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2-18 17:49:59 归属于农业论文 本文已影响20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本文介绍了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现状与问题,提出加强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五项措施。


  关键词:农业机械;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进入中级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已经与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紧密联系起来。


  有些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相邻高差大,且田块小,加之土地承包到户后,田块进一步划小,土地插花、分散,机耕道路少且路况差,很不适应农机作业,导致农机作业受限,效率低,成本高,影响农机推广效果。与此同时,农机推广体系不健全:一是农机推广机构不够完善,除县区农机局设有农机推广培训机构外,乡镇没有设立专门的农机推广部门。乡镇农机站被撤并后,乡镇的农机站工作人员有的被抽调干别的事,甚至搞农机的不懂行,形同虚设,严重削弱了农机推广力量,很不适应当前农机发展的需要。二是农机技术人才匮乏,农机系统已呈现出知识老化,农机专业人员少,继续教育培训少,尤其是乡镇,技术水平普遍低下,与当前的农机推广工作极不相适应。三是农机维修服务跟不上,乡镇的农机维修网点和推广网点经营规模小,人数少,且多以手工维修为主,缺乏专业维修设备,给购机用户带来不便。为此,建议加强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


  1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改造传统农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必然要用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农业。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机械化是不可缺少的。要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依靠农业机械的替代和拉动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2加强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国家设在基层的县、乡两级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是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在各自的区域内进行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它的作用是其他各类服务组织难以替代的。要把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真正办成新技术、新机具、新成果的展示窗口;引进、推广的中试基地;培训、教育农民的平台;致富信息发布的窗口。必须切实解决好现有乡镇农机化推广部门试验无基地,培训无场所,推广无舞台,信息发布无窗口的落后面貌。一是要创新用人机制,配备专业人才,推行竞争上岗,逐步实行从业资格考试考核,执证上岗,完善分配办法,推行绩效挂钩,推广考核结果公示,实行全方位的社会监督。二是要建立稳定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县、乡两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保障推广经费,落实好农机推广人员的各种待遇,稳定农机推广队伍。三是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机推广应用模式,延伸推广服务网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动作,规范管理”的原则,培育农机推广市场,引导发展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农机中介组织、农机推广网点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完善农机社会化推广服务体系,发展村级推广服务网络,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


  3重视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当前,广大农村正处于建设新农村重要时期,这对基层农机化推广工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各级政府应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强化领导科教意识,加强政府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领导。充分保证基层农机人员的推广经费,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发展农机推广事业。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要主动当好政府参谋,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不失时机地把先进适用的农机科技成果推广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教育培训


  一是对常年坚持在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普及活动的基层农机推广人员,要加强对他们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工作,根据不同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分期分批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改变他们的知识结构,加强现代化市场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二是依靠上级农机推广站、农机化技术学校和其他农机推广服务网络,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直接使用者,进行理论教学和实地操作培训,使他们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农机化技术方面的理论要点和使用维修技能。


  5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促进农机化推广与应用工作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根据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和地形地貌特点,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的推广方针。依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及要求,以及自然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特点、种植制度等实际,确定优先发展农机化的重点区域、重点村、优势产业和关键环节,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重点支持产业优势明显、农民积极性高的村和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大户发展农机化。利用农机、农艺和企业等各方技术力量,实施联合攻关。积极探索既有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又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模式和耕作方式,着力解决好制约本镇农机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和装备,推行区域化种植、标准化作业、机械化生产,推动本乡镇农机化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来自《农业机械学报》杂志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农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