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17 21:12:03 归属于电子论文 本文已影响68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初中生对计算机操作已有一定的掌握,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出现了招生从当年的火爆,到如今的冷冷清清。同时,因专业投入大,设备更新快,技术发展迅速,资金、师资力量不足,极大的限制了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本文通过“联动式”课程设置的内涵界定及其构建策略的探究,寻找促进计算机应用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然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初中生对计算机操作已有一定的掌握,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出现了招生从当年的火爆,到如今的冷冷清清。同时,计算机专业因投入大,设备更新快,技术发展迅速,资金、师资力量不足,使得中职校难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遭遇到了发展瓶颈。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投入大,设备更新快,技术发展迅速,很多学校因为资金有限,师资力量不足,使得在课程设置上只能根据有限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进行开设。例如,目前我们Office办公软件常用2010版,而受到教学资源的影响,很多中职学校也只能选择Office 2003低版本进行教学。虽然同种软件不同版本都会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是让学生感到学校所学的知识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职校培养的学生满足不了社会的岗位需求,从而产生无用论思想。所以,中职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希望学生“想进来、留得住、出得去”,就必须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联动式”课程设置的内涵界定

  联动,指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一个运动或变化时,其它也跟着运动或变化,其中运动或变化具有专业、快速、及时的特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联动式”课程设置是指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与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联动,与学生就业的计算机技术岗位需求联动,与高等学校课程设置联动,根据学生的能力基础、社会岗位能力目标要求及个性发展设置专业课程。“联动式”课程设置,能够向下(初中)、向上(高职)、向外(社会需求)及向前(技术发展)研究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联动式”课程设置的特点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联动式”课程设置,要求根据学生的能力基础、社会岗位能力目标要求及个性发展,结合专业特点,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其具有以下特点。

  1.连贯性

  “联动式”课程具有连贯性的特点,它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变化和学生基础的差异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和修正,并及时删减、补充、更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开设课程前,开展普遍的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能力情况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信息素养,做到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掌握的内容,中职阶段就不重复开设。同时,为满足学生的升学需要,中职阶段的课程要与高等学校课程衔接,做好初中、中职、高职之接的对接。

  2.渐进性

  “联动式”课程设置渐进性既要求学生的学习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核心课再到专业限选课,由易到难,一步步递进。由此,课程设置的渐进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3.合理性

  “联动式”课程合理性的特点,体现在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计算机应用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4. 科学性

  “联动式”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能够根据教学大纲,囊括学科的主要知识,充分体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能够反映社会岗位能力的需求,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跟得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5.前瞻性

  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开设不仅要紧跟技术发展,又要把握好社会需求的脉搏,紧扣时代主题的前瞻性课程内容能使毕业求职的学生在竞聘中脱颖而出、稳操胜券。另一方面,衔接好高校教学的前瞻性课程,对于将来升学进入高校深造的学生可以轻松过渡,尽快适应高校的学习。

  四、构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联动式”课程设置的策略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要求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结合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联动式”课程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联动式”课程设置的构建策略。

  1.学情分析,是构建“联动式”课程设置的基础

  学情分析是课程设置的基础,包括分析学生的“已知”,即学生已经具备的跟计算机应用专业有关的知识、技能水平等;“未知”,即学生没有具备的本专业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等;“怎知”,即学生学习的方法、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能知”,即通过学习达到的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厌 学、惰学的消极心理,所以教师要对课程进行优化,在教学中不但要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而且要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善学”。通过深入的学情分析,掌握学生的“已知”、定位学生的“未知”,教会学生“怎知”,实现“能知”的目标,以此优化课程设置。

  2.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构建“联动式”课程设置的宗旨

  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服务区域经济、服务行业、服务企业。在构建课程设置时,应该按照学校服务的区域、行业、企业需求来设置课程,行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职业学校就培养什么的人才,以满足区域的需求,构建学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课程。因此,课程设置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是课程设置的宗旨。

  3.对接好高校课程体系,是构建“联动式”课程设置的主张

  中职毕业生技能强、文化基础差,这样的情况会很大的制约学生今后的发展。而近年来,各省在加大高校对口中职招生的力度,拓宽中职生的出路。对于中职生来说,毕业后的出路不仅仅是就业,还可以进入高校进行深造。不少中职毕业生会选择升学,而技能强、文化基础差的问题,就会使得中职生升高职后,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因此,“联动式”的课程设置对接好高校课程设置的主张,能让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打好文化基础、技能基础,轻松完成中职到高职的过渡,这样就能增强中职学生的发展后劲。

  4.建设良好的师资,是构建“联动式”课程设置的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句话足以体现了培养社会主义人才教师是关键。良好的师资体现在教师师德高尚、业务过硬、肯钻研、善思考,他们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研究者、创新者。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应有一定的师资配备。 教师本科学历达100%;中高级职称比例占7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0%;建立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师队伍,适当增加部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同时,还需从相关行业、企业聘请专业教师,其占专业教师比例的10%左右,外聘专业教师均需具有中级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行业、企业专业教师参与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更贴近岗位需求。

  5.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是构建“联动式”课程设置的生命线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核心。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课程目标评价、课程内容评价,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能够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多维度的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得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更持续。

  通过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联动式”课程设置的内涵界定,从学情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高校课程体系对接、师资建设、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究其构建策略,为当前形势下,解决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瓶颈问题,寻求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作者简介:

  李桂春(1979.10-),女,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电子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