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现状与效益分析报告(东莞土地供应量)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30 11:56:39 归属于管理论文 本文已影响63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论文导读::针对东莞市土地利用问题。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效率。从产业结构与土地结构对比看。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论文关键词:东莞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结构,效益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科学地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已成为世界发达地区共同面对的问题。东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起步早,发展快,工厂多,经济活,土地问题尤为突出。因此,针对东莞市土地利用问题,结合本课题开展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相关部门的统计年鉴或公报和东莞市人民政府编制的《东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三大数据,本课题组展开了较深入的研究。
  一、基本情况
  目前东莞市共有土地总面积2471.70平方公里①。2008年末东莞下辖2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383个村委会和208个居委会。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78.73万人,年末常住人口635万人土地结构,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48.58万人。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3763.2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56591元[1]。
  根据研究需要,我们采用了典型抽样调查法,从东莞市32个镇街选取了190个生产队(小组)或城镇同级别区域作为样本展开问卷调查,样本分布广泛,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访问对象包括生产队长、会计,以及了解实情的其他干部或老村民(居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被访问者的年龄以31岁至60岁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至大专为主,年龄和文化程度均呈正态分布,符合调查要求。根据调查,188个有效样本生产队(小组)2009年共有人口605253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共164913人,外地户籍人口共440340人。
  二、土地利用结构、布局与分配情况
  (一)建设用地比重大,土地开发程度高,后备资源匮乏
  据了解,早在2005年东莞市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例已达39.72%,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倍多;土地利用率高达96.41%,高于全省94.59%的平均水平[2]。而到了2008年,东莞市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例已上升到42.30%,达1568122.6亩;农用地已只占土地总面积的46.93%,为1739967亩;未利用地仅占3.15%,为116739.5亩。我们的调查显示,2009年建设用地占所调查生产队(小组)土地总面积比例更高达56.08%,农用地已只占35.70%;未利用地仅占4.84%(见表1)。
  在土地利用结构上我们的调查数据与国土局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可能的原因有:一是调查时间不一致;二是两者都可能存在人为误差;三是抽样调查与实际情况不可避免的代表性误差。尽管如此,两类数据还是存在一致的结论:即农用地比重偏小,建设用地比重过大,土地开发程度高,而未利用地中绝大部分又为河流水面及难以利用开发的土地,因此土地开发后备资源短缺。
  表1 调查区域2009年土地利用与东莞市2008年土地利用情况单位:亩、%
  

调查所得生产队(小组)2009年土地利用情况

东莞全市2008年土地利用情况

地类

N

面积和

均值

百分比

地类

面积

百分比

农用地

合计

186

58209.98

312.96

35.70

农用地

合计

1739967

46.93

水田

186

21325.98

114.66

13.08

耕地

210166.2

5.67

旱地

186

13374.70

71.91

8.20

园地

641903

17.31

林地

186

21482.00

115.49

13.18

林地

549865.3

14.83

牧草地

186

712.00

3.83

0.44

牧草地

2437.6

0.07

其它农用地

186

2144.30

11.53

1.32

其它农用地

335594.9

9.05

建设用地

合计

185

90941.05

491.57

56.08

建设用地

合计

1568122.6

42.30

商服用地

185

17856.10

96.52

11.01

居民点与工矿

城市用地

77034.5

2.08

工矿仓储用地

185

12312.10

66.55

7.59

建制镇用地

170505.7

4.60

公用设施用地

185

6927.90

37.45

4.27

农村居民点

254241.9

6.86

公共建筑用地

185

9045.60

48.90

5.58

独立工矿地

823887.1

22.22

住宅用地

185

30395.15

164.30

18.74

特殊用地

20071

0.54

特殊用地

185

377.00

2.04

0.23

小计

1345740.2

36.30

交通运输用地

185

7410.30

40.06

4.57

交通运输地

141244.1

3.81

水利设施用地

185

4271.50

23.09

2.63

水利设施地

81138.3

2.19

未利用地

合计

185

11120.50

60.11

6.86

未利用地

合计

399464.7

10.77

未利用地

185

7849.50

42.43

4.84

未利用土地

116739.5

3.15

其他土地

184

3168.00

17.22

1.96

其他用地

282725.2

7.63

总计

186

163031.83

876.52

100.00

总计

3707554.3

100.00

  (二)地均GDP、工农业产值与典型抽样调查稍有出入
  从土地产出效益看,建设用地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由1996年的34亿元/万公顷增至2004年的117亿元/万公顷,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2009年东莞市生产总值(GDP)3763.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71.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76.50亿元。按照东莞市土地总面积247170公顷计算,地均生产总值为152.25万元/公顷,地均农业总产值0.61万元/公顷,地均工业总产值为71.68万元/公顷。
  典型抽样调查显示,190个生产队(小组)平均总产值(GDP)为3418.5万元。平均农业总产值为157.87万元。平均工业总产值为3185.2万元。从土地产出效益来看,样本地均总产值58.50万元/公顷,地均农业总产值为2.70万元/公顷,地均工业总产值为54.51万元/公顷。该数据与《统计公报》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原因可能是:抽样单位主要处于工业集中度较少的农村地区,因为抽样数据的地均农业产值较高,工业产值较低。
  (三)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与建设用地呈现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据了解,1996年-2004年东莞建设用地共增长3.03万公顷,由此带来的GDP增长910.19亿元。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增加0.41万公顷,带来年均GDP增长113.77亿元。东莞市每增加1万公顷的建设用地,将带动276.65亿元的GDP增长,显示出建设用地总量与GDP呈现强正相关关系。
  从产业结构与土地结构对比看,自2000年至2009年,东莞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显著下降土地结构,第二产业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增长明显;与此同时,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显著减少,建设用地所占比重显著提高(见表3)。数据表明: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呈现高度相关关系,其中产业结构变化与建设用地结构变化成正方向变动,与农用地结构变化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建设用地集约化利用水平逐年提升且显著。
  表3 农用地、建设用地与三大产业结构的关系 单位:%
  

项目 年份

1996

2005

2006

2007

2008

农用地占总面积百分比

59.37

49.14

47.98

47.23

46.93

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百分比

26.87

39.76

41.12

41.97

42.30

第一产业占GDP百分比

6.9

0.9

0.5

0.4

0.3

第二产业占GDP百分比

55.1

56.7

58.1

56.8

52.8

第三产业占GDP百分比

38.0

42.4

41.4

42.8

46.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