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融入课堂的实践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12 17:39:02 归属于数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22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摘要: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融入数学文化,在章引言中体验数学的文化价值,在定义和标准方程的推导中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在性质中体验数学的审美价值,在生活中体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活用数学思想方法攻坚克难,彰显数学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数学文化;椭圆教学

  2017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1]数学文化作为数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价值意义上升到新的高度。数学教学,不仅要告诉学生定义定理,让学生学会解题;不仅应当重视显性的数学知识,还应特别重视隐性的数学素养,还原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获得对数学的完整认识,彰显数学的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特别是科学价值,比如数学思想方法。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提出重视考察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彰显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特征建立方程,由方程分析性质,由性质再到应用。我们就沿这样的思路来体验数学文化如何融入课堂。

  一、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融入数学文化,让学生参与数学创造,体验生成过程

  数学抽象难懂,学生普遍对数学敬而远之。实际上,数学有血有肉,许多重要的概念、思想和方法都来源于人类的现实需要,经历一代又一代数学家的努力,才有今天完美的结果,让学生参与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一)在章引言学习中融入数学文化,体验数学的人文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圆锥曲线与方程”引言教学中,教师展示平面截圆锥的模型,实物展示学生觉得好玩有趣,想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动画演示“嫦娥”奔月轨道曲线,一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是告诉学生数学紧密联系生活。接着提问:章引图用赵州桥有何寓意?赵州桥建于1400年前,梁思成称其为中国工程界一绝,体现的不仅仅是精湛的建筑技艺,还有悠久灿烂的数学文化,包括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章引言介绍了圆锥曲线的产生背景———天体运行,发展历史———2300年前的阿基米德和阿波罗尼斯功勋卓著,实际用途———电影放映机、发电厂冷却塔、卫星接收天线,研究方法———坐标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主要说明了圆锥曲线是什么、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章引言承载了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穿越历史,了解数学成果的来龙去脉,把握全章的整体构架,这样的数学课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定义学习中融入数学文化,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感受定义的演变过程,对定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先展示天体运行动画,再设计丰富多彩的师生互动,穿插数学实验等探究活动“再创造”。比如,教师用几何画板展示,学生两人一组固定细绳两端,用笔尖拉紧绳画椭圆,提问:谁最先认识行星按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学生在地理课学过,感到很神奇,从数学的角度再认识。德国数学家开普勒继承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揭示出行星按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圆锥曲线成为天体运动的普遍形式,充满了神秘。学习椭圆定义,理解古人观念的转变过程,我们今天学习的定义是1579年意大利画家蒙蒂对椭圆的定义: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长(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改变了两千多年前阿波罗尼斯“圆锥曲线是平面与圆锥的截线”的定义方式[2]。真实地给学生提供现实情境,使椭圆容易为学生接受,也揭示出椭圆的本质,从而为更好地理解椭圆的定义。

  (三)在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融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家的智慧,领悟数学的科学价值

  对于椭圆的标准方程,不仅要结果,更要还原数学的本来面目,让学生在推导中领悟数学的本质:解析几何的灵魂是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法国数学家洛必达继承了蒙蒂对椭圆的定义,推导了椭圆标准方程,其做法与今天的教材相仿。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是显性的数学知识,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是隐性的数学素养。要提升核心素养,不仅要重视知识生成过程,还非常有必要融入数学文化。加强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才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在揭示椭圆性质的过程中融入数学文化,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审美价值

  学生从教材中了解的数学,概念很准确,定理很严密,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课本是高度抽象化的形式化符号,非深入不可理解。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就书讲书,学生哪会有兴趣去思考,也不会有激情去积极建构数学知识,更谈不上去体验数学的美妙。

  (一)体验椭圆方程外在的美学价值

  推导椭圆方程,得到(a2-c2)x2+a2y2=a2(a2-c2),引导学生思考,圆心在坐标原点的圆的标准方程x2+y2=r2多么简洁多么美。老师:是因为它具有什么几何性质?学生:关于x轴、y轴对称。老师:观察椭圆具有这样的性质吗?学生:有。老师:可以把椭圆的方程改造得更简洁吗?类比圆的方程,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之美,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代数与几何完美结合,交相辉映,是快乐的历程,掌握得自然牢固。

  (二)体验椭圆内在的美学价值

  指导学生学习教材第76页圆锥曲线的离心率与统一方程。欧几里得用几何方法发现圆锥曲线的内在规律:平面上一定点和不经过的定直线,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动点的轨迹是圆锥曲线,当0<e<1时是椭圆,当e=1时是抛物线,当e>1时是双曲线。两千多年前数学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解决,但没有几人能懂。我们先用几何画板展示,直观明了,再用代数方法推导。阿基米德告诉我们,我们也不明白;几何画板告诉我们,我们难以置信;我们用代数方法推导,感受圆锥曲线的神奇,有如此之内在美,佩服得五体投地。

  三、在生活中体验椭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数学文化相对自然界而言,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所创造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又应用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实践,必将使它在新的认识高度和实践领域内获得新的生命活力。教材第75页“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介绍了电影放映机的聚光灯是旋转椭圆面,从一个焦点出发的光源反射后都要经过另一个焦点。有了椭圆之美,才有电影之美。第49页第9题利用观测数据计算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紫金山一号”彗星的轨道方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感受宇宙的魅力。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第4题求“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到月球的距离r,让学生自己用椭圆知识解决天体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这样的例子穿越古今,不仅在书上、在高考题中,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处处可以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四、活用数学思想方法攻坚克难,彰显数学文化的魅力

  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文化科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可以解决数学问题,更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体现了数学运算核心素养。圆锥曲线作为高考的压轴题,学生怕、老师虚,平时往往只有少数学生深入研究,考场上压力山大,想答对但很少能做到。定点、定值问题是核心中的核心,是用结果作航标、计算作动力,驾驭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通性通法的经典,以此举例说明。参悟数学家的研究过程,有助于我们把握如何用代数方法解决解决几何问题。华罗庚先生说的“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对我们有非常好的启示。先特殊再一般,先由特殊的猜想,再到任意的证明,数形结合帮助理解。定点问题:过H(t,0)(t>a>0),作直线交椭圆Ω:x2a2+y2b2=1于点A、B,点A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C,求证直线BC过定点。引导学生探究,形成共识,关于x轴对称,猜想定点在x轴上,设定点N(n,0),直线BC:x=my+n,一联立、二消元、三判别式、四韦达定理,再计算m∈R,kBN-kCN=0恒成立,可得n=a2t为常数,所以直线BC过定点N(n,0)。先猜想找方向,再把证明转化为计算,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计算简捷不走弯路。学生形成这样的意识,重视通性通法,彰显数学文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再适当练习,而不是盲目练习、蛮力计算,就能提高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数学运算核心素养。数学文化融入椭圆教学的实践,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是点滴感悟,抛砖引玉,还将继续探索,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作业帮一课.一课名师精讲·圆锥曲线[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8.

  作者:韩宝华 伍玉松

返回数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