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莉妹妹嘉莉人物分析(对嘉莉妹妹中女性主义的分析)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3-01-10 23:36:56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50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引言: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出身自下层社会,并未接受过正规教育,但却率先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新的美国生活,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大师。他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嘉莉妹妹》如实地揭露了十九世纪末的美国社会生活,描绘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社会青年为了实现所谓的“美国梦”,从挣扎、奋斗到梦想破灭的残酷事实,并指出造成这些悲剧的根源就是美国的社会制度。小说的女主人公嘉莉本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子,但却在无尽欲望的驱使之下不择手段,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以悲剧收场。嘉莉的一生总结起来就是她人性异化的一个过程,金钱至上的理念一点点腐蚀了她的纯真,泯灭了她的良知和人性。沉醉于物质享受使她逐渐变得自私、残忍和冷酷,为追求成功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无耻地践踏了伦理和道德。嘉莉的人生经历只是千千万万追求梦想的美国年轻人的缩影,本文通过探索嘉莉妹妹的人性异化根源来揭露二十世纪上半期美国梦的弊端、消费主义观念对人类思想的侵蚀和利己主义的危害,以及道德意识的沦丧对人的毁灭。
  人性异化论
  “人性异化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哲学家弗洛姆提出的。弗洛姆关于人性问题的理论并不是任意提出的,而是在吸取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弗洛伊德等一系列哲学家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多层次的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性理论,这个理论的产生有助于观察和分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
  弗洛姆认为,“异化”就是“一种体验方式”。人作为同客体相分离的主体,被动地、易感地体验世界和自己。在异化的状态下,人类不把自己看作是体验生活的积极承担者,而是依赖于自己之外的力量。于是人不再感到自己是自己行动的主宰,而是被自己的行动所主宰和支配,因此也无法感觉到自己与自己以及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异化无论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达到了空间的程度。异化问题无孔不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是精神领域。异化人的具体思维特征表现为理智发达而理性退化。所谓理智是生物为了生存需要进行的思想,而理性则是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认识。而当一个人发生人性异化时,为了满足肉体的需要,甚至会沦为一部自动机器,不考虑事物的本质问题,丧失了发展爱和理性的生命原则,听不到良心的呼唤,只是一味顺从自身的欲望,缺乏理性的判断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利己主义支配了人与他人的相处,每个人都被看作是一件商品,人们都视其价值大小而决定人际关系。人的目标便只是在市场上成功地出卖自己,人成了具有一定职能的抽象物,与其真实的本性相异化。而这种异化会使人失去尊严感和所有自我意识,最终丧失自我而沦为物。嘉莉的人生经历则正好符合人性异化这一过程。
  美国梦的扭曲
  对于美国梦,可以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上来理解。广义上,“美国梦”就是一种国家信念,一种作为“民主、平等、自由”的过节理想及价值理念。而狭义上,“美国梦”指的是任何人只要努力奋斗,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在美国这个充满希望的国家发财致富,过上幸福生活的个人理想。
  然而,在当时美国贫富悬殊的社会背景下,穷人想通过自己勤奋和踏实的劳动去实现美国梦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在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罢工车间寻找工作的工人:“里面有很多生手,这帮人一个个面带饥色,神情怪异,那样子,仿佛只要能活下去,不管什么活都肯干了。他们企图打起精神好表现积极一点,可这地方弥漫的确实胆怯羞愧的氛围,让人抬不起头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想实现自己发财致富的梦想,连机会都是那么渺茫和遥不可及。这样一种生活困境,导致很多人都渴望能有一条捷径引领他们走向成功。嘉莉出身贫民窟,杜洛埃对芝加哥的描述点燃了她对城市的向往和对物质的欲望。她本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获得成功,但刚到芝加哥,看到姐姐拮据的生活状况,她的梦想就一点点破碎了。看着那些大人物锦衣玉食、风光无限,她开始厌烦自己这辛苦的工作,渴望能有人主动拉她一把,把她拉入上流社会。
  她的梦想最初还很单纯,就是希望生活不再艰辛,过上漂亮风光的生活。但随着欲望不断的膨胀,她的梦想开始变得扭曲,尽管已经有了华丽的服装,精美的食物,她却渴望更多,希望自己能够往上爬得更高,要彻底摆脱她下等人的生活和身份。所以,当她遇到比杜洛埃更富裕更光彩照人的赫斯沃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跟赫斯沃一起私奔,而当赫斯沃无法再满足她的物质欲望时,她又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她,寻求下一个目标来满足她的“美国梦”,在不断追逐的过程中,嘉莉的思想已然扭曲不堪,忘了最初的本心,沦为被欲望驱使的奴隶。这种被肆意扭曲和夸大的美国梦摧残了千千万万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工人阶级和农民,而嘉莉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消费文化的腐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消费文化开始兴起。在内战之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空前强大,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开始呈现两极分化,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商品极大丰富,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于是以生产为主的意识形态渐渐被消费意识形态所替代。在消费文化的腐蚀下,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物质财富占有的越多,则意味着这个人的生存技能越强,随之而来的个人名望和社会地位也就越高。人们不再崇尚勤俭和节约,而开始大肆炫耀财富,尽情消费和享受。商品已不完全受纯粹的日常生活需要支配,而变成了一种符号,象征着消费者的社会地位。消费过程变成了一个主体的就位过程,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美国的整体意识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开始变得扭曲。
 德莱塞创作《嘉莉妹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消费文化的影响。在小说中,我们随处可见消费理念的影子。在那个时期,妇女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妇道和道德观念,开始追求享乐和社会地位。小说的女主人公嘉莉,不甘于过平庸贫穷的生活,为了满足自己对物质和社会地位的需求,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来换取金钱和享乐。可见,物质对于当时的女性有着致命的诱惑,嘉莉把金钱和名利看得高于一切,不择手段地追逐成功,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当她成了大红大紫的明星之后,生活也越来越体面,但她并未因此而减轻对金钱的欲望。伴随着她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她在无形中也已经成为了金钱的奴隶。而在这个过程中,她自己事实上也成为了别人的消费品,犹如风中的一叶扁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空虚而无奈。
  利己主义的催化
  利己主义是一种极其狭隘的思想,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别人的利益甚至集体的利益。利己主义者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把个人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的出发,不择手段地去追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名利、地位和享受历来是利己主义者的人生目的。
  嘉莉正是利己主义者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满足自己对物质和享受的追求,嘉莉先后与杜洛埃、酒店老板等人同居。但是很显然,她对这些人并没有爱,和他们同居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些人无非就是嘉莉妹妹迈向自己渴望的成功目标的垫脚石,被利用完之后又被无情地踩压和抛弃。在嘉莉看来,无论采用何种手段,作出何种牺牲,只要能够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她在欺骗和利用别人感情的时候没有任何的自责和愧疚感,所看到的只有自己。这些人物是嘉莉利己主义思想的完美影射,也反应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残酷现实。
  在利己主义的腐蚀之下,嘉莉渐渐丧失自己最初的淳朴和天真稚气,变得世俗庸怠,周旋于不同的男人之间。她的灵魂和肉体已经剥离,虽然活着但已然是一具行尸走肉,机械地追求着自己的富贵梦,用尽一切手段向上爬,但最终也落得了一个凄凉的下场。
  道德良知的泯灭
  嘉莉是否具有道德良知,这是小说中一个值得争议的话题。但是纵观全书,我们就会发现,嘉莉原本是一个具有传统道德观的女孩,善良单纯热情不谙世事。而她道德观的转变是从遇到杜洛埃以后开始的。杜洛埃体面的生活和她姐姐拮据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嘉莉后来不顾道德的谴责和内心的煎熬成为杜洛埃的情人,很大程度上是经过对比作为传统道德观代表的姐姐一家人的贫穷境况和杜洛埃体面的生活而作出的艰难决定。要知道,在那个时期,婚外同居的行为是为人类高尚的道德观所不齿的,而嘉莉内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矛盾和挣扎之后毅然融入了那样的生活。
  在和杜洛埃同居的时候,嘉莉对外声称是他的妻子,而在杜洛埃出差在外期间,她又和赫斯沃同居在了一起,此时她的道德意识已经渐渐淡薄。最后和赫斯沃私奔到纽约之后她要求赫斯沃娶她为妻,而此时赫斯沃是有妻子和孩子的,在这个时刻嘉莉的道德良知已经泯灭殆尽。所以当赫斯沃穷困潦倒的时候,嘉莉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愧疚。而当赫斯沃在寒冷的冬夜自杀时,她却正在豪华宾馆温暖舒适的房间里惬意地活着……
  嘉莉妹妹道德良知的沦丧是一步步的,她并非生来没有良知,而对物欲和名利的追求渐渐盖过了她内心的质朴和单纯。从她离开姐姐家里的时候只留下一张字条,而没有告诉姐姐她要去哪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她人性的自私已经初露端倪,而后她的良知一点点被吞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嘉莉人性异化的警示意义
  作为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德莱塞的小说中充满了对“金钱至上”的世界观的痛斥,在美国的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嘉莉妹妹》中展现了众多小人物“美国梦”破灭的悲剧,揭示了人性异化的社会背景和根源,对当今社会仍具有警示意义。
  事实上,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性异化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呈现,只是程度不同、表现形式各异罢了。对于被异化了的人而言,真实的自我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已经被社会淹没,需要保护和拯救自我。同时,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去应对新的生存状态,保护好自己真实的人性,不要轻易被诱惑被腐蚀,否则,人性异化的悲剧在所难免。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贫富不均,很多人鼓吹金钱万能。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之下,许多人渐渐迷失自我,沦为金钱的奴隶。在丧失信念、丧失高尚人生目标的情况下,人性的扭曲、变异甚至堕落难以完全避免。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认真吸取经验教训,提升自我道德价值,加强道德建设,建立共同的信仰,以免出现新的人性异化悲剧。
  参考文献:
  [1] 冯慧. 异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行程中的地位[J]. 安徽文学,2007(10).
  [2] 苏海燕. 美国的悲剧中主人公的人性异化[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2).
  [3] 西奥多﹒德莱塞. 嘉莉妹妹[M]. 裘柱常,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