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如何改善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02:05:46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31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总体上论述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分阶段进行了描述。

 

同时,对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也作出了细致的分析和指导。《纲要》的印发,开启了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为新形势下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然而,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我国小学教育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有限,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导致教育教学的感染力不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彰显。

 

  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一)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一是小学阶段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对大多数学校来说,传统文化教育更多的是经典诵读,孝道文化的教育,对传统节日、传统历法、国画国乐这些被打上深深烙印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教育都很少。

 

  二是学校课程安排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很多地方和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教育内容缺少系统规划,对教学环节缺乏整体设计。似乎传统文化教育仅限于语文课程中古诗文的理解,而对于那些本来可以加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品德与社会课程、音乐与书法课程、体育课程中,却很难看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子。

 

  三是教育教学中的技术性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从事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从现状看,多数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师是承传统文化的责任者。

 

  (二)外来文化冲击使传统文化处于劣势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犹如洪水来袭,首先是饮食文化,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是小学生的最爱。其次是网络游戏。小学生天性好动,爱玩是孩子的本性。在游戏中孩子仍然可以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可在小学生中曾流行或正在流行的诸如植物大战僵尸、红色警戒、坦克世界等都不是本土游戏,貌似源自本土的三国杀游戏的也是源于美国的一个游戏。

 

  (三)传统文化教育意识淡薄

 

  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教育体制制约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家庭、学校、社会并没有形成合力。目前,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还是教师、场所还局限在校园、手段还主要依赖于课本,还没有完全形成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支撑的良好态势。仍然以学业来评定孩子的成绩,成绩好才是硬道理成了好学生的代名词。多数家长仍然只追求成绩,而传统文化在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极少,几乎只在语文中涉及。因此,成人世界中淡薄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很难植入小学生纯真的心灵。

 

  二、传统文化回归的路径

 

  (一)营造浓郁氛围,让经典育人“润物细无声”

 

  高尚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塑造,具有无声的熏陶和感染的教育功能。学校要努力构建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1.环境文化

 

  我们将“崇圣尚贤”四个大字镌刻于外墙,点染出学校校园文化的主旨,并开辟传统经典文化专栏,涉及文学艺术、传统美德、传统节日、历史名人、科技发明、地方文化、名胜古迹、教育智慧八个方面的内容,营造出浓厚的传统经典文化氛围。漫步校园,如同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处处都能感受到伟大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

 

  2.班级文化

 

  学校将圣贤的智慧、经典的名著、璀璨的艺术和传统节日文化等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了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学习园地中,学生的剪纸、书法、绘画作品,让我们在为孩子的才智竖起大拇指的同时,真切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3.精神文化

 

  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风、校训,做“志存高远、诚信仁爱、快乐成长”的学生和“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老师。

 

  (二)躬身教育实践,让经典育人“潜移默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小、记忆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与历史上的古圣先贤对话,学习先哲的风范,习得圣贤的智慧,就会将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存入心中,奠定自己一生融入社会、生活幸福、事业大成的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播下希望的种子。

 

  要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要让传统文化走进教师的心田。学校注重引领教师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做传承传统文化的引路人。开展教师“读书富脑工程”,传统文化书籍是必读书目。

 

  其次,重视学科渗透,将诵读活动引入课堂。开展课前三分钟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孩子们感受了汉语言的魅力,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爱好;通过重温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了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为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开展实践活动,让经典育人“无处不在”

 

  学校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途径,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拓展学科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召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例研讨会。开设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内容以校本教材的学习为主,课外拓展为辅。学校确定每周一课时的校本课程教学时间,诵读古典诗文,讲述经典故事。

 

  (四)与养成教育结合,让经典育人“生根开花”

 

  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在家感父母养育之恩,在校感教师教育之恩,得到表扬感激励奋进之恩,受到批评感鞭策进步之恩……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如学习品德与生活课关心父母等内容时,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有关孝的内容穿插其中,如“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座”等。经典的活学活用,使经典从古代来到了今天,走到了学生的身边,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变成了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之中……

 

  总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我们必须从小学教育入手,及早对学生进行弘扬和传承,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陈雷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10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