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手法新颖(拍摄手法的创新点)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15 01:32:26 归属于通信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62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摄像机是摄像人员用来记录视频信息、表达某种思想或者主旨的重要工具。摄像机通过摄录的视觉形象来表现现实生活当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貌,记录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领域当中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表达人们的某种主旨或者思想,等等。摄像人员如果想要拍摄出生动形象、层次鲜明、具有深度和魅力的优势影片,熟练掌握摄像机的拍摄技巧、艺术性的运用景深都是必需的条件之一。

关键词:摄像机; 拍摄技巧; 艺术性; 创意性
1 充分掌握摄像机的拍摄技巧
摄像拍摄主要分为两个大类型,即手持式摄像和固定式摄像。笔者主要以这两种拍摄方式为探讨对象进行分析。
1.1 手持式摄像机的拍摄技巧
通俗地讲,手持式摄像机就是采用肩扛手持的方式进行拍摄的摄像机。利用该种类型的摄像机摄像时,摄像人员一般是采用双手托举或者肩扛的方式进行拍摄;有时也会根据具体拍摄活动的要求采用怀抱、手提的方式进行拍摄。手持式摄像机拍摄因为采用了类似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视觉角度,它所拍摄的更加符合人们的观察特点。同时,在进行拍摄工作时,手持式摄像机拥有着良好的灵活性,所以容易根据不同的拍摄要求快速调整拍摄角度等。但是该种摄像机也存着一定的不足,即拍摄的画面稳定性不如固定式摄像机。手持式摄像机进行拍摄时需要主要以下几点。
第一,拍摄姿势是否正确非常重要。利用手持式摄像机进行拍摄无法采用三脚架,因此画面的稳定性不佳,此时拍摄人员姿势的正确性与否便非常重要。常见的拍摄姿势主要有站姿、跪姿、坐姿、卧姿和蹲姿。正确的拍摄姿势应该符合以下要求:采用站姿时,摄像机的重量落在肩膀上面,摄像人员双腿分开站立,此时形成了类似三脚架的支体,发挥了身体的支托作用,此时摄像人员在进行拍摄时不仅能够获得最大的稳定性,还可以进行比较灵活的活动,例如,在进行100度角的摇摆摄像时,不需要移动身体便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拍摄效果,即便是进行小角度的仰角拍摄和俯角拍摄也不会失去平衡。采用卧姿或者坐姿时,应该学会在拍摄现场找到可以依靠身体的有利地形,如果没有依托地形,则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大腿等身体部位作为依托。采用跪姿进行拍摄时,既可以采用双膝跪地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单膝跪地的方式,采用双膝跪地的方式时,摄像人员的双腿应该并齐,使身体的整个重心落在并齐的小腿之上,有利于获得稳定的拍摄效果;如果采用单膝跪地的方式,摄像人员的身体中心全部落在跪地的小腿上,此时应该充分利用另一条腿的支撑作用,保持拍摄的稳定性。
第二,合理选择拍摄辅助设备。摄影减震器、陀螺稳定仪、肩架等设备都是常见的摄影辅助设备,它在确保拍摄画面稳定方面发挥着了重要作用。摄像减震器在摄像人员手持摄像机时对稳定画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肩架架在摄像人员的腹部和肩上,并且能够进行前后调节,使用非常方便。
第三,合理选择镜头。由于镜头焦距长短关系着透光系数、镜头视角以及画面景深,所以镜头焦距是影响拍摄画面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使用长焦距镜头时,只要身体或者手臂有一点轻微的晃动,便会让画面出现比较剧烈的抖动;短焦距镜头则相反。因此,摄像人员经过剧烈运动之后,如果需要立即投入到拍摄过程中,为了防止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原因导致画面抖动,建议采用短焦距镜头,能够获得良好的画面质量。
1.2 固定式摄像机的拍摄技巧
固定式摄像机主要是利用三脚架进行固定之后进行拍摄,因此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十分稳定的拍摄效果,尤其是需要长时间拍摄某些集中事件或者长时间地细致地观察某些被拍摄对象细节时,它的优势体现得异常明显。例如,在各类现场直播拍摄时,大多数采用固定式摄像机进行拍摄。三脚架的使用时决定固定摄像机拍摄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取得良好的拍摄效果,建议遵守以下建议:首先,三脚架必须要锁牢,在不使用时,应该将摄像机重心向下对准三脚架的某支脚,避免摄像机出现重心偏移的情况。如果确定停止使用,应该将摄像机从三脚架上面取下,防止出现意外摔坏摄像机。其次,在摄像操作时,必须要遵守“平、准、稳、匀”的技术要求。
2 摄像艺术中景深的应用
2.1 巧妙应用小景深
第一,选用长焦距镜头。不同的焦距所获得的画面透视效果不一样,在光圈一定、物距不变的前提之下,采用的焦距越长则获得的景深便越短。如此一来,画面的主体便会被凸显出来并越加清晰,而其背景则会逐渐的虚化,两者之间会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观众在观影时,此种画面会让观众的视线自然而然地落到被拍摄的主体上面,进而起到了凸显主体的作用。
第二,选择大光圈。在物距不变和焦距一定的前提下,光圈越大,则获得的景深便越小;如果光圈越小,则获得的景深便越大。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如果想要获得小景深,最为方便的措施便是利用大光圈,使主体清晰、背景模糊,进而获得比较强烈的虚实对比的艺术效果。在光线太亮的情况下,要获得大光圈小景深,当然首先得减弱拍摄对象的光亮度。譬如,将被摄体从室外转移到室内,从阳光下转移到阴影处。另外,选择合适的拍摄时间,如早上和黄昏等光线较柔和的时间段。或采用阴天的散射光拍摄,这样可获得最大的光圈值。
第三,尽量靠近景物拍摄。我们知道影响景深的另一因素是拍摄距离的远近,在光圈和焦距都确定的情况下,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短。当摄像机靠近被摄体时,可获得较小的景深,除焦点上的物体清晰外,前后其他物体全部虚化,为此,在允许的拍摄范围内尽量使摄像机靠近被摄体,使焦点定在主体上,让背景虚化,从而突出主体。
2.2 巧妙应用大景深
在电视摄像中,运用大景深拍摄,能拍出层次性强、清晰度广的镜头,是电视节目、电视广告拍摄当中最常用的拍摄手法。大景深镜头内容丰富,既可以将主体景物清晰的表现出来,还能将主体周围景物(副景)共同展现出来,镜头画面的副景和主景一起构成一个(一组)意义丰富的镜头。
对于大景深的调节,我们从上面的参量对比关系中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大景深的调节方法,这里不在论述。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在摄像实践中,常常利用超焦距来获得大景深镜头。运用超焦距镜头配合小光圈拍摄大景深,是将镜头的焦距调节到无穷远,景深的远界点也延伸到了无穷远。这样在人眼视觉范围内,几乎所有的景物都是清晰可见的、立体的层次空间,给人一种辽阔壮观的感觉。.利用超焦距镜头表现大景深,是视觉空间范围的大延伸。大景深能给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力,使人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朱金娥,刘永福.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拍摄的技巧.电影评介,2008(21):362-363.
[2]孟旭东.浅谈电视纪实作品摄像艺术的审美选择.硅谷,2009(5):152-155.
[3]郑欣.试论绘画构图法则在电视画面中的应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0):236-237.
[4]岱青.论绘画构图和电视画面构图的关系及其应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9):262-263.
[5]牛伟秀.关于电视节目制作中拍摄景别的选择与技巧初探.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128-130.
[6]韩振雷.论电视摄像的开放式构图.广播与电视技术,2007(10):125-12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通信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