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间阶层新闻报道研究--以《人民日报》《南(人民日报从中国层面来看)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6 02:54:05 归属于新闻传播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55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中间阶层得到了壮大,并逐步发展为我国的中坚力量。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间阶层\"就成为传媒表达体系中的关键词之一,该阶层的生活方式也频频被构筑为传播内容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
本文在凸显应用新闻学研究方向的基础上,辅以内容分析法,通过对《人民日报》《南
方日报》《北京青年报》2000年-2008年的中间阶层报道进行抽样分析,分析报纸对中国社
会中间阶层的新闻报道的特点,及报纸呈现的中间阶层的形象。

  一、中间阶层的相关概述: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处在高度集中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之下,我国的社会分层并不
复杂。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分工随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但原有的阶层发
生了变化,而且各个阶层内部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层。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中间阶层得到了
壮大,并逐步发展为我国的中坚力量,并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中间阶层概念的界定
中间阶层,顾名思义,即处于社会上层和下层之间的一个群体。与中间阶层意义相近
的概念包括中产阶层、中间阶级、中产阶级等。中间阶层的定义一直都较模糊,国内外学术
界约定俗成的定义是,所谓中间阶层,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按一定分层模式划分的、处于中
间等级状态的社会群体 。
在我国,许多学者从收入、心理、职业等方面对中间阶层的概念加以界定,而对中间
阶层职业体系研究得最为详细的要数陆学艺,他在《当代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中认为,就
现阶段其所涵盖的职业、职务来看,主要有八大类 :第一,科学、技术、研究等领域具有
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以及未评定职称的专业人员。第二,中小企业的经理、企业
家,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等各种经济类型企业。第
三,各级公务员、办事员。第四,行政事务、公共事业专职管理者。第五,私营业主、小业
主、小商贩等。第六,技术工人,包括"白领"工人、流动民工中有一技之长者。第七,商业、
服务人员。第八,自由职业者等。
本文所研究的中间阶层,笔者主要倾向于从职业上对中间阶层的界定,参考收入和心
理因素 。这主要是因为,新闻报道中报道对象的职业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因素,一般没有太
大的浮动性,对本文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再者,正如丹尼尔*贝尔对中间阶层表述的一样:
"职业是划分社会阶级与阶层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故从职业特征上看,本文所研究的
中间阶层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人员、职业技术人员(医生)、行政办公人员、营销人员、文学
艺术工作者、律师、经纪人、记者、专家以及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等。
2、中间阶层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塞缪尔*亨廷顿曾说过:"中间阶层与稳定的关系,颇似富裕与稳定的关系一样,一支庞
大的中间阶层犹如普遍富裕一样,是政治上的一支节制力量。" 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的产生
能够使一个社会获得良性、健康的发展。中间阶层的扩大将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保障社会稳定。中间阶层的成功和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也不会引发人们的不平等感和"相对
剥夺感" ,而且还会因为这种成功是现实可感的,便于其他阶层学习,这样也有利于社会的
稳定。
同时,中间阶层也从思想意识形态上发挥引导功能,中间阶层的地位特殊,对社会价
值观及社会规范具有引导功能,对社会利益矛盾具有缓冲功能。如果中间阶层的这种价值观
在意识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时,便能成为社会上层和社会底层的缓冲层,极端的和激进的思
想冲突就很难有存在的市场。
3、媒介在中间阶层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间阶层"就成为传媒表达体系中的关键词之一。中间
阶层的生活方式频频被构筑为传播内容的重要议题,媒体将与"中间阶层"这一群体生活有关
的内容纳入自己反映的重要范畴,以各不相同的命名做过报道。此时的中间阶层已远远不是
一个中性的概念了,媒体上的中间阶层"优雅、智慧、收入丰厚";"他们着眼未来、创造财
富";"因为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稳定而丰厚的经济收入,他们追求文化品位和生活品质,
物质生活上即使不是异常阔绰也达到了小康水平,它是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财经
理念" 。
  4、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中间阶层的研究涉及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如,陆学艺主编
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张宛丽的《中间阶层的兴起及社会功能》、郑杭生、李璐
璐共同编写的《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结构》、李强的《社会分层与社会发展》、周晓红的《中间
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孟繁华的《中产阶级的文化符号:<时尚>杂志解读》等。
这些著作都对中间阶层有较为详尽的探讨和分析。但新闻学领域对中间阶层报道的专门研究
几乎没有,涉及中间阶层新闻报道的研究也寥寥可数,何晶的论文《报刊对中产阶层的话语
建构》、新疆大学李鲤的硕士论文《当代中国社会分层背景下的网络传播》。这些研究都为本
文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但纵观以往研究,系统地对中间阶层的媒介形象、新闻媒体在中间阶
层形象构建上的作用进行的研究几乎没有,而这正是本文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5、研究问题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我国报纸对于中间阶层的新闻报道研究,试图回答的问题是:第一,
报纸对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新闻报道有什么特点?第二,报纸呈现的是什么样的中间阶层形
象?
6、研究方法
本文在凸显应用新闻学研究方向的基础上,辅以内容分析法,通过对《人民日报》《南
方日报》《北京青年报》2000年-2008年的150份报纸,共计312篇中间阶层报道报道进行
抽样分析,分析报纸对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新闻报道的特点,及报纸呈现的中间阶层的形象。
  二、中间阶层新闻报道的特点分析
从本文所抽取的样本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中间阶层新闻报道总体情况。从整体上看,各家报纸对中间阶层的报道较为平均,
对社会中间阶层这一群体的报道量在2000-2008年的时间段内没有明显放大。
2、中间阶层新闻报道的基调。从报道基调上看,不同媒体的报道基调有所不同,《人
民日报》以正面报道居多,占了76%,《南方日报》和《北京青年报》则多偏向于中性报道。
综合三家报纸的报道,正面报道以展现中间阶层人物的事业成就、精神境界为主,如
《南方日报》的报道《总有一天我会碰到一个明白人》,文章展现了主人公追求自身理想的
经历和心路历程。中性报道则多为事件报道或解读,如《南方日报》的报道《丁克家庭:谁
解个中味》,文章展现了中间阶层人物生活的压力与困惑。绝大多数负面报道为违法犯罪新
闻,占据了92.5%。如《北京青年报》2008年4月7日的报道《"老鼠仓"基金经理被罚市场
禁入》,报道了涉嫌"老鼠仓"的两位基金经理唐建和王黎敏遭到了监管层的严惩。这种负面
报道集中在违法犯罪新闻上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中间阶层人物占有一定的资源,享有一
定的社会地位,对于他们的负面报道往往是与他们的职业特征相关的负面行为,而这些负面
行为往往是违法行为。同时报纸对于中间阶层人物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关注不够,只有当
他们出现违规或违法行为时,才能够引起媒体的关注,从而引发新闻报道。
3、中间阶层新闻报道的体裁。从三家报纸的总体报道体裁上来看,消息体裁的报道最
多,占到全部中间阶层报道的近41%,其次是通讯占到23%和访谈占到10%,三家报纸的
评论比例都不大。不同媒体在新闻报道中采用的体裁也有所不同,《人民日报》与《南方日
报》、《北京青年报》形成了强烈反差,《人民日报》的报道中,通讯占据半壁江山,占到了
52%,且绝大多数是人物通讯,访谈占据13%,消息占16%,这种文章体裁比例,符合《人
民日报》的宣传功能,在报道中多采取人物视角,对所报道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进行正面宣
传。而《南方日报》和《北京青年报》的中间阶层报道中,消息均占大多数,分别占据59%
和49%,这两家媒体对中间阶层的形象塑造以消息居多,较注重新闻性。访谈分别占9%和
13%,通讯分别占15%和13%。以特定人物为重点的报道,较《人民日报》来说比例较小。
就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报道来看,这种在《人民日报》的样本中没有出现的体裁,在《南方日
报》的报道中占据了8%,在《北京青年报》中则占据了13%。这恰恰反映了当今报纸的追
求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报纸编辑部应对电子媒体挑战的主动性和进取性。
4、中间阶层新闻报道的主题。主题在新闻报道中从标题、导语中可以显露出来,主题
分析最能够分析出新闻报道的意义和倾向所在。一般情况下,受众接触一篇报道后,对该报
道的主题往往是历久而弥新,故报道者都极为重视报道主题的建构,并常采用多种方式强化
或突出主题。
本文将所抽取的中间阶层人物报道样本按照"工作和事业、生活状态、思想追求、观点
和情感、其他"几个类别进行主题编码,并结合不同媒体的特点对三家报纸报道中间阶层人
物报道的主题进行分析,得出中间阶层人物报道的主题特点。
通过分析中间阶层人物报道样本中的主题得出,在中间阶层人物报道中,大多数从中
间阶层人物的工作和事业角度出发,这一类的报道占了报道总数的66%,主要关注中间阶
层生活状态和思想追求的报道不多,分别占到14%和8%。报道主题所呈现出的比例说明,
报纸对于中间阶层群体本身的关注不足,涉及中间阶层人物的报道更多是"就事论事",并没
有对这一阶层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进行主动的、有意识的关注。
《人民日报》以对中间阶层人物成功事迹的宣传为主。其报道大多叙述主人公如何走
向成功,记述主人公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描写主人公如何带头致富等。如《胶园巾帼--记
海南新中农场胶工徐兰香》用"吃不一般的苦才能做不一般的贡献"、"这片土地是我实现人
生价值的地方"来记述主人公的成功之路。所选取的样本中主题对于中间阶层的生活状态基
本没有关注,对这一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的刻画不多。
《南方日报》的中间阶层人物报道则表现出其自身的特点:既有正面宣传报道,如对
基层行政机关改革创新的报道,又有市场化媒体所需要的大众视角,同时在一些报道中体现
了这两种要求的结合。
  《北京青年报》的报道中没有了宣传报道,其报道选题大多从老百姓密切关心的事出发,
从民生新闻的角度,来构建中间阶层人物的媒介形象。几乎没有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进行典
型人物报道的样本。党报对中间阶层人物的报道,以对精神事迹的宣传为主,相比而言,都
市报的报道则和新闻事件密切相关,专门关注中间阶层人物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少。
5、中间阶层新闻报道的职业特征。在本文所抽取的300余个样本中,将中间阶层人物
报道样本按照"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企业管理人员、职业技术人员(医生)、行政办公人员、
营销人员、文学艺术工作者、律师、经纪人、记者、专家、其他"进行了分类,几个类别进
行编码,并结合不同媒体的特点对三家媒体报道中间阶层人物报道的职业特征进行分析,并
分析了不同职业报道的倾向性和主题特征。
通过对被媒体报道的新闻人物的职业特征的分析发现,被媒体报道最多、关注程度最
大的是行政办公人员,占到31%,其中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等,由于他们的职业特
征,一方面,他们容易被当作典型进行宣传,另一方面他们的行为也接受媒体的监督,腐败
等违法行为受到媒体的关注。职业技术人员、律师、经纪人、记者、专家也受到较多的关注,
他们是新中间阶层的代表,媒体对这一群体的关注体现了新闻报道对象的拓宽和报道重点的
延伸。
  综合三家报纸的报道,不同职业在中间阶层新闻报道中呈现出不同形象。企业管理人员
的中性报道占据大多数,且负面报道多于正面报道。负面报道的主要关注点即职权犯罪、经
济犯罪。但具体到不同媒体,《人民日报》对企业管理人员未作一篇负面报道,《人民日报》
视野下的企业管理人员,都是在企业管理与改革中做出重大贡献的管理者、经营者,对这一
职业群体没有相应的负面报道。《北京青年报》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负面报道的比例又高于
《南方日报》,企业管理人员在其报道话语中不是仅以"领导"、"改革"、"吃苦"、"创新"为关
键词,而是更为多元。
  专业技术人员在三家报纸的报道中较为统一地呈现出正面的形象,如《人民日报》2006
年4月25日的报道《当代高素质高技能工人的楷模--记大连重工*起重集团高级工人技师
王亮》,反映了主人公以自己的技术创造更高价值的实际。
  行政办公人员的报道从倾向性上看,呈现出"两级分化"的特点,正面宣传性报道和负面
批评性报道均占据一定比例,且负面报道主题比较集中,主要是行政办公人员在工作中的不
称职和违法情况,也有报道关注这一职业群体的生活
对专家学者的报道中,全部是正面或中性报道,没有负面报道,反映了媒体倾向于认同
专家学者的身份和意见。
  三、中间阶层媒介形象展示
  所谓形象,就是人们对于人或事物认知信息的总和。媒介形象是一种再现形象,所谓再
现形象就是人们通过其他人或组织的再现活动获知的、对于人或事物的认知。媒介形象作为
一个词组在现实的使用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含义,其中一个含义指"媒介的形象",另一个则
是指人或事物"在媒介上的形象",也就是人或事物在大众传播媒介上被再现的形象。
本文所讨论的中间阶层的媒介形象,即是纸质媒体所呈现出的中间阶层人物的媒介形
象,是一种再现形象。这种媒介形象必然与事物的本质有一定的差别。本文试图分析这种媒
介形象,找到媒介在塑造中间阶层人物形象的过程对中间人物本质形象进行了什么样的、何
种程度的加工,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使用了什么样的话语,从而讨论媒介在中间阶层人物
报道中的角色发挥。

报道对象的职业<?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积极形象要素

消极形象要素

企业管理人员

能吃苦、善于把握机遇、

具有创新精神、具领导力

见利忘义、非法得利

专业技术人员

有知识、技术高超、肯钻研、品格高尚

侵犯知识产权

行政办公人员

清正廉洁、心系群众、无私奉献、

具有改革创新精神

懒散、教条、

贪污腐败

文学艺术工作者

艺术造诣高、思想深刻、注重精神追求

剽窃

律师、经纪人、

记者

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具有良好道德情操、

求实、有专业素养

利用职业之便犯罪

专家学者

创新、奉献、品格高尚、敬业

/

1、中间阶层媒介形象的构成要素。本文将不同职业在中间阶层报道中的形象要素分为
积极形象要素和消极形象要素加以分析,不同职业在中间阶层报道中的形象要素见下表:

从整体来看,中间阶层展示了勤奋、有知识、善于把握机遇等形象要素,基本上是正
面的形象,且展现的形象要素与其职业密切相关。在报纸媒体上反映出的整个中间阶层的形
象是积极的,其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是"创新"、"专业"、"勤奋"等,可以得出,中间阶层的
总体素质较好,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和文化修养,在社会中普遍遵纪守法,为社会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这些媒体构建的中间阶层人物形象,包括善于把握机遇的企业家、兢兢业业的
科研工作者、权威专业的学者等,这些形象大同小异,好像经过了一定的"模板",尽管各有
不同,但是实质形象定位相似。同时也存在"见利忘义""贪污腐败"等"模板",每每出现负面
报道,总是可以在其中觅到踪迹。
社会所期待的中间阶层,是阶层意识健康的中间阶层,是理性的、有社会责任感的社
会栋梁。从这个意义出发,对中间阶层人士共同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
和政治文明的进步,必将要求形成这样一种社会机制,即中国社会各阶层能够通过对话、交流、
沟通、协商和妥协,最终达成大家都乐意遵守和维护的社会契约,而这其中,媒体在塑造该
阶层的形象、培养该阶层的阶层意识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中间阶层以积极健康的形象赢
得其他社会阶层对新阶层社会角色的认可,就离不开新闻报道的帮助。
中间阶层媒介形象的呈现特点:
2、中间阶层媒介形象的呈现特点。对中间阶层的报道,多从他们的职业特征出发,从
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中具有的新闻点出发,从他们所完成的事业出发,较少关注这一阶层人物
的生活状态,仅占14%。对他们有关思想和情感的报道,也多是和他们的工作和事业相关,
关于个人的不多,在报纸上呈现出的中间阶层形象从总体上看不够鲜活。对中间阶层中的特
定群体关注较多,包括公务员、专家、企业管理者,其他群体的关注度较低。
从样本中的新闻报道来看,在报纸媒体上,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有特点的中间阶层
媒介形象,三家报纸所代表的主流报纸对于中间阶层的报道比例未见明显提升,且没有形成
声势的专题,也没有专门的栏目。以正面性的宣传报道和负面性的犯罪新闻多,从客观的角
度刻画该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的不多,社会中间阶层作用的发挥与新阶层社会形象之间存在
着矛盾。社会中间阶层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参与者,是经济增长的推动
者,是自主创新的促进者和社会事业的践行者,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
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媒体所塑造出的中间阶层形象却远没有实际生活中的丰满。
前已述及,由于各种原因,社会中间阶层的整体媒介形象仍然较为模糊、片面、单薄,
社会公众甚至存在一些怀疑和误解。中间阶层作为社会存续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社会角色
的准确定位,对当前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与和谐稳定发挥着重大作用。该阶层社会角色能否
实现准确定位,既有赖于国家、社会以及全体社会成员对其作用的正确认识,也有赖于新社
会阶层自我认知的觉醒,但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应该更好地发挥能动作用,更加全面、真实、
丰富地对其进行形象塑造,推动该阶层的意见表达和准确自我定位。
  四、中间阶层新闻报道现状分析及建议
由于媒体自身的特征,其在对中间阶层这一整体形象的构建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
宣传倡导新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大量涉及了中间阶层人物的报道。媒体在其传播过程中,同
时完成了以中间阶层作为被形塑的对象和阅听的主体的两个方面。
中间阶层与90年代以来传媒的关系可以在各种报刊样式的内容里寻到踪迹,中间阶层
成功人士或曰当代英雄取代了过去的"典型"、"榜样"成为新意识形态的承载者。当以中间阶
层为目标受众的刊物开始大张旗鼓地铺陈着一个又一个老板成功发迹故事的时候,主流报纸
相对来说较为含蓄,没有过于渲染和铺陈。因此,他们在中间阶层的形象构建中,并没有发
挥太大的影响力。
以本文所关注的报纸媒体--《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北京青年报》等主流报纸
为例,他们的目标群体不仅仅是中间阶层,而是更为广泛的社会大众,因此他们的报道关注
点不可能像精准定位的其他媒体一样集中在中间阶层人物身上。同时,这些媒体并没有对中
间阶层进行全面的构建,其构建的中间阶层人物形象集中在善于把握机遇的企业家、兢兢业
业的科研工作者、权威专业的学者等,这些形象是存在一定的模式的,并且在报道中不断塑
造、重复这种模式,和杂志塑造的"消费偶像"形象不同,报纸塑造的中间阶层形象更为正统,
甚至带有典型人物的色彩。
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最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媒介话语
对于某一阶层的形象建构,一方面受制于历史环境与时代背景,媒介话语的惯性力量是十分
强大的,数十年来没有中间阶层的媒介话语建构,突然产生到开始建构必然有一个时间过程,
再到完整的建构中间阶层的所有特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阶层的媒介建构确实存在缺
位和不足,这是话语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也是历史环境与时代背景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也受制于政治经济条件的变迁。中间阶层的出现,首先是一个经济基础上的
新兴事物,然后才开始演化并影响上层建筑。话语显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不仅被经济
基础决定,也敏锐地反映着经济基础客观条件的变迁。因此,对中间阶层话语构建的不足与
缺失,也是这一阶层经济属性与经济特征尚不稳定并存在边界模糊的结果。在政治经济发展
的环境下,这一话语有待进一步得以确定和建构。
二是媒介自身特征方面的原因。随着中国传媒事业的改革,媒体也全面呈现出整体的
"市场化"面貌,在市场竞争态势下,一家媒体要生存发展,首先必须打造一支有着高附加值
并有足够规模的读者群。但由于在目前广告市场格局中,广告投放方处于卖方市场的有利地
位,而作为被动方的媒体因经营压力,其传播内容很大程度上会或明或暗地受到二次售卖需
求的影响。二次售卖的传媒经济基本流程、受众细分的经营基本法则都使得中间阶层成为最
具吸引力的目标受众,因为中间阶层是广告商十分看重的群体。这种传媒市场化发展对于二
次售卖需求的推动,也是中间阶层报道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因此,报纸相对于其他新媒体而言的市场化驱动不足,同时它传统媒体的媒介特征也
制约了它的报道量和范围。因此,报纸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杂志和新媒体所不能替
代的,报纸媒体应该发挥更大的能动作用,来塑造中间阶层的形象,构建话语空间,从而更
好地推进自我阶层认同。
中间阶层新闻报道建议:
报纸媒体对于中间阶层的报道现状,虽然受限于社会意识形态和媒介经营管理的需求,
但报纸作为大众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间阶层人物的形象塑造和中间阶层的自我阶层意
识构建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1、突破人物模板,塑造多元形象。报纸需要有意识地突破人物报道中"非褒即贬"的模
板,从人物真正的生活状态入手,从他们的工作、家庭、情感入手,塑造更加多元的形象,
而不只局限于勤奋、能抓住机遇、专业,抑或是贪污腐败。
2、寻找多重唯度,客观全面反映。报纸应该多关注中间阶层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收入、就业、晋升,生活中的困惑、矛盾和挣扎,他们的爱情、亲情、友情关系,甚至他
们的住房、纳税、子女教育、养老等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有可能相对客观、全
面地反映这一阶层的生活,塑造出较为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
3、发挥能动作用,开放话语空间。报纸一方面应该提供给中间阶层以自我表达的空间,
如开展与中间阶层密切相关的热点话题的争鸣,或为中间阶层提供固定的自我表达的栏目;
另一方面应该使社会的其他阶层参与进来,使中间阶层在与社会其他阶层的碰撞与争鸣中获
得更为清晰的自我认同,从而促进社会舆论更加和谐。
  结语
"中间阶层"这一名词,是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关注的社会话语之一。中间阶层的壮大
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由于媒体自身特征和受众群体的差异,报纸在中间阶层的形象塑造中,并没有发挥太
大的影响力,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显得模糊而分散。同时它传统媒体的媒介特征也制约了它的
报道量和范围。就当前媒介发展的现状来看,任何一种媒介都是无法完全被另外一种媒介所
取代的。媒体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来促进中间阶层的稳定和整合。这就为报纸等传统媒体
的新闻报道提出了课题:传统媒体应更为关注中间阶层的精神世界和思想状况,在以中间阶
层为主体的公共领域的形成发展中发挥更大的能动性。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新闻传播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