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对女性的评价(从美学角度看红楼梦)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3-01-10 23:38:44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250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可谓是家喻户晓。它在艺术上的成就,特别是女性人物的刻画上突出展现了作者的历史进步性。本文从审美角度来分析《红楼梦》女性观的深层次内涵,以便于更好的把握作家作品。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形象;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014-01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与以往的古代小说相比,它在描写女性的方法和视角上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时的女人已不再是封建社会中的某种政治利益或者传宗接代的工具,它是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女儿世界”。
  一、《红楼梦》成书的背景
  它成书于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康熙朝平定了“三藩之乱”,收复了台湾,征服了准噶尔,社会趋于安定,经济上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但这一时期,官僚贵族、八旗上层也开始贪图享受,渎职、懈怠。因为是满清入关统治,担心汉族文人的反抗,故大兴文字狱,文人们有话也不敢说,思想被禁锢。《红楼梦》没有写历史小说让人们“以史为鉴”。而是根据作者所独有的经历,结合家庭的衰落和自己的不幸,半自传半虚构地写出来,展现了一个由繁盛衰亡的家族和时代,让人体会与感伤书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是一部文学小说的奇书,用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来说是“悲剧中的悲剧”让人无限感伤。
  二、《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如果说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歌颂男人,英雄男人的书,那么《红楼梦》则是一部描绘女人,鲜活女人的小说。可以说两部小说对分别男女人物的描绘达到了极致,给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而两部书中的描绘的女性形象,却有着天地差异。作者对她们的态度却各不同。即前者是女性极少,却是异化的女性;后者是女性极多,生命鲜活。所以历来关于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的讨论就很多。
  曹雪芹认为,年轻女人能够展现着较多的人性美、人情美。故而不着意打造三从四德的楷模。如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从自然本色来描绘青年女子的可爱,率真,红楼女性,尤以自然胜。说出了《红楼梦》的艺术追求。鲜活的女人,必定是淳美的;鲜活的女人,必定是不完美的;鲜活的女人,又往往有着某种模糊性;鲜活的女人,还各有各的不幸。鲜活的女性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新红学代表人物、著名学者俞平伯说:“十二钗都有才有貌,但却没有一个是三从四德的女子;并且此短彼长,竟无从下一个满意的比较褒贬。”
  这样的解读更加认清了作者,贴近了红楼世界。我们可以从两个主要人物的描绘,看出作者的价值取向。一是林黛玉,性格中有一股清纯之气。但“小性子,行动爱恼人”,是不完美的。“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自然的风流态度。”这样的描绘,将多愁善感而又体弱多病;才华洋溢,清高孤傲而又至情至性展露出来。一曲《葬花辞》将她的才情描绘到极致,是她“花的精魂、诗的化身”的重要体现。这曲凄婉绝美、令人黯然神伤的诗词,是对世间美好的事物的留恋和感伤,是诗意的升华。她的性格弱点直接导致她人生悲剧的诱因,她的死是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必然。所以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说,“当知木石姻缘侥幸成就,喜将变忧,佳偶始者或以怨偶终。”而另一位女性形象则是薛宝钗,她是出生于大封建家族之一的薛府,冠以美丽贤惠淑形象,符合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标准。“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只见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将她美丽端庄大方,知书识理描绘出来。她可谓是小小年纪,世事洞明。这样的女儿描绘是符合封建社会伦理审美要求的,但她也是不完美的。书中描绘超出了她年龄的为人处世的圆熟让人感觉这个人物不真实,这实际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取向赋予女人的价值期待,但同时这种看似完美的价值标准也扼杀了“女儿”自然本性,使她的鲜活形象失色不少。曹雪芹精心刻画的这两个人物形象,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构思,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她们一个是现实的典范,一个是理想的化身,具有典型意义,给读者留下了强烈的美的感受。她们的悲剧,其实都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家族文化的悲剧。
  对于《红楼梦》中的女性,曹雪芹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思维,褒扬女性,贬低男性。于是就有了贾宝玉的那句话:“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作者在书中对“女儿”和“女人”的描写也是有区别的,态度迥然不同。对于未出嫁的青春“女儿”是赞美有加,对于出嫁后被男人污染过的“女人”则颇有微词。与《水浒传》不同,曹雪芹在书中字里行间表现出对男子的不满。《红楼梦》中女性众多,多以“女儿”为主,虽然女儿们身份、性格各异,但作者都对她们寄予了深厚的感情。高洁孤僻的黛玉、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宝钗、心直口快敢作敢为的晴雯、有自己小心思的袭人、高傲能干的探春等共同建构了一个美好的大观园,一部伟大的《红楼梦》。可以说大家对《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是很深入的。它的妇女观,也符合现代社会女性的审美观。
  三、人物描写中的美学价值
  我们把一部文学作品作为一个审美来欣赏、研究,就应当抓住作品中的人物、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抓住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握人物深涵的内蕴和整个作品的深刻主题。《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体现了男人与女人,女人与女人之间关系的群像小说。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廊里,自从进入有文字记载的社会以来,男女从来就没有被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男人依照自己的需求去规范女人,而女人则以自觉或遵照男人的想法去做。从而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意识形态,并以那样的期待去要求自己。
  在《红楼梦》中甄、贾宝玉的阐发使女性美得到了提升和神化,对青年女性的同情和崇尚共同构造了具有进步性的女性观念。让读者对女性作为人的美和价值有了全方位的认识。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获得机会做美的展示与价值的体现。这种普遍的崇尚是来自对女性的欣赏,是对女性价值积极的认同,是进步的女性观念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因为女性之所以处在低于男性或附属于男性的地位,主要原因就是封建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认为女性的社会价值不如男性。而《红楼梦》的问世则推翻了这一传统思维,让读者用另一种视角来看待女性。它一方面让读者发现了女性的美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让读者看到了这种价值如何被动或主动地走向毁灭和死亡,以及这种毁灭和死亡的必然性,并对此寄予同情,从而开辟了对女性价值的关注。可以说这样的解读,对一直以来处在在男权社会中的被支配的女性来说无疑是一次放大的关照。由此而产生的女性观念和女性命运的变革,正是以此为感情和思想的基础。女性作为人类的一个等级,她们是最有权利受到怜悯的,所以对女性的同情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当然我们都知道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所崇尚的女性,准确地说是青年女性,是女儿,是宝珠。即借男人的口来感叹上天的造物。而他并不喜欢“死鱼眼睛”。它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宗法的思想对作者的禁锢,难道说女性的美丑是以婚姻作为分水岭? 已婚女性的悲剧就不值得同情? 作者的女性观在这一方面又体现了封建思想的残余。
  群体每一个人物都有其不同的个性特征与行为方式,因此,在情节中显现出独特的美感,这是群体中其他成员所不能取代的审美价值,我们称之为唯一性。读《红楼梦》,可以发现薛宝钗、林黛玉、晴雯、袭人、妙玉等等各有各的悲剧。但当我们面对这些女性群体悲剧时,超越个体,每个人都得到另一种升华。即引领我们超越个人的悲欢,走向具有普遍性的更高的审美境界:感受和认知青春“女儿”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悲剧及其内涵。
  一部《红楼梦》,用自然的笔法真实地再现了对女人的阅读。它将群体女性的人生困感展示给人们看,从而激起读者对性格,命运,主体意志,自我价值,社会责任及其相互关系的种种思考。引起大家对它更多的讨论。
  参考文献:
  [1]吕启祥.红楼寻味录.山西人民出版社,第49—58页.
  [2]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上海:棠棣出版社,1952年,第121、122页.
  [3]奉柳,朱婧.《水浒传》与《红楼梦》女性形象比较[J].文教资料,2011(20).
  [4]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女权辩护.前言[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5.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