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教育与心理的一些探讨,中国大学生心理教育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14:23:09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35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面向21世纪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学会四种本领,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四大支柱要求新时期的人才培养,必须使受教育者不仅具备坚实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本文就高校教育中易被忽视的心理教育作一探讨。

  一、高校心理教育发展既况

  我国高校心理教育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相对滞后,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老师、家长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重视不够,而且学生对于自己也不够了解,致使许多大学生带着种种心理障碍走入社会,给社会増添了许多不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己建立了心理辅导机构,承担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向相关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虽然高校的心理教育己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并建立了一系列实体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客观方面

  表面上看,我国高校心理教育己形成了一定的框架结构,并且初具规模,但从具体效果上看与我们所期望的有一定距离,这主要是一些客观原因制约了心理教育的实质性发展。主要原因是:

  (1)模式陈旧,内容呆板,教育形式单一。目前,许多高校心理教育模式己跟不上新时期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其中,教师只能向学生讲解己有的心理教育理论,或提供心理咨询,学生的接受情况怎么样,教师只有通过测试来获取反馈信息,在这种教育模式下,

  即使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也不易表现出来,而且教师对于学生的辅导、讲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不易深入学生内心,使其自我反省,并且呆板、抽象的内容不易有针对性地作心理方面的工作;另外,传统心理教育中并没有过多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只将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或心理需治疗的学习者。然而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独生子女的环境中,学习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具有强烈的自尊感而有的则极度自卑,于是单一的教育形式就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心理的教育,并影响着我国高校心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没有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所谓专是指专职从事心理教育工作,具有相关学科学位证书的专业人员。而兼是指非专职的热衷于此项工作的教师,他们往往是有做学生思想工作的丰富经验,或业余学习了一些有关心理学方面知识的人员,长期以来该领域的师资队伍常常是专者少,兼者容易流失,既严重缺乏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又往往是说走就走,彳很不稳定。这是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不能长期、稳定、高效地开展下去的主要原因。

  2主观方面

  我国高校心理教育一直不能飞速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便是来自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1)重视不够,投资太小。一个学校的办学思路,具体政策的规划与领导的努力密不可分。以往高校教育中对于学生的专业教育特别重视,领导常常强调对于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心理教育,甚至有许多学校并没有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陈旧的思想必将导致重视程度减小,进而缩小投资力度,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心理教育的硬件建设。

  (2)认识不够,观念亟待更新。在我国传统思想影响下,许多人认识不到自己己患心理疾病,甚至有许多人极力否定,躲避事实,更不愿去接受治疗。这既与他自身的认识有关,又与整个社会的观念密不可分。古时候,人们将精神的渊源定为心,认为精神由心而生,这种观点的延伸就是今天社会上将心理病等同于精神病的错误认识。学生不仅要克服自身心理认识,又要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去心理辅导机构接受治疗,社会给予患者的压力可想而知。

  二、新时期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设想

  信息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高校心理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在该时期,心理教育又面临诸多问题,其中对心理教育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有:

  1.心理教育手段和方式相对落后。信息时代的特征之一便是大信息量,传统心理教育中用来测试、治疗患者的许多手段和方式己显得无力,许多患者积累了大量的心理知识,简单的测试无法反映患者的心理障碍,从而在形式上成为患者的测试游戏。

  2心理教育的范围过于狭小。学生现在越来越多的是自主学习,心理教育必须从以往的学校扩展到学生家庭以及社会中,拓宽教育的范围,否则学生所受的心理教育将是残缺不全,狭隘的。

  针对以上新、老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讨论现代心理教育的新模式,提出一些新的思路,仅供参考:

  (1)实现心理、学科教育双结合。其实,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在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老师应及时为学生辅导,日积月累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甚至科研动手能力,也可应用不同的心理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増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适时穿插一些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利害关系的教育内容,并介绍一些増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还可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注重课外心理教育。除课堂教学以外的许多心理教育活动都可称为课外心理教育,它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通过课外的一些团体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増强学生自我调节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创设情境,构建心理教育新模式。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校心理教育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与现代高新科技紧密相连,创设所需情境,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实现优化教学,使课堂成为心理教育的重要一环,并通过情境创设,来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心理治疗。彻底打破传统模式,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模式。

  (4)树立全局意识,把握教改机遇。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未来教育前途。因此高校领导必须从全局出发,把重视心理教育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软硬件建设入手,结合具体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当前正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着诸如扩招、提高教育质量等多种问题。心理教育也同样面临挑战与机遇,教育者们只有真正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大意义时,心理教育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鼓励心理教育的理论研究。在开展心理教育的同时,鼓励教师钻研心理教育理论,努力营造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气氛,为心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实现中国高校心理教育朝着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6)引导、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落实心理教育。实践表明,一切面向学生的教育只有当学生自身参与其中,其教育目的才可实现。学生在任何形式的教育中都应处于主体地位,而老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调控自我,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自我心理调整,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变化,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使自己不仅具备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一名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的人才。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