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化镓超导量子级联激光器,脉冲激光器驱动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4-13 07:08:35 归属于电子论文 本文已影响27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脉冲量子级联激光器(QCL)因其近室温操作和单模连续调谐等优点,逐渐成为理想的高分辨率中红外光源,在气体检测、医疗、化学、石油冶炼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潜在应用。在基于脉冲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应用系统中,驱动电路的脉冲宽度决定激光器的线宽,从而会影响气体探测的灵敏度。因此,研究窄脉冲量子级联激光器的驱动电路对于加速激光器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针对目前存在的脉冲量子级联激光器驱动技术的优缺点,文中研究在传统脉冲恒流驱动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仿真,采用频率补偿的方法,设计了一款稳定的纳秒级激光器驱动电路。在详细分析补偿参数与脉冲质量的关系之后,给出了驱动电路的测量结果和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当使用基于运放的恒流驱动来实现窄脉冲时,电路容易振荡或者过冲,信号完整性差;当使用PWM技术来驱动激光器时,虽然可以实现窄脉冲驱动,但此电路并非是真正的脉冲恒流驱动,峰值电流难以精确控制。对于分布反馈(DFB)QCL激光器,由于驱动电流对波长的调制作用,此电流的漂移会导致谱线失锁。因此这种驱动方式也不适用高灵敏度气体吸收光谱检测应用。

  针对脉冲量子级联激光器,脉宽为5~15ns的脉冲电流可以获得傅里叶变换极限线宽。但目前商用的QCL驱动器满足不了这个要求。如瑞士AlpesLasers的QCL驱动器最短脉冲为,由于米用PWM驱动技术,没有电流反馈机制,容易受奇生参数影响,信号完整性不好。美国ILXLightwave的产品虽然采用了恒流驱动模式与PWM驱动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但其最短脉冲只达到,且脉冲电流信号欠冲严重。

  2驱动电路设计

  脉冲电流驱动电路的功能框图。包括AC-DC转换电路、电源产生电路、脉冲产生电路、基于运放的反馈电路和主控支路等模块。

  通常,运放工作需要正负压供电,Vld需要独立高压,AC-DC转换电路的输出不足以给整个电路供电,因此,在AC-DC转换电路输出的基础上,需通过电源产生电路,为整个电路系统各模块供电。电源产生电路或采用LDO电源控制芯片,或采用DC-DC芯片,具体可依据转换效率和电源纹波等需求指标决定。

  文中系统的脉冲产生模块依赖于上升时间、脉宽和频率等需求指标,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最直接的方式是由数字逻辑电路来产生相应控制信号,并经幅度调节后直接生成。由于运放输入为高阻,故运放前级应确保寄生电容小,但为提高脉冲幅度的稳定性,也可以增加无源滤波器模块来滤波,提高波形质量。

  基于频率补偿的恒流源电路的详细电路,此电路具有电流可控性以及精确调节性等优点,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列举了两种恒流源电路,是负载不接地的驱动电路,是负载接地的驱动电路,这两种驱动电路原理相同,差别仅在于输入信号的参考点不同以及负载的连接形式不同,中的输入信号是相对地信号而言,中的输入信号则是相对Vld电源。是在图1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了反馈电阻R2和反馈支路C1等补偿元件来提高系统的相位裕度。其中,控制信号连接到运算放大器U1的正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经由NMOSFET的源级反馈到运放的负相输入端,构成一闭环的反馈电路。由于运放的输入电阻很大,因此私两端几乎没有电流,流过负载QCL的电流等于流过电阻Rs的电流,如公式所示。由于中控制电压是相对电源电压,在控制上增加了难度,因此,系统采用所示的恒流源电路。

  虽然基于运算放大器可以制作性能优良的恒流电路,但若输入的控制电压Vset是类似脉冲的交流信号时,电路有可能产生自激振荡。为正确分析电路的频率特性,设负载QCL内阻用Rl,MOSFETT!跨导为gm,栅极电压为Vx,源极电压为Vy,输出电压V。,运放U1同相输入电压为V,,反向输入电压为V„,输入电阻R,,增益为a(s)依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欧姆定律。将量子级联激光器输出的光送入德国Bruke公司生产的傅里叶光谱仪V80中进行线宽测试,频谱分辨率设置为仪器的极限线宽0.08cm-1,当驱动脉宽由100ns减小到10ns时,激光器线宽由0.35cm-1近似线性递减到0.12cm线宽随驱动器脉冲宽度的减小而下降,但当测量的线宽越接近傅里叶变换光谱仪的极限分辨率时,下降速度变慢,这应是受到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分辨率的影响。

  脉冲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真实线宽可能会比此测量数据要窄,但是使用同样条件的光谱仪,线宽随驱动脉宽的变化趋势是正确的。这一现象在参考文献中均有报道,与笔者的测试结果一致。文中比较分析了QCL驱动设备中传统的基于运放的恒流技术和PWM驱动技术,并在分析二者优缺点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仿真,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补偿的窄脉冲驱动方法,实测最短脉宽可达到8.4ns,上升沿小于4ns,接近傅里叶变换极限线宽,而且脉冲电流几乎没有过冲或振荡,具有良好的信号完整性。因此,该窄脉冲驱动电路设计合理,技术指标优越,尤其适应于量子级联激光器性能测试及其便携式应用。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电子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