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困境与展望,我国的师范教育课程有哪些不足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17:14:08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15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教学在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具有基础作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因为历史与现实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为发挥教学在高等师范教育中作用,笔者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21世纪,经济高速增长,科技迅猛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而竞争的核心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而大量的历史与现实无不证明一个道理: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的振兴发展有赖于高素质的教师,作为教师培养主要途径的师范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各类师范性学校的建立,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全国中小学教师的集中培训等举措,无不体现出国家对师范教育事业的重视。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剖析高等师范教育教学现状,并据此分析原因,提出改革对策,将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一、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体系结构单一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很长一段时间内借鉴的是苏联的高等师范教育模式,这一教学模式重科学文化知识,即专业学科知识,而忽视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在高等师范价值体系中,形成了学科知识本位的单一价值体系,影响和限制师范教学育人功能全面发挥。这直接导致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体现出明显的重“学术”而轻“师范”思想,使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所体现出的师范性明显不足。

  (二)教育专业课设置较少

  当今中小学在招聘教师中十分强调专业性,教育学、小学教育等专业的学生在找工作时遇到专业不对口的尴尬。我国高等院校在设置课程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就业问题,教学偏重学科专业知识,忽视师范性知识的教学与开发,因此真正的教育学类的知识课程门类数量少,课时也偏少,基本上只设置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以及普通话等课程。根据国内某权威学者统计,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学科专业课程高达72%,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占总课程的21%,而教育类的课程只有总课时的7%左右。呈现出重学科专业课,忽略教育通识课这一缺陷。

  (三)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与中等教育大力提倡改革,而高等师范教育培养体系还未能敏锐反应,教学内容并未有太大突破。具体表现为课程不能与时俱进,内容不能及时更新,知识面单一。基础教育与中等教育改革重点在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在教学中主题作用的突显。此类教学内容是单一的学科专业知识内容无法体现的。因此,原有教学内容显得陈旧,无法反映当代教育教学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脱离中小学教育实际。培养出来的师范生专业知识强,但知识结构单一,对教育教学技能掌握不够,综合素质不能满足时代需求,不具备当代教师的时代精神。

  (四)教学实习流于形式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雷军莉在其学位论文《教师专业化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探究》中对我国20余所颇具代表性的高师院校的教育专业课程作了专门调查,调查显示:各校传统的教育实习在各校教学计划中一般为6~8周。详见表1教育实习之分析。我国师范院校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和见习的时间大约是9周,所占学分比例大约是4%左右。受实习基地、经费、指导老师等条件的限制,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实习效果并不理想,直接影响学生从事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工作技能的培养。

  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中小学的实习指导教师对于让高校师范实习生直接进行课堂教学显得十分保守。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基本只能课堂观摩、帮助班主任检查早晚自习以及批改作业,师范生教学实习基本流于形式化。师范生实习设置一般在大四下学期,时间为6~8周,加上见习,共计9周的实践教学时间。受实习基地、经费、指导老师等条件的限制,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实习效果十分不理想。在四年师范教学期间,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教育技能,直接影响在就业时面临的说课、试讲等教育教学环节,更对学生今后从事教育工作不利。

  二、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改革对策

  (一)树立多元的教学价值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撰的书中曾强调,教育内容的恰当性可以看作是内外两方面内容的一致性:一方面是所有内容来源和社会价值观反映的要求,一方面是学习者的需要、兴趣和身心能力反映出来的要求。据此,在开展高等师范教育时,必须考虑这两种要求,建立多元的教学价值体系,科学协调学科专业知识、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师范生全面发展。

  (二)增大教育专业课在课程结构中的比例

  高校所培养的师范生主要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为此,高校在进行师范生教育时,应增大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在增加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教育专业课的课时,将教育史和教育专题研究课纳入课程体系中,力争使教育专业课的课时占到总课时的20%左右,拓展师范生的教育视野,这对师范生的课堂教学素养的形成大有裨益。

  (三)突显教育内容的新、博、精、实

  新是指师范生教育内容要把握时代性,博是指教育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要广,精主要是指选择教育内容要突出重点,实主要是指要关注实践,学以致用。

  1.更新教学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现代化。新时代赋予的契机,教育者应当把握。高等师范教育教学内容应从“面向过去”向“面向现在及未来”转变。高等师范院校要与时俱进,及时将教育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纳人课程中,跟上时代的步伐,突显高等师范教育教学时代感。

  2.加强公共基础课程,拓展知识广度。由于我国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接触美国、日本等西方师范院校的教学,开始反思我国高等师范教学弊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改革师范生教育教学。例如,将专业教育与方向相结合,或直接在原专业中设置新的专业方向,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都试行双学位、主辅修教学制度;在大一、大二进行通识课、基础课教育,广泛学习人文社会课程,大学数学等基本数理课程;在大三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本专业的了解,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从而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增强文理互动,全面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全面培养师范生的能力和素质。

  3.强化主干,突出重点。高等师范教育课程应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确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授课内容,在学时与学分上强化主干,突出重点,使学生能从纷繁复杂的课程体系中发现中重点,关注重点。

  (四)重视教学实习,延长实践教学时间

  教学实习是直接锻炼学生课堂教学能力,增强师范生从事教师行业信心的关键环节。而这并非短短两个月的见习时间就能达到效果的。因此,延长教学实习时间,重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为解决中小学对实习生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疑虑,笔者认为,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学时应多设置实践性课程,利用微格教学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同时应多设置课堂教学技能比赛,培养学生说课、试讲能力。同时,增加学生见习时间,将学生见习学校与实习中小学结合起来,在同一间中小学持续见习、实习、毕业实习,实现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联合育人。让中小学指导老师看到实习生的能力,放心让实习生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切实提高实习生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

  三、结语

  高等师范教育的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师资,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向前发展,实行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这迫切要求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进行改革,培养大批具有教育观念新颖、教学技能高、知识面广的一线教师。因此,必须变革高等师范教育教学,改变单一的教学价值体系;改变“重专业轻学术”这一现状,使普通专业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从学分上基本达到三分天下的比例;改变教学内容陈旧、狭窄等弊端,突显教育内容的新、博、精、实;改变实习时间短且流于形式这一缺点,延长实习时间,并运用多种实践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高等师范教学变革中,我们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要结合我国国情,循序渐进地进行变革,建立起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从而培养更多优秀师范人才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作者:罗剑 赵顺英 来源:牡丹 2016年8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