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15:24:44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22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第1篇:心理学教育在高职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现阶段高职道德教育效果很差,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不高。对此选择有效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成为各高职院校关注的重点问题。对高职道德教育现状进行深入概述,分析心理学教育在高职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面对现阶段高校学生道德素质水平不高的现象,心理学指出这主要是由于道德教育与学生人性现状相偏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因此,将心理学教育应用于高职道德教育当中十分必要。

  一、高职道德教育现状

  有研究资料指出,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着严重的道德不良现象,失德行为偏多。首先,在生活当中,学生对同学、教师甚至亲人表现冷漠,缺乏必要的关心;其次,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学生的作弊现象极为严重;此外学生暴力、侵权、计算机犯罪等失德行为众多,为社会稳定及和谐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高职道德教育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且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低,因此,教学无法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其次,教学模式较为落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只注重讲解,不注重实践活动的展开,学生无法将所学内容应用于生活实践当中;此外,高職道德教育不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缺乏针对性。

  因此,将心理学教育应用于高职的教育当中,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道德教育水平,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

  二、心理学教育在高职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主张以学生的实际感受和心理变化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在让学生感受到关心的同时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以社会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心理学教育在高职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提升学生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同度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只有对社会道德规范形成高度的认同,才会在认识和情感上产生将其内化为自身道德规范的意识,并追求自身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行为相一致。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应使用心理学对学生的个性心理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学生心理与道德教育的衔接点,引导学生对思想道德规范进行深入了解,并能够将晦涩的思想道德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提升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同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二)促进社会思想道德内化

  学生对社会思想道德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认同到内化的过程,不是屈服于社会思想道德的强制性,而是在内心深处将社会思想道德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内化教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道德绑架,将规范化的社会道德强行施加给学生。只有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社会道德形成自己的认识才能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内化。

  (三)营造关心的氛围

  从心理学上讲,关心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主动自觉地形成关心、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从而促进道德素质水平的提升。这一关心理论强调了关心在高校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教育当中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关心,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到社会思想道德带来的益处,因此会主动投身于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当中,在生活和学习中更注重发挥关心、理解和尊重的作用。因此,将心理教育运用于高职道德教育中有利于促进关心氛围的营造。

  由于高职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且教学模式落后使其教学效果很差,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很差。而将心理学教育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同和内化,为学生营造一个关心的氛围,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

作者:王琦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6年8期

  第2篇:浅议积极心理学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强调要用一种积极地心态来接人待物,它在当前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自信心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于进行人际交往等现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过于重视管理过程而轻视科学的引导方式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地改变这种现状,能够为学生创造更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学生数量非常大,但是其综合素养不高却又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中的各种负面信息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合理的在学生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分析

  1.1缺乏足够的自信心

  目前我国的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有很多都表现出自信心不足,严重的甚至丧失了自信心,积极向上的心态已经被损失殆尽。这种心理导致很多学生不再追求学业上的进步,生活作风也变得越来越散漫,在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到年轻人应有的朝气。这种现象对于培育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是非常不利的,从某种层面上来讲,这已经对我国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1.2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几十年计划生育的影响在人们生活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家庭的独生子女情况非常普遍,新一代的学生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长期受到了家庭中多个长辈的关心和爱护,使得他们的生活自理水平非常低,也没有面对挫折还能够奋力向上攀登的勇气,无法独立自主的解决他们本身能够解决和处理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差的,一旦遭遇到挫折,比如考试不及格、人际交往失败等,就会使他们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长期下去这种消极的心态会导致他们形成抑郁症。

  1.3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弱

  在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交际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虚拟的网络交际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对于学生群体来讲,他们非常乐于接受网络中的新鲜事物,有很多学生将交际放到了网络中。但是,网络毕竟是虚拟的,学生们无法判断交际对象的目的、个性特征以及是否存在谎言和欺骗等。长期沉迷于网络交际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交际中往往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交流障碍,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处理和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1.4心理诉求和现实差距之间的矛盾

  目前大多数学生在进入校门之前都是“集千万宠爱于一身”,他们已经习惯了成为周围人群的焦点和话题。因此,当他们步入校门之后,面对学习、生活、就业等一系列复杂的现状,他们的心理会出现巨大的心里落差,充满失落感。在学校中,努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是学校的焦点,有一些学生不能正视这种情况,而是对学习好的学生充满嫉妒心理,他们认为是其他人的存在夺走了本应该属于他们的荣耀。对于这种心理问题,如果学生管理不能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那么可能会引发非常严重的问题。

  二、积极心理学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2.1树立积极地管理目标

  我国传统的学校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学校的稳定,要求学生必须安安稳稳的进行学习。但是从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来看,这种管理方式是由很大的不足的,学生管理工作固然是要确保学校的稳定发展,但是并不能将其当成制约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一个理由。学生由于本身性格、生活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必然会导致不同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学生管理中不应该用千篇一律的方式来管理学生,而是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征来开展差异化教育。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不再是最终的目标,而是变成了一项教育教学手段,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将学生的优点进一步放大,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来培育其优点,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积极心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教育教学也是应用该学科的一个良好途径。学生入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成长,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重视积极心理学的运用,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积极心态。在日常工作中,学校要积极地开展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各种活动,构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向学生们展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校形象。另外,教师的心态和教学态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展现出良好的心态将会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态度,一旦他们在课堂上过度夸大社会的阴暗面和生活压力,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厌世的态度,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在教学评价中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态度,避免一些老师把消极的、不健康的心态带入到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3使学校、社会于家庭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的个体发展不仅仅与学校教育有关,家庭和社会对于学生的发育和成长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要重视家庭和社会在其中的作用,鼓励多方面积极参与学生管理。比如,学校加强和学生所在家庭的沟通和交流,让家庭正确、科学的指导学生的言行,积极地鼓励他们发扬自身的优点,为他们独立自主的步入社会进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还要在社会上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可以以一种积极地态度来接纳学生,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结束语

  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基础,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种积极地生活态度,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使他们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

  作者:赵秀慧 来源:东方教育 2016年18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