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接本教培机构招生绝招,专接本工程管理知识点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18 16:47:51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28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专接本”作为自学考试一种形式,充分体现着人才培养开放、灵活、高效的特点,是一种有益尝试。但目前“专接本”模式的教育管理存在几个认知误区:生源认知误区、社会认知误区、管理层面的认知误区、教学层面的认知误区。要走出这些认知误区,提高“专接本”模式的教育管理效率,就应该把好招生关口,落实择优选拔机制;划清职责分配,落实管理机制,加强过程监控;规范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一、“专接本”的意义

  “专接本”是在籍专科学生接读自学考试本科的简称,是江苏省教育厅在普通高校中开展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全日制在籍高职学生延续接读自学考试本科是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在主考学校的指导下组织辅导,参加自学考试,在高职毕业后一年完成本科教育学习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优秀者可申请学士学位。

  “专接本”作为自学考试的一种形式,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开放、灵活、高效的特点,受到主考本科院校、对接高职院校以及考生三方认可。从主考本科院校角度来说,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可扩大学校的影响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在创造社会效益同时兼顾经济收益。对于助考高职院校来说,可依托本科院校教育教学及管理优势,积累先进经验的同时推动专业建设快速发展,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亦可借助本科院校平台扩大自身影响力。对于考生而言,“专接本”不失为一个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学历层次,加强社会竞争力。目前江苏省开展“专接本”的对接普通本科院校超过26所,包括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名校,“专接本”已经成为继续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二、“专接本”模式存在的问题

  “专接本”模式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江苏省试点于2008年开始),其发展无疑会碰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表现为以下几种认知误区。

  (一)生源认知误区

  “专接本”生源原则上是在学有余力的学生中优先选拔,但在实际操作中,客观上受到有教无类、教育平等原则制约,主观上一些责任领导好大喜功追求招生数量,“专接本”招生大门洞开,致使部分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也进入“专接本”的群体中。这类学生希望通过“专接本”暂时逃避家长监管和就业压力,其自身的学习愿望较低,根本不奢望获得学位,甚至连毕业证都认为可有可无。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他们旷课就不足为奇了,即便到课也是出工不出力、得过且过。在高职学生自身约束力不强的情况下,部分学生的消极表现往往会造成蝴蝶效应,使整个教学班级都受到消极影响。找旷课学生谈话,他们总能找出各种理由搪塞和推诿,强调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考试和多次补考不及格后,他们又开始怨天尤人,对教学及管理造成负面影响。除此之外,“专接本”学制有着其特殊性,采用2+2学制,学生在第四年的身份就比较尴尬,他们已经从所在的高职院校毕业,但是又没有与接读的本科院校产生直接联系,造成身份及归属感的错位。

  (二)社会认知误区

  随着教育产业化的深入,高校扩招规模逐年增大,文凭含金量在逐年缩水,每年百万计毕业生涌入社会,一纸文凭似乎不再被看重,工作单位更看重求职者综合素质,媒体也推波助澜,经常报道一些北大毕业生卖糖葫芦、硕士毕业去养猪、博士毕业找不到工作患抑郁症的“怪现象”,得到的往往是以偏概全的“读书无用论”。

www.peixunjia.com

部分学生对于自考的文凭本就不自信,认为自考比全日制本科低人一等,在正规本科都不好找工作的当下,自己的前途更加迷茫。

  (三)管理层面的认知误区

  “专接本”工作繁复,却没有专职人员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宏观层面,由二级学院担任责任单位具体负责教学运转和学生管理,但是由于编制问题和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多数二级学院都无法派出专人负责,而是由教学或教辅人员兼任“专接本”干事。“专接本”教育有自身一套运转机制,从招生宣传到组织教学、考试报名、教学资料收集、论文写作、答辩再到毕业及学位申请,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流程。“专接本”干事在有一定体量的本职工作下往往分身乏术,一个人扮演着教务、班主任、督导等多个角色。由于不是专职人员,工作又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专接本”干事的工作很难做好。而且很多学校的上层管理者把“专接本”当作摇钱树,收益分成时逐级分配,实际运转过程中则是“专接本”干事独挑大梁。在这种状态下,“专接本”工作很难得到长足的进步,一般都是原地踏步,还有很多正逐渐萎缩。

  (四)教学层面的认知误区

  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每年阻挡考生获得学位最大的瓶颈在于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从实践应用型的高职教育体系中培养出理论研究型的本科人才,这个跨度不是区区几个字可以概括的,需要理念、方式和方法的全面提升。“专接本”教育师资主要来自高职院校,由于高职教学重实践操作而轻理论研究,这种模式给教师造成的教学惯性体现在“专接本”的课堂中就是“照方抓药”,导致的后果一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新鲜感,教学内容及方式与高职教学如出一辙,这也是导致学生厌学、旷课的一个原因。二是闭门造车式的教学也背离了自考本科教育的要求。虽然本科院校每年有两次集体备课环节,但是仅这一个渠道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问题。

  三、“专接本”模式下的教育管理策略

  (一)把好招生关口,落实择优选拔机制

  针对生源问题,一方面规范招生环节,加强宣讲,让有求学意向的学生都能了解到“专接本”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向学生阐述清楚“专接本”的性质、自学考试的利弊得失,“专接本”与“专升本”“专转本”的异同,使学生自觉、自愿、自发地参与“专接本”的教育体系。切不能揠苗助长,更不能有夸大其词的宣传。另外针对生源良莠不齐的问题,可以采取适当提高准入门槛的方式进行筛选。从短期来看,这种做法可能会牺牲一些既得利益,但是从学风建设的长远角度来看,这是有必要的。

  (二)划清职责分配,落实管理机制,加强过程监控

  针对管理层面的问题,首先,应该理顺领导体系职责分工,践行管理条例,让每一个层次的管理都起到实效。其次,适当分解“专接本”干事的管理任务,形成学工、班主任、教学多方齐抓共管的局面。最后,细化服务,让学生有情况能找得到人反映,有困难能够找得到人倾诉,有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三)规范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学校应该稳定教师结构和队伍,以有经验的高职称教师为基础,不断增进与本科院校间的交流,在接本教学中融入本科教育理念,打破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隔阂。适当聘请本科院校教师授课,以点带面,优化课程组织形式,增强课程贯通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学生。学校应该提高班级中的学习气氛,适时增加与本科院校对接的文化活动和实践调研环节,合理配备教学资源,让学生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制订学习目标,通过树立学习标杆,激发学生间比、学、赶、帮的热情,强化班级的凝聚力,增加“专接本”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专接本”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类型符合发展的要求,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实践中暴露问题、改善问题、解决问题,这不是朝夕之功,需要继续教育管理者和从业者以主人翁的意识集思广益、积极面对。

  作者:张亮 刘思 来源:教育观察·上旬 2015年12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