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不疼了怎么化痛风石,痛风的罪魁祸首嘌呤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2-16 01:59:55 归属于历史论文 本文已影响64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如果说痛风有那么一个“元凶”,那么这个元凶非高尿酸莫属。

高尿酸是引起痛风问题的生理基础和根本原因。由于血液中的尿酸代谢出现紊乱,代谢产生的尿酸偏多而排泄的偏少,就会出现尿酸浓度的逐渐升高,尿酸盐是一种微溶性的物质,当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超过6.4mg/dL(384μmol/L)时,尿酸就会在血液中析出结晶,这些尿酸盐的结晶就是最终导致痛风的主要原因。

尿酸盐的最大溶解度6.4mg/dL这个数值,是在正常生理条件下pH7.4,温度37℃状态下的溶解度,当尿酸盐在血液中过饱和后,尿酸盐与血液中的血浆白蛋白等相关的结合蛋白的结合就会减少,在某些条件下,如亚临床的损伤,酸碱度变化,局部温度降低,过度疲劳,一次性大量饮酒等等情况下,就会更易于析出尿酸盐结晶,甚至形成小的痛风石。由于关节部位滑膜内以及关节周围组织血管较少,组织液pH偏低,下肢关节部位皮温也较低,特别是下肢关节尤其跖趾承受压力最大,容易损伤,因此,高尿酸患者的下肢关节部位最容易形成尿酸盐的沉积。

尿酸盐的结晶可以刺激身体的免疫细胞,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当白细胞以及关节囊滑膜内细胞吞噬尿酸盐结晶后,就会释放炎性物质,单核细胞受到尿酸刺激后,也会释放细胞白介素等炎性物质,这些炎性物质会引起关节部位的剧烈疼痛、红肿、灼热感等炎性反应,这就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主要机理。

在这里为大家纠正一个误区,很多朋友认为,只有痛风反复发作,才会形成痛风石,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痛风反复发作,可能会形成痛风石,但是还有一部分高尿酸的朋友,从来没有发作过急性痛风,仍然会在关节部位及其他相关组织形成痛风石。有些情况是尿酸盐结晶缓慢匀速的沉积于关节软骨表明,而这种缓慢大量沉积尿酸盐的情况,往往不伴随痛风的急性发作,临床上叫做“少急性关节炎症发作”,只有在某些诱因的影响下,出现尿酸盐浓度的剧烈波动,如酗酒引起的尿酸水平的突然升高,或降尿酸药物初始用药剂量大,降尿酸速度过快,不管是往上的波动,还是往下的波动,都可能会引起身体的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引起急性痛风的发作。

因此,不管是有没有急性关节疼痛的炎性反应出现,高尿酸的朋友都要警惕尿酸盐结晶逐渐沉积,慢性痛风石的出现。

痛风石是由于尿酸盐的细小针状结晶引发机体的慢性异物反应,被上皮细胞、巨核细胞包围,逐渐形成异物结节的一种病征形式。最常见的发生在关节软骨部位,但耳廓、皮下组织、腱鞘、关节周围组织、肾脏间质也都有可能形成痛风石。痛风石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就拿关节软骨部位的痛风石来说,痛风石可引起软骨的退行性变化,滑囊增厚,破坏软骨骨质,并导致软骨周围组织纤维化,如果不进行干预控制,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发展为关节强硬和关节畸形。而沉积在肾脏间质的痛风石,可以引起急性尿酸性肾结石的发作,也有可能会引起肾脏功能的逐渐损伤,最终导致肾功能受损的问题出现。

那么痛风石能够逐渐缩小并消失吗?这一点是可以做到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在生活上做到严格的自律,同时多数情况下还要遵医嘱合理用药调理,才能够控制和逆转痛风石。研究发现,由于尿酸盐结晶具有复溶性,当把血液中的尿酸盐浓度控制到300μmol/L以下时,痛风石上的尿酸盐结晶就会出现复溶,痛风石也会逐渐减小,如果能够长期控制到这个数值以下,痛风石就会逐渐溶解。

如何把尿酸盐水平控制到300以下的水平呢?当然还是我们经常谈到的2个方面,首先是生活上的调理干预,多喝水,低嘌呤饮食,减少外源性嘌呤的影响,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食材,戒烟酒,保持良好作息,合理加强运动锻炼,长期坚持,控制好体重,这些方面都是调理身体代谢,有助于尿酸控制的重要方面,但多数情况下,单靠生活调节,想把高尿酸朋友的尿酸值控制到300以下是很难的,对于明确已有痛风石情况的朋友,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控制尿酸水平。

降尿酸的药物一直以来谈不上种类繁多,说来说去无外乎2大类,一种是抑制尿酸生成的,如别嘌醇,非布司他,一种是促进尿酸排泄的,如苯溴马隆,丙磺舒。不同的药物作用机理不同,用药要注意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一般低剂量起始用药,建议用药2周~4周后去复测尿酸值,如果尿酸值有明显的下降,说明药物有效性良好,根据降尿酸目标,合理选择剂量,长期服用,积极的调理痛风石即可,如果尿酸值下降不明显,甚至没有下降,则可以考虑换服其他作用机理的药物来调理和降低尿酸水平。还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降尿酸并不是越低越好,尿酸在人体内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废物,有痛风石问题的朋友,控制尿酸水平,一般建议低于300,但应高于180,尿酸降的太低,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在确认用药有效性的同时,也要注意用药的安全性问题,比如别嘌醇要注意产生超敏反应引发剥脱性皮炎的风险,而非布司他有关于心血管风险增加的警示,有极高危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朋友应该多加注意;而苯溴马隆大剂量应用可能会引起爆发性肝炎问题,肝功能不好的朋友也要慎用。

通常说来,如果能够稳定的将尿酸水平控制在300以下的水平,轻度的痛风石问题,都会逐渐溶解,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恢复,而对于痛风石较严重,甚至引起皮肤溃破,或影响关节活动的情况,则可以考虑手术取石的方式来进行干预和控制。

痛风是基因、遗传、饮食、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元凶一:

kucunjie.com

基因!

目前还没有非常肯定的痛风遗传基因,但是多个研究已经显示了痛风是有一定的遗传基因的,有遗传基因给下一代但是不一定发病,这就涉及以下这些元凶。 比如国外研究显示: 痛风患者近亲中,10% ~25%有高尿酸血症;父母一方患痛风,子女40%~50%有痛风;父母双方均痛风,则子女患痛风高达75%。

元凶二:饮食。

古代的痛风是帝王和贵族病。因为相对于贵族们,老百姓很少能终日大鱼大肉、饮酒作乐。由于长期摄入高嘌呤食物,成为痛风发作的直接元凶。

元凶三:抽烟和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重肾脏负担,造成嘌呤代谢和尿酸排泄的障碍,从而成为痛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汉族人群历史上长期以素食为主,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最近几十年改变了几千年的饮食习惯,代之以肉食为主,成为基因与生活方式改变综合因素导致痛风高发病率的重要例证。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得了痛风,单纯的饮食治疗是无法恢复的,必须坚持规范治疗,而且可能是长期的治疗过程。

痛风石的形成与发病年龄、病程长短、血尿酸水平、未经治疗或治疗效果差等密切相关。而血尿酸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的痛风患者越易出现痛风石。

研究表明,当血尿酸达到535.21μmo1/L以上,50%的患者会出现痛风石。

另外,有统计显示,病程小于5年的患者,痛风石发生率为10%,5-20年的患者为55%,大于20年的患者为70%。

痛风石可以化开吗?经过专业规范合理的治疗,痛风石是可以溶解的!

除了尽早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外,饮食习惯改变和好的生活方式养成也至关重要。

痛风石不会自然消失,只会随疾病的迁延而逐渐增多、增大。

那么,痛风石要怎么治疗?痛风石会累及全身各个部位,外观大小各异,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痛风石治疗方法不一。

1、痛风石不手术也能消除

对于早期的痛风石,由于形成时间较短,其结节内沉积的尿酸盐结晶尚能与血液中的尿酸盐自由交换,经排尿酸治疗后,结节内的尿酸吸收入血,由肾脏经尿排出体外。

所以,只要积极治疗使血尿酸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痛风石是可以慢慢溶解消除的。

但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痛风石长期存在的话,可发生纤维化和钙化,此时结节变硬,不能变小或消失,治疗效果是有限的。

所以,长了痛风石一定不能拖,及早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也就能摆脱痛风石的危害了。

2、手术切除痛风石并不能根治痛风

很多患者以为只要手术切除“痛风石”就行了。

手术是治疗痛风石的方式之一,但,手术切除痛风石并不能根治痛风,而且手术后,伤口较难愈合,还有感染的风险。

另外,即使切除了痛风石,如果不好好控制尿酸水平,还会有新发的痛风石再次出现。

wWw.lunwen.net.Cn中国论文网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

返回历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