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汉语言文学教育类论文选题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23:06:28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54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第1篇: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大多成为了各组织各单位的笔杆子,在聘用时企业更注重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的高级人才,院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均需不断完善。本文以此为主线,研究了该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

  一、写作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由于生活及生长环境因素,在汉语言专业基础上存在偏低情况,部分普通高校毕业生虽然具备写作基础,但在文学专业性方面能力较弱。加上来到大学后,学习环境、学习压力的改变让其对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出现变化,若不注重日常锻炼与学习,写作水平将无法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写作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备课和规划教学方案时难度较大。

  (二)缺乏连续性练习

  写作能力及写作水平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日积月累。汉语言文学为基础性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更非一朝一夕可训练和积累完成。该专业学生要想切实提升写作能力,必须在不间断的写作练习下提升词汇量、文本掌握及语法运用能力。教师应知晓汉语言文学的写作需循序渐进,但基于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的特点,学生难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写作练习,仅在教师布置作业后才可能动笔,导致写作能力迟迟无法提升。

  (三)教学方式问题

  高校阶段的教学与高中阶段不同,其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但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影响,教师在教授汉语言文学这一偏文科的基础性专业时,授课多采用在黑板上板书或通过多媒体播放等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切实引导。写作本应是一种认知的长期性过程,若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吸引学生动脑筋展开写作、培养写作思路,则无法提升其写作能力。在较差的写作习惯下,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也会逐渐淡薄,不利于其专业性的发挥。

  二、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一)分层次教学

  由于学生高中阶段的语文功底及词汇量参差不齐,教师面对数量较大的学生可采用分层教学或小组教学模式。例如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根据其汉语言文学基础合理分层,对各层次学生在阶段性要求上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学习目标上应以扎实基础、扩充词汇量、熟练语法为主,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应注重文本写作的精炼、语言文字的优美。

  (二)注重基础培养

  写作能力需要建立在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之上。教师应认识到基础性知识的重要性,在学生课堂练习时若发现条理不清、病句甚至错别字情况需严厉指出。对于一些不常见文体,若格式错误也应指出,并让学生巩固练习。在明确文体格式以及句式规范后,可通过阅读训练及日常写作训练提升其写作能力,并培养其写作习惯。检查学生作业时对每一处小错误均应指出并指导学生修正,以认真的态度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技巧。

  (三)利用情境教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的岗位大多为教师、秘书或文字类岗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教师在教授专业性课程以及专业技能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通过创设情境来完成。例如选一节课的时间,以某一职业为情境,例如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教师的工作场景,身临其境的锻炼写作能力、语言能力。对职业语言若能够自如运用,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可有所体现,毕业后也能够更快适应自身工作岗位要求。

  (四)开展兴趣选修课程

  写作能力的训练需要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写作的练习。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例如在学校开设选修课程。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未来成为编剧、诗人、散文家、小说家的机会较少,但这些职业会让其有所憧憬。教师可在周末时间开设编剧、小说写作、散文写作等课外课程,学生根据爱好自主选择,实现个性化学习。在兴趣及爱好的驱使下,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关注程度也会明显提升,写作基础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可得到锻炼。

  (五)完善评价模式

  现阶段高校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基本上会采用日常作业评价及考试成绩相结合模式,通常考试成绩占70%。在考试方面,由于受到考试时间限制,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考试时难以完成一篇完整的汉语言文章,因此对其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无法切实考察。教師可针对学生特点以及自身授课要求,在考试成绩的比例上略加调整,例如将考试卷面成绩比例降至50%,提升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则取_决于教师日常布置的写作作业和口语练习等,让学生加以重视,日常也充分投入精力于写作之中。

  (六)优化课程组合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其知识支撑在于业务知识、语言文字知识、文体知识以及社会知识,均需课堂教学课程以及实践环节加以巩固。在学生汉语言文学写作能力构成方面,需掌握想象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调研能力、把握读者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教师可以此为指导方向,适当调整课程组合以及授课内容,让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授课时需认识到现阶段培养写作能力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与优化。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重点上不断调整,让写作能力成为学生毕业后的一块敲门砖,更符合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作者:李相波

  第2篇:探讨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当中,汉语言文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在互联网络环境下产生的大量网络语言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随着这些网络语言使用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使用规则和理解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诚然,网络语言的发展对汉语言文学完整体系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过程当中,由于大部分的人们都乐于接受网络语言,从而使得汉语言文学遭受了网络语言的严重冲击。

  一、网络语言具备的特征

  (一)内涵

  在互联网络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使用各种网络设备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并通过网络来获取一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具有网络化特色的语言。这种全新的语言形式具有复杂的含义,但是却被大部分的网民所接受,并频繁的使用与沟通交流当中。较为常见的网络语言主要分为同音型、谐音型、数字型。例如围脖对应微博,菇凉对应姑娘,78对应去吧等。

  (二)特点

  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当中,人们往往使用多种语言形式进行结合,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英语和汉语的结合形式。这种方式能够将较为复杂的语境和含义应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更加客观形象的特点。例如较为典型的hold住,不仅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够很好的表示对局面的掌控。另外,网络语言还具有较强的谐音特点,人们利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独特感情。例如较为典型的酱紫对应这样子,而fans对应的是粉丝。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人们快速的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诙谐性和幽默性。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

  (一)网络语言的使用冲击了汉语言文学的标准

  在网络语言的形成过程当中,部分过度追求新奇和独特的网络语言已经偏离了传统汉语言文学的标准。这部分的网络语言不仅会刻意的使用一些错字和别字,由于没有遵循语言标准,从而使得这部分网络语言的含义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不仅会严重的影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同时还会对青少年网民产生诱导。青少年网民自身的约束能力、辨别能力、阅历水平相对较差,但却十分易于接受各种新奇有趣的事物,因此,很容易受到网络语言当中传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约束,这种不良的汉语言文学将会影响学生的使用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后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理解产生较大的偏差。学生不能够利用标准化的汉语言文学来完成阅读理解,从而使得阅读理解能力大幅度下降,更别说使用标准化的文字完成作文的创作了。

  (二)网络语言的使用冲击了汉语言文学的解读

  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当中,各式各样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些网络语言的理解和汉语言文学的理解产生了极大的偏差。人们在长期的适应了网络语言当中的理解之后,并日常交流当中也是以网络语言的理解意思来使用,就会形成错误的语言习惯,这时在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相当困难。例如网络语言当中的杯具是形容词悲剧,而在汉语文学当中却是名词的盛水器具。青少年在长期的接受这些词性混肴的网络语言之后,将会对其后期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汉语言文学,并喜爱汉语言文学。在外国友人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就会受到网络语言当中的故意误读或者刻意曲解的影响,从而不能够正确地理解汉语言文学当中的本意,进而阻碍了汉语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例如网络语言当中的稀饭对应喜欢,而在汉语言文学当中则是粥,这种错误的传播会很容易使人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一定的误解。

  三、结束语

  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同时也为汉语言文学的改革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相关人员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认识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将网络语言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的特點纳入汉语言文学中,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抵制不符合汉语言文学规范和理解要求的网络语言。这样不仅能够使汉语言文学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为研究网络语言对汉语语言文学的冲击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龚燕飞

  第3篇:探究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互联网作为人类21世纪中的标志性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与发展,网络语言也层出不穷,例如今年的“蓝瘦香菇”席卷了整个网络。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可以说是汉语言创新的一大契机。汉语作为中华儿女的母语,如何在互联网发展的条件下,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网络语言概述与分析

  所谓的网络语言就是现代化网络在发展过程在某一环境中产生一种语言形式,其与传统的中国语言有着明显差异,网络语言的创造性非常强。网络语言的使用对象都是社会群众,也就是广大网民,在社交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交流效率、准确表达自身含义,从而对现有语言进行改编,采用更加简洁的方法表达更多的内容。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网络媒体中流传非常迅速,这也依赖网络技术的支撑。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各家各户的必须品,其网络语言也应用的极为广泛,并且覆盖范围仍在扩大。在日常交际中,无论是客观表达还是主观表达,相应的网络词汇随处可见,例如“666”代表着这个人们非常棒,“6”也对应“太溜了”。

Www.ZikaoOnline.Com

再者“世界之么大我想去看看”,一篇简短的辞职信能够成为“任性”的象征,这些内容都是通过媒体与网络传播,并且在社交网络中逐渐流行起来,并用于表达某件事情。可见,网络语言非常丰富,也正是网络语言的多元化,才使得网络语言成为了人们非常喜爱的对象。

  二、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概述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由于网络语言文化良莠不齐,在应用网络语言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一,从本质上来说,网络语言是一种不规则性语言,其中难免有一些语言不符合文学逻辑,也有很多网络语言是对现实的一种曲解,很多网络语言过于标新立异,为了赢得社会群众的关注,从而打破了语言应用范畴,网路语言在设计中为了避免雷同,通常都采用错别字的形式,“蓝瘦、香菇”就是一个经典范例,這对汉语言文学有着一定影响。青少年网络的主流群体,如果网络语言不够规范,会对青山年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是影响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汉语读写能力、语言表达、鉴赏能力都会有所下降。

  在网络语言环境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受到了巨大冲击,表现最直接的就是看出的人越来越少、看电子书的人却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汉语言文学的弱化现象。可见,新时期的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带来了严峻挑战。再者,从国际层面分析,随着我国与国际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我国汉语文化在国际中的影响力越来越高,国际各国也掀起了对汉语文化的追捧热潮。在此背景下,为了能够保障我国汉语文化在国际中的发展,必须要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绝对不能让负面网络语言给我国汉语文化“抹黑”,从而给国际友人一种误导。

  (二)积极影响概述

  1.推动汉语言文学产业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势必会受到网络语言影响,虽然上述笔者陈述了负面影响,但其中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网络语言的发展对汉语言文学创新的一种契机。基于此,新时期下我们一定要明确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方向,科学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从而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产业发展进程。在产业化模式下,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力与感染力能够得到进一步增强。要求相关人员认识到当今汉语言文学的现状与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传统语言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结晶,而网络语言正是能够为传统汉语文化发展提供有效的素材,更是我国汉语言文学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2.推动汉语言文学国际发展进程

  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全球化不断加深,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我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这使得我国汉语言文学广泛被国际各国相关学者所研究,从而提高了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力度。从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情况来说,对其贡献最大的可能就是孔子院校,通过控制院校外国友人能够学习到正宗的中国汉语言文学,这对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提供了一次良好的机遇。想要进一步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进程,首先要保障我国汉语言文化能够被社会友人所关注。然而网络作为一种国际化传播工具,能够充分展示我国汉语言文学特点,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力将会不断扩大,最终实现我国汉语言文学国际化发展,甚至让每个外国人都能说几句中国话。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作为人类步入21世纪中的标志性技术,对社会生产与人们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我国汉语言文学来说,网络语言的到来给其带来了巨大影响,其中不仅包含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包含着消极影响。因此,为了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我们必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利用积极影响实现汉语言文学发展。

  作者:彭艳

  第4篇:谈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在新媒体的冲击,以及教学改革的双重压力下,现代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比如教师队伍水平不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陈旧等等,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等院校应该积极推进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鼓励教师参与培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如此才能够保障教学与时代要求相符。本文以新形势下汉语文学教学为内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优化对策进行具体分析。

  汉语言文学学科,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现汉语言魅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培养高素质文化研究人才的媒介。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汉语言文学学科的价值,客观看待现阶段存在于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对当代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唯有不断的实践创新,才能够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完成自身的使命。

  1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够

  随着科技的进步,汉语言文学逐渐的被人们遗忘,因为这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导致对汉语言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少,最终导致能够具有高水平的汉语言老师的数量也很少。以往很多学校在对汉语言教师的招聘时门槛都很低,使得很多没有足够能力胜任的人走进学校,在加上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的不重视,使得很多的汉语言文学的老师不能够安心的授课和做学问,最终导师老师们不能够将全部精力放到汉语言的教学中去,进而使得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

  1.2网络流行语的冲击

  一方面,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于汉语言的一种创新,将部分汉语言赋予了个性化的特点。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反映生活中、社会上的部分现象与问题。

  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出现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不利因素。因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有时往往与严格的汉语言语法结构、造词规律有不符合之处,未遵循正确的汉语言用语规范。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具有消极的作用,尤其对于正处于学习、贮备知识的青少年而言,会对其使用正确汉语言的习惯产生一定的误导,在一定程度上更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1.3受众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多媒体的影响下,部分人往往出现了提笔忘字的现象,传统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与汉字魅力逐渐被人们忽视。长此以往,会影响到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多媒体的出现,人们的在网络上发言的权利与用语方式受到很小的限度与制约,同时更多的年轻人己成为了主要的力量,汉语言受众地位与作用的变化,不利于正确汉语言思维方式与规范的形成,对于优秀汉语言人才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2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创新的教学方法

  2.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重点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这个教学关系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不平等,学生在教学中对老师是言听计从,老师在进行知识的传播的时候只会考虑到进行哪些知识的传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会不断的降低。

  例如,老师在领着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的时候,传统中的教学是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家的生活经历以及其中所表达的感情等方面进行讲解,但是老师在给学生进行这些方面讲解的时候,学生作为一个阅读者,跟着老师的步骤对文章对作者对情感进行了解,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于文章的理解还达不到欣赏的水平,并没有将主观的欣赏融入到文章中去,最终使得整个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实现。在课堂学习中,老师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性。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

  2.2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老师在进行汉语文学的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些现代技术到课堂中,进而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文本先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多媒体技术的吸引下对文本进行学习,还可以针对一些文章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老师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2.3规范汉语言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

  新媒体时代,面临网络流行语对于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应当规范教学方式,对于大学生普遍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现象予以积极正确的引导。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与发展呈现出良劳不齐的现象,符合汉语言规范、能夠形象反映社会现象的网络流行语是对于汉语言的发展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鉴与学习,丰富口常用语。然后对于那些不符合汉语言规范、不文明的网络流行语应当坚决的杜绝,引导学生树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识,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与弘扬。

  3结语

  新课程的发展对于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面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从教师素质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自身乃至传统文化影响等多个方面去进行积极调试,着力改善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构建面向新课程发展的新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

  作者:李冬梅

  第5篇: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

  汉语言文学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形成也是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的,因此在汉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将审美教育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中国文化,让汉语言文学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的价值观念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之一,然而很遗憾的是,现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降低了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价值。具体而言,在现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教学方式守旧单一,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往往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机械性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从心底里形成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汉语言文学的正确认识,这造成的不良影响是诸多的。第二是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情感理解教学较差,汉语言文学中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具有很强的审美教育能力,这在现下这个知识型社会中也是具有独特的魅力的,但是很显然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情感理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学习,从而使得汉语言文学教学有形而无神,影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价值与魅力发挥。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若是想发挥出汉语言文学教学独特的审美功能,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此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自身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认识,从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兴趣出发,在课堂教学之中融入更多的教学活动,从而使汉语言文学课堂焕然一新。在这里笔者列举这样的一个例子,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与学生进行一个飞花令的诗词游戏,“飞花令”本就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风雅爱好,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飞花令”游戏,不但可以考验学生的诗词掌握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古人的高雅志趣,这是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例如在学习苏轼《蝶恋花》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花”为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说出一个带有“花”字的古诗,这无疑是可以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而长此以往,学生势必会对汉语言文学有新的认识,从而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挖掘审美因素,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美”实在是太多了,诗词美、文化美,连文字都是美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挖掘的审美因素也很多,为此教师一定要跳脱出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从汉语言文学中的美出发,让学生从本质上体会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内涵与深意。在这里笔者以这两首送别诗歌教学为例,一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另外一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同样为送别诗,王维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但是高适却说“莫愁前路无知己”,这矛盾吗?其实只是诗歌意境与诗人胸怀的不同,这就是汉语言文学中的一种美,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不同哲学看法的一种表达,也是只有汉语言文学才能表达出的一种特有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这种细节美,让学生感知中国文化的韵味与精神,可以从本质上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意识。

  (三)结合生活元素,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汉语言文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生活元素去进行教学,将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哲学价值理念物化或者外化,这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例如《核舟记》是以小见大、表现出古人强大文字刻画能力的一篇文章,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从生活场景出发,采用一种船头戏的生活表演形式,让学生分别扮演苏轼、鲁直、佛印,从而让学生从生活形象出发,将文字描写放大,从而理解文章所描绘出的意境情趣,这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与审美能力。

  三、总结

  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注重对中国文化的保护,加强对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输出,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弘扬中华文化,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地加强对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元素的挖掘。

  作者:姜志华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