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ㄩ噺绠$悊璇鹃鐮旂┒(纭繚璇鹃璐ㄩ噺)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2-06 23:58:17 归属于管理论文 本文已影响57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1高校科研项目实施质量管理的意义


科研立项是高校开展科研的主要形式,借助立项,引导人财物合理投入,最终实现符合需求的研究成果的产出.从投入到产出,这个过程充满变数,实施一定的质量干预,不但对高校自身发展有益,也符合外部经费投入方的利益。


科研对于高校的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高质量的科学项目研究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有助于夯实高校学科发展框架,从而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构筑良好的学科基础;另一方面,高质量的科学项目研究过程常常具有高标准、高强度的特点,可以充分锤炼参与人员的科研能力,有效提升他们的整体科研素质.此外,持续而稳定的高质量科学项目研究可以为高校树立良好的科研形象,赋予外界足够的信心,为高校进一步争取校外研究经费打下良好基础。


从外部经费投入方的角度看,资助高校开展科学项目研究其实就相当于投资,对于项目研究而言,最好的投资效益无疑就是获得符合预期的高质量科研产出.显然,只有高质量的科学项目研究才最有可能形成高质量的科研产出,而高质量的科学项目研究又必须建立在对过程进行严格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因此,从响应外部要求的角度出发,对高校科学项目研究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非常必要。


2从传统质量管理的角度看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及难点


当前国内高校对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对项目的管理大都只停留在简单的中期检查和结题检查层面上,导致了科学项目研究过程的随意及结果的低效.过程随意意味着研究行为散漫,或是研究步骤随意更改,或是实验(试验)流程不认真不严谨,或是团队配合混乱等.结果的低效表现为研究经费及研究人力的浪费、研究设施的非合理损耗等,或者表现为低质量乃至不符合要求成果的产出。现状不如人意,改变却迟迟未至,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传统质量管理对科学项目研究活动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表现在三方面。


(1)科学项目研究过程缺乏稳定的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即收集质量反馈信息并下达质量监控指令的关键点位.传统质量管理正是通过锁定若干稳定的质量控制点,然后借助对这些控制点的监控来实现质量监管,质量控制点实质就是传统质量管理运行的着力点,是最重要的运行保障.科学项目研究活动作为一种探索未知的活动,它以一个或若干个假设为起点,对假设进行论证,得到若干否定或肯定的结论,然后形成新假设,对新假设进行论证,产生新结论……如此不断循环这个过程,直至最终结果的产生.在这个充满变数的过程中,根本无法锁定稳定的质量控制点,这就让传统质量管理无从着力。


(2)科学项目研究过程缺乏稳定的评价标准.传统质量管理借助一套稳定的评价标准对对象进行衡量考察,评价标准就相当于传统质量管理的尺子,是传统质量管理运行不可或缺的工具.科学项目研究过程是由一个一个假设串联而成的,假设可以有评价标准,但不稳定,随着研究条件或认识的改变,评价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即科学项目研究过程缺乏稳定的评价标准,这就让传统质量管理无尺可用。


(3)科学项目研究过程难以进行直观核查.传统质量管理面对的对象必须直观明白,唯如此才能对对象展开直截了当的观察、计算、对比、分析和评价.科学项目研究是一种高度智力化的活动,它有直观表现的部分,但最核心的部分一形成假设和论证假设的思维过程却具有强烈的隐性特征,如果不能把这部分直观地表现出来,那就很难对它进行衡量评判,这就让传统质量管理无对象可查。


3全面质量管理思维及其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支撑点分析


全面质量管理思维最早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阿曼德·费根堡姆提出,他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同时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全面质量管理成为迄今为止让企业受益最多的质量管理理念,它不仅提高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而且在企业文化改造与重组的层面上对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因而也受到了最多企业的青睐和追捧。


全面质量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①它把质量管理覆盖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把质量管理权赋予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化及全员化,这种全覆盖式的质量管理更系统更严密,因此更容易发现问题改进问题;②它提出了动态质量管理思想,追求持续的改进,对产品质量有永无止境的追求;③它出现了管理态度的转变,全面质量管理通过正面激励来诱发持续的质量创新行为,从而推动质量的持续改进,在正面激励下员工对待质量的态度是主动的,而在主动参与的行为下,这种持续的质量改进可以达到一个惊人的高度。


全覆盖、持续改进、主动参与构成了全面质量管理思维的三大支撑,深入分析这三大支撑,发现它们恰可消除科学项目研究过程于传统质量管理的三点不适应。


(1)全覆盖一人人皆为质量控制者,处处皆是质量控制点.全覆盖思维强调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在这一思维模式下,人人皆为质量控制者,处处皆是质量控制点,显然,全覆盖思维突破了传统质量管理需要稳定质量控制点的局限。


(2)持续改进一标准也是动态变化的.持续改进思维强调的是不满足、挑战极限、积极突破的精神,这是一种螺旋上升式的突破性思维.从标准制定的角度看,不存在最优标准,只有更优的标准,这一刻的变化在下一刻也许就被改变.在这一思维模式下,标准也是动态变化的.显然,持续改进思维突破了传统质量管理需要稳定评价标准的局限。


(3)主动参与一不在门外徘徊,自可洞悉所有.主动参与强调不仅项目研究人员主动参与项目研究,项目监管人员也要主动参与.前者己是天然的参与者身份,因此对自己和项目组其他成员的工作了如指掌.后者的参与则要求他们对项目多了解、多观察、多感悟,从而真正把自己融入到项目研究中,如此才能品出真门道.主动参与思维有助于对科学项目研究过程的深入洞察。


4思考与对策——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思维构建一个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模型


4.1模型构造的基础性工作


1)分解科学项目研究流程,形成初始质量控制点.


依据项目计划书,可以对项目进行初始分解.如图1所示,从左至右,依据箭头所指次序,首先根据计划书初拟技术路线分解出由若干具体实施构成的实施方案,然后确定每个具体实施所对应的待实现分目标.当这些分目标都实现了,那么理论上预期目标也就实现了.根据项目计划书进行的分解称为初次分解.初始分解完成后,初始质量控制点便全部展现.图1中直线所指为质量控制点,如技术路线的监控.实施方案的监控、各具体实施的监控、各分目标的监控等,监控会形成实时监控信息流.借助监控信息流可以对初始分解流程进行局部调整甚至重新分解,如技术路线的重大调整有可能形成重新分解,从而形成新的质量控制点。


2)建立基于网络的有限公开日志空间一对智力化运动进行显化和监管的重要基础保障


科研日志,是如实记录科研活动中各类显性科研行为及各个隐性科研思维过程的最重要科研文档.借助这个文档,可以实现对研究人员隐性智力化运动的显化处理,可以实现对科研活动的适度监控.然而由于两个原因,日志在当前的运行情况并不理想:一是工作量问题,撰写日志被认为会占用研究人员宝贵的研究时间;二是词不达意的困惑,研究者需要有较好的文字或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清楚表达思维.要让日志在质量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必须处理好这两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处理,一方面通过制度的形式把日志内化成科研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此促使研究者养成每次研究必写日志的良好习惯,同时运用激励手段,把撰写日志的工作量及日志产生的影响纳入科研绩效考核.第二个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根据学科特点建立基本囊括最重要信息点的标准化表达模块;允许采用包括文字记录、录音、录像等在内的多种日志表现方式;让研究者在反复的日志撰写中提高。


智力化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而往往外界的适度刺激有助于让这个演变过程产生加速反应.遵循这个特点,我们尝试构建基于网络的有限公开日志空间,如图2所示.这是基于某个特定项目而形成的日志空间互动图,矩形虚线框代表日志空间,这是一个远程网络访问空间,空间内分三个区:项目组内部讨论区、日志发布浏览区及公共讨论区.按照适度保密与适度监控的宗旨,空间内三个区采取有限公开原则.其中,项目组内部讨论区仅供项目组成员讨论专用,日志发布浏览区和公共讨论区既供日志撰写者和项目组其他成员访问,也允许授权访问者进入.该日志空间的整个互动流程如下:首先日志撰写者通过网络把日志上传到远程网络日志空间,日志在远程网络空间出现后,一方面位于不同地点的其他项目组成员可以借助客户端远程登陆空间进行浏览及讨论,另一方面授权访问者也可凭科研管理部门发放的账号和密码远程登陆空间进行浏览及讨论.借助持续的讨论,引发原日志思维的持续演变.


3)确立监控模式和监控手段.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由内及外的监控理念,首先通过调动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尽量从源头上杜绝问题,然后才是外部的监控,我们也把这个理念应用到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中.如图3所示,对科研项目的监控分为两层:内控层和外控层.内控层主要由项目组全体成员及二级单位科研管理机构组成.通过适宜的激励调节,激发他们的质量意识,调动质量管理能动性,促使他们竭力实现甚至超越每个质量控制点的质量要求;外控层由学校科研管理机构和授权监控员组成,一方面是及时接收并分析内控层反馈的项目质量管理信息,从而有效监督内控层对质量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另一方面对项目各质量控制点的实施情况展开具体监控,严密防控被内控层遗漏的质量问题,从而确保项目研究质量精益求精。


对项目进行质量监控,可以针对日志内容展开,也可针对具体实施现场展开.对内控层而言,以具体实施现场监控为主,日志内容则作为事后评估的依据;外控层则恰好调转过来,日志内容是他们实施监控的重点,具体实施现场监控则作为必要时的补充.无论是针对日志内容还是具体实施现场,监控手段主要靠比对和评估.比对是质量控制员何以是项目研究人员、科研管理机构人员或外控人员)依据各质量控制点的既定标准对具体实施效果进行比照查对的一种监控手段,通过比对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则是评估联合体何由项目组成员授权监控员或由二者联合组成)对标准不明确的实施过程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科学精神展开讨论进而形成结论的一种监控手段。


4)监控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质量监控要顺利开展,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在组织保障方面,如图3所示,主要有学校科研管理机构、二级单位科研管理机构、授权监控员、项目组成员四级保障.各级保障的具体构成及监控职能如下:


学校科研管理机构:由学校科研处和科研管理委员相关人员构成,监控职能包括向二级科研管理机构下达质量管理任务、遴选并管理授权监控员、监督二级科研管理机构对质量精神的贯彻情况、对二级科研管理机构和授权监控员反馈的质量信息及时处理等。


二级单位科研管理机构:包括二级单位主管科研副职和若干专职科研秘书,监控职能包括根据学校科研管理机构下达的质量管理任务做好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为项目组提供力所能及的研究支持、及时向学校科研管理机构汇报项目质量信息等。


授权监控员:由来自校内或校外各学科领域的人员按自愿申请的原则组成,由学校科研管理机构以专家库的形式进行动态管理,授权监控员直接对学校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凡入库人员均需签订保密协议.授权监控员可自由挑选项目,数量不限(以不超过5项为宜)学校科研管理机构审批同意后即予以授权并建立监控档案,授权监控员凭授权账号密码可自由登陆日志空间查看项目实施日志,必要时可经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协调进行适当的现场监控,根据反馈信息的重要性(可分为结构性发现和技术性发现两类,每类又各含若干级次)授权监控员可获得一定积分,根据积分累计数值授予对应级别和奖励。


项目组成员:成员为项目组全体人员,监控职能为监督其他组员在其分工内的质量实施情况,并及时向组长和二级单位科研管理机构汇报,根据反馈信息的重要性,组员也可获得一定奖励积分。


在制度保障方面,主要是推动各级组织正常运作的系列制度安排,如针对二级科研管理机构履行质量管理职能的激励制度、针对授权监控员履行质量监控职能的激励制度、针对项目组履行质量管理职能的激励制度等.通过系列制度安排^有力推动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转。


4.2模型运作描述一以一个具体科研项目为例


某具体科研项目的整体质量管理流程可由以下六步构成。


1)某科研立项进入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立刻为该项目开通日志空间,建立质量管理档案,并把该项目质量管理任务下达相应二级单位科研管理机构,同时从监控员专家库中为该项目遴选出若干名质量监控员并予以授权。


2)二级单位科研管理机构会同项目组成员共同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并上传日志空间,质量管理方案内容包括初始质量控制点的确定、各监控分目标的确定、监控任务分工等。


3)项目研究人员根据研究进展实时上传研究日志,二级单位科研管理机构根据项目研究需要为项目研究提供所需条件。


4)项目组成员根据质量管理方案,按照分工对所监控组员日志进行查阅,履行质量管理责任,二级单位科研管理机构则定期娜页目所有日志,通过比对的方式履行质量管理责任.授权监控员不定其月登陆项目日志空间查阅日志,有必要时可进入项目现场监控,通过比对和评估等方式履行质量监控责任.一旦产生质量监控信息,及时反馈学校科研管理机构,由其登记备案并立即转发给二级单位科研管理机构和项目组,在规定期限内二级单位科研管理机构和项目组须作出反应。


5)—旦通过监控确定有重大结构调整,项目组必须对研究流程进行重新分解或局部调整,从而形成新的质量控制点和控制目标,及时发布日志空间以利于后续监控的开展。


6)项目按质完成后,分别对二级单位科研管理机构、项目组、授权监控员所做贡献进行统计核算并根据相应激励制度予以奖励。


作者:陈华杰(湛江师范学院科技处,湛江524048)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