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0:39:33 归属于思想政治论文 本文已影响17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摘要:教育是乡村振兴与发展的动力引擎,对农村中学生的思政教育是将其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一环。党中央对农村发展、农村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相当重视。现如今,农村学校的教学方式、思政师资力量等都有了显著改善,但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思政工作关系网络,才能实现农村中学生思想品质和政治素养的本质提升以及农村中学思政课程和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学阶段是奠定人生基础的重要时期,有必要对中学生加强思想指导。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学生的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方针和政策,以确保农村学生教育的稳定发展。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高度理论化和实践化的教育活动,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合作与参与。

  1农村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

  现如今,农村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从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家庭观念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1教学方式的革新

  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正在加速发展。自2011年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与措施,实施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和“三通两平台”等重要工程。2018年又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新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新模式为我国农村地区教育走向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多样性。以吉林省榆树市的武龙中学为例,其通过开展“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活动来摆脱发展困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相对于传统的农村中学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村中学教育资源少的问题,而且极大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1]

  1.2思政师资力量的增强

  为应对农村学校思想政治教师资源短缺和专业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我国发布了一系列促进教师流动的政策,以鼓励城市教师向农村流动。例如,早于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实施县(区)域内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到如今我国推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且在部分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自2006年开始我国大力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支教为我国乡村教育队伍注入了新鲜活力,其中不乏优秀的思政专业毕业生担任农村中学思政教师。这些优秀毕业生经过国家的多年培养,思想觉悟有了质的提升,他们深谙国家的大政方针,能将深厚的思政理论知识传授给农村中学生。

  1.3家庭教育观念的进步

  农村发展与村民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息息相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随着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的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移风易俗行动的开展[3],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极大的革新,他们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督促孩子的学习。

  2农村中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农村中学生思政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潜在的挑战。

  2.1从学校层面出发

  首先,尽管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应试教育理念在目前的农村中学中仍有很大的遗留。一些农村中学仍然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足,认为思政课为“副科”,分值占比小,课时量可以适当削减。对思政课的课时安排也具有从属性,一般安排在下午,在学生容易犯困且学习效率不高的时段安排思政课程教学,而其他学习效率高的时段则留给语文、数学、外语这些“主科”,甚至出现思想政治课经常被其他课程挤占的现象。其次,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不合理。一般而言,仅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缺乏对学生品行和素质的考查,使学生忽视了对自身价值观、基本技能、思想道德素质的自我要求,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4]最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弊端。大多数农村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仅限于校内,很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2从家庭层面出发

  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如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村人民的思想境界。他们愿意供养孩子上学,也日益关注孩子的教育,但还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家长片面地要求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而疏于对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其次,父母自身文化程度、思想政治素养偏低,往往容易给孩子带来不正确的示范效应。最后,农村人员外出务工仍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常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更加积极地支持就地就近就业”。[5]农村学生的父母在外务工,留守在农村的中学生一般由隔代亲属照看。隔代亲属一般年龄偏大甚至年事已高,难有精力对学生进行细心照顾、严格管教,还与学生存在着“代沟”,造成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是思想道德的滑坡。

  2.3从社会环境层面出发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5]。首先,随着农村的开放,多种价值观念渗透到农村地区,其中不乏一些消极观念如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农村社会传播。这些观念严重冲击农村固有的传统价值观念,势必影响农村中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容易滋生攀比、虚荣等不良观念。其次,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农村地区不少网吧和电子游戏室仍然违反规定对学生开放。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仍然是腐蚀农村中学生心灵的根源之一。[6]最后,基层文化管理部门对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对网吧的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农村中学生成为网吧的常客。

  3农村中学生思政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提升农村中学生的思政素养需要做到“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3.1从学校层面出发

  首先,农村中学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高度重视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不仅传授思政理论知识,还负责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农村中学的领导班子要切实转变唯升学、唯分数的应试教育观念,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次,农村中学应该认识到对学生进行评估的目的并非是要对学生排名次和划分等级,而是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不能将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查标准,还应强调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培育,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估指标,对学生的个人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等进行综合的考量。最后,学校以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社会实践不仅能够检验青少年学生的思政状况,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将思政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农村中学应积极开展一些以校园文体活动和校外志愿者活动为代表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农村中学生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感悟到思政课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有效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和道德素养。

  3.2从家庭层面出发

  首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在农村家长群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如“重智育、轻德育”等,深刻影响其子女的价值观。当前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往往倾向于创新型人才。为此,农村家长需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践行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在鼓励孩子学习更多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孩子成为品格高尚的人。针对孩子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不应采取棍棒式的教育,以免导致本就内心敏感的孩子养成反叛或懦弱的个性。应为孩子树立榜样,拥有进取意识,履行教育义务,用自身良好的言行举止和道德风范感染孩子。必须尊重孩子的想法,正视孩子的个性和爱好,培养孩子自我规划、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其次,农村家长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闲暇时间,适当阅读报纸和书籍,学习一些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操。[7]再次,学生家长须积极与学校教师进行沟通。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有责任与学校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家长不仅应该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还要经常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针对孩子的思想道德问题,家长若自己解决不了,应向教师及时反映,寻找稳妥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协同效应,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力结合。最后,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家是爱的港湾,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点。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优良的品行。父母亲情的缺失,极易造成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养成敏感、多疑的性格,为此父母应尽量增加回乡探望的次数,或在工作之余与孩子电话联系,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与关怀。

  3.3从社会层面出发

  首先,在农村地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新闻媒体必须充分发挥舆论主阵地的作用,致力于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宣传报道工作。例如在传统节日期间,新闻媒体、社会媒介应展示反映社会主流价值、中学生热切期盼的作品。有关部门应多组织开展一些积极向上、愉悦身心的文娱活动,引导中学生参与其中。其次,整治校园周边环境。(1)重点整治校园周边商业的经营秩序。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取缔学校200米范围内的网吧、游戏厅和其他娱乐场所,禁止这些娱乐场所对未成年人开放,并对进入其中娱乐的青少年进行教育。(2)整顿校园周围的商店和书店。严格查没各种毒害青年学生的不良书刊,禁止售卖含有淫秽、暴力内容的非法音像制品。(3)整治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乡镇派出所应当与农村中学有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巡逻防控,特别是在重点时段和路段加强巡逻,严防发生打架斗殴、勒索敲诈等治安问题。最后,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乡镇派出所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状,把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纳入对民警的日常考核中,落实责任,明确奖惩。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积极进行定期回访,反馈治安信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结语

  农村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协同推进。应从整体层面出发,真正实现农村中学生全面、积极、健康的发展,将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晁晴玮.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陕北农村“互联网+教育”扶贫实施路径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20.

  [2]王哲.农村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稳定性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0.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1).

  [4]李晓荣.新时代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9(9):73-74.

  [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1).

  [6]万锦花.农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与分析[J].广东教育,2012(1):37-38.

  [7]万强.中学德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作者:唐楚艺 单位: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返回思想政治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