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汇率制度(国际法框架下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错误的是)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13 00:20:47 归属于法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12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近年来,国际上对中国是否操纵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以及学者间对人民币币值合理估值的论战,成为国际经济研究中的持续热点之一。特别是随着人民币名义汇率的节节攀升,人民币汇率及汇率制度问题的争论愈加热烈。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打“汇率牌”的频率逐渐増加,2006年9月以来美国财长三次访华或明或暗,人民币汇率问题都是其重要的‘磋商”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国内的诸多经济问题受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的影响也越来越为显著,流动性过剩及通货膨胀等问题初步显现。这些现象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特别是顺利走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之后,中国正在真正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中国对世界越来越重要的同时,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作为连接内外的中间经济变量,汇率及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己经成为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必须长期面对的常态性问题。

  本文从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化入手,通过对不同时期汇率制度相关国际法的分析,探求国际法中对汇率制度相关规定的演化规律;通过对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世界经济组织之间关系的分析,确定汇率及汇率制度问题的管辖权及相应的现行国际法依据;通过对现行相关国际法具体规定的分析,找出汇率及汇率制度监管的核心所在,并结合法理分析及相关经济研究,提出新的汇率估值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对人民币汇率及汇率制度问题的整体战略建议。

  一、国际法上关于汇率制度公约的历史一对制度沿革的追溯性考察

  (一)汇率制度演变的历史

  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整体性政策安排和规定。对汇率制度演进的追溯可以有两条线索,一是时间线索,即在国际金融史上先后出现过的三种类型的汇率制度,依时间顺序分别为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onWoodSystem)〔1]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二是规律线索,即依时代推移总结各国对汇率制度选择的趋势性规律。

  首先,从时间线索看,自19世纪80年代后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主要西方国家通行的是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体系是在英国、拉丁货币联盟(含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荷兰、北欧国家、德国及美国实行国内金本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金本位制盛行了约30年的时间。所谓金本位制,即各国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或熔化、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出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停止黄金输出入,金本位体系遂告解体。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出现过短暂的金汇兑本位制。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是在1922年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世界货币金融会议上确定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框架。所谓金汇兑本位制,即将货币与黄金挂钩,外汇、黄金组合平准,黄金输出入作为最后稳定手段的新汇率制度。从实质上看,金汇兑本位制就是一种钉住黄金的固定汇率制度。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促使金汇兑本位制基本瓦解,虽经修补〔3],但随着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该制度彻底崩溃。

  二战末期,美英两国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开始着手设计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由于战争使两国国力此消彼长,最后英国在美国做出一定让步的前提下,被迫接受美国方案,又经30多个国家的共同商讨,于1944年7月22日二战中的45个同盟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城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生效,从此世界货币体系开始进入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4〕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黄金美元本位制,即美元与黄金之间确定35美元盎司的固定比价,各国货币与美元之间采用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允许波动幅度在±1%之内,各国政府有义务通过市场干预保持汇率稳定,但当一国发生“根本性国际收支平衡时”,允许升值或贬值。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制度设计本身,即在经济学中著名的“特里芬难题”(Triffin’sDil一a)〔5]:为满足世界经济増长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元的供应必须不断増加;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増长,使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崩溃的外在推动事件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及日本的战后重建结束后经济开始起飞,其引发的国际资本流动逐步造成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进而导致全球美元储备总量与美国持有的黄金储备之间的比例失衡,意味着35美元盎司的法定价格无法保障。另一个则是1962年开始,美国直接介入越南战争,随着战争扩大,政府赤字増长加剧,导致美国国内资本外流加速,国际金融市场开始出现美元贬值和汇率重组的预期。虽经多方努力,但在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不得不宣布终止黄金与美元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从此瓦解〔6〕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货币体系经过短暂的波动后,人们发现浮动的汇率制度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反而显得相对稳定和有活力。逐渐形成了主要工业化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其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选择主要工业国家货币实行钉住汇率制度的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78年4月1日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条文并正式生效〔7〕给予各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上更大的自由度,使得各国现行汇率制度多种选择有了国际法方面的依据。

  回溯汇率制度的历史,从趋势性演进角度,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上出现过四次较大的趋势性变化。

  第一次变化的导火索就是上世纪20年代末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得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看到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的诸多弊病,由于战争的原因,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才形成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其细节涉及货币兑换、外汇储备和国际支付等诸多领域,并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这一体系的具体推动机构。

  第二次变化的导火索就是前文提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各国放弃以美元为核心的变相黄金本位的汇率制度,发达国家开始逐步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而欠发达国家将本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形成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新局面,也使得世界货币体系进入了真正以信用货币为主的时代。

  第三次变化的导火索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逐步呈现全球化特征,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使得产品设计、制造及销售趋于全球化,并在此推动下,实现了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信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础支持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不断増大,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影响开始凌驾于货物及服务流动之上,这就对当时各国的汇率制度及汇兑安排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所谓的新兴市场国家(EmergingMarket)也就导致了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放弃固定钉住汇率,开始采用更为灵活和趋向浮动的新汇率制度,同时放松汇兑限制,开放金融市场,出现了所谓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浪潮。

  第四次变化的导火索是东南亚金融危机。新兴市场国家不顾脆弱的经济金融基础,在缺乏严格监管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浮动汇率及开放资本账户的行为引起了国际投机资本的注意,在国际投机资本的策动下,国际游资纷纷参与,终于在1997年引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并进而波及全球导致全球性的经济増速放缓,使人们意识到全球金融一体化,全球金融自由化的论调严重忽视了各国发展阶段、特质与差异,使得各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方面比照对国家经济发展方面更关注于国家经济安全。

  回顾汇率制度选择历史的每次重大趋势性变更,都主要是由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外部条件不断变化下,各国政策制定者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外部环境和本国经济需求的判断不同所造成的,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是国际政治、经济大背景下,本国实际情况的反应。


  (二)历史汇率制度相关国际公约回顾

  1.金本位制的相关国际公约

  金本位制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随着国际贸易的逐步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汇率制度选择它有一个从国内法到国际法的演进过程。1816年英国制订了黄金法,开始在国内实行金本位制度。1870年以后,欧洲各大国也开始建立本国的金本位制度,规定了本国货币兑换黄金的价格。19世纪末,欧洲与全球的许多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度,从而确立了以金本位制度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

  金本位制没有正式的全球性公约,只是各国以黄金作为媒介,以各国国内的金本位制度为基础而形成的一套国际货币体系。总结金本位制度的规定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各国货币与黄金之间价格的法定性。各国政府均立法规定本国货币与黄金之间的兑换价格,即对不同重量、成色的黄金与本国货币单位之间的兑换比例,这个兑换比例可以有一定的价格浮动区间。

  二是各国货币与黄金之间兑换的自由性。各国政府均承诺本国货币与黄金之间的自由兑换,即只要将纸币带到该国的中央银行就可以兑换等值的黄金,或可以无限制地将持有的黄金兑换为该国货币。

  三是黄金输入输出的自由性。即国与国之间的黄金输出输入完全自由,不得受到任何形式的限制。

  四是黄金处置的自由性。即作为货币及储备基础的黄金,可以被自由铸造或用于其他用途,当然,在被铸造为金币时,则必须符合政府法定的成色及重量要求。

  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之间货币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一黄金平价来决定。这种固定汇率也会受到外汇供求、国际收支等因素变化的影响,但是汇率的波动仅限于黄金输送点。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国际公约

  在当时来看,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广泛参与的,具有书面正式形式的,有关国际汇兑及汇率选择的国际公约。其法律文件基础是《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组成的《布雷顿森林协定》,而其中(〈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为汇兑与汇率选择的直接法律文件。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可调整钉住汇率制,它兼有固定汇率与弹性汇率的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汇率制度的经济基础在于黄金的平准作用以及美国国力的强势,总结其特点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美元的中心地位。由于二战结束后,美国作为新崛起的超级大国,替代了老牌资本主义超级大国英、法的地位,进而通过以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主要货币直接与美元挂钩的方式,确立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的中心地位。

  二是汇率调整的人为性特征。相对金本位制度下利用黄金输出入自动调整的特性,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采用人为确定波动幅度,国际金融组织监督,各国政府主动干预市场的汇率调整机制。

  三是货币兑换的局限性特征。相对金本位制度下通过黄金平准而实现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情况,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不同国家钉住币种不尽相同,且许多国家货币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成为完全自由兑换货币,使得各国货币在汇兑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征。

  四是国际储备的多样化特征。与金本位制度下将黄金作为单一储备的情况不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储备资产则包括黄金、所有可自由兑换货币和特别提款权,其中黄金与美元并重,而美元作为直接与黄金挂钩的“世界法定货币”则成为最主要的外汇储备选择。

  五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可调节性特征。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主要由国际贸易行为造成的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是造成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专门设计了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机制。在一国国际收支短期出现失衡的情况下,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贷资金来解决;只有在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长期严重失衡的情况,才通过超出限制幅度的汇率重估来调整。

  此外,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一次正式建立了国际货币体系管理相关的国际金融机构,并在汇率选择、汇兑安排制度外,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配套制度,如国际信贷监督制度、国际金融统计制度、国际储备制度、国际清算制度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法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