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校堃温州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李校堃谈康复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4-13 04:10:26 归属于电子论文 本文已影响37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温州大学,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温州近代著名爱国爱乡人士黄溯初1933年创办的温州师范学校,1987年升格为温州师范学院。2006年,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 专科 )合并组建新的温州大学。

  与“学区制”改革相结合

  温州大学在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征途中,信息化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取到基础性与引领性作用。特别是在学生信息化服务、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系统建设以及信息化教育教学基础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温州大学校长李校堃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特色归纳为以下四点。

  ■将信息化建设与“学区制”改革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学生管理服务水平。2012年6月,温州大学启动学区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打造集“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活动、道德实践”于一体的育人新模式。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大力推进全生命周期的学生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先后建设了学工系统、迎新系统、离校系统、门禁系统、自助学籍打印机、自助售药机、自助购票机等,涵盖学生的学业服务、资助帮扶、勤工俭学、心理援助、师生交流、报到注册、毕业离校、家校互动等一系列功能,实现了信息共享最大化、学生办事一体化、校园服务智慧化,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管理质量和服务品质。

  ■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高等教育开放,适应以慕课为主的在线教育发展。学校较早部署建设“罗山学堂在线( SPOC )”平台,该平台支持课程创建、教学资源管理、视频在线播放、作业管理、翻转课堂管理、教学行为分析等,不仅支持了课程资源建设,同时实现课程优质资源共享。目前,建成各级各类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视频公开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超过300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门,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与开放。近期,温州大学进一步引入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超星尔雅和好大学在线30余门优质课程资源,在“罗山学堂在线”平台支持下,开展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移动学习等教学模式改革,对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发挥较好的引领作用。

  ■建立40多个业务管理系统,满足教育教学管理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率。管理系统涵盖教学、教务、人事、科研、设备、学工等不同业务领域,为适应教师教学发展管理的需要,学校还自主开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系统,解决高校教师培训多样性需求、绩效管理、挂职与导师制管理问题等。该系统获得各兄弟高校的好评,并推广与应用到多所高校。

  ■积极推进校园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2012年学校率先引入社会资源,与温州三家运营商合作,共建共享学生宿舍区网络,拓展出口带宽,建设无线网络信息点等,形成了“校企共建共享”网络建设模式,该模式被推广应用到多个高校。学校还制定了35万字的《 温州大学管理信息标准集 》,完成了“数据交换及共享平台及业务系统数据集成”项目,为后续的数据共享与大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为校园信息化教学和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了保障。

  强化计算机应用互联网思维是关键

  温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在摸索中前进,在反思中创新。李校堃在接受《 中国信息化周报 》采访时谈到,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的高级形态,它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感知、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新兴信息技术,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支撑学校开展智慧教育。

  “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投入、技术定位、信息整合、流程优化与再造等问题,尤其是学校信息化领导力问题。” 李校堃说,“学校信息化领导力涉及对学校发展愿景、学校信息化价值认同以及变革策略,它决定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力,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先进学习理念的引入、组织结构的改变、新技术应用,乃至失败教训的容忍等。”

  怎样在重重困难中寻求突破?李校堃有自己的观点。“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互联网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变革转型和引领跨越等原则。一方面要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教育教学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教学质量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另一方面,运用互联网思维与原则,进行学校机制体制创新、流程优化与再造,通过倒逼机制,提升学校信息化领导力。”

  据悉,近几年来,温州大学在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方面,取得长足进展。特别是在高水平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各课程负责人充分利用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与条件,大胆创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如开展了基于微课、MOOC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以及移动学习,改革了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国家精品资源共享《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课程改革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程资源建设模式、教材建设模式和课堂教学方式。紧接着,李校堃做了详细阐释。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设了多种形态的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与平台,包括基于APP技术的移动终端交互平台、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微课资源、基于超链接技术的教育部“爱课程”资源网站和作业题库平台,以及基于社会性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平台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了立体化的视频库、作业库和数字化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基于知识点进行建设,因而在可用性、可及性以及有效性上都实现了突破。

  在教材建设方面,通过在纸质教材相应重难点位置附着二维码的方法,将纸质教材与微课资源进行链接,建设了“书联网”教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者其它移动终端,扫描教材中的二维码,通过教师讲解视频进行学习,让学生感觉教师始终在身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书联网”教材资源、互联网数字化教学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以及移动终端交互平台等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移动终端交互平台,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师根据反馈结果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借助在线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将知识学习提前到课堂之外,用课堂时间解决学生问题,进行知识内化。形成了“三段九环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网络学习、进阶训练、学情反馈、问题聚合;课中:知能梳理、课堂研讨、问题解决;课后:知能拓展、反思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与设计者,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经验教学

  走向基于证据的教学

  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调整产品与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优化运营和基础设施建设,寻求更多资源支持营业额的增长,而大数据对教育行业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在李校堃看来,大数据在整体上将会重塑教育系统,影响整个系统的决策和规划。基于大数据的评价与反馈,将有助于学生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效,教师可以根据大数据提供的反馈信息,针对特定群体和特定问题进行教学调整,考虑怎样做才最为有效。

  “作为管理者,利用学校动态大数据展示和反馈信息,可以实现精准管理与服务。大数据的发展,也会给科研带来更大的空间,很多学科都依靠大数据进行工作。”

  温州大学在大数据应用方面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但也有了一些成效。“特别是在利用大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方面,我校通过建立能够进行教与学习行为记录与分析的‘罗山学堂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获取师生教学与学习大数据,教师以此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 李校堃如是说。

  据了解,该平台能记录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包括:课程进度概览、开课分析、学习分析、教学分析和学生进度等,平台涵盖教师所授课程的选课人数、中途退选人数、教师布置的主客观练习题数、教师与学生互动次数与内容、每个章节教学活动学生参与人数、学生每天参与课程学习的活跃程度、教师提供的每个视频资源和课件学生观看进度、何时中断观看的等等。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发现所授课程受欢迎的程度,还可以根据学生每天学习的活跃程度,及时掌握与学生交流的时间段,通过学生对某个教学视频或者课件跳出情况,决定制作微课视频的时长,课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

  据悉,该平台记录包括学生每周参与学习的时长、每位学生每天学习的时段,学生学习的进度、练习的完成情况、课内讨论参与的情况、学习过程中记笔记情况、发贴数量、回贴数量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教师能很好地掌握学生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课程难易程度等。特别是对于练习,授课教师可直观看到学生每道题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分数的正态分布情况及每个学生的详细答题情况。教师根据题目分析模块,了解每道题的错误率、人均用时及每个选项学生选择情况,通过对学生的详细答题的数据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辅导。

  “总之,通过这些大数据反馈的信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可以从事后补救走向动态预警式干预,从经验教学走向基于证据的教学。” 李校堃总结说,“大数据的作用远不止于此。通过大数据可以解决教学、科研、学工、服务等多维度深层次问题。”

  李校堃举了“一卡通”的例子:如通过“一卡通”数据分析,掌握学生消费特点,进行大学生精准助困、精准助学、精准迎新、精准服务等。通过生源质量变化趋势,比对不同学科间生源质量的差异,对学生就业率的同比环比趋势、就业行业特征、地域分布、成绩关系等进行就业与升学分析等。为及时掌控学生上网峰值,通过网络运维数据分析,对上网带宽进行动态分配。

  作者:杨光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6年24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电子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