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策略,数学学习策略和方法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5 01:09:29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30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第1篇:刍议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以爱心去教化他们,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是他们的知心人,"亲其师,信其道",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情感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就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也就不愿意上这位老师的课。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也大幅度下降。

  1.2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它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融入游戏中,学生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1.3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设置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对学习乘方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1.4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心理学规律,初中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可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2.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要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2.1渗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想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

  2.2训练"方法",理解"思想"。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引导学生先研究底数、指数为具体数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方法和运算结果,从而归纳出一般方法,在得出用a表示底数,用m、n表示指数的一般法则以后,再要求学生应用一般法则来指导具体的运算。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方法,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起重要作用。

  2.3掌握"方法",运用"思想"。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听讲、复习、做习题等才能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另外,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必须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更需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的过程。比如,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乘法公式类比;在学习二次函数有关性质时,我们可以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性质类比。通过多次重复性的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类比的数学方法。

  2.4提炼"方法",完善"思想"。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分散在各个不同部分,而同一问题又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因此,教师的概括、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要有意識地培养学生自我提炼、揣摩概括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落在实处。

  作者:傅昆燕

  第2篇:游戏在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而言,找到适合这个阶段的课堂教学方法,发掘最能够被学生接受与喜爱的教学模式十分重要,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与热情。很多教师都会尝试将游戏融入到低年级数学课堂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也是很适合这个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形式。重要的是,教师要对于游戏内容有合理选择设计,对于游戏模式要进行良好把控,并且在课堂上控制好课堂的整体教学节奏。这样游戏才能够和具体的知识教学有更好的融合,游戏教学的辅助功效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一、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能力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融入游戏有很多积极功效,首先,游戏的展开过程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锻炼,多设计有一定思维量的课堂游戏,这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式与加深很有帮助。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兼顾游戏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要尽可能地将各种值得学生思考探究的问题融入到游戏中,这样才能够以游戏为依托,促进学生对于具体问题和知识要点展开有效分析与探究。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类型的知识范畴灵活的设计课堂游戏的导向。如果是那些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如果问题难度和思维量较大,则可以让学生以合作交流的形式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以这样的过程更充分地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以游戏为依托组织课堂教学环节,这会让学生有更强的课堂参与热情,学生也可以借助游戏更快速地实现知识的有效吸收。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一个“分食物”游戏。首先,我准备了一些食物,如25颗糖、20块饼干、15个小蛋糕、6块巧克力、17个橘子等,然后把学生分成5组,每6个一组。接着我创设这样一个游戏情境:“‘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班要举行联欢会,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袋食物,请小组长打开袋子,将本组的食物平均分给小组的6位同学,你们要注意公平哦,看看你们小组的每个同学能分到多少呢?”大家纷纷忙乎起来,最后小组长纷纷发现食物无法做到平等分配,总是有不够的情况。这个时候“余数”的概念基本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教师可以进一步从游戏情境出发,借助这个实例给学生慢慢引入“余数”的概念,并且让学生逐渐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铺垫以及过渡学生接受起来会轻松很多,学生也通过游戏环节很好地锻炼了自身探究能力。

  二、以游戏促进新知的有效吸收

  有些知识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理解,学生可能在课堂上只是似懂非懂,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要点的实质,还是存在很多模棱两可的状态。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设计高效的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充分掌握,這样学生才不会下课就忘。教师不妨将游戏的过程融入到这类知识的教学中,透过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于所学知识的实践或者检验,这会很大程度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让学生对于知识的实质有充分把握,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知识吸收更加充分。

  例如,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我设计了一个“打扑克牌”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20以内所有进位(不进位)的加法。游戏规则是:每4人一个小组,组长拿1到10共40张牌,随便抽出两张牌,其他3人进行抢答,谁答对,牌就归谁,直到抢答完,看一看谁是冠军。学生对于在课堂上打牌都极为感兴趣,参与游戏的热情非常浓厚。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是却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几轮游戏下来,学生明显对于进位加法的运算方式有了更充分的掌握,游戏的节奏也在慢慢加快,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随着游戏的不断展开已经越来越熟练。

  三、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知识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中学生会开始初步接触几何知识,即使是在低年级,学生也会开始慢慢熟悉与认识各种物体,认识各种最为典型的形状。在这类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设计各种新颖有趣的课堂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过程中,透过充分的知识实践形成对于理论内容的更直观的理解认识,还能够在过程中锻炼自身动手实践能力。在这类游戏的展开中,教师通常需要准备一些具体物品,比如,各种典型形状的模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摩等。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组织与设计,并且要随时把控课堂教学节奏,集中学生注意力。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跟随教师的引导要求展开游戏,游戏教学对于课堂的推动效果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如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后,我让学生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纸盒、瓶子、杯子、球等,以4人为一个小组,互相配合动手搭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如下要求:“我要看一看哪一个小组搭得最漂亮、最有创意,长大后将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呢。搭完后,我们要进行评比,你们当评委,看看哪一小组搭得最漂亮。”这样的游戏门槛很低,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动手操作,但是,如何搭出有创意的形状,构建各种有意思的几何体,这则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动手实践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这样的游戏设计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各种典型形状的认识,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构建新的形状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典型几何体的特征,这会给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几何知识打下很好的基础。

  作者:唐丹丹

  第3篇:幼儿数学探究性教学策略研究

  幼儿数学教育随着时代的开展进步,已然不再是简单地停留在认数识字的简单层面而是深入发展到更深领域,幼儿数学教学是一抽象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过去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开展方式已然不再适应当前教学所需,一味地强行灌输影响阻碍学生学习进步。我们应当积极改善过往传统残留,使得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上数学。

  一、在活动中萌发探索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幼儿数学教学应当良好把握抓住生活周围的数学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帮助幼儿构建初步的数概念。生活中,幼儿接触到丰富多样得物体的数及形的现象,天上的飞鸽,水中的游鱼,飞速行驶的车,高楼大厦等等都是幼儿生活中数学的相关活动材料。例如,教师在组织带领孩子到户外散步活动时,可以让孩子数一数有几棵树,比一比树的高低,估一估树的粗细等,也可以带领孩子到百货商场中,对简单事物的认识以及相关商品价格的认读,从而在让学生进行两种货物的轻重大小,引导教学相关学习程度较好的幼儿进行加减运算培养提升。总之就是将幼儿生活实际中接触到的各种事物从多方面、多角度向幼儿渗透数的知识及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意识,使得孩子真正意识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到处充满着数学知识,真切意识到数学的实用性及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引导幼儿在玩耍过程中轻松自然地获得数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激发萌生其数学学习兴趣。

  二、在环境中学习数学

  外界环境对于数学学习也是一大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身边环境资源从而将数学教学开展活动渗透到幼儿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看一看钟表学会如何认识时钟,看一看日历从而感知日、月、年的顺序,指导今天、明天、后天的具体日期,感知相关涉及数学知识。例如,在幼儿经过一定时间熟悉并有所掌握数守恒知识之后,组织安排设计“长度守恒”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多种多样的相关知识的操作材料,有绒线、纸条、小木棒等等,并将这些丰富多样得材料中选取等长的两个从而进行随机组合,摆放出形状造型各异的图案,然后引导孩子对这些摆放的图案进行观察,多种多样的造型很容易使得幼儿感到新奇,好奇心与兴趣一下子被老师激发起来。这个时候教师再将教学主题抛出,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探究,探究摆放这些物体的不同材料它们的长度相等吗?孩子们开始大胆地猜测及提出自己的相关看法,教师还要适当指点幼儿动手操作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议论探讨,最终得到结论“等长的两种物体,无论如何变幻形状及颜色都不会发生长度变化”。

Xtw.Com.Cn

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強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孩子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化材料进行操作过程中摆脱了数学活动的压力,使孩子真真切切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轻松趣味,这些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素材开展教学有效降低幼儿对于数学学科学习的陌生感觉,提升培养幼儿数学感性经验积累,为后期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综合结合幼儿教学相关特点及重要性

  1.适宜选择幼儿教学内容

  幼儿教育阶段属于启蒙教学阶段,此时期开展相关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故而幼儿的教育教育内容一定要适宜且简易直观。幼儿的思维水平仅仅是形象思维阶段,教育工作者进行相关教学内容设计编制时一定要综合慎重考虑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的年龄特点,从而进行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选择,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教师不能够随意脱离教学内容安排,盲目进行知识教学灌输,擅自增减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加大了幼儿的学习难度,还会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不能够起到良好教学效果。

  2.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幼儿教育教学

  幼儿教学开展进行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巧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日常事物,将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景,一方面降低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困难程度,一方面使得学生感到更为亲切从而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及作用,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书本教材开展相关教学转化为直观立体的具体事物开展教学,将数学教育转变成为源自于生活的一门学科,使得孩子对这门学科学习产生了浓厚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3.增加趣味性开展幼儿教学教育

  教师开展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增加趣味性,为孩子营造一个欢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得孩子快乐轻松的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多媒体等相关辅助教学工具,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人物等等进行相关教学开展;教师还可以抓住幼儿都习惯听故事的心理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实际动手的同时学生能够感受到无尽的欢乐,思维同时也可以扩散发展,科学合理利用动手操作,可以有效提升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降低孩子心中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排斥情绪,引导拉近孩子对于数学学习的陌生感从而产生兴趣。

  总而言之,幼儿数学探究性教学对于当前时代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教师应当立足幼儿的年龄特征,合理进行教学内容选择设计从而利用趣味性的方式方法开展相关教学,更好地培养祖国新型的知识人才。

  作者:陈敏

  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学生的成绩还是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有必要探究学困生群体出现的原因,并改变这种现象。

  一、学困生出现的原因

  据统计,目前初中阶段学困生出现的比例高达18%~36%,而且在数学、物理等理工类科目中,学生的成绩差距尤为明显。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在学习过程中听不懂、学不好,这本身也令他们感到非常苦恼,进而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数学学习的基础不扎实。由于年龄较小,很多学生在初学阶段比较顽皮,在上课过程中交头接耳,不能集中精力,教师为了兼顾整体,不可能一直关注某一个学生,久而久之,学生落下的课程越来越多,学习成绩很难提升。

  第二,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课程,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辩证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能有效预习,课堂学习过程中一旦碰到听不懂的问题就开始纠结,后面的知识更是一知半解,导致整体的运算和逻辑都落后于其他同学。

  第三,性格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强烈的成功体验,对于学习的自信心不足,碰到一点小挫折就容易失去学习动力,这类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向别人倾诉和表达自己遇到的问题。

  第四,外界因素的影响。家庭因素等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导致孩子成绩直线下滑,还有部分学生受到同学以及朋友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行为。

  总之,学困生群体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很多学困生而言,他们本身也有学习动力,也有渴望成功的心态。因此,在学困生的转化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多管齐下,多关注他们。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养成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

  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跟不上是因为上课过程中思维跟不上节奏,改善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有效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简单的知识,对于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在听课过程中认真听讲。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后,有利于掌握学习技巧与方法,对于不懂不会的问题,他们会想办法弄懂弄通,掌握正确的方法,很多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知识,教师可以在上节课结尾处留下几个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预习,这样效果更好。

  2.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心理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与保持依赖于成功。当学生的回答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后,他们会有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大多数学困生害怕出错,课堂参与度比较低,直接导致了教师给予他们的回应较少,成功体验非常差,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跟不上。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降低提问的难度,多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有效推动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和能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问题提问环节,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设计问题,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学生成功的次数越多,自信心就越强,学习兴趣也会越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测试成绩、课堂表现、进步情况等情况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来考核学生,做到客观公正,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断给予学生成功体验,使学生将进步作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3.建立兴趣浓厚的班级学习氛围

  数学学习过程并不只有做题和演算,也可以精彩展开。课下除了让学生讨论不懂的题目外,还可以组织学生集思广益,创新教学。班上有一个学生美术特别好,只用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形状就画了班主任的一幅肖像,我看到之后大为赞赏,后来同学们都去他那里取经,学习自画像,我们还挑了几幅优秀作品展示,大家都很喜欢。还有一个学生喜欢巧记顺口溜,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没有一次项,直接开方最理想。如果缺少常数项,因式分解没商量”。他的这一爱好影响了很多学生,纷纷寻找一些巧记、速记的方法,在他的带动下,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成绩提高显著。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给予学困生关心,照顾学困生的学习基础,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给予他们成功的体验,让优生对他们进行带动,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最有效、最核心的因素就是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呵护。教师要从多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指导,使他们的成绩逐渐提高。

  作者:蒋云建

  第5篇:提高大班幼儿对数学活动兴趣的途径

  当今的幼儿园课程十分重视以幼儿为中心,因此要求教育者从幼儿的特点出发,而且现在幼儿教育的改革,也更加关注幼儿智力开发和思维发展。在幼儿园活动中,用于培养逻辑思维、开发智力的课程,最常规、最普遍的要属数学活动。数学是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的,与语言、科学、健康活动比较,幼儿较难掌握数学知识。有一些教育尝试的人都知道,让幼儿在兴趣中学习,能够事半功倍。

  一、提高大班幼儿对数学活动兴趣的重要性

  1.数学活动的现状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积极性相较于音乐、科学、手工等活动低很多,说明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不高。数学活动的教学效果、活动氛围和语言活动比较,一般来说,虽然数学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高一些,可是幼儿的掌握程度却远不如语言活动。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呢?数学是模式科学,在数学教学中,不难发现,数学知识的系统化,而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有它一定的模式。具体来说,在加减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复习分成,幼儿能看着分成式列出所有算式,幼儿在活动中不配合,表现得很浮躁。在表面上看来,活动气氛很热烈,可是却让教学成果大打折扣。

  2.重视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同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这一时期的幼儿可以借助具体事物和直接操作活动,获取一些粗浅的数学经验。因此,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幼儿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在学前阶段让幼儿获取丰富的数学经验,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启蒙教育,对于他们适应今后的学习也很重要。当今教育事业中有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而幼儿教育也是为幼儿服务的。为了幼儿更好的发展,作为教育者,应该重视幼儿的数学教育。

  二、提高大班幼儿对数学活动兴趣的途径

  1.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大班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1)活动情节的设置要能提高幼儿的主动性

  大班幼儿能够接受枯燥、死板的教育模式,如果教师一直采用这种方式,会减少幼儿的学习兴致。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两个方面的统一过程,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幼儿内部的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幼儿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不可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透过这个行为特点可以设置情节,让幼儿表现自己。例如在十以内加减的教学中可以请小朋友帮小动物算算买东西的账;在十以内分成的教学中可以请幼儿帮点子宝宝分住房子……

  (2)活动内容的设置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

  大班的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比小班、中班幼儿更强烈,但是这个特点大班的孩子对现实生活有兴趣,他们有欲望去探索、去发现生活中的奥秘。所以,我们选择的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生活,要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要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而服务,这也体现了数学教育的目的。例如孩子对购买很有兴趣,我们在教授十以内加减时,可以设置购买的情节让幼儿算算自己要买的商品价钱等。

  (3)活动形式的设置要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大班的孩子已经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荣誉感也非常强。他们喜欢在与同伴的竞赛、比赛中学习,获得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我们设计的活动要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就要让孩子的活动充满挑战,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对获胜的幼儿有时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是“聪明小明星”的荣誉称号……,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才会一环一环被紧紧扣住。也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保持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4)教具的制作要具有可操作性,可灵活演示

  教具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演示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教授中,例如制做物品的价格,苹果、香蕉、橙子的价格演示过后,在计算练习过程中,可以将教具翻过来,就是多个数量的苹果、香蕉、橙子……教具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幼儿的活动中。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他们非常喜欢自己动手,这一点在科学活动中特别能体现。而在数学活动中,也要让幼儿能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这样能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也能加强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5)活动中的语言形式要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幼儿相互交流也是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一个方面。教师要注意与幼儿进行体态语言的交流。如教师从目光、表情、语调、动作等等现出对学习对象的兴趣、好奇,对幼儿期望、鼓励、爱护、赞许等都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教学活动以外的途径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1)专门的数学延伸活动

  幼儿园可以为幼儿订购专门的练习,一本书面练习,一本操作练习。练习的选择很重要,内容要生动有趣,能够让幼儿积极动脑。这样的练习一方面是巩固幼儿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是锻炼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甚至还有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的运用。因为数学知识就不应该局限于书本,要运用到生活,所以各方面的能力都要试着和思维一起锻炼,让幼儿形成活练活用的习惯。

  (2)在区角游戏中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大班幼儿每天区角活动的时间跟教育活动的时间差不多,所以区角中也应该重视幼儿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关于数学方面应该具体的做哪些游戏呢?可以在區角中设置购物店的游戏,给孩子一定数量的游戏货币。收集费旧食品或生活用品的空壳,在店内张贴好每个物品的价格。让孩子根据货币价格和购买物品的价格进行比较,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等,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作用

  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园内生活中体验数学。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动手自理能力,教师会指定幼儿轮流做值日生。让幼儿分发水果、杯子、点心等,让每组的值日生汇报该组到园人数……

  大班下半学期的数学活动主要有十以内数字的分成和加减,针对这些数学活动,幼儿园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逛超市”,结合课堂中的知识,让幼儿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和感受数学的用处。

  总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中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感知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数学知识。

  作者:顾洁

  第6篇:德育渗透要贯穿数学课堂始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重视德育教育,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德育教育应贯穿于学校的所有工作。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提前备课,找出思想教育的切入点

  教师在课前要潜心钻研教材,从中挖出思想教育元素,让学生在学好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如这样一道题目:同学们参观天文馆,六年级去了154人,五年级去的人数是六年级的10/11,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五年级的4/5。四年级去了多少人?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总结算法的同时,也可以适当拓展天文知识,并引导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天文馆,在学生的心灵中洒下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种子。有的教材中没有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去查资料,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学习“圆的部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我国古代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事迹,告诉学生是他将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的人,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二、教师编写例题或更改例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数学教材不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教材,为了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改编。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星光小学科技节一共收到120件科技作品,其中3/4作品获奖,一等奖占获奖总数的2/3。获一等奖的作品有多少件?教师可以将此题改成:淮阴师院第一附属小学科技节一共收到120件科技作品,其中3/4作品获奖,一等奖占获奖总数的2/3。获一等奖的作品有多少件?同样的算理,同样的数字,仅仅是学校名称的改变,学生的兴趣会立即提高。在教学“求两步计算应用题”时,笔者借助这样一道例题: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学校三、四年级是文明的班集体,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其中三年级学生做了65件助人为乐的事,四年级学生做了25件,那么,三、四年级学生总共做了多少件好事?把学校和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编写成数学故事题,学生在惊喜的同时,学习兴趣会高涨,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三、教师的行动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数学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无形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方法。教师的身教和对学生的示范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有一次,笔者看到班里有位学生脸色蜡黄,立即停止了教学,背起这位生病学生去医院。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这堂数学课由于突发事件受到影响,但笔者的行动无形中对学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化作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从此之后,那些不守纪律的学生也开始聚精会神听讲了,作业做得也认真了。

  四、借助现代教学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数学教材中可以找到美学的元素,通过这些美学元素,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增,观察力、想象力也得到提升。如教学“10的认识”时,笔者课前将题目改成与学校有关的内容,并精心制作课件,将枯燥无味的内容制作成有声有色、赏心悦目的画面,学生在欣赏这充满美感的画面时,对“10”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认识。同时,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此外,笔者在教学“物体的体积”部分时,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将无声变有声、静止变动感,给学生以美感,也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同时,也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学生不仅受到美的感染,还受到情感教育。

  数学课不是思想品德课,数学教师应该搭建平台,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课本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也要注意策略和方法,做到点滴渗透、有机渗透、长期渗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数学教师要有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博大胸怀,真正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课堂,这样就一定能培养出“又红又专”的学生。

  作者:周继征

  第7篇: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与解决对策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1.学科知识抽象性强,知识内化效率不佳

  数学是以数字、符号、运算法则等要素建构而成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需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方能知识建构体系,从而使知识系统化,在实际运用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抑或“举一反三”。然而高中数学学习困难之处也在于抽象知识形象化、可视化知识的内化过程。很多教师不注重抽象知识的形象化处理,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及掌握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效果浅薄,实际运用过程似是而非,难以破解习题。

  2.知识灵活运用程度较低

  高中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在于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即数学定理、公式、变式等基础性知识、技能,其升华阶段则需要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却难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要求。究其根本,归纳以下两点原因:其一,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较弱,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从课本及材料中获取知识,其二,知识体系建构不力,导致学生知识点混乱,正确运用知识尚且不易,灵活运用知识就更“纸上谈兵”。

  3.学习交流不佳,纠错能力不强

  交流、切磋是学习的重要法门,是提高知识内化效率,矫正错误认知,建构科学全面知识体系的关键措施。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诸多学生学习过程“自闭”,不愿与同学、教师交流,不仅不利于矫治自身错误,同时自身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解决高中数学困境的对策

  1.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数形结合效率

  高中数学教学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不能提供科学的感知材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便容易浮于表面,更有甚者如坠云里雾中毫无获益。高中数学教师中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動态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将数学知识与坐标图、矢量图等具体图形结合起来,如此便能够有效突出数学的本质特点。笔者结合以下实例进行讲解。

  例:已知函数f(x)=ax2+(b-8)x-a-ab(a≠0),当x∈(-3,2)时,f(x)>0;当x∈(-8,-3)∪(2,+∞)时,f(x)<0。求f(x)在[0,1]内的值域。

  解答此函数题目,学生首先可以根据题干所提示的信息,并结合有关运算直接得出a=-3,b=5,从而得出f(x)=-3x2-3x+18。但此后的解题步骤便难以利用单纯的函数知识推进。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作图法进行解答,促进函数知识与图形的结合,有利于直观地分析各个函数量的内在联系,以此找到解题突破口。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需要通过板书画图,这不仅耽误教学时间,且难以保证作图的准确性。鉴此,为保证教学中数形结合措施顺利实施,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运用作图软件,实现在课件上画出标准化、直观化、清晰化的图形,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具体到例1解答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入有关图像后,学生便可由图像得知,函数在[0,1]内单调递减,把x=0和x=1分别代入后,可以得出y=18和y=12,进而得出f(x)在[0,1]内的值域为[12,18]。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促进数形结合。

  2.加强对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训练

  高中数学考纲要求,学生对知识要具备灵活运用之能力,其中包含数学方程的引用、变式、证明等内容。在高中数学实际考试中对此能力的考核较为常态化,几乎所有的函数考试题目都涉及该能力的考核。但是于实际考试之中,诸多学生存在缺失该项能力的问题。笔者认为,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应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培训学生获取解读知识的能力;第二,合理拓宽学生知识面,要求学生夯实课本基础知识。

  3.加强教学中的交流

  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与同学及教师进行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过程中积极交流学习经验,发表对问题的不同见解,通过积极的交流与合作学生的思维面将得到扩展,同时也可以弥补自身认知缺陷,从而建构科学全面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师应该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耐心与学生探讨交流,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效果。

  综上所述,诸多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造成如此困境的原因在于:数学知识抽象性影响知识内化,学生主体之间以及师生间交流不足等。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正视教学特性,积极矫治上述弊病,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作者:杨立峰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