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粮食产区(黑龙江粮食产量结构)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2-08 14:17:11 归属于管理论文 本文已影响16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论文导读: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2500万吨以上。黑龙江省粮食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物流需求,黑龙江省粮食物流需求现状分析。
关键词:粮食,物流需求

  黑龙江省是中国耕地面积最大的省份,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耕地面积 990.5万公顷,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 2 500 万吨以上,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07 年粮食产量为 3 135 万吨。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播种面积 340 万公顷,产量达 675 万吨。黑龙江绿色食品监控面积、获得标识认证的产品数量居全国第一,绿色食品数量至2007年达 787 个,监控面积达 2 380 万亩,绿色食品加工产值129.3 亿元。
  (一)、粮食生产现状
  过去5年,是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实现了播种面积、总产、单产、优质率的四个历史性突破,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上作出巨大贡献。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由1.23亿亩发展到1.53亿亩;粮食总产由294.1亿公斤提高到378亿公斤。5年来,共为国家贡献商品粮890多亿公斤。论文写作,物流需求。
  2008年,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达46.9亿元,投入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一年。当年全省种植业资金物资投入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生产资金投入达到266亿元,较2007年增加75.4亿元,增长48.3%;投入化肥351万吨,增加89万吨,增长34%。
  (二)、粮食商品率与流向现状
  黑龙江省2008年粮食总产量在756亿斤左右,其中,销往省外的粮食商品量为450多亿斤,商品率达60%,占全国省际间可调配商品粮总量1/2。近些年全省粮食产量逐年攀升,粮食库存量居高不下,粮食总量供大于求的形势十分严峻。大库存量造成粮食陈化降等、损失浪费严重、财政包袱沉重、新粮接收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个别粮食购销企业甚至出现了为保补贴宁肯储粮不愿卖粮的苗头,粮食物流任重道远。
  黑龙江省粮食外运主要有三个流向:一是通过山海关,由铁路运到关内,约占外调总量的40%;二是经铁路运到大连方向,再通过水路运到南方各省或出口,约占总量的45%。三是经满洲里、黑河、绥芬河等口岸出口到俄罗斯,总量不大但却是一条极有潜力可挖的粮食物流通道。目前,黑龙江省粮食流通南进北出的格局已定,且粮食运往大连方向的比例将进一步加大,预计今年通过大连方向集散的粮食可达800万吨,可以说,大连是黑龙江省粮食物流和粮食出口的“生命线”。
  (三)、运输现状
  截至2008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39 335.186公里(包含村道60 239.143公里),2008年,全省公路运输货运量分别达到4.8亿吨,占全社会综合运输量的84.7%和70.3%;货物运输周转量达到252亿吨公里,分别占全社会综合运输总量的20.5%。公路货物运输平均运距为52.5公里,全省汽车保有量达到了108.3万辆,其中载货汽车25.8万辆。
  黑龙江省水运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港、航、厂、道、安全保障等俱全的运输体系,是黑龙江省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河、湖泊总通航里程为5 528公里。论文写作,物流需求。营运船舶1 545艘,船舶总净载重量26.5万吨,机动船舶总功率13.0万千瓦,年运输能力24亿吨公里。
  境内铁路纵横,共有铁路干线、支线、联络线67条,营运里程6 888公里,铁路总延长线12 657公里。绥芬河经哈尔滨至满洲里铁路是连接欧亚两洲"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仓储现状
  黑龙江省269个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拥有的仓容253亿斤。自世行项目和国家储备库项目建成以来,粮食仓储及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技术水平较高,新建的粮库广泛使用了粮情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冷却储粮、计算机管理等新技术。但从仓储能力的总体情况看,仓储设施的总体水平还不够先进,不适应现代粮食物流的需要。
  (五)、包装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的粮食包装袋主要是编织袋、复合塑料袋,而这些包装袋在运输、装卸、零售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塑料编织袋比塑料膜袋的强度高得多,且不易变形,耐冲击性也好,同时由于编织袋表面有编织纹,提高了防滑性能,便于储存时的堆码。但存在防虫、防湿性能差,污染环境等缺点。复合塑料袋是由高阻隔性包装材料EVOH、PVDC、PET、PA与PE、PP等多层塑料复合,基本上解决了粮食包装上防霉、防虫、保质问题,具备一定推广、实用价值,但由于环境问题日益受重视,以及塑料制品有毒性阻碍其进一步的发展。总体上看,黑龙江省粮食在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因包装不善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因此粮食包装需要改进。
  (六)、物流信息平台现状
  黑龙江省现在已经建立了集粮食资源管理网、粮油交易网、政务管理网和粮油数据库“三网一库”为一体的信息平台。该网下联全省包括269个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内的654个粮食企业和市县粮食局,上联省政府及各主管部门,横联全国各主要粮食批发市场和商品交易所,目前已经全部正式投入使用。
  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全省包括269个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内的654个粮食企业,已有131个企业具备了计算机网络系统,省粮油中心批发市场创建了黑龙江省粮油信息网站,已发展会员600多个,这些都为发展黑龙江省现代粮食物流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二、黑龙江省粮食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政策因素
  一方面,国家的粮食购销和价格体制在建立、利用和尝试走出“双轨”制度方面经历了“合同定购”、“国家定购”、 “保量放价”、“提价定购”、“省长负责制”、以及“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等不同的政策调整,而这些调整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和可逆性。为保护农民利益,政府实行的保护价敞开收购政策会导致收购企业的仓容爆满;银行执行政府粮食收购政策并根据收购企业的收购量来安排贷款,其结果则是承受很大的贷款风险;财政对企业超储量给予的财政拨款和利息补贴,不仅存在能否及时足额到位的问题,而且在顺价销售量少且困难的情况下,会形成沉重的连锁财政负担。
  另一方面,历史上中国一直是以“重农”而著称于世,但解放以后却走上了一条主要由农民和农业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资金的道路,利用“剪刀差”来完成原始积累。论文写作,物流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虽然数字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庞大的财政预算以及实际投入到农业中的资金却是“杯水车薪”诸多的政策因素必然引起流通格局的变化。
  (二)、生产、消费因素
  1、生产因素:粮食的播种面积多少,产量高低、品质优劣,将影响到粮食的价格、销量,影响到对某一市场占有份额,市场占有份额的增减,必然存在对其他地区、其他品种的相应的份额的调整;农田、水利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防灾能力的提高等生产环节的资金、科技的投入,直接影响了粮食的收成,间接地影响到流通格局的变化。
  2、消费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同的消费习惯、消费结构、消费能力对粮食有不同数量、品种的需求按照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随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粮食直接消费会有所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食品加工和饲料用粮等间接粮食消费的急剧增加。
  (三)、市场因素
  市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市场引导粮食的产销,产销的变化必然导致流通格局的变化,因为需求、价格、品质、流向等许多信息都来自市场。论文写作,物流需求。目前,国际竞争、产区竞争、粮食收购、销售主体之间的竞争复杂而激烈,粮食生产者按市场导向安排生产。论文写作,物流需求。市场驱动的结果,必然调节粮食的产销,导致流通渠道变化。
  (四)、交通运输等因素
  交通运输环境,也直接或间接的左右粮食流通。如铁路运输能力紧张,限制了粮食向某一市场的流通;再如,销往某一市场的粮食运价高,也将影响到粮食的运输流向。
  三、黑龙江省粮食物流的发展对策
  总体粮食物流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有以下几个:粮食库存大、粮食流通成本高;粮食流通缺乏市场化机制;储运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信息不畅;观念落后,人才匮乏等。论文写作,物流需求。但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黑龙江省经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对物流产生了巨大需求,从而为现代粮食物流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发展黑龙江区域粮食物流及区域外粮食物流的对策如下。
  (一)、黑龙江省区域内粮食物流发展对策
  1、成立粮食物流管理机构
  统一协调粮食物流,做好粮食物流管理。管理机构应协调好黑龙江省内地区间政策性和经营性两部分粮食的物流运作,协助做好中央储备的调动和管理以及粮食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政府有关部门应依据粮食产销的经济布局,规划出黑龙江省主要粮食品种的物流走向和区域;结合自然环境、粮食产销状况和交通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库址、厂址和粮仓类型;依据产销量、中转量等因素合理确定仓库规模,根据消费服务半径和竞争情况来设计加工能力。
  2、加大粮食物流技术研究的力度,引进先进的粮食物流技术
  目前,国外对粮食物流的研究已经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黑龙江省应很好地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粮食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寻找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流通相适应的物流模式。提升黑龙江省粮食物流的技术水平。
  3、加强粮食物流的信息交流和信息服务
  目前,黑龙江省粮食物流的基本经济组织是各级粮食企业,包括收储经销公司,有许多粮食经营单位设在产区的农村,客观上造成这些单位对铁路、交通及粮食需求的信息了解、掌握得不及时、不灵通、不准确,所以必须加大信息宣传沟通的力度。粮食主管部门,粮食经营单位和铁路、交通部门等可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手段了解掌握粮食运输、经营等方面的信息,有效地组织粮食物流。
  4、促进国有粮食企业市场化改革,培育与壮大粮食物流主体
  现代粮食物流主体主要是以下几种形态:一是国有粮食公司、供销合作社;二是农业公司,我国提倡公司加农户这一形态,大部分农业公司既指导农户生产,又从事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三是专门为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民协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企业目前非常少,要鼓励发展;四是为粮食物流服务的专业公司,包括专业运输公司、专业包装公司等等;五是经纪人队伍,没有一支为粮食物流服务的队伍,是无法实现现代化粮食物流的。政府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尽快将企业推向市场。让市场机制对粮食供求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

5、组建现代粮食物流配送中心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是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粮食流通企业发展的最佳选择。目前黑龙江省应放手着力发展两种类型:一是从事粮食流通的大型产供销一体化的专业性多品种配送中心。二是以粮食流通业务为主并利用其剩余经营能力代理其他业务的社会化的综合性多品种配送中心。
  (二)黑龙江省区域外粮食物流的发展对策
  1、降低粮食物流成本
  改革现行粮食体制,积极发展仓储业,使之真正成为一个产业。对一部分国家储备粮实行合同储存,这样一方面可以稳定国家储备粮源,节约国家建设资金,另一方面可以使仓储业与国家粮库之间展开竞争,达到降低粮食物流成本的目的。黑龙江省粮食物流成本的降低,会大大增加与其他粮食省份之间的竞争能力。
  2、组建大型粮食物流中心,实现规模效益
  黑龙江省粮食流通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大型粮食流通企业,这样就很难与国内、国外的大型粮食物流企业进行竞争。为此,必须组建大型粮食物流中心。一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积极培育粮食现代物流企业。具体是由粮食、铁路、公路和港口等共同发起成立黑龙江省粮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物流中心的主体 ,组建大型第三方粮食物流企业,实现粮食物流的市场化、专业化和集约化。二是将与物流中心相关的粮食生产商、收储商、加工商、运营商和经销商协调组织起来,建立一个利益相关的粮食物流营销网络。
  3、提高粮食流通的“四散化”率,是降低粮食物流成本的关键所在
  发展省际铁路散粮运输,是提高粮食出省散运率的保证。可采取的主要办法有:一是省政府和省粮食主管部门与铁路部门和大连港协商,从政策上降低或补偿铁路的 “空驶费”,提高L18 散粮运输专用车的使用率;二是组建由粮食、铁路和社会各界共同出资的混合所有制粮食物流企业,提高各方的积极性;三是由粮食部门购买铁路散粮运输车,在收回投资成本后,将全部产权交由铁路部门等等。通过有效措施,提高南方用粮大户散粮接收能力,健全散粮运输的最后环节。
  4、完善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全面适应粮食现代物流的需要
  扩大黑龙江粮油信息网的覆盖面。把其涵盖的范围由现在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扩展到全社会,由仓储企业扩展到流通企业、运输企业、加工企业、外贸企业等领域。把粮油信息网与省内齐齐哈尔、海伦大豆,北大荒粮油等区域性市场联结到一起,以批发市场引导粮食物流的交易和合理流动。对信息流进行重组。建立“大网络”概念,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采取联合的方法,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区的资源重组。按照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原则,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