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浅谈如何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研究)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0 01:29:26 归属于林业论文 本文已影响280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 要: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而建设生态城市是我们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词:生态城市; 规划设计; 自然生态
一、生态城市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在人口大规模集居的城市,以人口、建筑物和构筑物为主体的环境中形成的生态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其特点是:①以人为主体,人在其中不仅是唯一的消费者,而且是整个系统的营造者;②几乎全是人工生态系统,其能量和物质运转均在人的控制下进行,居民所处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都已经过人工改造,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③城市中人口、能量和物质容量大,密度高,流量大,运转快,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活跃因素有关;④是不完全的开放性的生态系统,系统内无法完成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许多输入物质经加工、利用后又从本系统中输出(包括产品、废弃物、资金、技术、信息等)。故物质和能量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运动是线状而不是环状。因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的中心地,城市依赖区域存在和发展,故城市生态系统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很弱。其研究内容包括:人口构成、经济结构和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性;人口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是否能保证城市的功能作用;城市人口及其活动的基本物质(如土地、淡水、食物、能源、基础设施等)的保证程度,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改善措施;确定城市生态合理容量和制订和谐、稳定、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可行方案及其管理技术措施等。
  生态城市是一个新兴的词汇和规划理念。生态城市建设不仅要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
  二、生态城市环境建设的关键点
  (一)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污水和垃圾收集及处理系统是生态城市建设最基本的要求,一直是很多我国大中小城市,尚未彻底根本治理的顽疾,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城市。污水厂选址和管网建设时要统筹考虑中水回用问题。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要,密闭、压缩、集中分类处理,不是简单回收抛弃于郊区露天垃圾场,而造成农乡环境二次污染,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吸收社会资金,开发再生资源公司综合利用。可建垃圾焚烧发电等多种模式。
(二)城市清洁能源系统。
  城市耗能是世界能源消耗主力军,也是造成大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力量。要改变这一现有状况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早实现城区无原煤直接燃烧,应推广天然气、太阳能、电能、风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工厂烟气脱硫脱硝,因该纳入行业规范化,不再是简单的摆设装置,应该由政府职能部门,加装电子远程智能监控设备统一集中规范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城市能源清洁化、低碳化。不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建设智能电网,为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和电动交通系统提供便利;全社会各业应把节能放在第一首位。此外,也可多方面利用热泵技术,开发地热、风能、余热利用和储能技术等。
(三)推行建筑新型节能。
  严格制定节能标准,对开发新型建筑材料技术的公司应给予奖励和扶持,某新型建筑节能产品如能获得广泛认可,政府因该纳入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设、改造和使用过程中,对老建筑节能改造给予资金补贴。此外,完善供热、供水、供电的分户计量,利用经济手段鼓励节能节水。
  (四)绿色高效的公共交通建设。
  城市应以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导,对铁路、地铁、轻轨、快速公交、停车场等系统进行全面规划、科学布置,形成方便快捷、高效人性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利于居民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同时通过道路交通管理系统,保持交通通畅,优先发展环保型汽车技术,减少机动车尾气和噪声污染,降低交通碳排放,鼓励人们在短距离出行中选择自行车和步行方式。
  (五)生态城市水系的建设合理利用。
  水是人类重要的宝贵资源、生态之魂。生态城市的水系既包括各种自然和人工水体,也包括给排水系统。居民生活用水推广发展节能设备,公共场所应推行无水化新型技术。
  将污水资源化循环利用和节水、节能紧密结合,例如:洗车行业十分浪费水资源,政府可以集中规划,充分利用“再生水”同时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都可以大量的使用“再生水”。
  城市规划建设,应该要特别重视增加透水地表面积,就地渗蓄,减少地表径流,恢复植被及修建蓄水池塘、洼地等人工湿地,确保充分利用淡水资源。
  三、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自然生态的保护,包括水、土壤、大气、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构建。城市自然保护既是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美化环境与改善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最佳的环境效果,不仅需要开阔的草坪,漂亮的花卉,高大的庭荫树,还要有干净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空气湿度。护城河绿地内选择了适宜的树种,进行了合理的搭配,配置了一些色彩鲜明的模纹图案,种植了草坪、花卉等地被植物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净化空气,改善环境。选择一些抗污染、吸废气、吸尘、杀菌的树种特别是落叶乔木是十分必要的。
  (二)、植物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植物要考虑南北气候因素,不同城市地理环境,气候、温差等。运用中国传统的园林种植艺术,使这些景观小品与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游人一种自然之趣,而不是生硬的感觉。
  植物的色彩协调种植,采用不同叶色的植物配置,形成绚丽多彩的园林景色,大红色的花木与浅绿色的草坪,在色彩上有鲜明的对比。在暗绿色常绿树为背景的前面,宜多植红色、黄色、粉红色的花卉,以创造明快的园林景色。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布置,或混合种植来延长花期景色,配置时,花期长者,株数宜多,花期短者,株数宜少,还可用宿根花卉来延续花期。(
  (三)、生态城市居住区设计的原则。
  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接洽,形成一个完美的、相对独坐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守下列原则:1.方就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绝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央,方即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3.合理组织人流、车源,有害安全防守;4.布置合理,空间丰硕,环境美,体现地方特点。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照下列原则:1.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净化和烦扰;2.建筑应体现地方作风、突出共性,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应在和谐中求变更;3.精口设置建筑小品,丰盛与美化环境;4.重视景观与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停车库等小建筑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支配;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恶建筑、道路、广场、院降、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新区改造不宜矮于25%。居住区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规划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二十一世纪创造人类最佳居住环境,改变温室气候效应,保护地球生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共生存理念。符合世界低碳绿色城市发展的潮流,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部吴舜泽,未来中国城市环境建设的政策展望讲话2009-06-12
[2]土木工程网
[3]中国花木网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林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