「[11]莱伯尼兹有句名言“现在怀着未来的身孕,压着过去的负担。”孙少平生活在一个既定的难以冲破的生存链上,他的出身,家庭背景以及足下的土地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不幸的是他喜爱读书,知识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向远方的“天窗”,使着他在精神层次上远离了自己的既定的生存轨道,使他不断的滋生出要追求更广阔的生活天地和更丰富的精神需求的强烈愿望。
  高中毕业时,他的“精神导师”田晓霞曾打趣地说,“希望你高中毕业后别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着个褡裢,在石垲节街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为几根柴木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齿也不刷,书都扯了糊了粮食囤……”「12」孙少平答道:“我不会变成你描绘的那种形象。你不知道,我心里很痛苦,不知为什么,我现在特别想到一个更艰苦的地方去,越远越好…我不是为了扬名天下或挖金子发财。不知为什么,我心里攒着一股劲,希望自己扛着很重的东西,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不断地走啊走……或者什么地方失火了,没人敢去救,让我冲进去,当下烧死都可以……我回到家里,当然也为少吃没穿熬煎,但我想,就是有吃有穿了,我还会熬煎的。”「13」这就是他精神放逐,不断追寻,不断忍受苦难而又不知疲倦奋斗的始因。精神上的追求远远大于物质上的享受。
  孙少平本来可以象他的父辈,他的哥哥那样植根于土地,同他们用一样的眼光去了解人生,看待生活。在双水村待下去,他的生活也许会过的很好。农村实行新的政策后,农民的发展空间逐渐地扩大,并且能干的哥哥办起了砖瓦窑,事业正一步步地向上攀登,也正需要他的帮助。“但强烈的自强自立意识,使他不愿将自己捆绑在黄土地上,人之所以生存,就是为了认识、为了爱、为了愿望,他希望走自己的路,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开创自己的新生活,无论是苦难、光荣、屈辱或是幸福,都想亲自去遭遇、去承受、去创造⋯⋯这种萌发恰是少平面对命运的抗争所作出的表现。”[14]他最终离开了“生于斯,养于斯”的双水村,他要到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去,在那里,描绘自己精彩的奋斗蓝图。他的出走,并无发财的动机,完全是精神上的渴求,他竭力要超越自我,踏勘新路。
  对于一个一无所有,赤手空拳的农村青年来说,进入城市,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是异常艰难的。首先,要解决的是自我生存的问题。任何时候,孙少平都无法忽略饥饿的袭击,无法超越生存的第一层次。同时,父亲需要他的钱度日,妹妹需要他的钱上学。这样,他的精神追求之上又被紧紧地捆缚在物质层面上,背负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十字架。面对着异常的困难,孙少平并没有向困难低头。对自我价值目标的追寻,和与日剧增的奋斗意识不断的支撑着他,给予了他强大的力量。他最珍视精神上的收获。对于苦难,他说:“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他应该使我们伟大。”他甚至对苦难有一种骄傲感。这一点他的恋人田晓霞也感受到了,“她看的出来,少平甚至对苦难有一种骄傲感—只有更深邃地理解了生活的人才会在精神上如此的强大。”受难,由最初的生存强迫性变为“内心的要求”。正是由于他对困难有着一种特殊的理解,才使得他一次次经受生活的折磨,向着目标奋斗前进,毫不退缩。孙少平渴望飞翔,渴望独立,渴望挑战。他始终不满足于自身所在的囿小的生活圈子,他要跳出这个圈子,冲破自身的局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中去。正如,他在给妹妹的一封信中所说的:“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又一定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15」孙少平对自己的理想有着执着的追求和百折不饶的精神,在他朴素的人生哲学里似乎总是“生活在别处”,所以,他不断的出走,从双水村到原西县,从黄原到铜城煤矿,每一处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脚印,传达着孜孜不倦向前走的讯息。
  孙少平是一个为“远方的梦”不断追寻,不断放大的追逐者,就像鲁迅小说中的《过客》中的“他”一样,即使前面布满着荆棘,即使前方充满着自己都不知晓得景象,他依然坚韧,顽强地为了自己的理想向前走去。任何事物都阻挡不了他奋斗前行的脚步。他有着于连般的野心,“出身农门,不甘于农门”,要冲破自身的狭小的圈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又有着《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似的顽强的意志,面对苦难,从不退缩,“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他不断地使自己的人生向外面的广大世界扩展,不断地使自己的意志,胸襟,素质都得到提高。
  孙氏兄弟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奋斗目标:一个重外在,一个重内在。雷达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在平凡的世界中,两种倾向在作家头脑中无法调和,又无法解脱,便裂变为两个人物:孙少安和孙少平。他们都从传统的基地出发,又是同胞兄弟,不免有共同之处,但他们终究体现着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生活哲学。他们一个求实,一个幻想;一个重物质,一个重精神;一个封闭,一个开放;一个倾向传统,一个指向未来;一个深植农村,一个被‘远方的梦’所召唤。「16」无论是重物质追求的孙少安,还是更注重精神上获取的孙少平,他们身上的那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却是一致的。张岱年在《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文化的主流精神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易经·卦辞》里也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一直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也一再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前行。孙氏兄弟的奋斗史告诉我们“生活不能等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这种奋斗精神在当下的社会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要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并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奋斗。只有奋斗,我们的人生才不会空虚,空洞,苍白;才不会在我们年老的时候,为我们年轻时的碌碌无为而遗憾。

正如路遥说的:“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努力没有虚掷,只有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17」作品中所展现的这种积极昂扬的姿态,这种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是任何一个时代的读者都需要的,具有激荡人心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鲁迅.《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M].鲁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4.
[2] 曾镇南.现实主义的新收获—论《平凡的世界》[A].路遥评论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72.
[3][4]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92,168.
[5] [6]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170,203.
[7]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188.
[8] 任桂娟.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孙少安的形象内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8)
[9] 曾镇南.现实主义的新收获—论《平凡的世界》[A].路遥评论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83.
[10][11][12][13]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12,154,361,361.
[14] 崔广宇.浅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悲剧美[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1)
[15]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369-370.
[16] 雷达.诗与史的恢弘画卷—论《平凡的世界》[A].路遥评论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02.
[17]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35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艺术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